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 > 第五百二十三章 卧龙、懒龙?仗剑锦衣夜里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


——《世本·氏姓篇》


提起诸葛亮,就不得不提到诸葛氏一族。


说起来,诸葛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诸葛亮原本也不叫诸葛亮,叫詹葛亮,只不过…这个姓氏被齐人叫转音儿了,于是就有诸葛一族。


而诸葛家族中亦出过一个有名的人物——诸葛丰!


在汉元帝手下为官,性情刚烈,做司隶校尉的时候,查谁,揭发谁,完全不讲情面!


那时百姓模仿当世大官们的口吻,会说…“怎么好久没见您哪?唉,别提了,被诸葛丰大人叫去喝茶了。”


说起来…按照历史的轨迹,曹操一辈子没有对诸葛亮有一字的评价,但对这位诸葛丰,曹操不吝惜赞美。


——“我手下这些人敢起坏心思,就是因为没有诸葛丰这样能洞察奸谋、制止犯罪的人!”


而历史上,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时,也是这样介绍。


——“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


由此可见,诸葛丰昔日的名声何其的响彻!


历史上的诸葛亮与汉献帝刘协是同一年出生的。


就像刘协是皇室老二一样,诸葛亮也是老二,他和刘协都幼年失母,成长为幼儿时,又都少年丧父,然后一样活了五十三岁后,又都魂归碧霄,也算是另一种“同生共死”的交情!


只不过…


诸葛亮与刘协的区别在于。


一个把自己的天下让给了别人,一个则是把硕大的天下啃下来三分之一,献给了自己的主公。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此刻…草庐内的诸葛亮伸了个懒腰,看到黄月英站在床头,眼神中似有一抹复杂的情绪,当即开口问道:“怎生这般表情,是有俗客来么?”


黄月英顿了一下…


“是有俗客来,是‘假’孔明,亦是真的‘诸葛均’!”


听到这儿…


诸葛亮豁然起身。


“均弟来了?人呢?人呢…”


他来不及换衣服,当即往正厅方向跑去,整个人显得格外的急切。




荆州,襄阳城,一方馆驿。


两张案牍,刘表与刘备分主宾跪坐…


三樽酒水下肚。


刘表忍不住感慨道:“玄德,这半年未见,你竟是胖了!气韵饱满,身形丰硕呀。”


“明公啊…”刘备放下酒樽。“在下四十多岁了,身无寸功,足无寸土,只有髀肉复生啊!”


言及此处,刘备叹出口气,感慨道:“庸庸碌碌,日月蹉跎,老之将至啊!”


“玄德…你方才四十就感慨老之将至,我已经将近六十,又当如何呢?”刘表也感慨起来。


在这个乱世,因为徭役,因为天灾,很少有男人能活到六十岁。


要知道,汉代对男人有三种兵役,第一种是到洛阳帝都服兵役,为期两年!


第二种是到边疆戍边,虽然只需要三天,但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往往来回的路程就要半年以上。


第三种则是在地方服兵役,每年为其一个月,从二十三岁开始到五十六岁才算终结。


兵役再加上繁重的税赋,几乎掏干了男人的身体。


别说六十岁,就是五十都算是高寿了!


当然,如今乱世,自是不用去服这些兵役,可对于刘备来说,半辈子一事无成…总归让他的心情并不好受。


“玄德,今日请你来,是有一事!隐忍多年,苦恼不堪!”刘表刻意靠近了刘备一分。“我想请你为我一决。”


“明公提及的可是曹操北伐之事?”刘备反问。


“是,也不是。”


不等刘备再度开口发问,刘表的声音接着传出。“我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是我前妻所生,人虽然善良,却性格柔弱,难托大业!次子刘琮是后妻所生,聪明伶俐,颇受我喜爱…我后妻蔡氏主掌内府,其弟蔡瑁亦是荆州的上将军,他二人多次劝我废长立幼,让我好生为难啊!”


这…


听到这儿,刘备的眉头一下子凝起。“明公难道忘了,曹操缘何能突破黄河这道天堑北上伐袁么?”


