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 第109章∶天策上将气炸,该死的大炎帝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四个月后,是四个月后!”


马周嘴唇哆嗦,赶紧把这时间、以及推算出来的具体时间,写在自己睡觉旁边的墙上。


四个月….


从大唐到大炎,旅途遥远。


时间,已经很紧急了。


马周不断想着。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床,他的脑子里全都是这件事。


今夜,他没有看书,而是躺在床上盖着被子,眼睛愣愣的望着屋顶。


不知不觉,烛光被吹灭了。


周围响起了大量的呼噜声,此起彼伏,大马周,却仍旧是丝毫没有任何的困意。


他还在想,自己,要不要去?


科举!


这可是科举啊!


但,科举在大炎,而且大炎无论是国土还是人口,都远远比不上大唐,去了会不会受苦?


而且,是不是有些远?


假若若是要参加的话,那最近就要动身了。


此刻,整个长安在考虑这件事的,有很多。


并不是仅仅只有马周一人。


这一夜,马周是睁着眼睛一直到了天亮。


今天,他直接请了个假,他要去找其他几位同伴,把这件事情也告诉他们一声。


不过,马周没有想到,他们之中也有人接到了差不多类似的信件。


一下子,众人也都彻底明白过来,大炎科举这件事是真的。


而随着口口相传,很快便传遍了大半个长安城。


这消息传播之快,令人惊骇。


了也没有办法,谁叫这个消息实在太过于炸裂。


而也便是从刚开始,许多读书人都踏向了北方的官道。


去大炎!


科举,这可是许多读书人,读书唯一的目标。


也是支撑着读书人,一直读下去的唯一信念。


大唐迟迟没有希望,现在大炎开了科举,这个机会,对这些读书读了差不多一辈子的寒门读书人而言,弥足珍贵。


大多数人,不想要错过。


寒门读书人是艰难的。


这世道,读书似乎成为了有钱人的专属,再加上没有科举,书籍又贵又难买,甚至根本没有,都在世族手中。


这不论怎么看,读书对于寒门百姓而言,不是不想读,但几乎就是累赘。


他们这些寒门读书人,能一直支撑下来,每一个莫不是心有理想和坚持之人。


现在北方大炎有机会,他们便义无反顾地朝着北方走去。


马周是晚上走的。


收拾了行囊,结了工钱,便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远赴大炎。


….….….….….….


房府。


房玄龄正在看书。


杜如晦便匆匆走了进来。


他的脸色无比严肃,神情也有些焦灼。


“玄龄,玄龄,出事了,出大事了!”


杜如晦一脸焦急的直接走到房玄龄前面,伸手把房玄龄手里的书给夺走了。


房玄龄愕然。


他正看到精彩处,突然被打断了,刚要发火,但见到是杜如晦,一脸焦急,便硬生生把要说的话咽到了肚子里去了。


而记忆里,这还是他比较少见杜如晦如此焦虑。


“克明,发生什么大事了?”


房玄龄无比认真的问道。


“大炎!是大炎,他们又要来咱们大唐抢人了,更过分的是,这一次抢的是读书人….”


“大炎,该死的大炎国!这是把咱们大唐当成了冤大头,疯狂的掘咱们大唐的根!”


杜如晦把一封信放到了房玄龄面前。


这封信,是他的一位门人给他的。


房玄龄看了起来。


杜如晦又是深深吸了口气,缓缓道:“这几天,我就觉得长安的风气有点不对。”


“不少私塾都停了,每天明德门前,都有许多年轻才俊离开长安,这还仅仅只是长安,洛阳,临安等等这些大城市里….肯定和咱们长安差不多。”


“太吓人了,估计走了不少人,若是我大唐坐视不管,大炎这一次,不知道要吸引多少我大唐好儿郎入国。”


杜如晦说道,声音无比压抑。


他心里好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一般。


很难受。


想吐,但吐不出来。


房玄龄眉头紧皱,他慢慢放下了手里的书信,脸色凝重,有些不敢置信。


“玄龄,你认为我们该怎么办?”


杜如晦连忙问道。


他其实有些应对主意,但在杜如晦想法里,房玄龄身为房谋杜断的房谋,想得办法肯定比他更好才是。


房玄龄叹了口气,抬头看了眼杜如晦:“此事….还能怎么办?他们读书人要走,总不能把寒门读书人的手脚全都给绑起来吧?”


