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44章 破壁(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买新的钱不够!


二手的,质量又怕不过关!


买核心单元,港岛又做不了配套!


短时间内,三条路径全部封死。


陈秉文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响声。


他的大脑在高速运转,前世投行生涯中接触过的海量信息、分析过的无数案例、甚至闲暇时翻阅的食品工业期刊上的片段,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飞速闪现。


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绕过这天价壁垒的“捷径”。


他反复翻看着周教授递来的资料,目光在无菌灌装、高温灭菌、真空脱气等关键词上流连。


突然,一个前世曾让他印象深刻的案例猛地跳了出来!


那是一家新兴的果汁企业,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巧妙地避开了昂贵的无菌冷灌装路线,采用了一种相对传统但经过改良优化的工艺。


成功生产出了保质期长达6个月以上的高品质果汁饮料,不仅大幅降低了设备投入,还凭借独特风味和性价比迅速打开了市场!


如果把这个技术调整一下,是不是也适合糖水生产呢?


想到这,陈秉文看向周教授说道:“周教授,我们是不是被无菌灌装这个概念框住了思维?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生产出在常温下能安全保存至少6个月,同时尽可能保留风味的瓶装糖水!


无菌灌装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


周教授一愣,下意识地反驳:“陈生,无菌灌装是目前最先进、最能保留风味和营养的方式......”


“无菌灌装,确实是最高端、最前沿的技术路线,能最大程度保留风味和营养。


但它也是最贵、对我们目前来说最不现实的方式!


如果无菌灌装生产线的价格在陈记承受范围内,那肯定选择无菌灌装。


但现在陈记还不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的就不是最先进,而是最适合。


是在现有条件下,能实现目标的最优解!”


陈秉文的话让周教授意识到,自己是有些过于理想化了,没有从陈记食品的角度思考问题。


而是想着怎么才能研究出领先同行的技术,让自己在行业内扬名。


“周教授,您想想,”陈秉文继续说道,“如果我们不追求全程无菌环境,而是在糖水熬制完成后,进行彻底的高温瞬时灭菌,瞬间杀死所有微生物。


再立刻进行真空脱气,趁热灌装,是不是就实现了我们之前要求的无菌环境呢?”


陈秉文的话让周教授一下愣住了。


“高温瞬时灭菌......真空脱气......趁热灌装......”周教授喃喃自语,手指下意识的在空中比划,“高温灭菌技术是成熟的,真空脱气设备也不复杂,热灌装......对!热灌装!我怎么没想到这个方向!”


他脸上瞬间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之前的阴霾一扫而空:“陈生!你这个思路太妙了!


避开了最昂贵的无菌灌装核心设备,用成熟技术的组合来达到目的!这简直是......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


周教授越说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高温瞬时灭菌技术是成熟的,真空脱气设备也不算复杂,热灌装线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洁净度要求,但比起无菌灌装线的造价和维护成本,简直是天壤之别!


陈生,你这思路......简直是神来之笔!


避开了最昂贵的核心壁垒,用成熟技术的组合拳来达到目的!


这不仅仅是省钱,更是找到了最适合我们现状的破局之道!”


陈秉文笑道:“周教授过奖了。


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方向,具体的技术细节,还得靠您和团队的专业知识去啃下来。”


“没问题!”周教授此刻充满了干劲,之前的挫败感一扫而空,“我立刻组织团队调整研究方向。


给我一周时间,不,五天!我拿出详细的可行性方案和初步实验数据!”


“好!我等您的好消息!”陈秉文用力点头。


从研究中心出来,陈秉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珠。


刚才那一番头脑风暴,看似轻松,实则耗费了他巨大的心力。


将前世记忆中的信息,结合当下的技术条件和周教授团队的专长,转化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这其中的压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好在,突破口已经找到,周教授也再次燃起昂然斗志。


翌日,思远电影公司办公室。


阿强一早就来向吴思远汇报。


“吴生,查清楚了。


陈秉文,十八岁,深水埗桂林街陈记糖水铺老板的儿子。


这家铺子原本快倒闭了,但今年维园年宵,这个陈秉文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豪掷五万五拿下了全部四个熟食档口,被报纸称为糖水大王。”


吴思远眉毛一挑:“维园年宵?糖水大王?”


“是的。”阿强继续道,“他在长沙湾和观塘开了两家食品厂,在九龙工业区搞了几十个流动点卖糖水,还在旺角、铜锣湾、尖沙咀、中环开了五家很高级的‘糖水站’。


最近听说还跑去泰国。


这人背景很干净,没查到和任何社团有染,就是纯粹做生意。”


“看来是真想借电影打广告的实业家......”吴思远心中的疑虑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对那二十万投资的渴望。


《醉拳》剧本打磨成熟,程龙状态正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这二十万,就是及时雨!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名片上的号码。


同一时间,观塘食品厂。


电话铃声响起。


陈秉文拿起听筒,听到里面的声音,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吴先生,考虑得如何?”


“陈生,我考虑好了。”吴思远的声音带着笑意,“二十万投资,思远影业接受。


关于广告植入,只要不影响剧情连贯性和艺术性,我们可以配合。


不过......”


他话锋一转:“票房分成这块,陈生,电影投资风险大,行业惯例是优先保障制片方回收成本。


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保证你的投资本金安全,如果票房达到预期目标,再给予你一定的额外回报,比例我们可以再商量。


直接按投资比例分账,目前确实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