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50章 登门科长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移交了劫匪,钱进跟着卡车回城。


到了泰山路乔进步帮他卸车,握手的时候拼命摇手:“领导,以后不管是用车还是干什么,你就托人去五运找乔进步。”


这个人脉很有用。


现在司机特别是能四处跑运输的司机太吃香了,个个裤腰带上拴着全国粮票,裤兜里揣着各单位批条。


所以钱进刻意挽留了乔进步一会,好歹让街道上那些长舌头的老头老太太看到自己有脚踩四个轱辘的朋友。


送走乔进步后,钱进去带队干活,顺便告诉二队队员中午去他家里吃海鲜。


王东、赵波、米刚几个头头死乞白赖的要蹭饭:


“钱队你马上就是咱突击队的总队长了,你可不能对兄弟们分别对待,咱都是阶级同志、革命战友!”


钱进说道:“张主任能让我当这个总队长?”


王东大咧咧的说:“不让也得让,咱社会讲民主,你是我们民主选出来的总队长……”


“钱队你哪里得罪张主任了?”米刚疑惑,“这不是大事,咱不是什么编内人员,你当了总队长也不会多领工资多拿福利,他卡你干什么?”


他们正在聊天,魏香米出来喊了一声:“钱队长,黄所让你过去。”


钱进知道是为了早上的事,就跑过去一趟。


黄永涛上下打量他。


程华在旁边佩服的看着他。


钱进实话实说:“凑巧了,我没想到回城路上能碰到两个劫匪。”


程华叹声说:“碰到没什么,现在城里乡下治安都不好,小偷劫匪不少。”


“你厉害的是不管小偷还是劫匪,碰见了都得栽——这次他们还有枪!”


黄永涛忍不住问:“你是不是练过武?”


钱进含糊其辞,总不能说前世在健身房办过年卡吧。


他只好搬出万金油说辞:“下乡那会跟老革命练过几招。”


黄永涛一拍手:“我说嘛!”


钱进看出他们叫自己来没有正事。


于是他就说劳动突击队还在干活自己走不开,邀请了两人中午去吃海鲜后赶紧跑路了:


他怕黄永涛让他当场露一手。


到时候他怎么办?


施展彪哥的鹰抓挠还是来一套广播体操?


刘旺财两口子实在人,给他准备的海鲜种类丰富、数量多,并不是他自己捡到那一桶。


所以中午人虽然多,却足够吃。


钱进又拌了凉菜当下酒菜,初次上门吃饭的黄永涛、庞来福和程华吃的很开心。


楼里不少住户看他总是呼朋唤友来吃饭,忍不住上门问:“小钱啊,你哪来这么些好吃的?”


钱进实话实说:“我有空就去下乡支农,人家送我蔬菜,海鲜则是赶海捞的。”


还有人不信。


他们觉得钱进有问题。


正常人哪里会有这么多钱这么多票去大吃大喝?


然而奶大强过好看、事实胜于雄辩。


街道治安所的正副所长都在这里做客呢。


要是有问题,治安员们能跟他混在一起?


等到了下午又有消息传入这些人耳朵里:


钱进下乡的时候抓了两帮劫匪,他以一敌十,将两帮劫匪全部拿下,不日就要进入治安所上班成为正式治安员了……


傍晚下班,钱进听到了这出口转内销的传闻。


他对此嗤之以鼻,收拾了东西出门去武当山路找林海。


林海住的地方叫供销部门宿舍楼,环境很好,街道上两侧是一人合抱的老梧桐树。


秋风起,枯黄的梧桐叶悠悠飘落。


钱进攥着帆布包站在102号楼的1单元楼前,水泥台阶泛着冷光,楼道里飘来煤球炉子烘烤的咸鱼味,不像大杂院那般混着尿骚气。


他数着铜制门牌号拾阶而上,最终在301停下敲门。


开门的是个秀气妇女:“您找谁?”


林海正在客厅沙发上看杂志,闻声一扭头站起来:“钱进同志?!”


