夜间
笔趣阁 >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 第215章:笑着笑着,都哭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妈,我们可以进了。”


中午2点档,陈诚带着爸妈走进了电影院。


爸妈说起来还是第一次来电影院。


对于电影院很是陌生。


陈诚知道。


其实像父母这样的,在全国还有许多许多。


甚至可以说。


截止到2009年,全国还有一半多的人没去过电影院看过电影。


对于很多人来说,看电影是一种很奢侈的事,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


当然。


这一方面确实是09年所面对的困难,可这样的数据也代表着,未来国内电影市场潜力无比的巨大。


要不然如香江一样。


几十年前香江电影票房就达到了5000万左右。


过了二十几年,还是5000万左右。


这代表什么?


代表市场潜力已经完全用尽。


你拍的片子再好,也就这样的票房。


“爸妈,这里。”


电影院有一些暗,父母一下子还不太适应。


好在电影院的感觉就比在家里好。


看着前面一个大型巨幕,这效果也是家里无法体验到的。


短暂的几分钟广告之后,《人在囧途》正式上映。


故事其实也很简单。


说的是男主角徐争和王宝宝回长沙过年的事。


但在09年。


虽然交通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


可在回家过年的途中,还是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如王宝宝第一次坐飞机。


工作人员说不能带牛奶。


实在是扔了可惜的王宝宝,就在众人的注视之下,喝了几升的牛奶。


这般场景看得人目瞪口呆。


随后又因为王宝宝第一次坐飞机,有些不太习惯,还感觉飞机上好热。


就叫乘务员打开窗户。


众人瞬间笑得不行。


眼见打开窗户不行,王宝宝就说,能不能停一下啊。


虽然这样的剧情看起来好像不太可能。


但对于很多第一次坐飞机的朋友,他们很多时候都会发出这样的搞笑事件。


当然这只是开胃菜。


因为天气的原因,飞机又返回机场。


没得办法。


两位主角只好转站火车,大巴,轮渡,拖拉机……等一系列交通工具。


并在这一些交通工具回家的路上,又是发生了一系列爆笑的故事。


“果然是陈诚,好笑,太搞笑了。”


“之前看过陈诚导演的《爱情呼叫转移》,没想到这部比之那一部还要搞笑。”


“嗯,也比爱情公寓搞笑。”


看电影是为了什么?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


甚至是有一些导演,他们都还没有搞清楚。


在陈诚眼里。


他认为看电影就像看电视剧一样,他的第一目的就是供人娱乐休闲。


如果能达到这一条,那么你的电影就可能不会亏。


如果这一条做得很好,那你就能赚些钱。


如果做得非常OK,那就能赚大钱。


当然。


如果在娱乐休息的同时,又增加一些比较有内含的东西。


那么。


这部片子就会成为经典。


原版的《人在囧途》,更多的只是搞笑。


所以,他虽然故事性也还不错,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上映之后并没有获得过多的票房。


但陈诚这一版。


他在搞笑之后,就加入了一个非常深厚的内核。


这个内核。


那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事实上,前世这一版《人在囧途》也关注到了这一点。


比如公交车上,大家一起唱起了这一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但这表现的还不够,还不深刻。


陈诚的这一版,却是将重点放在了这里。


首先在火车上站上,陈诚就表现了出来。


此时大年即将来临。


为了回家,火车站上无数人等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在这里面,大部分是出外打工的打工一族。


在这打工一族里面,又有老年,中年,青年,少年……甚至还有许多的小孩乃至婴儿。


他们长着各色各样,他们操着各种不一样的方言,他们提着大小不一的行李。


他们脸上露出各种并一样的面容。


有买到票,兴奋的跳起来的。


有一直没买到票,一直在那里苦苦等待的。


有已经没票,但却不愿意离开,就此睡在火车站的。


也有背着一捆捆比人还高的行李,独自前行的。


在镜头里面。


陈诚特别对准了那位春运妈妈。


这位春运妈妈背着一个比自己不知道高了多少的棉被。


但哪怕如此,他的左手还提了一个行李,右手还抱着一个刚生下来几个月的娃娃。


听她说,她来自几千公里的凉山。


她背着的棉被并不完全是她自己的,而是有一些工友回家不要,说要扔掉的。


春运妈妈感觉扔了可惜,也就全部打包收拾回家。


这一次回家一方面是想回家看亲人,另一方面也想给自己的小孩治病。


这是她的第二个女孩。


但可惜。


春动妈妈虽然将女儿带回了家,但因为病情恶化……


当电影当中得知这位女孩死去之时。


整个电影院里,全都是哭声一片。


陈诚母亲更是哭得一踏糊涂。


父亲也是不时的摸着泪。


哪怕陈诚再看,他也是止不住的泪水涌出。


这一段他可不是在编故事。


这是真人真事。


可也正是因为这是真的,才更为触动大家的内心。


“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


最后的结局。


陈诚并没有按着前世那版结束。


陈诚给予大家的镜头,是那一桌香喷喷的团圆饭。


……


“儿子,你说这部片子是你拍的?”


