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 第108章∶长乐,你心乱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科举!


这是年头在建立学校时,就已经设立下来的计划。


会根据在校学子的学习情况,然后评估何时开科举。


而这个评估会放的很低。


这主要是因为,雁云城包括辽东城,属于自己人的基层人员太少了。


科举可以有效筛选人才,为公职空缺的基层单位填补进去。


而细数整个雁云城,基层空缺足足有三千多位置。


这三千多位置,之前都是用外包方式,给出报酬,让有能力的百姓们去做。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需要稳定的基层人员,这样帝国传输下去的指令,才可以落实到他们这一级,然后由他们再继续落实下去。


换句话说。


一个主意从他李宽而出,下放到朝廷变成分支的几个点,下放到中层分支就变成几十个点,下放到基层就变成几百、甚至几千个点。


如此一来,一件事细分到那么多岗位去做,每个人身上的担子都不会太重,而且也能借此用公粮养活更多的人。


而且这也给学校为何读书,一个输出位置。


为….


建设帝国、或者当官员等等而读书!


而且开设科举,让寒门仕子也可以上位,这可是远别于大唐的只有世族人才能当人上人的理念。


整体模式,还是类似于后世现代都市的模式。


开设科举。


李宽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郭守敬,而是在不断深思。


他的位置与郭守敬不同,郭守敬是提出者,科举开设对读书人有益,是单方面的去考虑,而他李宽是决策者,需要更多方面考虑。


比如。


开设科举会不会影响中年人,老年人,还有在职的那些工作岗位等等。


需要考虑各行各业。


而不管是什么样的大决策,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科举的话….


李宽深思许久,几乎可以确定现如今大炎的政治体,很适合开展科举,便点头道:“那就,执行下去吧。”


“时间,定在四个月后。”


“科举的一切议题,都要以实际问题展开,而不是只考虑大唐那一套纸上谈兵。”


“固然,大唐那一套我们也要,但比例最多占据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要考虑务实。”


郭守敬激动的拱拱手道:“陛下,臣明白!”


他快速退下。


….….….….….….


翌日。


一则重磅消息,席卷整个雁云城。


雁云城!


不,是整个大炎,都要开设科举!


这一下子,让整个雁云城读书人都为之沸腾。


其实….


雁云城内也没有多少读书人。


读书人金贵,大唐给出的待遇都很好。


再加上此次蝗灾,幽州逃难百姓们从幽州到雁云城,这一路跋山涉水,艰难险阻,许多饿肚子的读书人听听都害怕。


毕竟,这瘦胳膊细腿的,哪敢经此长途跋涉来大炎?


所以幽州饿肚子的读书人,基本都是往长安城方向逃难。


而因为他们是读书人,在长安城待遇也要比普通难民好很多。


如今雁云城内的读书人,占大比例的还是当初被突厥、高句丽、梁国等俘虏而来的。


也就是曾经是奴隶。


这些读书人成为奴隶饱受痛苦,早就不盼望什么读书出人头地,能活着已然是不错。


所以他们把救了他们的大炎,是真正当家的,而大炎建立后,许多读书人则是被官方征召去当教师。


故此,科举消息传出这一日。


雁云城内的教师群体,最为沸腾。


他们没想到,曾经被奴隶后失去的理想,读书出人头地,竟然….可以在这片土地出现!


科举….科举!


若是要追溯上一次何时开启,在整个汉人历史中,这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时光冉冉。


谁也没有想到,科举再开,大隋没了,而开启科举的也不是大唐,而是,他们脚下这个崭新的帝国,大炎!!


这让教师们,彻底沸腾!


而赵阳便是其中之一。


他原本是代城县县令的师爷,但是因为幽州蝗灾,朝廷降旨处置了几位官员,而代城县县令就在其中。


赵阳听到风声的时候,为了怕被怪罪,就已经悄然离去。


他没有去长安,也没有去大唐其他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北上,跟随又一只前往大炎的难民队伍,来到了大炎。


大炎在他来的那时候,总共一城,雁云城,以及其所属的六镇。


他原本是在淡水镇生活,不过,因为自己曾经当官的经验,赵阳很明白一个人该往高处走的道理,自然就来了雁云城生活。


京都的机会,总是比其他地方的要多一些的,。


来后这些天,雁云城又兴办了好几处学校,教室不够对外招聘要读书人,赵阳凭借自己的才华,快速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用法,便通过了面试,在一家小学教学。


有吃有喝有住也有工作,再看邻居包括整个雁云城百姓,都是一派朝气蓬勃模样,比之以前代城县死气沉沉的生活好太多了。


原本以为这已经足够梦幻。


却没想到….


