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我的时代1979! > 番外 序一 为浪潮立骨 朱东润

番外 序一 为浪潮立骨 朱东润(第1页)

番外:序一:为《浪潮》立骨朱东润(第11页)

余治中国文学史数十载,见惯文坛浮沉:或有刊物追名逐利,以浮夸辞藻博眼球;或有创作者避谈现实,躲进故纸堆寻安逸。

今见复旦学子许成军携“浪潮”

创刊,油印纸页虽简,却藏金石之声,不禁为之动容。

“浪潮”

二字,命名见真章。

夫潮者,有冲决之势,亦有滋养之能。

观此刊宗旨,“破文学破冰之浪,为改革作注脚”

,恰合吾国文脉传承之要义。

文学从来非象牙塔中玩物,当为时代立心,为民族铸魂。

昔年吾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曾言“文以载道,非空言也”

,今日读《浪潮》创刊词,“议文守根脉、议政担责任”

之论,正承此志。

时下西风渐盛,有青年盲从异域思潮,将《诗经》《楚辞》弃如敝屣,视西方理论为圭臬。

《浪潮》却能直言“开放非谄媚,交流非盲从”

,此等清醒,远同辈。

余阅其文稿,或写车间匠人钢锉火花,或记田埂青年麦浪情思,皆从本土生活中来,无半点虚浮。

此乃文学之“真”

——真见、真情、真骨血,非矫揉造作可比。

许成军君,余曾于复旦讲堂见之,观其论《文心雕龙》“风骨”

篇,条理清晰,见解独到。

今见其率社员办刊,聚朱墨之力,传时代之声,更觉后生可畏。

《浪潮》初刊三千册,虽为涓涓细流,然假以时日,必能汇为江河,涤荡文坛积弊。

余老矣,然见此浪潮初起,心甚慰之。

谨缀数语,为《浪潮》立骨:愿此刊守文学初心,葆批判锐气,以笔为楫,载中国故事,渡时代江河,奔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