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零一十八章不吝相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到修复瓷器,就不能不说宋锔。


这个术语更冷僻,古瓷珍贵,古时就贵。


残破了就要修补,补之,常用的就是锔。


锔又称“抓钉”,条形,两头九十度下弯,弯头尖细。


在瓷器断裂缝的两边,各用金刚钻打洞,将锔嵌入,而固定断裂瓷器。


宋朝时期的锔,长度超过两厘米,厚度超过两毫米,锻打的,锔身有棱有角,材质多数为铁,少数是铜。


钻眼较大,直径超过两毫米,但是到现在已经很难见到。


这是宋代的锯瓷技术,之后还有明锔,也就是明朝时流行的锔,一般长十五毫米左右,小于宋锔,而大于清锔。


到了近代,肯定就是清锔。


清锔又明显比明锔苗条,长约一厘米,锔身的棱角消了,边缘已显圆滑,锔的厚度也轻薄多了,并以机器冲压为主。


到了清代,还常见到,没有听说有仿锔的。


清锔不见棱边,锔身两头尖,中间宽,细瓷常用铜锔。


其中最顶级的工艺也有不少,陈文哲知道的就有泥鳅背什么的。


陈文哲听得十分认真,人家一说,就从宋代一直说到清代,真的是不吝相授。


对于这一点,陈文哲还真是十分佩服,虽然他们肯定是有所求,但是这种知识,还真就是陈文哲欠缺的。


锯瓷他也懂,但是他没有做过,甚至是没有见过高手修复过的锯瓷作品。


没见过,他就算有作弊手段,也没法利用。


这就是他的金手指的局限性,真见多识广。


没见过,他再厉害也白搭。


“你们景镇那边,还真是传承有序!”对于这一点,陈文哲也不得不感叹。


“是啊,我们就是仗着底蕴深厚,才能学到这些,陈老板就不同了,天赋异禀啊!”


“天赋好,也没法在瓷器制造上有创造性发展,还是不如你的传承重要。”陈文哲认真的道。


周老直接摇头:“像你这样,喜欢听我们讲这些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


“传承,就是传承后世,我们景镇那边也快要后继无人了!”说到这个,李老也有点感慨。


“不要说这些,什么有后无后的?国家看到了这种情况,正在保护嘛,以后我们也肯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到老周这么说,老李直接笑喷了。


可笑过之后,又感觉有点悲哀。


受不了这种气氛,陈文哲直接改变话题。


他笑着道:“说到有后,我还真想到了点有趣的事情,不知道您二老知不知道,在古玩行里,有后也是个特有名词。”


有后指有后人的意思,相对应的便是绝后,指后代绝户的意思。


但凡绝后者,墓穴因无人用心看管,早就被毁了。


有后,破坏者还是有些忌惮,不敢张扬,躲躲闪闪的。


有后的依据,也来源于古墓出土的瓷器上的符号。


谷濜


有的用毛笔在瓷器面上书写,更有甚者,将其原阳宅的地址,写的清清楚楚。


金刚钻刻划的有后瓷,再好也没人要,故没有一件流传于世,只有传说。


有后的瓷,时间跨度较大,一窝儿的瓷器,能相距一、二百年。


有些还能找到盛放食物的遗迹,鸡蛋变成空壳,核桃内无果仁,酒成干粉等。


成窝的有后瓷,可以推知其家族的兴衰史。


“这个难道不好笑?”说完之后,看两位老人脸色还是不好,陈文哲有点奇怪。


“好笑吗?都说有千年的世家,可你见过有几家千年世家?特别是近代以来?就说千年世家裴家,他们家都变成博物馆了。”


对这个家族,陈文哲可是太知道了。


不是因为这個家族除了多少公侯将相,而是因为裴家的家族风水之地,还有就是裴家的黑膏药,当然还有他家被毁的祠堂碑林!


裴家村九凤朝阳的风水格局,天下闻名。


自汉、魏,历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仅隋唐二代活跃于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数十人。


其他还有各种人才,甚至是皇后等等都出了很多。


可是,这么一个大家族现在又是什么情况?


别的陈文哲不知道,他就知道他家里的祠堂碑林。


去过长安之后,陈文哲就对国内的一些石碑、时刻开始感兴趣,所以就了解过一些。


裴氏祠堂又称晋公祠,建于唐贞观三年,有前殿、后殿、状元坊、碑廊等,规模宏大,但屡遭兵燹,屡修屡毁。


裴氏碑廊,几乎是中华精品书刻博物馆。


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和书法艺术上均有很高价值。


其中的《裴鸿碑》,魏隶合一,书法稳健,镌刻于北周武帝大和三年,是裴氏现存最早的碑刻。


《裴镜民碑》,由唐初史学家李白药撰文,书法家殷令名书写,楷体,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


《裴光庭神道碑》,张九龄撰文,唐玄宗李隆基书写,行书,用笔豪放,字体俊美。


《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清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


此碑记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吴元济叛乱的功绩,共刻四石,并排耸立,气势磅礴,文、书、刻俱佳,被称为“三绝碑”。


此外还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谱序碑17通,为氏族遗物之精华。


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陈文哲还真是有点遗憾,他居然没有时间过去看看。


不说其他,只是过去看看那里遗留下来的石碑,也肯定是收获巨大。


当然,他先前最感兴趣的还有裴氏墓冢。


裴氏墓冢,坐落在裴柏村东五公里风光秀丽的凤凰垣。


当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现今虽大多平夷、被毁,但仍可观其概貌,有的墓地还存有石碑。


现在那边应该是国内遗留下来的,仅存的还能看出是九凤朝阳格局的大墓。


当然,现在陈文哲对古墓感兴趣,绝对不是因为他想要去挖一下,获得里面的陪葬品,而是真的出于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