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魏读书人 > 第八十六章:许清宵明意立言,天地学徒,儒道异象,大魏震撼

第八十六章:许清宵明意立言,天地学徒,儒道异象,大魏震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和殿外。


百官退散。


武官们似心情大好,走起路来都带风。


儒官们则皆然沉默,一语不发地离开。


待走出宫外后,这群武官更是放肆大笑,呼朋唤友,到谁家吃喝。


这一切有做作的嫌疑,也有发自内心的喜意。


今日朝堂上,他们可谓是大获全胜,能看到儒官吃瘪,可谓是一大喜事啊。


“孙大儒,老夫今日有喜事,若是没事可以来老夫家做做客啊。”


看着离开的孙静安,安国公喊了一声,笑呵呵地邀请对方参宴。


“国公客气了,孙某还有些事情,就不去了。”


“对了,国公,不要太过于开心,算起来的话,今日是第二日,许清宵能否明意,明日就能知晓结果了。”


孙静安淡淡开口,随后带着人彻底离开。


望着离开的孙静安,安国公没有说什么,朝着家中走去。


远处。


孙静安面容平静,身后周围跟随着一批儒官。


“孙儒,不要动气,一天时间内,许清宵绝不可能明意。”


此时,有一位大儒开口,缓缓说道。


“我明白。”


“即便是许清宵明意,又能如何?我等朱圣一脉还不至于害怕一个狂生。”


“今日朝堂之争,为的并不是许清宵,是为我朱圣一脉,只是没有想到陛下竟如此看重这个许清宵。”


“但可惜的是,除非当代出新圣,否则朱圣一脉的读书人,还能镇世五百年。”


孙静安十分平静。


他道出真相。


今日朝堂之争,他压根就不是真正对许清宵动怒,一介狂生罢了,在他们眼中,许清宵的确只是一个小小狂生。


之所以如此针对,为的是朱圣一脉,让天下读书人看到,污蔑朱圣的下场,也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当世儒道谁为尊。


这才是他们看重的东西。


至于许清宵?


他们并不在乎,就算许清宵平当真明意了,又能如何?


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朱圣门徒吗?


洗洗睡吧。


总不可能许清宵能成圣吧?


这不可能。


“恩,我知孙儒之意,一切还是等明日看吧。”


“若是许清宵没有明意,到时我等一同上奏,陛下即便是再如何偏袒,也不会为了区区一个狂生,得罪我等。”


后者点了点头,孙儒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朝着文宫走去。


就如此,一个时辰后。


永平王府内。


大堂当中。


慕南平站在堂内,望着自己的父亲,满是好奇道。


“父亲,朝中有什么消息吗?”


慕南平满是好奇问道。


“孙儒与安国公争吵了快半个时辰,两人动了真火。”


“好在陛下没有下什么决定,但父王看得出来,许清宵能不能渡过这一劫,就要看他能不能明意了。”


“父王得到消息,若明日,许清宵能够明意,一切好说。”


“可若许清宵明日没有明意成功,只怕至少有四位大儒要联名上奏。”


“这一关,许清宵怕是有些......”


永平郡王说到这里便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因为剩下的慕南平明白。


“三日明意,这......的确太难了,父王,若真是如此,明日上朝,您可一定要为许清宵多说些话。”


“儿臣见过许清宵,此人的确有万古大才,若此人能入京辅佐陛下,大魏将迎来辉煌。”


慕南平开口,恳求自己父亲明日上朝为许清宵说几句话好,毕竟三日明意,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看吧。”