“大炎这一招,厉害,真的厉害啊….这大炎国君的行动力,几乎远远超越了我们大唐。”


“刚刚拿下了辽东城,扩大了领地,便直接开科举吸引人才,明明是战时却搞这一套….”


“大炎的每一步,一步步都走的无比快速,让人总以为下一刻就要崩盘,但他们却始终无比稳健。”


“不行,走,进宫,这件事必须要告诉陛下,咱们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处理。”


房玄龄烦躁的挠了下头,骤然起身,连忙朝外走去。


杜如晦跟上。


他也知道,这件事,他们是真的没有什么办法。


就如房玄龄所说,难道自己要把这些寒门读书人都给捆起来,关起来?


不可能!


这是人家的选择。


说实话,如果自己是寒门读书人,年轻气盛,认为自己一身才艺却无处施展,他国则有机会,大概率也会去大炎博一搏。


不去大炎,难不成….还留在大唐成为世族门阀嘲弄的对象吗?难道还留在大唐就这么看着自己一点没有机会,最后带着无尽的遗憾和愤怒死去?


呼….


杜如晦用力吐了口气。


他心里,真的是难受。


他,觉得憋屈!


路上,两人还都看到了不少年轻人背着包袱,三三两两,成群结队的朝城外走去。


不用想就知道,这些肯定也是要前往大炎了。


.


….…….….….….


皇城。


太极宫。


李世民正在处理政务。


“陛下.!”


就在这个时候,房玄龄和杜如晦齐齐走了进来。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


望着两人。


“玄龄,克明,怎么了这是?”


李世民轻声道。


“陛下,大事不好了,大炎国又开始抢人了,而这次抢的人,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寒门读书人,都是我大唐的人才啊。”


“大炎开了科举,现如今,他们许多人前往大炎,陛下,咱们必须想个法子,不然悔之晚矣。”


房玄龄急忙把这件事说了一遍。


原本就有些阴郁的李世民,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两条眉毛倒立着,无比愤怒。


嘭!


他一把把桌上的砚台摔在了地上。


四分五裂。


“大炎,大炎!!又是大炎!!”


“杨宽,他怎能如此过分!”


李世民嘶吼暴怒。


“杨宽这是把我大唐当成什么了?当成他大炎的后备军了?该死的,莫不会真以为朕不敢出兵攻打他们!”


李世民当真是要气炸了。


这段时间,他原本心情就不好。


现在。


竟然是又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更是让李世民抓狂。


幽州蝗灾的时候,那么多幽州百姓前往了大炎。


那时候,他也不好说什么。


毕竟,一切的一切,终究还是他失职,没有看好地方官员的错误。


而那些百姓若是不逃的话,会直接饿死。


但现在,这些读书人,他们心中一点对大唐的眷恋都没有吗?


李世民无法理解大唐。


大唐….难道对他们不好了?


他们在大唐生活了半辈子,可现在大炎不过就是开了个科举,就让他们直接舍弃了大唐,奔向了大炎。


“白眼狼!”


“这群人,全都是白眼狼!气煞朕也!”


“他们为何如此没有定力?朕对他们不好吗?该死的!!”


李世民怒哄。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大唐,对寒门读书人好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若是真的好的话,那些寒门读书人会走?会背井离乡?


不会的。


是肯定不会的。


他们能做出来这样的选择,那么就只有一个原因,朝廷让他们彻底的失望了。


整个天下,整个朝廷全,都被世族门阀所把控。


寒门读书人,完全看不到任何的希望。


之前是没有大炎,各处都是一样的,像突厥吐蕃等外面的国家,还没大唐来的好呢,寒门读书人压根没法选择。


但是现在,大炎帝国出现了。


而且还有科举。


许多寒门读书人顿时也知道,该选择哪一个国家了。


这不是忠诚不忠诚的问题,这只是关乎着一个人的尊严和理想。


倘若大唐,能多给寒门读书人,不说多,只需要一点点的机会,起码能让他们在黑夜中见到一点点的亮光。


倘若大唐能做到这一步,也不会出现这么多读书人,直接连考虑都没有,便奔赴大炎的情况了。


世族门阀,当真的是把寒门读书人上升之路,给堵的死死的啊。


是大唐,压根就没有考虑过百姓的利益。


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是先苦一苦百姓。


各方面的利益,全都首先考虑和转移到世族门阀身上。


如此一来,百姓怎么还会对你忠诚呢?