“不就是因为袁绍废长立幼,致使祸起萧墙,袁氏兄弟反目,这才正中了那陆子宇的攻心之计!使得北境黄河沿岸的防线顷刻间瓦解,明公…恕在下直言!废长立幼,自古便是取祸之道啊!更何况,您已经说过,刘琦贤良啊!”


言及此处时…


“踏踏…”


两个婢女迈着轻快的步子,端上两壶酒来,这酒是新晋采购的许都太学的烈酒,刘表最是喜欢。


两名婢女摆上酒,为刘备与刘表分别斟满后,飘然而去…


只是,其中一个婢女回头看了刘备一眼。


而这个细节,刘备注意到了。


待得婢女走后…


刘表饮了口酒。“唉”的一声他叹出口气。“玄德兄啊,即便我有立刘琦之意,但蔡氏一族荆州望族,势盛力强,他们要不愿意,怕也会兄弟反目,祸起萧墙!”


话聊到这份儿上。


刘备不敢再说了,他举起酒樽。“明公,今日九九重阳,该登高远望…何况,明公当打之年,何必谈及这些呢?祝贵府家人和睦,荆州太平昌盛!”




荆州之外,草庐之中。


一张桌案,诸葛亮与诸葛均跪坐两边,诸葛亮打量着诸葛均,诸葛均也打量着诸葛亮。


算下来,他们兄弟两人已经有快十年没有相见了,想的紧哪!


诸葛亮显得异常兴奋。


“均弟这些年,可是让愚兄‘孔明’这名字威震九州了,为兄卧于这草庐之中,许些时候,自惭形秽呀!”


诸葛亮当先开口…


诸葛均微微笑道:“兄长这些年过的可好?我到此南阳港,便听说荆襄名士庞德公把兄长称为‘卧龙’,把司马徽先生称为‘水镜’,把他自己的侄子庞统称之为‘凤雏’,可见这些年兄长不只是卧睡于此茅庐之中!”


成熟,大气,稳重!


这是诸葛亮对诸葛均最直观的感觉,他长大了…不再是昔日里,那个总是事事询问兄长的小孩子。


特别是那一双眼睛,格外的深邃,像是对一切都洞悉、明了。


想来,这些年均弟在隐麟身边,受益良多呀!


“哈哈哈…”


诸葛亮笑道:“均弟说笑了,什么卧龙,不过是庞德公的缪赞罢了,今奉乱世,我躬耕隆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卧龙其实就是懒龙的意思罢了,哈哈!”


唔…


听到这儿,诸葛均没有当即回答,而是顿了一下。


他环望了眼四周…


“庭院外那两只木制的黄狗多半便是嫂子的杰作吧?”


诸葛均精于百工中的“木艺”,初入院中看到这“木制的黄狗”就感到十分的惊讶,问过童子才知道,这是卧龙的夫人黄月英的杰作。


只是…


听到诸葛均这么说,诸葛亮微微有些惊讶。


如此逼真的“木狗”竟被均弟一眼看出来了么?


要知道,他诸葛亮昔日第一次去黄承彦家拜访之时,可有一则趣闻…


那一次,初入荆襄,诸葛亮应邀去黄府,哪曾想第二道大门紧闭着,诸葛亮好奇敲了两下,门开了…却窜出来两只狗。


一只浑身墨黑,一只雪一样白,汪汪的叫着朝他身上扑来。


诸葛亮想退出去,却拉不开门,两只狗扑上扑下,急得他左拦右挡。


这时从里边跑出来一个女子,照着狗的脑门儿拍了一下,两只狗立刻蹲在了地上不动了,他又拧了下两只狗的耳朵,它们就跑回花坛后面去了。


诸葛亮觉得稀奇,跟过去一看,原来这狗是木头做的,外边缝着狗皮。


他忙问丫鬟,这是谁做的呀?丫鬟笑着跑走了。


而这丫鬟便是如今他的夫人黄月英,这两只木狗自然也是她的杰作。


而黄府之中,不光有木制的狗,还有木头制成的老虎,这百工技艺…黄月英的天赋可不比诸葛均弱,甚至她的木艺足可乱真。


“是了…”诸葛亮开口道:“均弟也是精于木艺,自然能一眼识破这木狗,倒是我小题大做了。”


“兄长…”诸葛均直抒胸臆。“此次我前来的目的,兄长多半能猜到!”


