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95章 开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崇祯三年,六月十五日。


汉中城北门新设立的衙门招贤馆。


今天正式开启,让考生报名参加招贤馆初试。


很多考生都来到招贤馆门前,等待招贤馆大门打开。


其中有两群人不被主流的人群接纳,一些带着儒冠的士子。


离开他们很远,好像在躲瘟疫。


这两群人,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圈子。


一群是女人为主,一群是身体残疾的考生为主。


曲清漪穿着唐代的襦裙,领着一群刚刚脱离乐籍的姐姐,讨论招贤馆考试可能的内容。


铃音带着青楼女子,有些紧张。


她们跟在曲清漪队伍后面,没敢与曲清漪等人交流。


只看气质,就好像乡下女子遇到大家闺秀,她们有些自惭形秽。


柳馨和许多小姐妹,最为腼腆。


她们都是犯案士绅的家人,父兄都被判刑,家产也被充公。


有的人没有嫁人就被退婚,有的人孩子还小,就失去顶梁柱。


她们又没有养活自己的基本能力。


还好招贤馆招募小学老师,她们这些人最合适。


很多破家的士绅女儿和儿媳,都来报名当小学老师。


柳馨感谢自己爷爷,他没有犯下重罪,让她通过身份审核,有机会参加招贤馆考试。


只要考上小学老师,就能凭她自己的工资,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


三寸金莲的母亲,走路都费劲,坐在炕上给人绣花,挣些微薄的收入。


躲在远方的士子,不断说着这些女子有伤风化,又悄悄用余光偷瞄。


李元正看到女子来参加招贤馆考试,他担忧的心放下来。


统领府能接受女子,就一定能接受他们这些残疾人。


他与很多人联络感情。


这些人都是身体有瑕疵的人,都是一群同命相怜的人。


他们进入官场,就是天然的同盟者,要抱团防止被其他人欺负。


李元正听着其他士子,鄙视嘲讽的声音。


这次就让瞧不起他的人看看,李元正这个瘸子的能力,远超这群酒囊饭袋。


巨大的鼓声想起,招贤馆的大门缓缓打开。


一队官吏和巡检出来,维持招贤馆门口的秩序。


巡检让考生排好队,报名参加招贤馆的初试。


报名过程很简单,只要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贯。


王仲策主持招贤馆的工作,吏部其他官吏辅助。


他看到巡检在引导考生,进入一个个隔间,等待考试开启。


宋康年在巡检引导下,来到考试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小方桌,上面有笔墨纸砚,桌上有两张试卷。


宋康年翻开试卷,内容极为简单。


第一张试卷,上面是一段三国演义,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内容。


内容是简体和繁体共同书写。


试卷要求,任意角度分析草船借箭,写一篇文章。


这个试卷80分。


第二张试卷,上面是一张水浒传宋江接受诏安的片段。


试卷繁体书写,让翻译成简体。


这个试卷20分。


宋康年已经提前打听好,初试只要60分就能通过。


这种简单的试卷,对他太简单。


他不会写简体字,但第一张试卷,80分都能轻松拿下。


……


苏燕带着巡检,负责巡查招贤馆的考场。


他在考场巡逻,弄的满头大汗。


看到坐在椅子上,悠闲喝茶的王仲策。


苏燕疑惑的询问道:“王仲策,你就一点不担心考生作弊。


我之前咨询过,大明朝科举的时候,考生从里到外都被搜一遍。


是不是这次考试有女人,不方便搜身。


这完全没有问题,我可以请一些女人,让她们帮助搜身。”


王仲策淡定地喝了一口茶,慢声细语的回应道:“苏燕尚书,你不用担心。


我们招贤馆的考试,不怕考生作弊。


大明朝科举,他们所有人的考题完全相同,使用还是八股文答题法。


大明朝举行这么多年科举,题目固定从儒家几本经典书籍里面选择。


八股文只要猜对考题,就能写出经典的答卷。


八股文发展这么多年,也有许多精彩的范文,供考生抄袭。


只要提前押题成功,带小抄的利益很大。


我们完全不同,这场考试主要筛选考生是否识字。


一共有六套试卷,每个相邻考生给予的考题,都是不同类型。


还不固定体裁,可以随心所欲答题。


每一名考生,对同一道题的答案都不同。


真出现完全相同的答案,那肯定是有人作弊。”