竟然,还有科举!!


科举….科举啊!!


那可是科举,无数身出低位者跨越阶级的最好途径!


自己….竟然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


赵阳眼眸些许湿润。


他以为,他以为,他一直以为….


前隋因为科举而亡,后世帝王引以为戒,不可能再开科举,至少最近几代不可能,这样看下来,自己这辈子也没机会看到。


但….却在这片土地看到了。


这片土地,这里的帝王…..


好像….好像在燃起星星之火,试着燃起他们这些读书人,内心死寂已久一片黑暗的理想。


不….不是好像,这片土地的领导者们,就是在试图不断的在燃起星星之火,照亮他们内心的黑暗。


照亮,所有人的黑暗!


之前是难民,现在是轮到了他们读书人!


科举….科举啊!


这可是无数读书人,做梦都想着的事情,没想到竟然真的就这么出现了。


赵阳望着这张红纸上的文字,一行行,一句句,说实话,在他看来比黄金都要重要。


“不看出身,不看性别,不看年龄。”


“…….”


“即便是大唐中人,也可报名,但!若是报名,那便自动认为报名者脱离了大唐户籍,往后若是做出伤害大炎之事,一律按照叛国罪惩处。”


赵阳深吸口气。


他看出来了,大炎的科举没有什么男女限制,也没有其他限制,只有一条是主要,那就是你肚子里要有真东西!


想明白之后,赵阳继续看了下去。


“不多考史经子集,也不多考之乎者也,只多考对实务之理解与处理,空谈误国,实干….则兴邦!”


赵阳看到这,瞪大眼睛,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


大炎,这是真的在求对百姓有用、对帝国有用、对百姓有见地的官员。


“好一个空谈误国,好一个实干兴邦。”


“敢问,这科举,如何报名?”


赵阳立马朝旁边的自卫军士兵直接问道。


自卫军士兵看了他一眼,平静道:“直接去衙门就可以,那里有专门的报名点。”


“若是不知道衙门,我可以带你过去。”


赵阳笑道:“知道,知道。”


道谢一声,他也没有丝毫停留,转身就往衙门而去。


当他到了衙门的时候,这里,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伍。


等他报完名的时候,都已经是要夜晚了。


当真无比火爆!


对于第一次科举的开启,雁云城内的读书人,都是抱着极大的热情来对待的。


报完名,赵阳匆匆在外面吃了些饭,便回到住处准备要苦读。


当然,读书之前他还是温习一下明天教给学生的功课,本职工作做好了,他这才开始读有关科举可能考的书籍。


他读的书不是那些儒家经典,而是各大学院出品的学科书籍,还有历朝历代的史书和各个地方的记载。


这上面,记录着不少官员处理的一些经典问题。


对实务很有帮助。


读着读着,突然,赵阳停了下来,他望向了已经深邃的夜晚。


科举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他等了数年,等的理想逐渐磨灭,热情也逐渐退却。


但在今天却是被燃起。


除了他,曾经他的那些朋友,可也都是一直等着呢。


但是….


他们远在大唐,不知道大炎的情况,以及这种即将举办的科举。


自己….要不要写封信,告诉他们这个事情?


可是….若是他们来了,自己的竞争压力是不是也大了?


赵阳心里陷入两难抉择。


但是很快,他目光就变得坚定起来,已经有了主意。


“君子之交清澈如水,如果他们考上了,我没考上,肯定就是我赵阳技不如人,既如此….那我也,甘拜下风!”


“更别说,我赵阳,哈哈哈!读书可是不弱,若是如此信心都没有,这科举,也不用考了!!”


赵阳自语,豪气云天。


他以前不是那么自信的,如他这样寒门读书人,得大唐世家提点成为一方官员,几乎每步都要如履薄冰,生怕得罪了什么。


很自卑也很谨慎。


而自从来到这座城市,他变得越来越自信,甚至是….有些狂妄!


是的!


狂妄!!


