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宋秀 > 第十一章 争斗伊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德秀的话成功激怒了大周两大宰执之一的范质。


已然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的范质,直接手指赵德秀就怒斥道:“先帝养太尉如子,今身未冷,奈何如此?”


赵德秀是赵匡胤的儿子,现在赵匡胤不在,由赵德秀挨这份骂倒也正常。


面对范质的叱骂,赵德秀转身将目光看向了他。


要知道先不提殿内的数百甲士皆是忠于赵匡胤的,就是赵德秀此番也是带剑上殿。


加之赵德秀的相貌继承了赵匡胤英武的长处,故而当赵德秀手握长剑朝范质看去时,那微冷的神色竟有几分赵匡胤往日的冷峻风采。


若将赵匡胤比作是一只可生啖敌将的猛将,那么赵德秀眼下就是一只初露锋芒的乳虎。


赵匡胤之前是叮嘱过,尽量不要再城内开杀戒,可这道命令是有一个未明说的前提的——给你脸,你得要脸。


韩通是怎么死的?


有人不想体面,城内的上万禁军会帮他的。


见赵德秀及石守信、王审琦对自己投来了危险的目光,范质被吓得生生说不出第二句话。


范质的叱骂,令潘美也感到十分不快,只是赵匡胤的圣旨他必须带到。


很快潘美就对着殿内的众公卿,讲述了陈桥兵变的事。


另外潘美还大声诵读了一遍赵匡胤的约法三章。


赵匡胤的约法三章的主旨只有一个——只要不反抗,他不仅不会动杀心,他还会尽量保证城内各显贵原本的利益。


当得知了赵匡胤约法三章的内容后,范质立刻换了一副面色。


范质面色悲痛的紧紧握住一旁王溥的手说道:“仓猝遣将,吾侪之罪也。”


由于太用力,王溥的手都被范质的手指抓出血了。


直到现在,范质的表现都足可称为大周忠臣。


只是范质接下来的表现,却出乎了众人的意料:


“事已至此,为保护城内生民,吾只能忍受千夫所指了。”


这句话说出口后,范质似乎卸下了心中的负担,他转身对着赵德秀一拜道:


“事已尔,无太仓卒,自古帝王有禅让之礼,今可行也。”


“太尉既以礼受禅,则事太后当如母,养少主当如子,慎勿负先帝旧恩。”


当这两句话说出后,龙座旁的周太后直接惊呆了。


范质一脸忠臣相,她本还在感动,结果大周天下反手就被范质给送给赵匡胤了?


话说禅让之事,范质还没问她答不答应吧。


同样惊住的还有赵德秀,赵德秀赞许的看了范质一眼。


范质是个想体面的好同志。


“范相的忠心,足以载入史册之中。


范相所言,我定会回禀父皇,请范相放心。”


范质的建议完全是有利于赵匡胤的,赵德秀没道理要拒绝。


而范质的话代表着,他已认同了陈桥兵变的合法性。


见范质都支持赵匡胤了,王溥独木难支亦只能表示默认。


两大宰执都不再出言匡扶大周,殿内的众百官有谁还会在兵变的威胁下管御座上小皇帝是否愿意?


很快殿内的众百官皆陆续发言愿意拥戴新朝。


见百官都已臣服,赵德秀也不再犹豫。


于殿内百官的注视下,赵德秀抬步踏上了以往人臣无法涉足的御阶上,快步踏过九重御阶后,赵德秀已来到了御案前。


御案之后的龙座上,是满脸惊恐的周废帝及泪眼婆娑的周太后。


说实话周太后是有几分姿色的,加上她现在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更能触发男人疼惜的欲望。


可哪怕貂蝉复生,西施在世,眼下赵德秀对她们都没一点兴趣。


赵德秀的眼睛,正死死盯着御案上的一处锦盒。


锦盒内装着的正是每位皇帝都想得到的传国玉玺!


从先秦传下来的那块传国玉玺,在当年李从珂自焚于玄武楼后就消失不见。


当下锦盒内装的那块,乃是后晋皇帝石敬瑭采天下之宝重新雕刻成的新玉玺。


因后晋属于五代之一,世人普遍承认后晋是唐朝的法统传续,石敬瑭雕刻的新玉玺是有正统意义的。


看着那近在咫尺的正统象征,赵德秀再也忍不住心中的诱惑,他伸出双手将锦盒捧起: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听到赵德秀低喃重复的这句话时,赵德秀身前的周太后停止了哭泣。


她看着身前眼神有些迷离的少年,脑海中浮现了周世宗的身影。


当年周世宗在世时,就常常用这般眼神看着承载着传国玉玺的锦盒。


好像呀。


他会是第二个周世宗吗?


...


在显德七年正月初四的中午时分,刚刚称帝的赵匡胤,率领大军回到了开封城中。


回到开封城的赵匡胤,并未第一时间进入皇宫,而是率先回到了他原本的官署。


后来范质及王溥率百官请赵匡胤顺应天命,赵匡胤这才“愧疚含泪”的进入到皇宫中的崇元殿。


在赵匡胤待在官署的那段时间中,潘美已向他汇报了先前发生的所有事。


进入崇元殿后,赵德秀向赵匡胤献上了传国玉玺。


接过传国玉玺的赵匡胤,顺势在范质及王溥的主持下举行了一场受禅礼。


当受禅礼结束后,正式意味着大周的灭亡,大周的法统转移到了新朝上。


赵匡胤或许在一些方面会表现出“扭扭捏捏”,可在真正的大事上,赵匡胤却显得十分果断。


等坐在御座上后,赵匡胤就以新天子的名义下诏,新朝的国号为“大宋”,并于当年改元为“建隆。”


而赵匡胤也没违反他许下的诺言。


赵匡胤下诏原大周凡是愿意效忠大宋的官员,官位一概不变,甚至还根据每人地位高低,有着相应的封赏。


至于周太后及周幼主,赵匡胤也没打算伤害他们。


赵匡胤改封周幼主为郑王,周太后尊号不变,带年幼的郑王先移居西宫。


赵匡胤雷厉风行的一系列施恩措施,成功稳定住了开封城内众朝臣及百姓的心。


自大唐覆灭以来,每一次朝代更迭皆会伴随着一场大屠杀,唯独这一次例外。


赵匡胤的兵不血刃,让政权的过渡变得平稳,更让大宋最大程度的继承了大周的国力。


望着御座上意气风发的父亲,赵德秀知道自今日起,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代属于赵匡胤,那下个时代会属于谁呢?


“命赵光义(已改名)为殿前都虞侯!”


听到这一道封赏命令后,隐在众臣中的赵德秀看向了那道出拜谢恩的身影。


一个是初有贤名,既嫡且长的赵德秀。


一个是辅赞皇业,野心勃勃的赵光义。


而大宋的储君,只会有一个。


或许自这刻起,他与他之间的争斗就再也无法避免了。


既无法避免,那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