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没落网,凭什么说我有罪! > 第38章 两大类心理!博取关注与密切贴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一第二凶杀之间,是凶手目的的转折。


同时也是电台向上性出现的时间段!


这段时间,向上性表现在哪?


李建业一顿,随即脸上露出错愕,猛地看向徐嚯。


“真是这个!?”


徐嚯点点头,叹了口气。


李建业更加惊悚,瞳孔微缩,后背泛起一阵凉意。


电台的向上性在哪?


台长更清楚不过!


......


......


台长很慌,也很麻,他这两天睡觉就仿佛走马灯一样,记忆往事不断在眼前浮现。


明明这一个星期内,他所负责的电台收听率一跃成为全广播公司,甚至是整个海云省最火的电台频道。


明明电台火了......


明明比新闻还火......


但台长愣是高兴不起来!


“根据预测,今晚至少会有数十万人等待,网络上闻讯而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台长看着手里的这份文件,他的手在颤抖,心冰凉无比。


如果这份数据是其余时间,他会开心死,但却是这段时间因为凶手而出现,那他就不开心了。


他想死......


但也不敢耽搁,他深深叹了口气,随后伸出手,将文件交给警方。


“电台这几天的数据都在这了......”


警员点了点头。


他不理解数据对案件的作用,但他知道,这是李建业点名要的。


并且,还是一定要快,务必迅速的东西!


当即,他没有犹豫,找相机拍下照,随即传输电脑,远程递交给李建业。


鞍山派出所。


办公室内。


李建业看着眼前的数据,他越看越麻木,越看越沉默。


根据徐嚯所言,电台的上升无非是电台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收听率’。


电台二字看不出什么,但如果,抛开他媒介的身份,只看本质,那就是所谓的收听率!


收听率,换句话耳熟的说就是流量。


电视,电脑,手机,包括电台,都是流量的一个媒介,一个承载物!


“第一起杀人事件过后,平日里只有几百几千收听的电台,人数暴增至数以万计。”


“网络上讨论的人员呈指数倍增......”


“在江三市境内广为流传,就犹如一个手榴弹,在脑海中爆炸,余波将所有人笼罩......”


看着文件,李建业滚了滚喉咙,他的眼睛发真。


“而在第二次杀人事件过后......”


“舆论事件蔓延至整个省份!”


“整个海云省开始大规模讨论,这起案件成了饭后闲谈,即便不是身处中心点的电台,哪怕是蹭热度的个人媒体,所发表的新闻也会被汹涌的人群阅读。”


“一个新建立的电台,竟然在短短几天内,周围多个市区有了数十万人蹲守!”


暴增......


人数暴增!


案件的舆论在第一次午夜回魂后,宛若一颗导弹精准砸在众人脑袋上,宣告着案件出现。


“同一时间,凶手的作案出现了转变。”


“也是从这开始,凶手的杀人速度开始变快,且目的不再局限于死者身上。”


说完这些,李建业便沉默了下去。


凶手杀人是为了......


博取眼球!


他在兴奋,他在激动!


看着互联网上几十万上百万的人以他为中心疯狂讨论,他感到了前无仅有的激动!


他的身体颤抖,大脑剧烈分泌多巴胺,整个人宛若筛糠一样,用贪婪,猩红的眸子盯着目标,压抑着野兽般的喘息,用颤抖兴奋的身体杀害他人!


随即,通过电台,宣告天下,再次引起哄闹。


李建业沉默了,他从业几十年,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人......


这种人存在吗?


存在!


往上数几千年,为了名而前仆后继,宁愿送死也要留下名的官员数不胜数。


即便是现在,也存在大批量为名而死的人!


上世纪,74年,西国出现了一起案件,一个求名的凶手杀人后,做出挑衅警方的行为,每次杀人都会寄一封信送给警局。


离谱的是,破案期间警方抓了三个凶手,这三个凶手是主动被抓的,也是假的。


为什么假扮凶手?


求名!


没错,因为凶手杀人名头太大,于是......