“陛下,如今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了,咱们大唐,若是不应对,寒门读书人怕是要走一批人了。”


“到时候,我大唐人才减少,人才凋零,天下世族门阀压迫感将会再一次提升,如此….大唐,朝廷,当真的是要任由世族门阀玩弄了。”


“他们从此之后,只会更加肆无忌惮,只因威胁他们的人,都消失了许多。”


房玄龄沉声道。


杜如晦也开口附和:“没错,陛下,假若寒门读书人走完了,咱们想要清理世族,也没有办法了。”


“只因能人方面,除了世族门子弟,大唐已然无多少人可用了啊。”


李世民有些颓废。


他听着两人话,只觉得浑身无力,充满了无奈。


自己这个皇帝当得,若是早知如此,自己还不如让给李建成。


“那玄龄克明,你们说该怎么办?”


李世民沉声说道。


太极宫中沉默了片刻。


随后。


房玄龄站了出来,开口道:“回禀陛下,开科举!另外传信给北方边境,让诸多北境将领,加强国境封锁,不能让太多寒门读书人流往北方!”


杜如晦点了点头,也开口道:“臣附议!陛下,此事最重要还是要开科举,咱们也要给那些寒门读书人一点希望。”


李世民闻言,踌躇不决。


房玄龄立刻提醒道:“陛下,不要犹豫了,大炎的崛起之路已经开启,若是咱们这么没有任何动作,再过上几年,天下形势真的要变了。”


“现在唯有开科举,广收天下英才,只有如此,我大唐才能蒸蒸日上。”


“可是….”李世民犹豫:“世族太厉害了,他们….不会同意的。”


房玄龄低喝道:“陛下,要先做,现在的情况,若是不做的话,咱们永远都只能坐以待毙。”


李世民愣了下,眼眸微眯。


他沉思了良久,最后挥了挥手。


“玄龄克明,伱们….让朕在,考虑考虑….”


开设科举,终究是正面和世族明面上开战,前隋之覆灭还历历在目,他不得不慎重。


房玄龄和杜如晦急切,但一点办法都没有。


只能告退。


李世民一个人坐在太极宫里。


他的目光阴沉。


呼吸,变得急促。


过了许久,李世民慢慢目光转向了北方。


“突厥….突厥之恨,朕还没有报仇。”


“现在,又出现了大炎,呵呵….杨宽啊杨宽,你为何要处处为难朕呢?朕和你无冤无仇,这些东西你关起来自己搞不好吗?为何要传到我大唐来呢?”


“世族,世族啊….有你们在,朕始终就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傀儡。”


“你们不怕朕,你们也自诩自己是这个天下的主人,可是你们怎么就不想想朕呢?你们怎么就不考虑考虑朕?”


“为什么你们非要控制朕,而不是和朕合作,一同掌控这个天下呢?如果你们和朕合作,朕….也不会一直敌视你们。”


李世民苦闷,无比的苦闷。


他的呼吸都有些艰难。


他期盼着能够和世族合作。


他不想和世族为敌。,


但现在….


不论怎么看,似乎都是不行了。


科举,必须要开启了。


不然大唐,还真的有慢性死亡的意思,甚至是有覆灭的危险。


“大炎君王啊,你可真是为无上人杰。”


“朕….朕已经被你逼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之前你抢走了朕的女儿长乐,现在朕又被你弄的不得不和世族开战,朕的不知道该恨你,还是该谢谢你。”


“科举….好!你大炎要弄,朕的大唐自然也要弄!!”


此刻的李世民,已然下定了决心。


.


….….…….….….


裴府。


就长安城读书人出走大唐这事,裴寂身为裴府家主,自然也是已经知晓。


而他的门下,现在更是聚集了许多世族之人,都是为此事而来。


而经过他们讨论后,他们一致认为,这是好事。


走的基本都是寒门读书人。


而这些人走的多了,他们世族就更加容易掌控整个朝堂与天下舆论。


如何,不是好事呢?


.


…….….….….….


次日清晨。


今日早朝和以往看似没什么不同,都井然有序进行着,然后报告一些无关大雅的天下琐事。


之所以是看起来,是因为朝廷官员,感受到一股压抑在空气中的沉闷。


是来自于李唐皇室亲臣。


以长孙无忌等人为首,他们今天早朝实在是太过安静了,安静到连吱声都没有。


这在以往。


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事出反常必有妖。


再结合最近寒门读书人出走之事,似乎….今日是要大举诉说此事了。


大多世家官员,眼眸闪烁,都感觉这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终于。


在又一位世家官员报完一件琐事之后,长孙无忌走了出来。


来了!