苏燕听到王仲策的解答,他就不再纠结。


他让巡检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秩序。


……


两个时辰过去,清脆的铃声响起。


“考生立刻起身,停止答题。


现在答题,考试成绩作废。”


考官大声宣布考试结束,开始挨个收起考生桌上的试卷。


考生试卷被收集好,经过糊名之后。


交给负责评卷的考官,评判考卷的分数。


王仲策看着面前,站着一排的考官。


他再次重复评判卷子的标准。


“这次招贤馆第一轮考试,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识字率和基本逻辑。


只要言之有物,哪怕是说些危言耸听的话语,也要给他及格分。


及格的标准,就是考生文化水平,达到蒙学先生的程度。”


考官开始批改试卷,每一份试卷,都由三名考官批改。


试卷的成绩,会被另外记录,由主考官进行统计。


三名考官给出的分数差距太大,就会有主考官重新审核这份试卷。


尽量保证试卷不会因为某一个考官的喜好,给出太低或太高的分数。


……


六月十八,经过三天时间紧急批阅试卷,初试的成绩已经公布在招贤馆门口。


红纸黑字,按照人名和籍贯排序,贴了一整墙。


杜源和一群朋友,在找寻着自己的分数。


他很快看到自己的籍贯和名字。


汉中褒县杜源,98分。


这个分数他非常满意。


他身边一名考生,看到自己的分数,疯狂的大吼道:“这怎么可能,我怎么才五十八分。


只差两分,竟然只差两分,老天为什么这么对待我。”


这名考生哈哈大笑,状态疯狂的跑出去。


杜源知道,这人受到巨大的刺激,心态已经失常。


他之前每一次乡试,都能看到因为中举或是不中举,导致疯癫的情况。


杜源看到自己身边的考生,大部分都过了及格线,获得笔试的机会。


他心中有些紧张,官位一共就这么几个。


现在这么多人竞争,实在是太多了。


他心中琢磨,要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尽可能排除一些竞争对手。


杜源面色和蔼的说道:“兄弟们,大家已经过了招贤馆的初试,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统领府的招贤馆,它和大明朝的科举完全不同。


大明朝科举之后,我们需要熬很多年,等待官府出现空缺。


谁都不知道,自己有机会补上哪一个缺。


统领府不一样,招贤馆的笔试,都是由各个不同的衙门负责出题。


每个衙门的笔试和面试,题目都是不一样。


衙门的考试时间基本相同,选择其中一个,就不能选择第二个。


大家都已经想好,要进入哪一个衙门了吗?”


一名矮胖的考生最先说道:“我顾平安要进工部,我太祖爷爷以前在川渝地区修过水利。


我们家传书籍,有专门讲述水利修建。”


杜源看了眼这个人,他露出真诚的笑容,这人不是他的竞争对手。


有第一个人开头,很多考生都说出自己的意愿。


杜源在暗中统计,绝大部分考生,都准备进入吏部和户部。


这非常正常,吏部和户部的官员最显赫。


吏部管理官员升迁,隐含的权力非常大。


户部哪怕被拆分,依然负责管理民政,最容易出政绩。


杜源看过统领府的资料,三法司只能在自己衙门内部升职。


上升途径已经被限制死,也没有成为封疆大吏的机会。


这三个衙门,要求还巨高,不懂刑律不可能加入。


工部太苦,油水还非常低。


卫生部和教育部,完全弄不明白,这两个衙门的作用。


杜源理想的去处是吏部,也是报名人数最多的部门。


……


宋康年找到自己的分数,六十六分。


惊险的度过及格线,可以参与各个衙门的笔试。


看统领府个个衙门,他比较属意参谋部。


宋康年向报名的小吏,提交他报名的衙门,准备等待笔试。


小吏迟迟没有给宋康年发放准考证。


宋康年等的已经心烦,准备催促的时候。


小吏带着笑容,道:“这位兄台,你无法参加接下来的笔试。”