诸葛均一句话没有说完…


诸葛亮眼眸骤然眯起,他摆了摆手。“为兄于此南阳港结实了不少挚友,其中一人名唤崔州平,乃是博陵名士,为兄总是与他在林间石头上聊当今时局,而他总是劝我安生着吧,天下大势本就是治太久而生乱,乱久而治。”


“如今汉家天下太平日久,已经到了动乱的时候,何必要出仕去斡旋天地,补缀乾坤,徒费心力呢?顺应天意的人能活的更轻松,逆势而为的人活的辛劳啊!均弟觉得崔州平此言如何?”


嘿…


诸葛均眼眸徒然睁开,他原本也信了天意,觉得…他们诸葛氏从琅琊逃窜,他们兄弟四散逃离,这一切都是天意。


可现在,他不觉得了,跟着师傅陆羽时间越长,他越是能最直观的感受到四个字:


——人定胜天!


“哈哈…”诸葛均笑了,朗然的大笑过后,他摇了摇头,一双眸子再度望向诸葛亮。“兄长,苟全性命于乱世,这可不是你选择的道啊!”


唔…


诸葛亮亦是抬眸。


诸葛均的声音还在继续。“我来此之前,陆师傅就告诉过我,说孔明必会以此‘不求闻达于诸侯’来搪塞,可陆师傅善于窥探人心,哪怕没有见过兄长,却已经了然于兄长的志向。”


“志向?”诸葛亮重复了这两个字…


“没错。”诸葛均点了点头。“昔日,咱们兄弟琅琊一别,叔父诸葛玄带着堂兄诸葛延北上,大哥诸葛瑾带着继母南下江东,二哥带着两位姐姐来此荆州避难…可唯今,二哥这边深耕多年,运筹帷幄,这是要不鸣则已,一鸣冲天!”


很多人提出,诸葛三兄弟效忠于三个势力,为何他们不并肩作战呢?


其实…


这就是家族的生存之道,家族想要存续,不可宝押孤丁,否则万一全军覆没,家族就完蛋了。


分散开来,总能留下一点火种,这一点火种,以后又能繁衍起熊熊的火堆。


在这点上,古代是区别于后世。


后世人特别注重个人命运,而古代人却潜移默化的把自己的命运绑在家族的战车上,面对这暗潮涌动的时局,家族中人必须组团上!


当然…这个并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


——不鸣则已,一鸣冲天。


诸葛亮没有打断,而是眯着眼,细细的听诸葛均的话语。


“来此荆州之前,陆师傅就告诉我,昔日兄长避祸至荆州时,荆州时局由五个家族把持,旁氏、习氏、黄氏、蒯氏、蔡氏!”


“旁氏以庞德公为首,蒯氏以蒯良、蒯越兄弟为首,黄家是黄承彦,习家是习桢、习询、习竺数人,蔡家则是蔡讽!”


讲到这儿,诸葛均顿了一下。“兄长运筹帷幄,让大姐嫁给了蒯家的公子蒯祺,二姐嫁给庞德公的长子庞山民,兄长则自己娶了黄家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而黄月英又是蔡家蔡讽的外孙女!五大家族其中四家都与兄长关系密切!”


诸葛均侃侃而谈,有理有据。


其实…


不是四家,荆州习氏一族也与诸葛亮关系匪浅。


要知道,庞家的长子庞安民娶了诸葛亮二姐,可庞家的次子娶的乃是荆州习氏一族的女儿,诸葛亮的二姐与习氏一族是妯娌关系。


如此算来,诸葛亮与荆襄五大家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便是为此,庞德公才会为兄长‘品藻’,称兄长为卧龙,司马徽亦是会大力举荐兄长,如此算来,兄长哪里是躬耕隆田,便说是‘仗剑锦衣夜里行’都不为过,只是在耐心的等待明主罢了!”


诸葛均说的不错…


按照诸葛亮的背景与政治资本,他怎么可能安安生生的安贫乐道?


苟全性命于乱世也好!


不求闻达于诸侯也罢!


