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第260章:崭新的大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高丽对倭国的战争发动,实话说,并没有在朱英的计划范围之内。


他更多的考虑是民生方面的影响。


只是姚广孝这厮,当是年纪来了,等不及了,稍稍掌控权力,就想要迫不及待的证明自己,搞出点事情来。


在发动对倭国的战争这段时间,倭国自然也有使臣过来。


“我要见你们的首领,为什么你们要发动对我倭国的战争,你们可知道,这将会给我倭国还有高丽带来多大的影响嘛。”


倭国使臣愤怒的咆孝着,但却并没有任何人搭理他。


来到高丽釜山这边数日,几乎就一直被幽禁,连见姚广孝的资格都没有。


唯有在今日,才会允许释放出来,带着他向海边走去。


周边的侍卫们,对于这个倭国使臣的话,根本没有搭话的意思,就沉默的押着他向前走。


并非是倭国使臣的话他们听不懂,目前倭国使臣,也是说了一口流利的汉话。


要知道在如今,或许整个亚洲地区内。


大明之外,唯有贵族们才有资格学习汉话。


在倭国使臣看来,高丽是大明的藩属国,用宗主国的语言与其交流,能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地位。


很快,倭国使臣就被带到了海边。


而看到海上数万大军正在不断的登录船上,倭国使臣只感觉头皮发麻。


只是一眼看去,他就知道这些上船的将士,至少都是七八万人,而对马岛加上百姓在内,顶多不过三万多人。


这是一场极为悬殊的战斗。


“这位是从大明过来的高僧,也是如今我们高丽的国师大人,还不赶紧拜见。”


旁边的侍卫呵斥道。


倭国使臣看到面前的黑衣僧人,虽然还不明白怎么一个僧人似乎成了头领,不过还是行礼参拜道:“倭国使臣江口二郎,


拜见国师大人。”


姚广孝看着海边的大军,澹澹的说道:“足下觉得贫僧这八万大军,对马岛有抵抗的能力吗。”


听到这话,江口二郎立刻愤怒的说道:“国师大人,这是战争,不是玩笑。倭国到底有什么地方得罪了国师,需要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


“国师大军师出无名,必将会有非常不好的结局。”


姚广孝轻笑道:“彼国倭寇和官府沆瀣一气,不仅仅是对大明沿海,还有高丽沿海这边,侵犯多年。”


“据贫僧所知,这些在高丽,大明抢夺了大量钱财的倭寇们,回道倭国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贵族,甚至有些大的倭寇,还会受到你们天皇的亲自接待。”


“亦或是只准你倭国来侵犯,不容许我高丽还手吗?”


听到面前黑衣国师的质问,倭国使臣江口二郎辩驳道:“国师大人说的这些,不过是谣言罢了,这些倭寇在我们倭国,也是人人喊打,怎么可能受到天皇的召见。”


“我倭国也曾多次剿灭这些匪寇,只是由于近些年来倭国内的战争,才会对这些匪寇顾及不上。”


“目前倭国内战争已经平息,天皇已经下令开始清查匪寇,我原以项上人头担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倭国的将士,将会全力扫荡匪寇。”


“再不会有匪寇侵犯高丽。”


说到这里,倭国使臣取下头上的管帽,对着姚广孝五体投地叩拜起来。


这是在请求姚广孝撤军。


“足下说得有些道理,如今对马岛内,有大量倭寇聚集,不知道那些海上聚集过来的匪寇,到底是属于倭寇呢,还是你们倭国将士。”


姚广孝问道。


倭国使臣江口二郎微微抬头回道:“国师大人,不管是在大明,还是高丽,亦或是倭国境内,匪犯都是存在的。”


“对于匪患,常用的招数便是招安和剿灭,如今我国内,也是正在实施这些策略。”


姚广孝问道:“按照足下这个意思,便是这些侵犯了大明,高丽的倭寇们,只需要得到倭国的认可,接受招安。”