宋康年面色大变,直接质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你要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要不然这事没完。


不是通过初试之后,人人都可以参加笔试。


外面白纸黑字写明白,是你想修改就能修改得了。”


小吏连忙道歉:“这位兄台,稍安勿躁,怪我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您直接跳过笔试,参加最终的面试。


这是您的面试通知书,按照上面写的时间,来参加面试就行。”


宋康年非常疑惑,他为什么和其他人待遇不同。


打开面试通知书。


他看着通知书上面的内容,久久没有言语。


【面试者:宋康年。】


【所属官衙:太常寺。】


【面试官职:太常寺卿。】


【面试时间:六月二十二日。】


【面试人:苏河。】


简单的几行字,透露巨大的信息量。


面试通知书上面盖着统领府和苏河的大印。


在汉中城,没有任何人胆敢伪造这种官印。


宋康年很庆幸,却又对自己的命运感到迷茫。


他没想到因为一场偶遇,自己又瞎吹一通,直接进入苏河的视野。


自己的未来,只能是管理佛道的官员。


他理想中的官职是谋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宋康年想要放弃,却又舍不得,这可是正三品的官。


他拿着面试通知书,纠结的走出招贤馆。


……


一群女子,围住曲清漪,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曲清漪立刻让她们安静下来。


“姐姐们,我们全部没有落选,安全通过招贤馆的初试。


但这只是开始,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要真正进入统领府当官,哪怕是一个小吏。


这样姐姐们在家里,才能不会受到欺负。


我听王文君姐姐说,苏统领本来想让我们当小学老师。


但一些官员强烈反对,他们说天地君亲师。


师者的道德必须高尚,他们无法接受教育自己孩子的老师,德行有重大缺陷。


如果选择我们这些人当老师,他们就会联合起来抵制小学。


汉中城的百姓,也上万民书反对这件事。


苏统领看到报名的考生,足够满足小学老师的需求。


他同意设立准入门槛,想要当老师,必须考核德行。


但苏统领没有剥夺我们当官的机会。


王文君姐姐告诉我,卫生部非常缺女郎中。


我们不会医术,也能考中卫生部。


卫生部会派郎中教我们医术,绝不会医术,也能当一名护士。


护士也属于一名小吏,享受统领府的官吏待遇。


干好工作,有机会获得提拔。


这个岗位工作轻松,方便照顾家庭和今后的孩子。


最关键,它的竞争非常小。


我听王文君姐姐说过,那些臭男人,很少会竞争这个岗位。”


曲清漪看到姐姐们,认真思考她的话。


能听进去的人,她们今后生活,肯定会轻松许多。


真有想考其他官职的姐姐,曲清漪也没办法劝阻。


她自己也不准备当郎中,而是盯上秘书处的职位。


这是最接近苏河苏统领的职位。


从被解除乐籍那个时刻,曲清漪就下定决心要报答苏统领。


铃音带着姐妹们,查看初试的成绩。


“过了,过了,我竟然过了。”


她身边不断响起阵阵惊呼声。


独特的女子欢呼声,让周围的士子,都把目光集中到这里。


铃音经过统计,只有七八个年纪很大,准备找夫家嫁人,不关心考试的姐姐,没有通过初试。


其他姐妹,都通过招贤馆的初试,有机会进入统领府当官。


“我就说题目很简单,以大家的水平,不用担心。


姐妹们,我们回怡翠楼,商量去哪个衙门。”


铃音带着一大群青楼女子,回到怡翠楼。


怡翠楼已经关门歇业,成为她们备考的大本营。


铃音她们刚回到怡翠楼,就有几名年纪小的女孩,把几张纸递给她。


“铃音姐,这是之前离开的姐姐们,让我交给你的资料。”