钱进笑着点头:“林科长,我有事登门一趟。”


林海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僵硬。


再看看他手里提着的帆布包,笑容更加敷衍:“噢,快请进,有什么事慢慢说。”


钱进进门扫了一眼,林家布局了然于胸。


供销总社的干部家庭就是不一样。


一进门没有异味,是樟脑丸、肥皂交杂的清新气息。


水门汀地面用红漆勾出方格,门厅处铺了当下少见的拼花马赛克地板砖。


三合板五斗橱上摆着带天线的红灯牌收音机,后面墙上是1975年供销系统先进工作者奖状和林海穿65式军装的全家福大照片。


林海坐的是人造革沙发,靠背铺着玻璃丝巾,上面图案精美但看风格不是中国的。


钱进示意自己换鞋。


林夫人说话细声细气:“鞋不用换。”


她怕脱鞋后味道大,还不如在地上踩几个泥印子呢。


林海像拎起牡丹花暖水瓶往茶杯里倒水。


钱进道谢。


林海看了眼帆布包:“你上次在国营二饭店帮过我,这次有事找我,我能帮一定帮。”


“但东西你拿回去,这不是让我犯错误嘛。”


钱进作愕然姿态,说:“东西是你妹妹托我给你捎来的。”


“噢,是这样,我是咱市里的支农模范嘛,国庆假期两天我又下乡了。”


“然后凑巧跟你表妹苏向红同志搭上了话,她得知我认识你,让我给你捎带点东西。”


帆布包里用旧报纸裹着一样一样的东西。


有煮了晒干的盐水花生,有个头饱满的虾米,有透着光泽的虾皮等等。


还有一份旧报纸里包着两双千层底布鞋,鞋底用的麻线还掺着麦秸屑。


听到这番话、看到拿出的东西,林海脸上有明显的诧异。


钱进又打开个纸包,里面有点干海参:“那些是她让我给你的,这是她给她嫂子的,说是让她嫂子炖汤补补。”


林海脸色泛红了。


他手指摩挲着报纸上的盐粒叹息说:“这大傻丫头,我在城里能缺着什么?”


正要进卧室的林夫人见此改了姿态,去拿了一条湿毛巾递给钱进:


“钱同志,擦擦脸,累你跑一趟,真是不好意思。”


毛巾有肥皂香混着洗发精的味儿,这年头海滨市的洗发精几乎都是海鸥牌,味道很好。


林海去给他泡了一杯麦乳精。


他的招待变得热情,笑容也热情:“我妹家里怎么样?”


钱进知道他肯定会问苏向红家里情况,所以当时上门拜访的时候他是仔细看过房子也详细了解过生活。


他说:“西厢房漏雨,今年又来了暴风雨,她家里修缮了一下,整体还挺好的。”


听到这话林海叹气:“我妹子的老屋不行了,西厢房早就漏雨。”


“之前说想修一修还托我给她问问料,我把这事给忘了,她怕是伤心喽。”


围绕苏向红家庭情况两人聊了聊。


话题聊着聊着,自然聊到了钱进身上。


得知钱进在劳动突击队和治安突击队双重任职,林海颇为佩服:


“看来街道和治安所都很认可你的能力。”


“但这两个地方都不是青年的久留之地,你在工作上有没有想法?”


钱进开玩笑的说:“想法挺多,不好实现,比如加入供销社当个采购员、售货员什么的。”


林海说:“这确实不容易,我实话实说,我们这个单位的工作现在挺抢手,正常来说很难进人,这方面可出了不少事。”


他用讲笑话的姿态给钱进讲解。


有工人通过关系伪造供销社招工表和知青返城证明等文件,然后打通了治安所、档案局等多个环节,终于加入了供销社。


结果今年供销系统搞了个揭批查运动把他给查了出来。


这下好了,工作没了,原来的工人也当不成了,夫妻分离真被送去下乡当知青了。


还有人冒名顶替。


他们单位有个老员工本该女儿接班,结果女儿出意外去世了。


有个居委会主任让自己妹妹紧急回城,冒充了老员工的女儿去接班。


结果这事被人举报出来,自己工作丢了,也连累老员工遭受了处分。


钱进问道:“没有合法渠道?”


林海沉吟,说:“有是有,一般来说先争取当个临时工,通过以工代干积累资历等待招工指标。”


他给钱进举例子。


去年他们武当山路有个插队东北农场的返城知青通过街道办主任推荐,进入区供销社担任临时仓库管理员。


今年夏天大雨损毁了一处仓库顶,该知青抢救物资立功被表彰,上个月刚转正为采购员。


钱进意动了。


但林海为难:“这种临时工指标也很少。”


犹豫一会,他凑近钱进说:


“之前商业局有个司机的弟弟也是回城知青,他找我们单位的领导牵了条线,用全国粮票换取了一处公社供销社试用三个月的承诺。”


“外地有个公社书记让儿子顶替县一家百货大楼死亡职工名额,代价很大,给百货大楼的好几个领导一家送了50斤花生油和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钱进眼睛亮了。


鲁迅同志说的好,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现在,前人走出来的路它不出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