即便是在面对死刑的结局情况下,也狂热的冲了上来,甘愿充当凶手的替死鬼,且足足有三人!


更离谱的是,真正的凶手对替他死的人很不满。


他亲自写了一封信,交给警方,让警方知道三人是冒充的,是为了他名气的假冒货......


“目前来看,确实是这样。”


徐嚯也叹了口气。


这种能登上全球经典案例的案子,他没想到竟然在这小小的泗水县遇上了......


办公室陷入到一种诡异的寂静中。


赵水也沉默了,他警龄比李建业还小,别说遇到了,就是听都没听过。


恍然间,他脑子里也浮现出了一个声音。


那是第二次连线后,凶手因兴奋也传出的笑声,之前来看是挑衅,但现在......


这分明是压制住的兴奋与激动!


“怎么查?”


良久,李建业才开口说话,他仿佛一个茫然的老头,迷茫的看着徐嚯。


为名杀人?


不为物质,不会留下物理上的线索,这怎么查!?


徐嚯陷入沉思。


他尝试过用嗅觉来追查对方,但无奈,王蝶的鼻子和狗鼻子不同,虽然能嗅到,但分辨率较低。


短距离内可以追查,但长距离只能嗅到模糊的味道,混乱无比,无法像顺着一根线一样摸到头。


且对方是流动作案,三个案发地点相距甚远,更是雪上加霜。


那该如何查?


凶手没有留下物理上的线索,也没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纯粹是网民传播引起的舆论。


关闭网络?关闭电台?


没用,电台不止一个,这个关了可以换另一个。


更别提不管对方会不会不再作案,若是真关闭,警方掌握的线索至少得先断一个。


徐嚯闭眼,沉思许久。


他脑子里仿佛有无数条虫子在爬,而每一条虫子都代表一个思路。


直到.......


“有了!”


恍然间,徐嚯睁开眼。


“李队,本质上来说,这类人和发情求偶中的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而他们所呈现出的行为,只有两种。”


“一,博取关注!”


徐嚯头脑冷静无比,缓缓道出脑中思路。


博取关注,这不论是动物,还是人,在发情时都会如此做的一种行为。


主观吗?


不够主观,那就举个例子。


大多人在初中或小学阶段,会通过一种滑稽的行为来吸引喜欢人的视线!


“这是第一点,凶手在做的事情,而接下来是必然会做的第二点,那便是......”


徐嚯顿了顿,随即突然道:


“密切关注!”


密切关注,也是密切贴近。


在面对特别在意的人或者事物时,人会下意识的往对方那边靠。


依旧拿青春期的男女来距离。


如收作业本,甚至会想让自己的作业本与爱慕者的作业本更靠近一些,两个名字贴在一起。


又或是下课后的‘偶遇’。


这都是所谓的密切关注、密切贴近。


凶手也不例外!


那么,问题也紧接着来了。


“对方所关注的东西,只有在互联网上才能看到。”


“而他是流动作案,没有固定的修整地点。”


“随身携带的都是小灵通与诺亚手机,无法达到关注互联网热度,唯有登录网络才能检验战果。”


看着周围的警察,徐嚯缓缓开口。


观察舆论,这年头只有三个地方满足。


报纸、电视、互联网!


报纸没有刊登,电视不符合流动作案需要的基础,那就只剩下互联网。


“那么......”


“他在什么地方,密切关注案子的!?”


“换句话来说......”


徐嚯看了看时间。


现在时间是,九月三十号,晚上十一点五十四。


如果不出意外,对方最晚会在明天下午五点,再次作下一起案件!


而距离这个时间,仅有十七个小时。


如果十七小时内,不能完成抓捕或是拖延,那么......


第四起杀人事件会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想到这,众人眉头齐齐皱起。


时间......不等人!


“换句话来说......”


徐嚯的话宛若在众人心中重重响起。


“他是在什么地方,通过互联网承载物密切关注的舆论?”


“且,这个地方还要满足流窜作案,与随时随地使用承载物的条件!”


这个地方......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