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953章 加冕为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4355年(公元1658年),八月二十日,早晨六点,天刚刚亮。


吴国建邺城,这里依旧有着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遗留的建筑。


熟悉这里的人,他可以轻易分辨这就是维也纳城。


吴王齐刚毅不喜欢哈布斯堡家族遗留下来的城堡。


他在建邺城中建造一片中式园林,作为吴国的王宫。


吴王齐刚毅与吴国的文武百官和各界代表,来到神圣罗马帝国大教堂。


他为了展示征服者的强大,决定把大教堂改成吴国的礼堂,在这里举办登基加冕仪式。


赵全穿着大红官袍,畏畏缩缩的走在文武官员之中。


他明显与文武官员拉开一段距离。


他的官职是吴国都察院右都御史。


他不是正经的御史,吴王齐刚毅认为搞锦衣卫,容易受到文武官员的排斥。


他没有在吴国成立这种专属于王室,类似锦衣卫的机构。


吴王齐刚毅直接让督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百官。


赵全作为吴王府之前的管家,深受吴王齐刚毅的信任,成为第一任右都御史,建立监察机构。


他看到登基大典出现一些小问题,有几名教堂的主教找过来,想要吴王齐刚毅接受教皇的加冕,要不然他们不承认吴王。


礼部尚书朱大虎正在处理这件事。


赵全擦了擦脸上的汗,走到吴王齐刚毅身旁。


他惶恐地说道:「君上,臣没有做好这件事,让这些麻烦的主教找了过来。


臣就应该把他们绑在教堂里,省得这些不识趣的人,打扰到君上的登基大典。」


吴王齐刚毅摆了摆手:「赵全,这件事不怪你。


这些人就是癞蛤蟆蹦在脚面上,不咬人他膈应人。


我们吴国信那个叫耶和华的鸟神的原住民,足足有数百万人。


哪怕是想办法用汉人稀释原住民,这个原住民的绝对数量依旧太大了。


现在能安抚这些原住民,那就不用制造不必要的冲突。


这个鸟教会,还是要留着他们。


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谁是吴国的主人。」


吴王齐刚毅从腰间抽出一个金黄色的手枪。


「本王能拿下吴国,那是靠着武勋。


本王可不是那些懦弱的文人,臣服的人可以给颗甜枣吃,不臣服的人,那就让他们吃子弹。」


身高一米八的山东大汉,吴国礼部尚书朱大虎走到吴王齐刚毅身边。


「君上,我已经说服这些主教,他们再也不敢打扰仪式的进行。」


吴王齐刚毅看到这些倒在地上,脸色青紫的主教。


这些人明显是受到刑罚,因为窒息晕厥过去。


「朱尚书做得很好,今日是本王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见血就不吉利了。」


吴王齐刚毅,冷哼一声:「钱明义和曲天这两个老家伙敢和本王作对。


你们这些小虾米,也敢和本王作对。」


吴王齐刚毅想到这个情况,他心中就气愤不已。


他小声的嘀咕道:「本王特意选择这个良辰吉日,想要第一个加冕为王。


钱明义和曲天这两个老家伙,非要与本王抢时间。」


他们这些准备加冕的诸侯王,已经通过电报提前确认,每个人登基加冕的时间。


他们其实每一天都可以,只要选定日期,不是那种公认的晦气日期。


钦天监的官员都有能力把这个日期,说成黄道吉日。


但是其余藩属国和帝国的代表,


他们却分身乏术。


欧洲周边的几个刚成立的国家,他们也需要派遣使者,前往各个国家祝贺。


这些事情都需要提前准备,哪怕是欧洲面积不大,又有水路连通,那也需要十天左右的路程。


帝国外交部的使者,只有三位主事人,每隔一段时间,最多只能有三个国君加冕为王。


如果出现第四个,那就没有帝国的使者前来,登基加冕的仪式没办法进行。


吴王齐刚毅嘱咐礼部尚书书大喝道:「大虎,你动作给我快一些。


本王起了个大早,就是要争第一。


他们那些酸腐文人,肯定会选择良辰,怎么能想到我们早上六点就开始仪式。


他们得到消息,提前准备已经来不及。


但为了防止某些不要脸的人,仪式必须一切从简。」


礼部尚书朱大虎点头道:「臣明白。」


朱大虎开始主持吴王齐刚毅的登基加冕仪式。


吴王齐刚毅本来就是一个大老粗,从来不在乎礼节,仪式本就非常简洁。


特意交代他仪式从简,这个意思就是让他把仪式,变得更加简洁。


他们来到礼堂的中心,这里有一个青铜大鼎,上面有香火在燃烧。


这里祭祀汉人历史上知名的皇帝和伟人。


青铜大鼎前方的桌案上,摆放着三个铺着丝绸的金盘。


礼部尚书朱大虎,手捧着皇帝苏河亲笔所写的圣旨。


他高声念道:「吴王齐刚毅凤大华帝国皇帝苏河的旨意,前往海外建国。


今日正式建立吴国,加入大华帝国的藩属国。」


吴王齐刚毅接过圣旨,冲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三拜,他把圣旨放在最中心的金盘上。


