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 > 第335章 审稿与邀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主编,咱们这个月销量挺不错啊,才过去半个月,仅BJ地区就发行量将近八万!这个月全国发行量搞不好要突破去年一月四十九万的销量。”


“我估计应该是不行,去年一月是有小程老师的作品刊登,外加叶老在文艺报上写了文艺评论,这才有四十多万的销量。”


“今年一月这一期,确实也出了不少佳作,像刘心武老师的《熄灭》,谷应同志的《两道杠》、王扶同志的《青青与翠翠》这些佳作。


但从知名度,社会影响力,作品质量等多个维度上来品评,还是逊色于程开颜同志。”


“那是之前,人小程老师现在是什么身份?战地文艺先锋,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大家,这怎么比?根本比不了好吧!”


……


朝阳左家庄北,儿童文学编辑部。


天空明净,万里无云。


一轮耀眼的太阳挂在上面,播撒着暖洋洋的光线。


三楼阳台,几只不怕人的麻雀爪子抓着生锈的栏杆扭头啄着羽毛、晒着太阳,怡然自得。


朝阳台里看去。


四五个人从办公室里搬了凳子出来,靠着墙壁并排而坐,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七嘴八舌的聊着天。


聊的自然是早上发行局同志打来的电话,他们通知了这半个月《儿童文学》的发行量。


仅BJ地区销量就有八万,其他地区总计十二万,合计二十万。


半个月二十万的发行量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自然使得编辑们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徐德霞手里抱着热乎乎的茶缸子,耳边传来大家交谈的声音。


心里思索着这些事情,不由摇摇头。


自去年一月和六月,《儿童文学》刊登了程开颜的作品之后,这两个月让《儿童文学》短暂的达到了发行量的最高峰。


一月份的四十多万,逼近五十万。


六月份的六十多万销量,直接打破了《儿童文学》自创刊以来的最高销量,让大家念念不忘。


但在此之后,自然被打回了原形,每个月三十多万销量。


不过现在半个月就有二十万的销量,成绩已经算不错了。


“……”


徐德霞想到这里不禁摇摇头,不能光想着倚靠个别作家啊。


她低下眼,吹开淡黄茶水上漂浮的茶沫子,与空中蒸腾的水汽,这才小心抿了口茶。


滚烫的茶水下肚,肺腑也跟着暖了起来。


“暖和啊……”


她长长舒了口气,靠着冰凉的墙壁仰头晒着阳光,丝毫不觉得冷。


这时一个年纪稍长,手里织着毛衣的大姐忽然吃牛头凑了过来,问了句:“德霞,你不是跟程开颜同志最熟了吗,这几个月咋没给你投稿啊?”


“上个月报纸不都说了吗,小程老师在儿童文学交流会上搞出了一个新理论,震惊了世界名校的教授,估摸着现在写理论吧。”


徐德霞闭着眼睛,神色无奈的解释道。


其实是因为程开颜变化太大,让徐德霞觉得有了一些距离感,不好亲自上门去讨要新稿子,再者对方可能的确在忙。


“这倒也是,真是可惜了,要是今年这期有程开颜同志的作品刊登,正好可以沾沾上个月儿童文学交流会的光,到时候小徐你今年的优秀奖可是稳稳的,说不定来年还要升一升呢。”


织毛衣大姐神色不无可惜,上个月的儿童文学交流会,不仅仅是学术界的震动,文学界,儿童文学界的人都为之关注。


要是这个时期,刊登一篇程开颜的作品,那真是要卖爆!


啧!


这个小徐真是守着宝山而不自知,要是自个儿认识程开颜同志,非得天天守在他家让他写稿子!


徐德霞只是看了眼她的表情,就大概能猜出来她在想什么,随口应付道:“可能吧。”


“嘿~……大姐这是教你呢!”


大姐听见这话不满意了,扬起眉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徐德霞闭着眼嗯嗯的应付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楼道里传来上楼的声音。


“稿件来了啊,今儿刚送来的都别睡了,快来搭把手。”


只见一个穿着灰色棉袄,灰色棉裤的中年男人提着两大袋子稿件走了上来,因为提着东西爬楼梯,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喊道。


“来了来了。”


众人扭头一看。


哦。


胡主编来了。


……


听到动静,像大姐那样的老油子,佁然不动。


而几个年轻人连忙凑了过去帮忙,其中自然也包括徐德霞。


“哟,还不少呢。”


几人提着袋子往办公室去,在地板上翻找了起来。


显然大家心里都有看好的,留下印象的作者。


“王建雄,秦牧……郑开慧哦,78年写过《老师好》。”


徐德霞蹲在地板上从袋子里翻出几个有些印象的名字,但是她还是没有满足的停下,她漫无目的的继续翻找着。


可能她心里也期待着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


只不过天公不作美,这个袋子翻了两遍还没找到。


应该是没有吧。


徐德霞看着后面等得有些不耐烦的同事,一边想着,一边悻悻的起身,拿着刚才几个有印象的稿子起身就要回去。


这时正在休息的胡主编冷不丁的问了声:“小徐,找什么呢?”