铃音拿过资料,扫了几眼,露出惊喜的神色。


她给众人解释道:


“姐妹们,这是之前离开的姐姐,在关心我们,她们收集到的资料交给我们。


她们关系很广。


有的嫁给统领府官员当小妾,有的嫁给世林名流当小妾。


有的被士子金屋藏娇,有的和教坊司女子是好朋友。”


众多青楼女子,她们都没有想这么多,没想到铃音竟然能联系到这么多人。


“姐妹们,一个萝卜一个坑,报名人多的衙门,我们获得任用的机会就太少。


有些岗位,还受到身份限制,没有任何身份限制的职位非常少。


结合这些数据,适合我们只有三个衙门。


首选是汉中报社。


这个名为报社的衙门,大部分人都没听过,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


我翻看统领府详细的文件,留意过这个衙门。


她就是采集一些重要的事情,用文章发布出去。


职位是编辑和记者。


姐妹们喜好传播一些事情,都能胜任这个工作。


次选是卫生部。


卫生部需要在乡里建立卫生所,需要的郎中非常多,学不会医术还能当护士。


第三个是当秘书。


统领府不让官员自己招募师爷,统一改为秘书。


但我发现,官员的秘书都是男秘书。


不知道统领府只给男性官员招募男秘书,还是之前没有女秘书。


我们能适应这个工作,但尽量选择前两个衙门,不要去赌。


姐妹们,如果有其他特长,也可以报名其他衙门。


比如会算账,就去报名银行。


了解刑律,去报名三法司。


特别是刑部大牢,男女犯人分别看押。


女牢非常缺管理的官吏。”


铃音介绍完,好多青楼女子都围过来,让她帮忙推荐,自己适合去哪个衙门。


……


李元正看着他的分数,100分满分。


通过考试的人很多,但满分的人寥寥无几。


李元正知道自己现在还不能骄傲,必须要选对衙门。


瞎了一只眼的石溪,凑上来询问道:“李大哥,你准备报哪个衙门。


我们都通过初试,相处这么多天,大家都信服你的能力。


你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们报哪个衙门,通过率大。”


李元正思考片刻,说道:“传统的衙门,投降的官员和胥吏非常多。


他们都是之前大明朝的官吏,平时作风,你们都了解。


这些衙门相对其他的衙门,要显得古板。


我们这些身体残缺之人,苏统领给了我们新生的机会。


这些古板的人没有能力阻止,但在两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们肯定选择传统的士子。


我们尽量选择苏统领新设立的衙门,或者传统势力不强的衙门。


例如三法司、卫生部、教育部、银行、税务局、储粮局。”


石溪深深的鞠了一个躬:“谢谢李大哥,我没有其他能力,但自认为能管住自己的手。


我就去储粮局试试,感谢这几天李大哥的教导。”


李元正看到石溪兄弟的选择,也为他感到高兴。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石溪兄弟在他们这群人中,可以说是水平最差的一批。


但李元正相信,石溪兄弟的仕途,要比其他人顺利。


“李大哥,你算账非常厉害,一定会选择户部、银行或是税务局。”


石溪确定好他的选择,好奇地询问李元正去哪里。


“都不是,我选择都察院。


现在官吏腐化速度非常快,必须要有一柄利剑,及时把腐肉切除出去。


我观察苏统领是很好的持剑人,我愿意做这柄利剑。”