他来了!


他要说什么?是什么大事情?当真是读书之事?


大部分世家官员,心中一凛,死死的盯着那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彻底成为焦点,所有今天禀报天下琐事的官员,都没有他们看向长孙无忌目光多。


此时此刻。


长孙无忌手持笏板,轻轻的朝李世民鞠躬。


“陛下,如今幽州蝗灾后患除的差不多了,咱们的赈灾粮也都悉数送到需要的百姓之手。”


“幽州蝗灾之威胁已经除去,此乃天下之幸。”


“而我大唐外无战事,内无天灾人祸,那自然….也就到了….该,开科举的时候!”


“微臣斗胆谏言,朝廷此时理应开科举,迎天下大才尽归朝廷,我大唐国运,也将彻底连绵不绝,传承万世之基业!”


长孙无忌说的有些激动,面色都无比潮红。


而科举这两个字一出,瞬间让裴寂等那些世族官员愣在原地。


他们想过李世民会因为寒门读书人出走一事,进行诉说以及想办法,可万万没想到能听到科举二字。


此刻。


还不等他们回过神来。


杜如晦直接出列。


“是啊,陛下,微臣认为,长孙仆射说得极对。”


“我大唐现在已是安灾民,除天灾,此时若是在举办开科举,定然能让天下百姓彻底归心!”


“臣,和长孙仆射一样,恳请陛下,开科举!”


他的声音无比坚决,而且更是洪亮万分。


随即。


李靖也是手持笏板出列,声音高昂:“陛下,臣,也认为该到开科举的时候,天下学子,胸中满腔热血,却无处投效朝廷。”


“朝廷,该给他们,一个可以展现自我的地方,科举,最是巧妙!也….最是合适!!”


三人声音落下,原本还因为今天过于平静的大殿,刹那间,安静无比,犹如….死寂。


裴寂,高士廉,陈叔达等人,皆是瞪大了眼睛。


不论是国公还是官吏,呼吸,似乎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


不敢置信!


匪夷所思!


李靖这些人,此刻肯定代表李世民的意思,说是开科举,真的假的?


他们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此时此刻。


谁都没有想到,在今天的早朝上,竟然出了这件破天荒的大事!


早在觉得早朝气氛沉闷的时候,世家官员们,他们就有猜测是有大事发生,可这….未免也太大了吧?


大.…甚至是大过于天。


科举?


这可是科举,李世民竟然要开科举?


这李世民,要疯了啊!


在场世家官员们,能够在这朝堂之上,可没有傻的。


他们很清楚。


要不是有李世民的点头,长孙无忌他们三个人,绝对不会同一时间出来,没有一点点犹豫,哪怕懂了对方意思,也不会这么直接说出来。


一切,绝对是李世民指示的!


该死!


李世民,到底哪来的勇气的?


前朝,才覆灭了多长时间?


这天下,你李世民、你李唐皇室还要不要了?


谁给你的勇气啊?


但就在百官呆愣的时候,李世民已经直接起身。


“好!”


“此国策,甚是绝妙,朕准了!长孙无忌,杜如晦,还有魏征,朕、命你三人携手共办这件事。”


“退朝!”


说罢,李世民转身就溜。


做到了真正的,快刀斩乱麻,快!狠!准!


衮衮诸公:????


衮衮诸公:!!!!


整个早朝大殿,雅雀无声,百官僵硬的目光落在李世民离开的背影上,大脑一片空白。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等人,并没有因为李世民的准奏就变得轻松。


相反,更是无比的凝重。


从此以后。


他们这些亲李派官员,也是真正的,要与世家划清界线了啊。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他们将要真正面对世家门阀,面对朝堂上一大批世家官员。


一方是拥科举。


一方则是反对科举。


他们包括陛下的身上,将会彻底执行这份意志,并且也将承载着天下寒门学子的期望!


这份压力,让人都有些窒息,令人恐惧!


但是,他们都清楚。


此事有大炎的威胁在前,他们不得不举办,如今木已成舟,势在必行!


自李世民宣布退朝之后,长孙无忌和魏征就率先离开了。


他们是要立刻去张贴皇榜,昭告陛下重开科举之事,必须要快!


就如同方才李世民宣布科举,然后退朝一样,在世家都没反应过来时,就把此事给彻底坐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