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717章 考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蜀心情疲惫,从母后的宫中走出来。


他回到自己的寝宫之中,仔细回味着母后的教导。


这些事情除了母后会认真教导他,其他人绝不会与他谈论这种事情。


即便他撞的头破血流,那些人也不会多说一句。


苏蜀看着自己寝宫的环境,哪怕离开两年,这里依旧是一尘不染。


看房间的整洁程度,每日都有人打扫,连屋内的摆设都于两年前没有多大的差别。


宫中的侍女见到苏蜀回宫,她们开始还愣了一下,随后反应过来,恭敬的行礼道:“拜见殿下。”


苏蜀摆了摆手,让这些侍女退下。


他在宫中召集心腹,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帝国这两年的变化。


苏蜀从报纸上看到的消息,只是帝国允许百姓知道的消息。


这些事情有什么内幕,只有内部人士才能了解清楚。


时间已经是傍晚,苏蜀从心腹口中,了解到这两年帝国大事如何发生,隐藏在其中的内幕。


苏蜀唯一安心的事情,他的势力在这两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他离开帝国,这些人安分守己,只管自己职责之内的事情。


这样做反倒是摆脱两方势力倾轧的漩涡。


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势力没有受到损失。


苏蜀听到门外响起脚步声,随后就有人轻叩房门。


他知道如果没有重大事情,宫中的人不会打扰他。


苏蜀命令外面的人进屋。


一名四十岁左右,母后王文君的心腹,负责宫中事务的女官走进来。


女官恭敬的说道:“殿下,陛下派人请您前往乾清宫。”


苏蜀听到这个消息,他立刻神情一震,不敢耽搁时间,直接前往乾清宫。


父皇处理完军国大事,终于能腾出时间见他。


苏蜀回到京城,知道父皇必定要了解他的情况,他早已经准备好一切,等待父皇的召见。


他很快来到乾清宫门前,这里依旧很朴素,它与两年前基本没有任何变化。


苏蜀推开门走进乾清宫,他看到父皇依旧在伏案工作。


阅读大臣的奏疏,批阅大臣的请示。


皇帝苏河时隔两年,再次见到大皇子苏蜀。


特别是了解大皇子这两年的表现,他心中非常满意。


苏蜀能坚持跟随舰队,走完这趟路程,在苏河心中就已经合格。


大皇子表现得更好,获得了舰队上下一致的赞赏,还学会绘制海图和使用六分仪。


通过这个细节,就能表现出苏蜀是在认真的学*******苏河在大皇子苏蜀出发之前,他都准备好苏蜀坚持不下去,提前回来的预案。


这是皇帝苏河对于苏蜀的考验,他完美的完成这个考验。


帝国的继承者,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强大的毅力、不被情感左右的理性。


传统观念的好人,必定是昏君。


对待自己身边人太好,受灾的必定是全国的百姓。


只有理性大于感性的政治生物,才能时刻以帝国和自身利益出发,在每一个重要的选择面前,作出符合帝国利益的选择。


这也是民间传言,皇家无情的原因。


皇帝苏河放下手中的奏疏,他挥手让人给大皇子苏蜀赐座。


他看到苏蜀紧张的坐在凳子上,语气柔和的询问道:“蜀儿,你跟谁舰队行动,前往藩属国与欧洲。


这一路走来,你有什么疑问和建议。”


皇帝苏河准备考校大皇子苏蜀,看他这一路的历练,是否有所得。


大皇子苏蜀的表现让他满意,皇帝苏河也不介意给他多加加担子。


培养继承人,要尽早开始。


大皇子苏蜀在海军舰队生活了两年,他对于军队的了解会更加清晰。


他知道军队从小兵到将领,真正的诉求是什么?