或许是受那尊敬的大炎帝王影响,又或许是生活远甩以前,又或许是战争的接连胜利等等。


赵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这座城市的内城百姓,都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狂妄感,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只认为自己和自家帝国最强。


如此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赵阳更感觉是那位大炎帝王杨宽赋予的。


摇摇头,不再多想。


赵阳直接取出来了笔墨纸砚。


“宾王兄,见信如晤.…”


赵阳缓缓起笔,一气呵成,而后便迫不及待的出门把心寄了出去。


而今夜,雁云城的信站很忙。


显然不仅仅只有赵阳想到了这个问题,不少人,都寄出去了书信,邀请至交好友,一同前来大下,共赴前程,共拼科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大炎帝国有如此陛下,这才是我赵阳甘愿效忠的雄主是也!!”


“哈哈哈哈….我赵阳愿为帝国,舍生忘死!!”


赵阳大笑,豪气云天。


借着科举之事,说出了他一直想说,却又瞻前顾后不想说之话。


愿为帝国,愿为那个男人,抛洒热血!


至死方休!


….….….….….….


雁云宫。


“陛下,陛下!”


郭守敬匆匆走了进来。


李宽此时正一手摇着摇篮,摇篮里有他女儿李莹莹,还一手正在和长乐公主下围棋。


这是他难得的休息时间。


而此刻听到郭守敬声音,他便停下落子,看向那徐徐跑来的郭守敬,开口问道:“发生何事,怎会如此慌张。”


郭守敬走到李宽面前,喘着气笑道:“陛下,科举下达后,出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但也是….好的情况。”


郭守敬笑的合不拢嘴。


随后,便把不少学子都写信通知自己的好友,前来大炎报名科举,试图一起一博前途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宽听着这话,微微愣了下。


摇着摇篮的手都僵住了。


这也使得小家伙,睁着大大眼眸看着他。


李宽笑着揉了揉女儿小脑袋,继续摇着摇篮,开口道:“的确是好事。”


“郭校长,去!传朕旨意,让信站之人,若收到如此信件,优先送往大唐!”


“大唐寒门学子,他们在等科举这机会,而朕,也在等他们这些人才,如此可谓,一举两得。”


李宽笑了一声。


信站,是大炎投入很多力量修建并且维持的。


大唐虽与大炎和亲建交,但暗地里,明白人都知道是敌人,他们大炎的信,不能通过大唐官方渠道送到该送之人手中。


他们大炎信站,主要任务把信送到大唐境内,然后境内,郑家….那个五姓七望之一,荥阳郑氏。


随着他们大炎不断胜利,他们已然和郑家有着无比紧密的合作关系。


所以,信送到郑家人手中,郑家的人会通过自己情报网,将信送到该送之人手上。


“明白!”


郭守敬赶忙领命离开。


一旁的长乐公主,看着二人这有说有笑以及谈论惊世之消息,不禁面容苦涩。


“二弟,这科举,当真要开了?”


半晌,长乐公主忍不住问道。


李宽点点头,头也不抬,目光专精棋盘:“显而易见。”


长乐公主闻言,只觉心中很不是滋味,她是在替大唐,也在替父皇担心。


作为皇室中人,她太清楚科举对那些寒门读书人意味着什么呢。


对他们而言,科举就像是….致命的毒药。


是的。


毒药!


前隋那个时代,哪怕知道参加科举,有可能被世家人杀死,甚至是盗用文章,他们也会参加。


因为,这已经是唯一出头的机会。


而现在,大炎开启了这个致命的毒药,但大唐却是还没有….


长乐公主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欲言又止。


“长乐,你输了。”


下一刻,李宽落子,正好整个棋局绝杀。


长乐公主无奈道:“是啊,我输了。”


李宽深深看了她一眼:“伱心乱了,不然不会输那么快。”


“看来,咱们今天不适合继续下棋,改日再下吧。”


李宽不等长乐公主回答,便抱着自己女儿走去。


长乐公主注视着那道如同奶爸般的身影,美眸闪烁。


心,乱了吗….


她眺望天空,长叹口气。


或许….当真如此吧…..


…….….….….….


多日后。


长安城。


马周师傅结束了一日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住处。


住处,是下人所居住的大通铺。


无比寒酸。


味道也是无比哄臭。


但这对于马周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已经是很不错的环境了。


能以贫穷之躯,在长安这座大唐帝国的首都扎根,真的已经很好了。


更别提….