“嗯。”


“那位妈妈的女儿真的去世了吗?”


“呃……妈,我是编故事的。”


“那就好,那就好。”


老妈摸了摸胸口:“要是那位妈妈真的失去了女儿,她不知道多么的痛苦。”


老爹则是拍着陈诚的肩膀,叫了一声:“儿子。”


陈诚重重的回了一句,哎。


老爹没有说话,含着泪离开了电影院。


另一边。


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他们亦是走进了电影院。


虽然在开始的时候。


两位主角一系列搞笑的镜头,让大家都是捧腹大笑。


但随着全剧围绕一个回家主旨时,众人的笑中却是不时的带着眼泪。


“看哭了,这些镜头我都经历过。”


“是啊,想起当年回家为了买一张火车票,我不知道用了多少办法。”


“看了春运妈妈,我知道,那不是作假,我在火车站上看到了太多和春运妈妈差不多的人。”


“是的。当年我一次去打工,回家的时候,我连草席子都带回了家。”


“我会告诉你,我连桶都带回来了吗?”


“呵呵,我连破掉了的内裤都收回家了。”


这个世界还是普通人居多。


如怕就是一些社会上的牛逼人物,他们年轻时候的经历也是十分的坎坷。


很多时候,他们的坎坷,在过年回家的时候,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人在囧途这部片子,他便在众人大笑之余,让无数的观众产生了极强的共鸣。


当一部片子产生共鸣的时候。


这部片子爆发出来的威力,那就是无比的恐怖。


此时正是春节。


此时大家刚从全国各地回家过年。


当大年初一上映着一部关于回家过年的电影,他要是不爆,那就没有哪部片子可以爆了。


“4000万。”


当天。


各大媒体无比轰动的爆出了这一个数字。


春节档《人在囧途》将原本单日最高3000万的数字,抬高到了4000万。


……


“我草,一天4000万票房,这也太吊了有没有。”


“4000万一天,香江今年一年最高的票房也才5100万,还是星爷的长江七号。”


“妹哟,一天4000万,人在囧途一个月下架后,票房要破多少?”


与之电视剧收视一样。


收视越高,越是能刺激众人的神经。


但事实上。


电视剧的收视率远远无法与电影票房相比。


电视剧收视率一般普通观众是不看的。


大家喜欢看电视剧,比较少人看他收视率有多少。


只有那些发烧友,或者是媒体报导之后才觉得,哟,这收视这么高。


可票房这东西。


哪怕就是媒体不暴,他都是受无数人关注。


特别是那些准备看电影的朋友。


很多看电影的朋友平时看电影用什么做参考标准?


如果电影还没上映之前,也不知道电影好坏,那就按导演名气做对比。


当然,最近陈诚充当的监制也是火了一把。


但不管导演和监制如何。


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票房。


所有的一切数据,都敌不过票房。


票房才是最为有价值的参考对像。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看电影无所谓看哪部,好看的就会去看。


那么。


哪部好看呢?


答案自然是票房高的就好看。


虽然不能说票房低的就不看好。


但首选,肯定是票房高的。


于是乎。


这种当日破4000万的票房,那简直是刺激了无数人的感观。


“早就知道《人在囧途》这部剧,还在考虑着要不要看,看来今天要看了。”


“之前我猜《人在囧途》会火,但没想到会这么火?”


“单日破4000万啊,这是什么样的记录……”


“别说了,先去电影院再说。”


……


“你这是要暴走啊。”


韩三坪第一时间给陈诚打来了电话。


陈诚虽然激动,但也没如其他大家一样。


前世看过了太多记录了。


当天破4000万对于陈诚来说,似乎也不算什么。


可陈诚如此。


其他人那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行业内的。


当看到《人在囧途》当日破4000万的票房,他们比之所有的观众都要更为的疯狂。


“韩导,这么激动干什么。哦,我知道了,你们中影要赚钱了。”


“赚什么赚啊,我们只投了1000万,我现在后悔死了。当初发行的时候,我就给你来个保底。”


“哈哈哈,保底算了吧,我不太喜欢保底。”


“为什么?”


“你想啊。保底要是你们亏了,你们郁闷是不是。可保底要是票房高出了太多,我也不爽,是不是?”


“这也是。”


韩三坪点点头。


当然。


他却是知道。


保底这种东西还是很有市场的。


特别是有很多的一些导演制片人,因为缺少对于市场的分析,他们会对自己的电影没自信。


而他们中影来个保底,赚得就会更高。


当然。


在这里面也有风险。


比如上一次差一些,他们就保底购买了俞飞红的《爱有来生》。


“好吧,好吧,我觉得今年这个年,所有人都会每天关注你。”


“为什么?”


