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说好体验人生,仙子你怎么成真了 > 第59章 告老还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离开石桥村,萧墨上任北海州。


北海州临近北海,故此得名。


萧墨这些年一有空就会去翻阅一些地方志,和大齐的山河堪舆图进行对照,打算制作一副走江图。


如雪醒来后,若要走江。


最好的路途便是从甘月泊为入口,再进入思明湖,往春松河走,最后经过洛水、云崖江,最后入北海。


根据萧墨这些年查阅文献的了解,走江越是往后,就越发困难,所以这最后一段云崖江,自己更要好好勘察,为如雪做好准备。


三个月后,萧墨来到北海,


因为之前张谦之在北海州担任过几年的太守,积累了不少的声望。


而萧墨又是张谦之的学生,更不用说萧墨的名声早就传遍了齐国。


所以对于萧墨能够前来担任太守,北海州的世家以及官员都非常的配合。


不过就在萧墨来到北海州的第二年,萧墨收到了一封信件。


张老先生感觉自己要不行了,叫萧墨过去,想要见萧墨以及房龄最后一面。


萧墨日夜兼程,半个月内赶到了张府。


当萧墨走进张老先生府邸的时候,每一个人都面带凄色。


老先生的房门口,子孙以及侍从侍女都在悄然抹泪。


“萧墨,进去吧,老师在屋子里等你。”房龄刚好从屋子内走出来,对着萧墨说道。


“是,师兄。”


萧墨对着房龄行了一礼,走进了屋子。


床榻上,张老先生见到萧墨走进来,那一双苍老的眼眸骤然亮起:“萧墨,你来了。”


“老师。”萧墨连忙走上前,坐在张老先生的床边,面露悲色。


“呵呵呵......”张老先生看着萧墨,笑了笑,“想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你啊,还是一个不满二十的少年郎,现在看看你,鬓发都白了,快五十岁的人了,都不娶亲。”


萧墨摇了摇头,自嘲道:“都老成这样了,一个人,也都习惯了。”


“你啊......”


张老先生叹了一口气。


以前的时候,张老先生有说过,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但是萧墨婉拒了。


先帝也有几次想要给萧墨找个妻子的意思,但萧墨皆是婉拒。


在那之后,张谦之知道,他是铁了心要等那个女子回来。


“仙啊,终究是仙,人啊,终究是人,仙凡两隔,并不是说说而已。”张老先生拉着萧墨的手,“不过都已经是大半辈子过去了,如今跟你说这些,你不会听,也没用。”


萧墨低头不语。


张老先生继续说道:“老夫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陛下会重新重用你和房龄,当今陛下只是年纪小,心性不成熟,但其实啊,若是陛下下定决心,绝对不比先帝差,齐国之积弊,陛下是看得到的。


你只需要好好做自己的事情,一心为民便可。”


萧墨点了点头:“学生知道了。”


张老先生抬起头,看着天花板,他的眼瞳逐渐扩散:


“萧墨啊,人生百年,真的太短了,老夫已经活的够久了,却还总觉得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完。


你可不要像老夫一样啊......


好好走下去。


不愧百姓。


不愧天地。


不愧自心。”


随着张老先生最后一句话落地,张老先生握着萧墨的手垂落在床沿。


“父亲!”


“父亲啊!”


“爷爷!”


张老先生的子女们泣不成声。


萧墨站起身,对着先生深深一礼。


......


四年后,萧墨年过半百。


北海州大洪!


萧墨第一时间冒着大雨前往重灾区以及堤坝险段,亲自查看灾情、水势、决口位置、淹没范围。


萧墨动用衙役、驿卒、甚至征调熟悉水性的渔民、船夫,传递上下游、各乡村的灾情、水位变化、堤坝状况,迅速绘制受灾区域草图,标注危险区、高地、物资点、交通要道,亲自主持开仓赈灾、安置灾民、着重防疫。


此外,萧墨以工代赈,开挖引河、束水冲沙,分段围堰。


这一场十年难得一遇的洪灾中,灾民安抚之迅速,影响之小,皆是齐国立国以来之最。


之后,萧墨深度考察北海州各条江河,兴修水利,引流灌溉。


原本容易被冲毁的人地域,变成了一亩亩的良田。


萧墨又立书《齐国水利要术》,书中阐述各种治理江河的方法,以及遇到洪灾的应对措施,甚至制定了相对详细的标准。


自此之后,萧墨于人间名声,已至顶峰。


五十三岁那年,萧墨突闻噩耗,房龄师兄病逝于故居之中。


拿着师兄寄来的信件,萧墨坐在院子,久久不语。


次年,萧墨收到孙县令病重的消息,立刻启程,可最终没有能够见到孙县令最后一眼。


建乐十二年,年过五十五的萧墨收到圣旨。


齐主召萧墨回京。


建乐十三年,萧墨担任齐国丞相,再开变法!


萧墨以自己的名声开路,无论是什么世家氏族,都得忌讳这么一个恩惠于天下、已经是有“圣人”之名的丞相。


且大齐还没有病入膏肓,在陛下的支持下,萧墨广收有志之士进行改革。


萧墨知道,自己所剩的时日,亦是没有多少了,在这辈子,能做多一些就做一些,也算不愧先帝、老师以及师兄之托了。


建乐十六年,齐国新法推行。


建乐二十年,新法推行四年之后,天下已有焕然一新之气象,此时萧墨已然六十三岁高龄。


建乐二十四年,萧墨已然六十七岁,此时朝堂的风波,皆是平息。


次年,六十八岁的萧墨上奏陛下,请求告老还乡。


齐主多次挽留,但萧墨去意已决。


他可以感受的到,自己已经没有两年了,只想归于故里。


齐主最后只得答应。


但是萧墨丞相之位未撤,由吏部尚书郑墨涵暂行丞相之职。


之所以不撤萧墨丞相之位。


是因为萧墨得罪了太多世家氏族。


留有丞相之位,有山河气运庇佑,萧墨也可安度晚年。


这天,就当萧墨收拾完府中行李,写最后一封奏折留言于陛下之时。


萧墨笔锋停顿。


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若有所感,看向了一个方向。


那个方向有一座山。


半山腰的一个山洞外,开满了紫阳草与青泷花。


洞内,一条白蚺逐渐变化。


最后,一个白裙女子躺在地上。


她的睫毛轻轻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