了解清晰之后,那就不会做出一些蠢事。


军方比较简单,政务却非常复杂。


非开国君主,必定会受到各方势力的制衡。


皇帝苏河不认为他的皇子们,有推翻一切,再造乾坤的勇气。


这就对于皇子的政务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绝对不能出现,大臣给皇帝挖坑,皇帝还欣喜的跳进去。


大皇子苏蜀知道父皇的问话,这就是对他的考校。


苏蜀额头上渐渐有一层细汗,今日的对答将会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还好苏蜀在舰队之中,绝对没有混日子,他看到番薯国与欧洲各国的情况,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


苏蜀吞了口唾沫,抬头看向父皇说道:“父皇,儿臣先说舰队所有人的共识。


固步自封没有前途,帝国想要发展,必须要借用全球的资源。


帝国吸纳全球的资源,必须要依赖海运。


这样航线安全就十分重要,帝国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必须要有一支能快速抵达世界主要地方的海军。


儿臣的建议是在海外大规模修建海军基地。


借助海军基地,掌握最重要的航道。


在欧洲已经有了直布罗陀等海军基地,番薯国周边还没有建设海军基地。


这样一旦藩属国出事,帝国就非常被动。


儿臣也发现两条对帝国十分重要的运河。


苏伊士运河,这个由闽国开挖的运河,联通红海与地中海。


帝国前往欧洲,不必绕过非洲大陆。


舰队趁着闽国内乱,已经把苏伊士运河拿到手中。


另一条运河,那就是曹国夺取襄国领土奔牛道,想要开挖出一条贯通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运河。


这样从北美洲西海岸前往北美洲东海岸,不必绕过整个美洲大陆。


这条运河的战略价值极高。”


皇帝苏河听着大皇子苏蜀的说法,他心中甚是满意。


这两条运河战略价值极高,可以说是能影响整个世界的进程。


苏伊士运河,这就是欧洲国家的命脉。


他掌握在欧洲国家手中,其他国家想把手伸到地中海,那是千难万难。


苏伊士运河一旦被域外势力掌控,那就等于地中海的大门已经敞开。


大皇子苏蜀说的第二条运河,就是后世的巴拿马运河。


这条运河改变了美洲大陆各国的命运,为一个区域大国转变为世界霸主,铺平了道路。


这两条运河的战略极为重要,必须要掌握在大华帝国手中。


皇帝苏河面带笑容夸奖道:“蜀儿,你这两年真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两条运河极为重要,父皇这就下旨大都督府,研究掌控这两条运河。”


皇帝苏河说完,他在大皇子苏蜀面前,亲手书写了一份圣旨。


苏蜀听到父皇的夸奖,他一直想获得父皇的认可,今天终于得偿所愿,心中非常满足。


他更加的自信,敢于说出心中的疑问。


“父皇,儿臣发现海外的藩属国,都是极具潜力的地方。


父皇为什么要支持外人开发那些地方,而不是帝国直接管理。


这些地方潜力很足,例如北美洲的赵国、南美洲的魏国、地中海的闽国。


这些藩属国哪怕都是儿臣的叔叔伯伯,父皇的兄弟。


它们的实力增长,必然伴随着野心的增长,很可能在某一时刻,就会反叛帝国,成为帝国的对手。”


皇帝苏河看到大皇子苏蜀能问出这个问题,他心中非常欣慰。


这绝对是大皇子苏蜀自己想出来的问题。


海军舰队其他人,绝对不会教导大皇子苏蜀这方面的知识。


海军舰队的将领们,能看出来藩属国未来可能对帝国的威胁。


但他们都是人精,不会让这个问题公开化。


这些人害怕自己说错,承受不住藩属国和大华帝国国内,可能被封王贵族的压力。


他们这些人在未来,也可能赚到一份海外基业。


大皇子苏蜀未来可能成为帝国皇帝,这些聪明人也绝对不想断了自己的未来。


皇帝苏河教导道:“蜀儿,父皇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海外这些地方,确实是潜力极大的土地。


你应该看到欧洲某些国家,已经开始殖民这些地方。


我们不占领,这些地方就会落入西方人手中,今后必然会成为帝国的心腹大患。


帝国之前的底蕴,想要开发这些地区,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源。


帝国周边南洋地区,距离帝国非常近,易开发又方便管控。


把大量资源投入到美洲等地区,帝国家门口很可能会出现变故。


帝国自身的实力只要不衰落,未来与藩属国必定是合作大于竞争。


帝国的实力真衰落,待遇这些同宗同种的藩属国后人之手。


那下场总比落入到西方人手中要好的多。”