永平郡王起身,离开了堂内,朝堂上的事情,他自有主张,说与不说也是看局势而定,慕南平与许清宵关系不错。


但他是郡王,朝堂上的事情,决不能儿戏。


实际上,不仅仅是他。


哪怕是各大国公府,将军府内,也都在讨论许清宵能否明意成功。


三天内明意成功。


昨日一天过去了,就剩下今日半天和明日一整天了。


若是明日子时,许清宵未能明意,那就麻烦了。


他们虽是武夫,但也知晓君子明意有多难。


但无论如何,该帮的也都帮了,剩下的,就只能看许清宵的造化了。


朝廷中的事情。


很快便传到了各郡各府之中。


南豫府也收到了消息。


当得知这个消息,南豫府上上下下并不是很开心。


毕竟君子明意,对于普通读书人来说,可能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都不见得能明意。


即便是一些天才来说,也不可能说三日明意啊。


这跟体质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当消息传来,南豫府的读书人都莫名紧张起来了。


但众人更加明白,这个时候不能去打扰许清宵,让他安静,因为时间不多了。


不仅仅是南豫府的读书人,连百姓都在祈祷许清宵明意,很多百姓都不知道什么是明意,但就是在祈祷。


可以说,许清宵明意之事,已经成为了大魏第一话题。


到处都是在谈论许清宵能否明意。


而大魏牢狱中。


所有犯人都被转移离开了,许清宵明意是如今整个南豫府重中之重的事情。


若是明意,许清宵将一扫所有阻碍,一切种种都将泯灭。


若是不能明意,就如同是长河之中的一朵浪花,只会令人惋惜,同时也会带来无尽麻烦。


牢狱中。


许清宵依旧是在忘我。


他脑海当中一直在思考四个字。


知行合一。


他要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样才能做到明意。


所谓明意,简单化来说就是,明白意义。


明白自己君子意义。


自己为什么要当君子。


自己要怎么才能成为君子。


知行合一。


这四个字看起来十分简单,可当细细去理解,细细去思索的时候,便会发生难以领悟。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南豫府的天,依旧是乌云滚滚。


人们心中也依旧阴郁沉重。


所有人都在期待,期待许清宵能够明意。


是夜。


牢狱内没有任何动静。


许清宵如磐石一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距离三日之约。


还有最后十二个时辰了。


如最开始一般,许清宵只剩下十二个时辰了。


“何为知行合一。”


其重点在于‘知’与‘行’。


知,并非是知道的意思,而是知明道理的意思。


一个人倘若要做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就必须要先知明道理。


若你连起码的道理都不知道,你怎么去行?


当你知晓道理之后,你再去做,这就是行。


所以知行合一,许清宵用最简单的意思来理解就是。


‘知道了’‘就去做’


没有什么困难不困难,世间许多事情,之所以做不成,其原因就是。


‘不知道’‘没有立刻去做’


还有一层意思则是。


我确定我做的没错,我可以去做,那么我就去做。


就好比在南豫阁楼宴之上。


天明书院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自己。


自己出手教训他们,是没有错的。


自己打得过他们,去揍这帮家伙,这也是没有错的。


所以我可以去做。


这也可以称之为知行合一。


在知明道理的情况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君子有所为。


君子有所不为。


这一刻。


许清宵周围弥漫出紫色的光芒,这是浩然正气,昏暗无比的牢狱,在一瞬间照亮。


不过这并不代表许清宵真正明意。


只能证明许清宵打开了这扇大门。


如今需要许清宵真正踏出这一步,踏进大门之中,那么就算是明意。


“此乃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并非我的知行合一。”


“我已明白,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可我的知行合一是什么?”


许清宵陷入了思索当中,紫色的光芒逐渐消散。


他在思考,他在沉思。


这一刻。


许清宵的意识,仿佛进入了星辰大海之中。


群星璀璨,星河如沙。


许清宵在努力思考。


而时间也一点一点流逝。


日出东方。


辰时。


距离三日之约,还有七个时辰不足的时间,南豫府上空乌云更加浓厚了,如同百姓内心一般。


整个南豫府都有些紧张。


他们期待许清宵明意,可更多人其实心里知道,三日内明意,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天明书院的学生已经被护送至府院中,有重兵把守,免得再激化矛盾。


他们一个个注视着天穹,望向许清宵所在的牢狱方向,眼神之中皆然充满着嗤笑。


三日明意。


在他们眼中看来,这就是笑话。


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


大魏京都内,今日的早朝几乎百官都没有什么心思,他们也在等待一个消息。


许清宵若是明意,大魏文宫,大魏天机台都能第一时间知晓,如今没有任何消息,就只能证明许清宵还未明意。


午时。


又过了两个时辰。


依旧没有任何动静,除了偶尔一阵阵的雷声之外,别无其他异象。


留给许清宵的时间......不多了。


还剩下最后五个时辰。


“若许兄当真不能明意,我等也要誓死保护许兄。”


有人在这种压抑之下,忍不住开口,因为太过于压抑了。


他们都得到了朝廷的消息。


若许清宵明意。


一切无事。


若许清宵不能明意。


便是天大的麻烦。


如此一来,整座南豫府谁人不为许清宵担忧,谁不为许清宵感到紧张。


“不要乱语,静静等,相信许兄,他必能明意的。”


有人喊道,让其安静,静静等待就行,不要增加莫名情绪。


很快,众人安静下来。


也就在此时。


时间来到了未时。


距离三日之约,只剩下最后五个时辰了。


而大牢当中。


紫色的光芒,再次出现。


何为知行合一!


