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八十八章 皇明御宇,文治光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书省,包括朱元璋这。


听说了李可要为一本小说站台时,都不禁是愣了一下下了。


当然,李可不仅仅只是为一本小说站台,更是为了大明今后的文化昌盛。


盗版书商的这个群体,其实自打宋朝以来,就一直都存在。


只是以往受伤的往往只有某个作者。


就算这些某个作者自己发声了,说某某盗版书商盗版了自己的书籍,然而,在古代这样的社会上,也激不起任何的浪花。


所以当朝廷的圣旨真的传到了各州县,而且申明了接下来要明确保护作者的权益时。


这一时间,在小说、话本的创作圈,也是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皆因以前他们要想维权,只能是靠自己写信给官府的某个官员,让某个官员出来帮忙打击盗版。


人家帮不帮你,几乎全靠交情。


可现如今朝廷居然把这个都列入到大明律法当中,试问谁不激动?


通衢粉壁前。


一些专门给天桥底讲话本的说话人提供话本小说的文人士子也是纷纷议论了起来。


“你说,这朝廷为何突然就想起我们这些人来了?”


第二个人也是道:“不管怎么说,这对你我而言,绝对可以谈得上是一个好消息!官府真要决心打击盗版,那受益的肯定是你我啊,诸位说是不是?”


“这专利局是谁弄的?若这是真的!我必回家给他立个生祠来拜上一拜。”


所有人都一脸震惊地看着这人。


这人也是破口大骂道:“老子的书都不知道被盗版了多少回了!就算是在正版书上写上诅咒那些盗版书商死全家都不管用。”


众人听完了对方这么一说以后,顿时了解了。


合理!


这太合理了!


这真应该回家给立个生祠。


罗贯中出门路过看到后,也没想到李可居然玩得这么大,竟把自己的书给列为了大明第一部受专利局、受大明律法所保护的小说。


幸亏在正式发行之前,李可建议他不要用真名,最好是用笔名。


不然此时此刻,他的真名说不定已经出现在这通衢粉壁上。


所谓通衢粉壁,就是路边一个专门拿来贴圣旨的地方。


也可以称之为官府布告栏。


通常是选取通衢之地,百姓出入路过时,就能很轻易地看到朝廷所发下来的各种法令告示。


‘这新朝……’


‘有点不一样啊!’


买完了猪肉,罗贯中便回家去了。


而一些得知了此事的友人也是找上了他家,问问那《三国演义》是不是就是此前他的那本《三国通俗演义》。


虽说比原来少了两个字,但感觉却是更加地怎么说呢,读来铿锵,便于流传。


“可我看你那书下面的作者名,不是你的名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罗贯中便道:“是那李参政说要改一下,不要用真名,要用笔名。”


“为何?”


对方问完,突然又懂了!


毕竟当过作者都知道,其实写小说,是一种很让人羞耻之事。


这正经文人,也都不屑于写这样的内容去进行谋生,就是饿死了,也不能丢了气节。


然而李可此举,却可以让更多人不必用自己的真名来发表作品,避免了被亲朋好友给发现后尴尬。


“这位李参政,真的是思虑周全!”


而除了小说话本的作者对李可此举举双手赞成,一部分的正版书商,也举双手赞成。


毕竟他们如今大多实行的都是买断制,他们也怕出现盗版。


这杭州城接连数日,也是掀起了一股热议。


只有盗版书商在惴惴不安。


当然了!


恶向胆边生,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的人,也有不少。


还有一些作者、正版书商一看,只要向专利局登记了,接下来就可以受到专利局的保护,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这专利局收到的登记版权,登记专利的数量也是激增。


以至于短短几天的时间,这门槛就差点被踏破。


这也使得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后,朝廷不得不再次下旨,公布一些已经登记了版权专利的书籍的名单。


由于一些已经被卖给了正版书商了。


所以有的书籍的后面的署名,就直接写上了这些书商的名字。


甚至有一些书商都直接找上了专利局的大门,向专利局诉苦,说自己的书被盗版了。


想让专利局帮其追回损失,不说把亏的钱要回来,至少,把对方的印版给烧了,让对方不能再印也好。


此时李可正好缺人进监狱去踩缝纫机。


那就动用一下‘重刑’,先抓几个典型!


六月底。


经过应天府府衙的一番努力,还真在应天府治内的一个叫做句容县的县里,抓获了一位盗版书商。


李可也只能说,这没什么好可怜的,除了替正版书商追回损失,同时,还得视情节严重,判三年以下,又或是三年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当然,要想知道对方究竟印了多少本,这也是一项技术活。


只能是通过多方取证,粗略地确定一个被盗版的数目。


通过现场扣押的实物,账本,犯人口供等去进行对比推算。


而且犯人肯定是不会跟你说实话。


七月。


大明第一件盗版书商案告破,整个话本创作,以及书籍印刷行业无不振奋。


更有人直言,“皇明御宇,文治光昭,纶音一播,虎榜高悬。严禁翻镵,律申三尺,敢侵椠版,罪坐千条。是以梨枣重光,书林载肃。贾者守其成规,读者得其真诠。”


反正,就是圣明天子仁德广布,小民万姓感恩戴德。


李可把那些书商的反应拿回去说给朱元璋听。


朱元璋虽说嘴上还是见不得这些狡猾的商人谋取暴利,但你还别说!


都洪武四年了,他还是第一次听见有人这么夸他的。


说他‘皇明御宇,文治光昭’。


只能是跟李可回道:“哼!花言巧语,巧言令色,尽属阿谀之辞,你可小心着点这些人,这里头肯定一个好人都没有!”


明明心里面乐开了花,但还是对那些书商的话,一万个不信。


李可便只好道:“陛下教训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