这封圣旨代表着吴国建立的大义。


帝国的使者,拿着一方玉制的印玺。


他双手捧着印玺,走到吴王齐刚毅身前。


「这是大华帝国皇帝苏河赐予的吴王玺。」


吴王齐刚毅双手接过吴王玺,放在左边的玉盘上。


这方印玺代表着吴王名义上的权力。


吴王齐刚毅从腰间拿出黄金手枪,他右手握枪。


他又从礼部尚书朱大虎手中接过吴国的宪法,拿在左手上。


吴王齐刚毅面向臣子、百姓与各方代表。


他郑重的宣誓道:「我作为吴国的国君,将会带领军队,用手中的枪,保卫吴国,不让吴国百姓受到侵害。


我作为吴国的国君,将会带头遵守吴国宪法。


吴国以法律为准绳,保护每一个国民的权利。」


吴王齐刚毅宣誓完之后,他把黄金手枪和宪法,放在大顶前右侧的黄金盘子里。


礼部尚书朱大虎带着吴国的文武百官和百姓,进行仪式的最后一步。


他们集体跪拜坐在龙椅上的吴王齐刚毅。


吴王齐刚毅一生平身,所有人这才起身。


仪式正式结束,各国的使者纷纷上前送上礼物和祝福。


吴王齐刚毅折腾得满身大汗,他换下行动不便的礼服,穿上简洁的常服。


他看向送别各国使者,返回的礼部尚书朱大虎。


「大虎,这仪式也没有加冕的流程,总感觉流程怪怪,与书本上不一样。」


礼部尚书朱大虎立刻解释道:「君上,加冕这个词,那是之前朝代的仪式,象征着天子受命于天。


皇帝苏河不喜欢受命于天,他常言兵强马壮者为王,皇帝的权力来自于百姓让渡的权利。


加冕仪式本来是按照


帝国制定太子登基的仪式,临时改一改。


帝国已经建国数十年,礼节都已经完善。


辽王李青木当年加冕称王,手拿着辽王印玺,仪式就结束,他被帝国那些文人笑话了好久。


咱们不在乎那些酸腐文人的感受,但君上身为吴国的国君,总不能让帝国的人笑话咱们是蛮夷。」


吴王齐刚毅开心的笑道:「大虎,你说的对。


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同意这么复杂的仪式。


那些人笑话本王,没有问题,本王已经习惯了。


但他们想要笑话本王的国民,那可不行。


还好一生只有一次,本王能够忍受。」


礼部尚书朱大虎看到吴王齐刚毅洒脱的说着这句话。


他心中也泛起一丝涟漪,吴王齐刚毅这么在乎百姓的感受,他一定是一位出色的君主。


「大虎,本王加冕为王的电报已经发出去,确定本王是第一位吗?」


礼部尚书朱大虎知道吴王齐刚毅的想法,他早已经交代好官员关注这件事。


「君上,我们发出电报之前,没有收到蜀国和桂国的电报,确定君上是第一位。」


吴王齐刚毅听到这个消息,他哈哈大笑起来。


………………………………


八月二十日,蜀国华沙、桂国玄京同样举行蜀王钱名义和桂王曲天的加冕仪式。


蜀王钱明义作为文官出身,他不是儒家传统文人,但加冕仪式依旧设计得很复杂。


蜀王钱明义的加冕仪式,从早上六点一直进行到下午三点。


他身心疲惫,但却乐在其中。


蜀王钱明义的加冕仪式,既有大华帝国的传统,又有着华夏古代各种礼仪的影子。


桂王曲天举行的加冕仪式较为完整。


但他举行仪式的地点却很寒酸。


他在一个较为破败的小县城里,举行加冕仪式。


桂王曲天考察桂国大部分地方,他都不太满意。


他与手下的人收集神圣罗马帝国记载的史料。


他在匈牙利大平原上,找到一个地质结构稳定的地方,准备重新建立桂国的首都玄京。


桂王曲天相信,这个刚刚改名,之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很快就会名声大噪。


………………………………


八月三十日,楚国昌平、越国西阳、宋国兴海。


楚王鲁晨阳、越王白元贵、宋王展铁相继在各国首都加冕为王。