“刷票房数据啊。”


“呃……”


好吧。


确实。


当有一种记录出现的时候。


很多时候刷票房,将会成为一种乐趣。


这就像奥运会开幕之后,刷中国队有多少块金牌一样。


每一次的金牌增长,或者是破了记录,无数观众都是内心又是一个激动。


电影这一块也是一样。


在这里面。


有一些是行业内的。


也有一些是想看电影但暂时还没有时间的。


还有的就是看完了电影,还看这部片子能冲到什么记录的。


万千关注之下。


大年初二。


《人在囧途》票房再一次破4000万。


不。


这次不只4000万,而是4500万。


“陈导,你们要不要这么猛?”


这是吴与森打来的电话。


陈诚笑了笑:“吴导,大家都是自己人,赤壁表现也不错啊。大年初一票房首日是3000万,大年初二也是3000万。不,3300万了。”


“和你们的4500万哪有什么相比的。”


“别急啊。赤壁不是还有两部嘛,这一部春节档上映之后,票房应该还可以。第二部,才是我们重中之重,也是最为有看点的。到时候,我们的赤壁一出,谁与争锋。”


“说得我都心动了。”


吴与森笑容满面的挂掉了电话。


其实他对于赤壁的成绩已经很满意。


虽然票房是低于《人在囧途》,可这部片子的口碑却很好。


而且两天同时破3000万票房,这也证明着赤壁的潜力。


要是没有《人在囧途》,赤壁同样也是一大热点。


“陈导,恭喜,恭喜。”


吴与森之后,则是香江知名导演黄佰鸣。


他制片的叶问,陈诚也担当监制。


“黄导,同喜,同喜。”


“哈哈哈,确实同喜,我们的叶问票房还不错。按这样的预测来说,我们叶问票房可能要破亿。”


“是的。”


陈诚点头。


叶问大年初一的票房在1000万,大年初二的票房也保持在了1000万。


虽然和《人在囧途》《赤壁》没法比。


但叶问本身投资并不高。


虽然有甄仔丹,但甄仔丹此前票房号召力都很一般。


当然。


这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


至香江和内地合拍剧以来。


香江和内地不知道合拍了多少片子。


成功的当然也有。


可大部分的片子,票房都很惨,连1亿票房都没过。


这一次请陈诚来当《叶问》的监制。


一方面是提升《叶问》的票房。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抬一抬香江片子的势头。


不得不说。


黄佰鸣的计划成功了。


叶问破1亿票房,那就代表着他们的成功。


同时。


这也让黄佰鸣看到了香江电影在内地的希望。


“那么,陈导,叶问2,我们是不是可以继续?”


“我觉得没问题。”


“正等你这句话。”


得到陈诚的点头,黄佰鸣很是兴奋。


要知道。


要是陈诚没点头。


叶问2拍是可以再拍,可到时候叶问这个IP能不能做起来,那就是一个问号了。


……


大年初三。


有些人开始走亲戚了。


但走完亲戚之后,晚上最好的活动,还是看电影。


小林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


小林并没有回家过年。


原本他是想回家的,可后来看看钱包。


又想一想,这一趟回家估计最少都得花一两千。


要是自己不回去,在宿舍里躺几天,最多才花几百块。


为此。


这些天里,小林就一直在网吧上网。


连续上了好几天。


小林终于累了。


他想出去透透气,他也想去商场逛逛。


当看到电影院里各类电影海报时,小林记起了《人在囧途》。


这几天上网,不少人都在说这部电影。


还说这部电影不只好笑,而且催人眼泪。


往往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小林以前很少看电影。


因为他觉得看电影很贵。


一场电影票要50块。


可50块他可以在网吧呆两三天。


这次难得,大过年的,小林准备破费一次。


“希望好看吧,要不然对不起我这50块电影票。”


小林嘴角里不时说道。


与众网友说的一样。


《人在囧途》这部片子,就是这么的搞笑。


他从开始可以笑到结尾。


可是。


笑着笑着。


也真的如网友说的。


不知不觉,小林眼角的泪水,就此掉落了下来。


“回家过年。”


看着电影院里最后一个镜头,小林感觉无比的难受。


他想起了父亲。


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想起了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当年第一次外出打工,还送他到火车站的奶奶。


眼泪更是哗啦啦的流下。


他狠狠的抽了自己一巴掌。


他后悔了。


他后悔为什么过年的时候没有回家。


小林百米冲刺的跑向了火车站。


虽然他知道。


今天是大年初三,现在回去已经有些迟了。


但就算是迟了,他也想回家。


不为别的。


他就想回到家里,和父亲,母亲,奶奶……吃上一桌团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