何为知行合一?


何为知行合一。


大牢当中。


许清宵的大脑在飞快运转、


先知而行。


知而在行。


不行和来知?


不知何来行?


各种理论在脑海当中产生,而后迸发。


许清宵是思绪已经到了一个极致,这是疯魔状态,他彻底忘我,在认真思考。


“按心兵不动,如止水从容。”


“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君子如玉亦如铁。”


各种理念诞生,这一刻紫色的浩然正气,席卷了整个大牢。


许清宵脑海当中的天地文宫,也跟随着震颤起来了。


文宫当中,朝歌显形,他感受到文宫的震颤,也感受到许清宵正在明意。


“新圣之意!许兄竟然在明新圣之意,他竟然在明新圣之意,古今往来,圣人之兆,许兄有圣人之资吗?”


朝歌攥紧了拳头,他来历太大了,知晓许多事情,瞬间便感应出许清宵正在明悟新圣之意,若许清宵真能明意成功,那他的未来,极有可能成圣啊。


轰轰轰!


轰轰轰!


轰轰轰!


雷霆万钧,这一刻南豫府天穹之上,乌云浓厚了不知多少,雷电席卷,如同一条条狰狞无比的龙,在天穹上盘旋。


可怕的景象,如同天灾一般。


风来!


狂风大作,吹荡在整座南豫府,湖面之上更是被卷起百丈之浪。


南豫楼阁上,李广新看到这一幕,有些惊愕,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就阴郁的南豫府,此时此刻,突然天色大变,变得更加可怕了。、


“难不成,这是不祥之兆吗?”


如此阴郁的天穹,再加上一条条雷龙出现,这如何不让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整座南豫府,所有百姓读书人,皆然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们也认为这是不祥之兆。


狂风席卷,雷电交加。


下一刻,暴雨倾盆,如同灭世一般。


绝望!


黑暗!


无穷无尽的一切。


呼呼呼!


乌云当中,更是传来可怕的鬼哭狼嚎之声,令人恐惧,令人害怕。


“哈哈哈哈!许清宵不敬圣人,招惹天谴了。”


有人大笑,是天明书院的学生,他们迎风而立,指着苍穹,发出狂笑之声,认为许清宵不敬圣意,招惹天谴。


南豫府大牢之外。


数万名百姓被吹的几乎无法睁开眼睛,黑压压的乌云,显得日月无光,人们恐慌,又有一些害怕。


但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指着大牢当中,大声喊道。


“诸位,看牢内,有紫色光芒!”


随着声音响起,无数道目光纷纷落在大牢当中。


的确紫色的光芒淹没了整座大牢,从各个窗口弥漫而出。


“许兄正在明意,这可怕的异象,代表着许兄之意,将震撼古今往来,绝对不是天灾,也绝对不是不祥之兆,诸位,我等静心坐着,不要恐慌,不要影响许兄!”


有人大喊,是李鑫的声音,他并不认为这等天象是不祥之兆,反倒是认为,如此天象代表着许清宵正在明悟绝世之异象。


“是的,我师弟有圣人之资。”


陈星河攥紧拳头,狂风吹来,将他衣袍吹的猎猎作响,他目光之中充满着坚定,语气更是笃定的很!


“天不生我许清宵,儒道万古如长夜!”


王儒更是嗷嚎了一嗓子。


他们绝对绝对绝对相信许清宵,能够明意。


而大牢当中。


许清宵也的的确确正在走最后一步。


他的思想,已经攀升到了极致,如今,如今,如今,如今只差最后一步!


只要踏入这一步。


许清宵将彻底明意成功!


何为知行合一!