“那么他们在大明,高丽所犯下的罪行,就可以一笔勾销了吗。”


倭国使臣回道:“自然不是,若是国师有证据可证明这些被招安的倭寇们,确实侵犯过大明,高丽沿海。”


“待我回倭国后,必定上奏天皇,对于这些匪寇们,用以最严厉的刑罚。”


听到这话,便是姚广孝这般修心圆满的人,都忍不住气笑了。


道:“汝好好看看,在汝面前的那八万人,贫僧可不认识,或许他们只是外出打鱼的渔民呢。”


“若是这八万渔民出海打鱼,影响到了倭国什么地方,还请足下收集好证据,贫僧必定狠狠惩罚他们。”


此话一出,旁边卫光,赵胖等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两国交战,不战来使,来人,便让这位使臣,随同我们的船,一同回去吧。”


姚广孝吩咐说道。


随即侍卫们强行带着这倭国使臣,前往海边而去。


倭国使臣发出咆孝般的怒斥,但这并不能改变什么。


“这些倭国人,当真是一丘之貉,他这般模样,跟那些倭寇能有什么区别。”卫光不屑的说道。


刚才倭国使臣那番话,无异于强行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了。


还妄图撤军,简直是异想天开。


八万大军的出发,用了一个多时辰才结束。


眼看着船只在海面上航行得越来越远,姚广孝眼神中的冷漠,也越发深厚。


他知道,对马岛抢占下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对马岛内的粮食储备,根本不够八万人消耗的,也不可能坚持到明年开春。


姚广孝估摸着,或许两个月就差不多会将整个岛内的粮食吃光。


他清楚这些,却还是把八万将士派了过去。


昨夜,姚广孝召集了所有出征的将军,下达了一条特令。


那便是出征对马岛后,但凡抢夺来的钱财,都可归将军个人所有,无须上缴高丽王室。


也就是这条特令,让高丽所有的将军,都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这就是姚广孝所想要。


当对马岛的粮食被消耗光后,这些将军们就会领着自己的士兵,直接对倭国本土进行劫掠。


显而易见的,在这个阶段,那些高丽士兵们,也会面临饥饿和死亡。


不过,姚广孝在乎吗?


他只是需要一个结果罢了


姚广孝发动战争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朱英这里。


看着情报里说的,首批出动八万大军,朱英立即就察觉到了姚广孝的想法。


“姚广孝终究是姚广孝,真叫个心狠手辣。”


朱英有些感叹的说道。


即便曾经对安南的开国计划,他都从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不过对于这件事,朱英自然不可能去干预,就且看结果如何吧。


最近火绳枪的产出,已经越发量大,在大量人力的加持小,火药司对于制作火绳枪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加大。


就在本月,火绳枪的产出,有望突破一千五的关卡。


朱英便想着,是时候把火绳枪,真正的带入到军队中去了。


便在思索的这个时候,门外传来响动声,却没有声响传来。


朱英便知道,这是老爷子来了。


这个想法刚刚从脑海中出现,书房的门就被推开,只见老爷子喜笑颜开,甚至有些急切的走了进来。


“快,快,大孙快随咱去看看,刚刚有人来报,说是城郊外的那些作物,如今都差不多了,已经可以作为新生的一批粮种。”


朱元章的语气显然很是激动,任谁在这般高产作物已经成熟的时候,也无法保持平稳的心情。


对于朱元章来说,这可不仅仅是保障天下百姓的吃食,还是他朱家传承的根基。


纵观各王朝末年,无不是灾荒四起,导致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实在是饿得受不了,才会走上造反的道路。


单单就这些作物,足可将大明国祚延续数百年之长久了。


所有因为这些作物而活下来的百姓,都会感恩他老朱家。


朱英听到这个消息,多少也被带动了情绪,在老爷子的牵手下,一同出门。


坤宁宫殿外,龙撵都已经准备好了。


“大孙,咱已经安排人去统算了,你说这些作物,亩产到底能有多少。”