这三国是邻国,他们在同一日称王,还相互派遣使臣相互祝贺。


他们都知道,哪怕是邻国,建国之初也不会产生冲突。


只有国内的利益已经瓜分完,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矛盾,这才需要通过战争等方式,向外转移矛盾。


楚王鲁晨阳加冕称王之后,他坐在汽车上巡游昌平城。


他对坐在身旁的首相许明翰说道:「巴黎这个名字,有着浓厚的法兰西王国文化标签。


我们接下来的任务,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淡化巴黎,淡化法兰西。


只有把国内的百姓拧成一股绳,最迟也要让他们认同楚国。


这样我们才有足够向外扩张的实力。


要不然国内矛盾渐渐加深,处理国内的问题,那就消耗我们大量的精力,根本没有能力对外扩张。」


许明翰看着车辆正在路过巴黎圣母院。


他询问道:「这座教会建筑是法兰西文化集大成之作。


我们要把这座建筑拆掉吗?


巴黎已经改名


昌平,他们一言称呼这座教堂为巴黎圣母院。」


楚王鲁晨阳摆了摆手,道:「我们要把原住民百姓心中的巴黎圣母院拆掉。


只有拆掉他们心中的巴黎圣母院,才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心中的巴黎圣母院没有拆掉,城中的巴黎圣母院拆掉也没有任何作用。


心中的巴黎圣母院完全拆除,留着这座巴黎圣母院,那也没有关系。


我们是强大的统治者,与大族统治小国。


千万不要有以小族临大国的懦弱心态。」


………………………………


九月十日,瑞国盛隆、齐国乐兴、唐国长安。


瑞王苏雷、齐王苏铭、唐王苏晟举行登基加冕仪式。


这三位皇子出身的诸侯王,他们所选择的登基加冕仪式,毫不意外的与大华帝国太子继位的仪式一模一样。


他们作为皇室的皇子,心中肯定有当太子的想法。


他们无法在帝国实现这个梦想,作为国家的国君,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实现这个梦想。


他们也向父皇和世人,展现属于他们的想法。


瑞王苏雷、齐王苏铭、唐王苏晟全都不想当一个安乐王爷,他们都有着野心。


他们也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哪怕是无法成为帝国的皇帝,那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君,保卫自己的子民。


奋六世之余烈,未必不能入主中原。


………………………………


九月二十五日,庆国淳和、湘国齐佑、凉国黄龙。


庆王姜之鱼、湘王梁风、凉王苏蒙举行加冕仪式。


他们的领土都是奥斯曼土耳其势力辐射范围。


因为距离欧洲较远,他们因为客观原因,选择最后一批举行登基加冕仪式。


庆国、湘国、凉国这三个国家相继成立。


代表着大华帝国分封的十二个诸侯王,已经全部建立国家,帝国多出了十二个藩属国。


阿拉伯地区和欧洲地区,经历了战火的摧残。


十二个藩属国相继成立,他们家在残垣断壁中复苏国力。


十二个藩属国的需求,给帝国带来了大量的订单。


让帝国摆脱了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促进帝国工商业大发展


这片大地上,多出了十二个国家,而不是几个帝国的行省。


这些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也开始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