刹那间,许清宵站起身来,他依旧是在忘我之境,他从牢中走了出来。


大牢没有上锁,轻轻一推,便可推开。


紫色的浩然正气,将他映照如神灵一般。


许清宵起身,他不能枯坐在这里,他要行走,通过实践来明意自己的心。


所谓明意,即为明心。


南豫府牢内。


许清宵的身影缓缓出现。


紫色的浩然正气,在这一刻疯狂涌出,天穹如夜,众人几乎不见光。


狂风大作,灯火之光,早已被吹灭。


可随着许清宵出现之后,紫色的浩然正气,仿佛是这世间上第一束光,也仿佛是这方天地唯一一束光芒。


在无数人眼中。


许清宵如同一尊行走于人世间的神灵。


他眼中没有众生,只有思索,他走在路上,紫色的浩然正气,越来越浓厚,也越来越亮。


狂风吹来,却吹不散许清宵的浩然正气。


暴雨袭来,却冲不散许清宵的君子之意。


乌云滚滚,天穹如墨,却遮盖不了许清宵万古之才。


何为知行合一!


轰隆!


恐怖的一道雷电浮现,足足连绵万里之长,这道雷电,是一条雷龙,是一条真龙,仿佛要将许清宵压制一般。


惊雷之声炸响,人们心惊肉跳,这是天地自然之力,凡人敬畏。


可这天地之间,但许清宵没有任何一丝畏惧。


乌云之下。


任雨拍打。


任狂风吹。


这等模样,在众人眼中莫名显得伟大起来。


“许清宵是明意成功了吗?”


“他出来,是否明意成功?”


人们好奇,他们不清楚许清宵是否明意成功。


“不,他还没有明意,不过半只脚踏入了其中,现在就等着最后的升华了。”


“只差一步,只差一步,这最后一步若是踏出,许清宵将彻底明意,而且他若明意,老夫莫名觉得,这天下文坛要出大事了。”


有夫子开口,道出许清宵现在的情况。


这一刻,百姓们齐齐跟随在许清宵身后,他们与许清宵保持一定距离,不敢去打扰。


街道中。


许清宵一步一步走着。


他不知道自己要走去何处,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走。


但脑海当中,就是想要走一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天地之大,无穷想象,世间之美,无穷之念。


咔嚓!


又是一道雷霆,那轰轰作响的雷声,仿佛是上天在警告许清宵一般,又仿佛是圣人作怒一般。


雷光闪烁,照亮了整座南豫府,也映照在许清宵的面容上。


然而,许清宵前行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他一步一步,一步一步,来到了南豫湖。


湖水翻滚,涛涛浪花拍打在岸上,天地之间,昏暗无比,宛若灭世之景象。


许清宵前行。


他踏在湖水之上,人群中有人惊呼,害怕许清宵落水。


可下一刻,许清宵立在湖水之上,根本没有落下。


如有仙法一般,许清宵在湖面上行走,而且奇怪的事情发生,任凭湖水如何涌动,当许清宵临近时,这方湖面便会瞬间静止下来。


半刻钟后。


许清宵已于湖心之中。


这一刻,他没有继续走了,而是缓缓盘坐下来。


南豫府无数百姓望着湖面之上的许清宵,他们震撼,这是仙人手段。


所有人都不敢说话,死死地盯着许清宵。


那南豫楼阁上,也有诸多夫子望着许清宵,他们也不知道为何许清宵能立身湖面之上。


“心明如镜,物来则照。”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洪亮的声音响起,是许清宵的声音。


数百万的百姓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们一语不发。


轰隆!


雷声大作,欲要将这天穹轰碎,可怕的雷光,更是万物生畏。


“所谓知行合一!先知而行!”


“知而行,行而知。”


“世人参透,人人如圣。”


“今日,吾许清宵!”


“明吾君子之意。”


“立吾圣人之道。”


“吾立心学,知行合一,凡入我心学者,皆可入圣。”


这一刻,许清宵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过,这不是在南豫府响起。


而是在整个大魏王朝响彻。


轰轰轰轰轰轰!


雷声席卷整个大魏王朝,无穷无尽之地,有光明之地,黑暗笼罩之地,高山之地,低谷之地,世间万物,皆然听到了许清宵这道宏伟无比的声音。


明我君子之意。


立我圣人知道。


吾立心学,知行合一,凡入我心学者,皆可入圣。


这可怕的声音,在同一时间,席卷了整个天下。


天地间!