这些,都是提高身价罢了!


所谓“待价而沽”!


嘶…


听到诸葛均的这些话,诸葛亮的眼眸凝起,他下意识的心头颤了一下。


哪怕是此前对这位善于攻心的“陆子宇”有些了解,但…如此赤果果的将他的行为,将他的心里描述出来,这样的人如果是对手的话,委实有些可怕呀!


呼…


长长的呼出口气。


诸葛亮开口道:“这些,真的是陆子宇说的?”


“若非是师傅?还能是谁呢?”诸葛均睁大了眼眸,再度开口:“陆师傅还知道兄长这些年养成了看《左传》的习惯!”


“说兄长对《左传》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极其热衷与推崇,若非受制于时局,师傅都想南下与兄长细细的聊一聊《左传》,聊一聊其中的‘国将兴、听于民’!”


霍…


如果说之前的“待价而沽”还没什么!


可…当《左传》,当“以人为本”,当“国将兴、听于民”这些话脱口。


诸葛亮平静的外表下,他的心境已经是波涛汹涌,连连起伏。


他有一种感觉,哪怕这些年身处这隆中,可…他的心境依旧没有逃过那位隐麟的窥探。


——好可怕的隐麟!


——好可怕的窥探人心之术!


当然…


至于陆羽提出《左传》,是后人基于诸葛亮的行为,得出的推断。


关羽有多喜欢看《春秋》,诸葛亮就有多喜欢看《左传》,而《左传》是以鲁国历史为线索,记载了春秋各国的重要史实。


其中,着重记载的是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法令、外交、文化、历法、天文、风俗等状况。


这些都让诸葛亮受益匪浅。


其余的,碧如“以民为本”、“法治”的思想,诸葛亮治蜀时,就特别注重顺应民心,为民兴利,他提出的“圣人之治也,安其居,乐其业”、“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仇”都是受到了《左传》的影响。


《左传》里还强调人才的重要作用,诸葛亮治蜀时也特别注意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所谓“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便是他提出的。


至于《左传》中还有军事思想,比如“师出以律,失律则凶”、“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


这些也对诸葛亮心中军事体系的建立产生重要的影响。


还有卫文公“务材训农、通商惠工”的农业思想;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外交思想;


以及其中《烛之武退秦师》、《吕相绝秦》等嘴炮攻击的范例都对诸葛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他会坚持与吴国结盟,共抗曹魏。


为何,他能舌战群儒,嘴炮本领厉害的惊人!


当然…这些《左传》中学习的内容,诸葛亮从未外漏,可偏生,經由诸葛均的嘴巴,一句句的傳出。


這更让他对陆羽产生了无穷的复杂心境。


窥探人心,攻敌攻心,原来是如此的可怕!




许都城,校事府。


“诸葛均那边可有消息?”陆羽步入校事府当先问这一条…


“还没有。”郭嘉放下了手中的案牍,如实回道。


看陆羽颇为郑重的表情,郭嘉补上一问。“子宇似乎對这个‘真·孔明’很是热衷?曾经如此,今日还是如此…难不成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还真让你说对了。”陆羽语气严肃。“这人…别人可是把他比作管仲、乐毅!”


霍…


听到这儿,郭嘉眼眸一眯,感慨道:“管仲、乐毅的名声功盖寰宇,子宇拿此人比他们,有些过了吧?”


“哈哈…”


听到这儿,陆羽笑了,他摇了摇头。“这才哪到哪了?奉孝若是想听,我给你讲几个有关他的民间传说如何?”


唔…


民间传说?


郭嘉一下子来了兴致。


当然,他哪里知道,后世把诸葛亮传得神乎其神,单单陆羽知道的传说都不下百个。


不过…


许多传说中,亦是指向明确。


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儿,诸葛亮学会了纵横之术。


从老丈人黄承彦那儿,诸葛亮学会了阵图兵法。


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俗语中廖化他爷爷‘廖九公’那儿,诸葛亮学会了处理各种紧急事情计策,包括空城计。


从庞德公那儿,他得到了“卧龙”之名。


那么…问题来了。


从黄月英那儿,他又学会了、精通了什么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