李元正被权贵欺负,导致他家破人亡,背井离乡。


他就下定决心,与贪官污吏,斗争到底。


……


崇祯三年,六月十九日。


经过两天的报名,所有通过初试的考生,都选择完中意的衙门,拿到笔试的准考证。


招贤馆笔试,正式开始。


考生们已经知道,笔试的成绩极为重要。


面试授予官职。


根据考生笔试成绩进行排队。


笔试成绩太低,面试排到最后,根本就没有好的官位。


杜源走进吏部笔试的考场。


他看到考生的动向,心里就凉了半截。


所有考生,有四分之一进入吏部,四分之一进入户部。


剩下的一半考生,才报名去其他的部门。


杜源坐好位置,等待考官发放试卷。


他很是疑惑,初试时候只是考基础知识,没有进行搜身。


怎么到了笔试,依然没有搜身。


等到杜源从考官手中接过试卷。


他心中所有疑惑都得到解答。


整整一张考卷,竟然没有一道题考试书五经。


全部都是问答题,不要求答题格式。


第一道题:身为吏部主官的你,正在审核一名官吏的资料。


发现他的能力很出众,但风评极为不好,有传言说他在服丧期间逛青楼。


请考生作答:是否提拔这个人,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道题:身为吏部主官的你,好朋友过来求情,想要给他指指通融一下,让自家侄子升迁。


请考生作答:你的选择是什么?


……


杜源看着一连十道题,每题都是十分,一共一百分。


这些题目极为刁钻,都是身为吏部官员,可能遇到的问题。


他猜测统领府想选择什么样的官吏,谨慎写出自己的答案。


……


曲清漪看着考卷上的题目,她陷入沉思。


一共有十张考卷,上面写满了各个部门遇到的事件,都想求见苏统领。


考试的题目,就是让她对事件进行排序。


她根据自己的认知,还有和这几天与王文君交流,学到的知识。


按照紧急又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原则。


对这些事件进行排序。


曲清漪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她终于把这一百个事件,全部排好序。


曲清漪把试卷收好,交给考官,准备离开。


考官接过她的试卷,又给她抱来一大摞资料。


“秘书处,除了负责协助规划苏统领的时间,还要传达信息,负责审计各个部门的预算。”


“这是今年三季度,工部水利司的预算。


你把这个预案审核完,它的真实结果,今天晚上正好出来。


谁的预算最接近,谁的分数就越高。”


曲清漪看着足足有半米高的资料。


现在考试时间,还剩两个时辰。


秘书处的考试也太难了。


曲清漪咬咬牙,她一定要成功。


曲清漪对水利根本一窍不通,她也不了解预算,只会非常简单的算数。


但她根据自己的直觉,还有想象中的苏河会怎么做。


对百姓有利的预算,曲清漪直接通过。


有理有据的预算,曲清漪直接把预算砍一半。


她看不懂的预算,全部否决。


……


铃音看着面前的考卷,她露出轻松的笑容。


这张考卷非常简单。


让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现在汉中城,讨论热度最高的十件事。


铃音下笔如有神,生动形象的写出,现在汉中城讨论热度最高的十件事。


……


李元正看着身边不多的考生,他就知道自己选择很正确。


三法司只能在内部晋升的规定,还有关于刑律的要求,让很多考生不想考三法司衙门。


李元正看着三法司的考卷,全部都是关于刑律的问题。


他早有准备,熟读《秦律》、《汉律》、《唐律》、《大明律》等各朝的律法。


回答这些问题非常轻松。


李元正从统领府给出的试题,他就能看出,统领府对法律的态度。


第一点,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官员与勋贵也不享有法外特权。


第二点,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条纹判罚。


法不容情,不允许法不责众。


这与大明县令判案完全不同,这些大明官员判案,几乎都是人情大于法理。


没有几个县令知府,会严格遵守《大明律》。


李元正看出这两点,他对之后的面试,就有了充足的准备。


……


“这是什么烂考题,大爷不伺候了。”


一名书生,直接把考桌掀飞。


他立刻被维护考场秩序的巡检控制住,五花大绑带出去审讯。


这名考生属于非常冲动的人,但弃考的人也有不少。


他们把笔一扔,直接弃考。


骂骂咧咧走出考场。


“竟然不考四书五经,我寒窗苦读十几年。


问我在汉水哪个地方修水库合适,这怎么回答?


不考儒家经典,只考实务,这种是师爷和胥吏干的事,我又不用干这种事情。


我们去当官,不是去做胥吏。”


“君子不屑与胥吏为伍。”


有人立刻附和。


他在心中嘀咕:“反贼就是反贼,改变不了他们泥腿子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