一抹白!


照亮古今往来一切。


轰轰轰轰!


南豫府书院,爆射出可怕的光芒,直冲云霄,那压在世人心中的乌云,在这一刻荡然无存。


那轰轰大作的雷声,在这一刻,已经不会再让人产生任何畏惧了。


“他不是在明意,他是在立言!”


有夫子惊呼,浑身震颤,他已步入花甲之年,白发苍苍,这一生不知见过多少大风大浪,但在这一刻,他浑身颤抖,目光当中充满着不可置信。


“许清宵!明意既立言,当为万古之大才啊。”


又有夫子惊愕,指着许清宵所在的位置,声音颤栗。


“许清宵,为万古大才啊!!!!!”


这一刻,即便是万安国,也彻彻底底折服,此时他唯一的念头便是,懊悔,深深的懊悔。


与此同时。


周围各大府,所有书院的都爆发出可怕光芒,冲天而至,与这一道光芒汇聚。


长平郡。


郡府之中,数十人怔怔地看着这一切。


“有万古之大才,立意了!”


郡守声音颤抖,指向南豫府之地,说出震撼众人之言。


不仅仅是长平郡,大魏王朝,各地皆然有所感应,大魏王朝每一个书院在这一刻都爆发出可怕的光芒。


这是惊天动地的异象。


立言。


而且是圣人之言。


大魏京都。


也在同一时间,皆然听到许清宵之声。


“今日,吾许清宵!”


“明吾君子之意。”


“立吾圣人之道。”


“吾立心学,知行合一,凡入我心学者,皆可入圣。”


宏伟无比的声音响起,几乎是一瞬间,惊动了整个大魏京都。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皆然听到这无与伦比的声音。


大魏宫廷。


正在阅读奏章的女帝,在听到此声后,陡然之间,神色一变。


“这是,立言?”


即便是天下最为尊贵之人,大魏女帝在听到这等声音之后,也不由神色一变。


她希望许清宵明意,却不曾想到许清宵不但明意,而且更是做到无数读书人都想做到的‘立言’。


立言,并非是某种境界,而是给自己人生立下目标,一旦立言,可受天地恩赐,既受天地之庇护,未来成就,将不可限量。


“传朕旨意,许清宵为天下之大才,尽快入京。”


女帝开口,她瞬间明白许清宵到底是什么人了。


是大才。


是万古之大才!


古今往来,都可称万古之大才啊。


她未曾想到,大魏新朝,竟然诞生了这么一位大才,此等大才对她来说,对大魏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一件天大的好事。


是祥瑞,真正的祥瑞,昭告天下之后,对她的在位功绩,也有极大的帮助。


而此时。


大魏京都,大魏文宫内。


轰轰轰轰轰!


一座座圣像震动,一道炽烈无比的光芒冲天而起,淹没了整座京都,朝着天穹而去。


可怕的异象,再加上许清宵的立言之声,响彻在每个人耳中,大魏文宫一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尤其是孙静安,他更是沉默,盯着这一束光芒,沉默不语。


许清宵明意不明意,他不在乎。


可许清宵立言,这触及他们的利益,朱圣之后,不允许再有其他立言。


一旦立言,等同于开宗立派,而如今天下九成的文人,都是敬奉朱圣,如今出了一个许清宵。


虽然许清宵现在依旧不够格,可这代表着危险已经出现了。


这才是孙静安沉默的原因。


“铛!”


“铛!”


“铛!”


与此同时,圣钟响起。


一道,三道,五道,七道,九道。


足足九道钟声,代表着大圆满,许清宵立言,惊天地,泣鬼神。


朱圣之意都受到了影响,文钟九响,代表着许清宵九次圆满。


“这不可能,这不可能,当世有人立言,可为何连朱圣之意都感应到,难道这许清宵真能成圣吗?”


文宫当中,有儒者开口,产生了质疑。


“不可疑圣。”


下一刻,有大儒之声响起,及时打断他胡思乱想。


而就在此时,文宫之中,一座座朱圣雕像瞬间炸裂自毁。


砰砰砰。


这般景象着实吓众人一跳,令人惊愕。


这些圣像,铸成已有五百年,立于此地,受历代文人膜拜,拥有一丝圣意。


可突然自毁,这是何意?