自己只是府邸上最底下的马夫,能住在长安,马周真的已经很满意了。


而且,最让马周满意的是,每次结束一日的工作后,回到住处距离吹灭蜡烛还有点时间,这点时间,自己可以看看书,丝毫不用担心没有蜡烛用。


之前自己在家,半截蜡烛得撑一个月,一般看书,他穷苦一身,哪里舍得点蜡烛啊,都是凑着点光。


所以说,马周很满足。


住处,


当马周到的时候,不少同僚都已经回来了。


聊天声,臭脚丫味道,呼噜声.…


无比遭杂且混乱的环境。


不过,马周早就已经养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这些杂乱的声音可以自动忽略。


他掏出来一本诗经,像是往常一样做到了蜡烛前。


“马周。”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府邸里的管家走了进来。


马周连忙起身。


周围的那些下人,也都连忙站了起来,一个笑着舔了上去。


管家对于他们而言,都算是可断自己人生前途的人物了。


这是绝对不能得罪的存在。


马周也连忙放下了手里的书。


“刘管家。”


他赶紧叫了一声:“刘管家啊,这么晚了,可有什么事情吗?”


他和刘管家,平日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刘管家也喜欢读书。


偶尔两人可以稍稍谈一谈。


不过马周可不敢显露自己真正的才华,他都是哄着刘管家,比如对方写了首诗,自己必须要吹捧,就算是心里不屑,也不敢多说什么。


每次都会把刘管家夸得飘飘欲仙。


人情世故。


这对穷苦人家的孩子而言,岁月早就已经把他们打磨了出来。


更是出现从古流传后世,也都不过时的一句话。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懂事。


“马周,有你一封信。”


“正好,我刚才准备要回去休息睡觉,路过时看到有给你的信,就给你送过来了。”


刘管家把手里的信放到了桌上。


马周惊愕。


信?


自己怎么会有信?


他有些诧异。


眼眸闪烁,不断思考。


这年头,谁会给自己写信啊。


他都怀疑是别人寄错了。


但是,当看见信封上确确实实写着自己的名字,马周便打消顾虑,拿了起来。


“刘管家,这的确是我的信,多谢您为此跑了一趟。”


“要不要….进里面喝杯水?”


马周问道。


刘管家自从来到这片地,就一直捂着鼻子。


隔着门在屋外都这么臭,刘管家哪里敢进去,连忙摇头道:“不,不用麻烦了。”


“我还挺困得,先走了。”


“对了,马周,我又写了首诗,等明天我给你读读。”


刘管家也没有多在意这封信,他来这里主要是给马周说一下,明天不要忘了听他读诗。


马周连口答应。


送走刘管家后,他便重新坐到蜡烛前。


“马周,谁寄来的信啊?是不是相好?”


“是啊马周,哪家姑娘看上你了?”


周围有几人打趣。


马周笑着随口应付,也没任何急切。


随后。


他直接拆开信,看了起来。


也不担心同僚会有人偷看,原因无他,因为这里除了他,就没有第二个识字的人。


“宾王兄,见信如晤….”


马周趁着烛光,一字字读了下去,无比珍惜。


这辈子,他自己收过的信屈指可数。


这封信的到来,都让他怀念起来家乡和家人了。


马周抱着惆怅态度看着,可他看着看着,脸色却越发的凝重,呼吸也越发的急促起来。


最后,他看见了,看见了!


清清楚楚,两只眼睛,全身,甚至是每个细胞都看见了!!


寄信者是好友赵阳。


而他所说之事,堪称惊世骇俗!


大炎!


科举!


这两个词汇,无论是哪一个出现,在大唐当中都是禁忌。


于是哪怕周围人不识字,马周也赶紧把信藏好一些,然后才死死盯着这封。


此时此刻。


他的心中可以说是掀起了滔天大浪,整个人都有些控制不住的颤抖。


大炎,那个对大唐无数人都无比神秘的汉人国度,开科举了?


一瞬间,马周整个人的思绪都是乱的。


猝不及防的消息,猝不及防的狂喜。


他们这批寒门读书人,心中最期盼的事情是什么?不就是科举吗?


不就是改变身份吗?


科举,只要考试成功,他就可以不用继续在这里当个破下等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