大皇子苏蜀听到父皇的回答,他才知道父皇的苦心。


他只看到藩属国未来可能的威胁。


父皇都已经看到,帝国实力可能衰落之后,帝国的下场。


帝国真的有那一天,衰落到连核心领土都保不住。


落入藩属国后人手中,最惨的下场也只是皇室和顶级贵族被清算,百姓喜迎改朝换代。


一旦落入西方人手中,北美洲东部的印第安人,非洲西部的黑人土著,他们的下场已经能证明西方人的狠辣。


大皇子苏蜀用真诚的目光与父皇眼神对视。


他语气坚定的说道:“父皇请放心,我们这一辈人,一定会带领帝国发展壮大。


儿臣看到帝国的情况与欧洲各国的表现。


只有发展与战争,才能解决内部矛盾。


帝国绝不能停下脚步,一旦停下来,那就是衰落的预兆。”


皇帝苏河看着大皇子苏蜀。真诚又坚毅的小脸,他夸赞道:“蜀儿有这个想法,父皇很是欣喜。


帝国要想办法,拼尽全力向前冲。


只要发展的速度够快,那就能掩盖内部矛盾。


内部矛盾无法掩盖时,只要实力够强,那就能通过对外战争转移矛盾。


帝国的发展与强盛,离不开工业的发展。


蜀儿,你要记住。


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停滞,都能折腾一番。


但绝对不能让任何事情,影响到工业的发展。”


大皇子苏蜀看到父皇语气严肃的这么说,他认真的点头道:“父皇,儿臣一定会谨记这句话。”


苏蜀心中很是开心,父皇能说出这句话,那就是对他比较看重。


他在父皇心中的地位提升,距离储君位置越来越近。


越是在这个时候,他就越要保持定力。


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他弟弟背后的势力,必然要想方设法把水搅浑。


苏蜀知道自己这段时间,最重要的事,那就是不能让任何势力抓到错漏之处。


皇帝苏河对于大皇子苏蜀的表现很满意。


他从苏蜀身上,看到他设计的成长路线,已经开花结果。


大皇子苏蜀思考事情的方式,就是他从小开始教导的方式。


他想要更加深入考校大皇子苏蜀的能力。


皇帝苏河询问道:“蜀儿,你刚刚回国,是否了解现在朝堂上的局势。


现在朝堂上商学与儒学斗争的很激烈。


蜀儿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苏蜀听到父皇问出这个问题,他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他回国之后,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同时也思考它的解决办法。


苏蜀想了很多办法,在刚刚又与心腹讨论过。


完美的解决办法他找不到,但笨办法还有一个。


苏蜀自信的说道:“父皇,儿臣对于这种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儒家传统士人从汉代以后,掌握了数千年的权力。


帝国商人的地位快速崛起,一些商人也通过议会等途径,掌握了一定的权利。


士人无法接受这种情况,想要打压商人群体。


这就是帝国现在乱局的根源。


不解决这个根源,只处理一些闹事的官员,这件事情不会平息。


自古以来,除了士人掌权之外。


军人也掌过权,他们是诸侯,他们是节度使,他们是权臣。


那时候士人一句话都不敢多说。


军人手中可握着刀子,士人看见滴着血的刀子,绝对不敢开口。


现在的问题,那就是士人认为他们的做法,不会损害到他们的利益。


士人正是有这种自信,他们才无视一切。


商人确实在崛起,他们总认为钱能买到一切。


我在欧洲见识过商人的实力,这些人联合起来,能影响一场战争的胜负。


西班牙、法兰西等国与敌国开战,还需要看这些商人的脸色。


帝国绝对不能出现这种情况,要让商人知道,底线绝不容突破。


儿臣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各打八十大板。


由父皇出手,约定好底线,一旦有人敢越线,就迎来朝廷的雷霆之怒。”


苏蜀说完,他用紧张又期待的目光看着父皇。


他看到父皇嘴角微微翘起,这才放松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