儒者们惊愕,不知为何,圣像自毁,这是天大的祸兆啊。


但下一刻,一道低沉之声响起。


“许清宵之立意立言,违背朱圣之意,此乃逆圣之言,传吾文令,天下朱圣门徒,皆不可悟心学,许清宵为我朱圣之脉大敌。”


“心学之说,违背圣意,既天地认可,也非适合当世之理。”


“再者,有朱圣之意在,后五百年,一切立言,不过小道尔。”


“吾辈读书人,敬朱意即可,十年之后,再看其道,一眼便知。”


低沉之声响起,这是一尊大人物,一直在文宫内悟学,早已超越大儒,甚至超越天地大儒,是当世最强的几位文人之一。


他开口,每一个字都能传遍所有七品儒者心中。


这番话的意思很简单,心学忤朱圣,虽得天地认可,但并不合适现在,现在唯一合适读书人的理念,就是朱圣之意。


朱圣在的时候,一切立言都是小道,朱圣即便是逝去,以现在为节点,再过五百年也是小道。


所以无需喧哗什么,老老实实敬朱圣之意,等十年后再看看吧。


这番话说出,大魏文宫内,众儒者彻底明悟发生了何事。


许清宵这是真正的动了圣怒啊。


朱圣雕像自毁,这是一种羞辱,对圣人的羞辱。


刹那间,难以言说的愤怒弥漫在每一位儒者心中,他们一生敬朱圣,视朱圣为精神支柱。


可没想到,有狂生立言,忤逆朱圣之意。


这一刻,许清宵彻底与朱圣门徒不死不休。


之前只是言语上的不敬,而这一切,连圣人都怒了,这如何不让人愤怒?


又如何不让他们这群儒生恨。


虽然有大人物开口,让众人冷静,等十年再看看,但这侮辱圣意,他们忍不了。


此时有儒者嚎哭,跪拜在雕像面前,羞愧难当,很快许多儒者跪拜在已经被毁的圣像面前。


这般耻辱,几乎不亚于杀父之仇。


而另一处。


安国公府。


正在阅军中情报的安国公,再听到许清宵之声后,整个人也有些惊愕了。


“他竟然立言了?”


安国公腾的一下起身,朝着门外走去,族内众人也在第一时间纷纷赶来。


“父亲大人,父亲大人,许清宵立言了。”


一道道身影赶来,他们眼神之中充满着不可置信。


朝堂上的事情他们知晓。


安国公与孙静安大儒争吵,最终争出一个许清宵明意。


如今没想到许清宵不但明意成功,而且还立下圣人之言,惊天动地,他们如何不震惊啊?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许清宵竟然立言了,老夫这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传我之令,许清宵若是入京,尔等皆然交好。”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安国公大笑,他笑声猖狂,笑声得意,他没有想到自己在朝堂上,只是为了恶心恶心儒官,却不曾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许清宵来京,必然知晓自己在朝堂之上为他争名,如此一来的话,许清宵也绝会记恩。


若是普通人记恩,他也不在乎,可许清宵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


儒者明意,多。


儒者立言,凤毛麟角啊。


大魏王朝,今日因许清宵立言彻底惊动了。


南豫府中。


天明书院的学生看到这一幕后,彻彻底底愣住了。


他们也未曾想到,许清宵不但明意成功,而且更是做了古今往来无数儒者都想做到的事情。


立言立学。


这.......这......这!


所有学生面容上皆露出苦涩,他们实实在在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他们与许清宵之间,相差已经不是十万八千里这么简单。


若是云泥之别啊啊啊


噗,张恒一口鲜血吐出,刹那间昏死过去,只不过这一次没有人去搀扶他了,其余学生一个个也心情沉重,哪里会去管他。


南豫湖面之上。


无数百姓激动的攥紧拳头,甚至有些面红耳赤。


虽然他们不懂儒道,但也知晓许清宵成功了。


李鑫,王儒,陈星河,等等之人,皆然震撼的目瞪口呆,南豫府的读书人也是如此。


许清宵立言立学,五百年来除朱圣之外,这是第一个啊。


大魏新朝,第一人!