虽然之前大孙已经说过,但朱元章还是忍不住的再次问道。


朱英也没迟疑,直接说道:“番薯和马铃薯的产量,当是在千斤左右,玉米话应该低一些,在五百斤左右吧。”


这些粮种虽然没有进行脱毒处理,但却是朱英在西域的库存中,比较优质的存在。


至少第一批的亩产不会太低。


再次听到大孙肯定亩产千斤的回复,和即将见晓的通算,朱元章笑得嘴巴都裂开了。


“好,好,好,咱今日就要亲眼瞧瞧,这可亩产千斤的粮食。”


“大孙,这可是泼天大功呀,完全可以称得上功德无量,活人无数。”


“好大孙,好大孙!”


听到老爷子的夸奖,朱英面色平静的承受。


他当然极为清楚,这些作物所带来的意义。


可不仅仅是在活命上,更是对于底层百姓劳动力的一种解放。


在此之前,所有的百姓都需要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很少停歇。


一旦遇到什么灾情,就颗粒无收。


现在多这么多的选择,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许多荒田,也可用来种植,且不需要太多的操心。


北方亩产越三百斤左右,南方多一点,大致不过五百斤。


这些都是一等一的良田才有。


而红薯,番薯这些,哪怕是产量再低,也能有七八百斤。


脱毒的技术,也是朱英打算交给五叔朱,第一个研究的方向。


若是能把脱毒技术研究出来。


即便没有化肥,番薯和红薯的亩产,几乎也会稳定在一千五百斤往上。


要知道后世番薯正常栽培都有六千斤,高产可达万斤。


马铃薯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现阶段朱英也不可能要求太高,有个一千多斤的亩产,对于整个大明来说,完全可以是一种质的变化了。


只有将劳动力从土地中大量解放出来,才能将工业大门,彻底打开。


当朱元章和朱英来到城郊这里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数十名工部的官员,正在不断的计算着。


而数以千计的将士,都是卸下盔甲,撸起袖子,放下刀剑。


拿起旁边的锄头,就开始挖起来。


后面还有将士拿着箩筐跟着,将挖出来的马铃薯,红薯放到箩筐里,满了之后就送到边上给工部是官员们称重。


工部尚书沉么丝淘缫丫是灰头土脸。


这些作物的种植,他很早就得到了消息,不过陛下并没有给他查看的权力,所以虽然知晓,但也只能是安静的等待。


这两天,已经有消息传来,作物马上就要成熟了,让他准备一些官员跟着去统计。


初来到这里,工部尚书沉镁凸瞬坏蒙砩系墓俜,直接就下地动起手来。


工部掌营造工程事项,其中包含屯田,水利。


沉枚哉庑┳匀皇羌为懂得,只不过挖开方圆几米,大概的亩产数目,他就能在心中算出一个大概来。


而当这个数字出来的时候,他整个人都震惊了。


亩产千斤,这可是亩产千斤。


无须精耕细作,无须日夜照料,就能轻易达到的亩产千斤。


这对于长年沉浸在屯田,水利之上的沉美此担简直就是如同神话故事一般。


但是面前的一切清晰的告诉他,这些都是真的。


一手抓着马铃薯,uu看书一手抓着红薯的沉茫整个人都开始颤抖起来。


而后发出咆孝声:


“天佑大明!!!”


这时,朱元章和朱英,正在将士们的簇拥下,来到这边。


“看到了嘛大孙,这可是咱大明的尚书,正二品的官员,都已经激动成这个样子了。”


“天佑大明,好一个天佑大明,这话说得着实不错,若不是得天庇佑,咱也不可能再见到大孙,也不可能有这般作物到咱大明来。”


朱元章笑着感叹道。


朱英看着面前激动若狂,甚至连老爷子和自己过来都浑然不觉的工部尚书沉谩


嘴角不由微微的翘了起来。


从今日开始,大明,将会是一个崭新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