下一刻,恐怖的浩然正气没入了许清宵体内,来自大魏所有县、府、郡。


这是天下读书之人的浩然正气。


许清宵立言立学。


从今往后,他为心学者,说是开宗立派也不足为过。


然而就就在这一刻,令人震撼之事出现了。


所有的光芒凝聚在一团,形成了一件长袍。


“这是天赐儒衣。”


有夫子震惊,如此说道。


世人惊愕,百姓们死死地看着这一切,光芒形成一件白色长袍,加持在许清宵身上。


很快,光芒再次凝聚,一件玉冠出现,玉冠如羊脂白玉,浑然天成。


这是天赐玉冠。


“天地赐冠,从今往后,许清宵为天地学生,得天地儒位啊!!!!!”


“此等景象,唯有天地大儒方可做到,古今往来,七品明意,绝不可能做到这个程度。”


“许清宵,打破了读书人古今往来的限制。”


无数夫子颤抖着,他们看着许清宵,眼神之中充满着无尽震撼。


所谓天赐儒袍,代表着你是正统,天认可你。


而天赐玉冠,代表着你是我天地的学生,若有人说你并非正统,就是再说天地不是正统。


换句话来说,其他学派的门徒可以用立意来反驳许清宵,用立意来辩驳许清宵,但绝对不能说许清宵所学之物,乃是歪门邪道。


得天地认可。


乃是文人最高荣耀。


胜过皇帝说你是天下第一儒。


皇帝再大,也大不过天地。


许清宵束发戴冠,长袍儒雅,整个人的气质,也在这一刻,节节攀升。


如绝世公子,依如绝世儒者,让人看去,心生好感,一举一动,都浑然天成。


远处,陈星河看着许清宵这番变化,心中既是开心又是难受,许清宵才华胜他太多太多了,他唯一的优势,就是长相比许清宵英俊不少。


可如今,许清宵全方位碾压自己,怎不让他难受。


但无论如何,许清宵过了这关,明意立言,他由心还是感到开心,感到喜悦。


湖面之上。


许清宵感受着这一切。


他已知晓自己的‘知行合一’了。


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属于他自己的。


许清宵的知行合一也十分简单。


内圣外王,视为他许清宵的知行合一。


若有不公,若可出手,便出手。


若有不悦,若可出手,便出手。


若有不喜,若可出手,便出手。


念头达通,自我逍遥,随心而来,随欲而至。


这是他的知行合一,也是他追求的道。


世间欲望太多,自己不是圣人,即便自己是圣人,也有喜爱,也有追求,故此去追求自己所喜爱之物,又有何不可?


这一世,不为世人而活,而为自己而活。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一切明了,一切明白,一切知心,一切知意,许清宵缓缓睁开了眸子。


南豫府的天穹依旧是乌云滚滚,雷电依旧闪烁不安。


“散。”


许清宵轻轻挥了挥手。


刹那间,一直笼罩在南豫府的乌云快速退散,那雷声已经静止了。


拨开云雾见青天。


光芒映照在南豫府每一处地方,百姓们在这一刻露出笑容,发自内心的笑容。


湖面波光粼粼,清风拂来,吹散人们心中的一切不安。


许清宵立在那里,浑身上下弥漫着儒雅,面容绝世,一袭白袍,似绝世儒生。


“许清宵,见过诸位。”


湖面之上。


许清宵朝着南豫府百姓,深深一拜,他既明意,这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自然也已知晓,他心生感动。


感动百姓们如此对自己,也感动南豫府这些读书人如此帮己。


他这一拜,由心而拜,无有贵贱。


感受到许清宵这一拜,百姓们都有些愣了,从来都是他们拜他人,从未有人拜过自己。


而且此人还是七品明意的儒生,还是立言之儒生,是万古奇才,这一拜让他们有些惶恐,但这一拜更让他们感觉得到。


许清宵心中有百姓,心中有他们。


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啊。


一瞬间,几乎是所有人,他们拱手,或许有人的姿势不太好,也或许有人拱手有些怪异。


或许他们不是读书人,或许他们甚至是杀猪屠狗之辈,也或许是菜贩拉车之人。


亦或许有女人,也有孩童。


所有人,是所有人。


读书人也好,百姓也好,哪怕是德高望重的夫子,亦或者是府君大人。


他们深深朝着许清宵一拜。


行大礼。


洪亮整齐,冲散云霄之声。


也随之响起。


“我等!”


“拜见万古大才,许先生。”


这一拜。


为千世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