“随便找找。”


徐德霞随口道。


“喏。”


胡主编手里拿着两本稿件,递到她面前,笑着说道:“找程开颜同志的稿子吧,这就是。”


徐德霞接过来低头一看,上面的一封是一个名叫林为民的稿件,她又来看向下一封。


程开颜。


“还真是。”


徐德霞捧着稿件信将上方的信息看了个全,发现这封信其实还真是程开颜同志专门寄给自己,收件人还写了徐德霞三个字。


她心中如一股清泉,涌着喜悦。


手指不停的摩挲着上方的姓名,粗糙带着光滑的信纸发出细细的沙沙声。


“赶紧去看,看完了给我拿过来。”


胡主编看她高兴的那样,佯装不耐的摆了摆手。


“好嘞!”


……


徐德霞抱着信封回到办公桌上,旁边的大姐已经好奇的凑了过来,嘀咕道:“嘿,还真是小程老师的,这下可真成御用编辑了!”


“哈哈,我想当人家的御用,可也要人家答应才是。”


徐德霞笑了笑,一边回,一边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封。


“小徐啊,一会儿给姐也看看这大才子的稿件,长长见识。”


“再说吧,主编还等呢。”


……


打发走了大姐和几个同事,徐德霞的心情反倒平静了下来。


时隔七个半月,再次拿到程开颜的稿件,她可得瞧瞧这次写故事究竟如何。


“咔嚓……”


打开信封,抽出信纸。


“好轻啊……一二三四…只有七十多张,这只有三万多字。”


徐德霞有些意外这次的稿件篇幅。


专业的稿纸是严格的20x20的格子纸,一张四百字,便于编辑统计字数。


但在她印象中除了第一篇处女作只有一万多字之外,其他的都是长篇。


没想到这次只有三万字出头。


“那就看看你写的什么短篇吧。”


徐德霞心中自语着,翻开了第一页。


湛蓝的钢笔字出现在眼前:《龙猫》


“龙和猫的故事?这次应该是回归到儿童奇幻故事了,就像在儿童文学交流会上他说的那样,回归儿童本位……”


徐德霞拿起笔记本一边记录分析,一边审阅起来。


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很近,是一九八零年夏天的云南。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在剧院担任舞蹈家,性格温柔娴静的母亲莉莉。


还有身为作家,性格风趣文雅、富有童心意趣的父亲,他姓程。


以及一对姐妹,姐姐小菲,妹妹小风。


因为妻子生病住院一直不见好,医生建议静心调养。


于是父亲决定带着妻子远离城市喧嚣,到乡下疗养院静养。


为了陪同妻子,他带着女儿们来到一座被森林覆盖的乡下小镇,在这里租下了一间很久没人居住的两层老宅子。


这天,父女三人乘坐着拖拉机,拖着一家人的行李搬家来到了这座小镇。


在搬家的途中,从女儿们从同龄小孩的口中得知一个令人惊悚的消息。


“这是一间鬼屋!真的!”


忽如其来的消息,吓得妹妹小脸一白,连忙抱住姐姐的腿不松手。


而姐姐也因此在妹妹面前,强撑着没有害怕。


“呵呵,好温馨的姐妹俩。”


徐德霞欣然一笑,看来这间鬼屋就是故事的开始了。


从鬼怪出发,在徐德霞看过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还没有这样的故事切入点。


毕竟涉及封建迷信。


但徐德霞自己的童年经历来看,鬼怪的确是她童年时期最大的恐惧来源。


不过很快,徐德霞就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没有鬼,而是一种奇怪的东西。


“祂们像气球一样漂浮在空中,轻飘飘的。


肉丸子那样大小,浑身漆黑,身上毛茸茸,摸起来非常光滑柔软,而且冰冰凉凉……


只要用力一拍,嘭的一声,祂们炸得你满脸黑。”


“是煤煤虫!只要对祂笑笑,就不会害人的。”


……


“听起来像灰尘聚集在一起诞生的一种神奇生物,看来南疆这种全是原始森林的地方,可能真的存在一些神奇的东西。”


徐德霞啧啧称奇,浑然没有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陷进这个奇妙有趣,又有些温馨的故事里了。


故事还在继续。


晚上父女三人泡着热水澡,起了大风下着暴雨,屋顶都要被掀开一样。


姐姐小菲和妹妹小风二人都有些紧张和害怕,父亲自然看了出来,他并没有站在大人的角度说什么不要害怕,而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用夸张的笑容和动作成功让女儿打消了恐惧。


“这样的事情,好像真是程开颜才能做的出来的,一个富有童趣的家伙。”


徐德霞点头道。


一天,妹妹小风和姐姐玩捉迷藏,躲在屋底下面,意外发现了一种像是兔子一样的动物,好奇的妹妹一路跟着钻进了树丛,沿着踪迹追到一个向下的洞口,然后想也不想的钻了进去。


咕噜咕噜滚落到了地底世界。


徐德霞笑了起来,掉进树洞,这不就是致敬爱丽丝吗。


树洞里出现一个巨大生物,他身毛茸茸的,肚子上的毛发形成完整的花纹,嘴巴随着呼吸大大张开,露出一口整齐的大白牙,六根黑色的胡须一动一动……


“龙猫,看起来像一只熊,还结合了其他的东西……”


徐德霞在脑海中勾勒龙猫的形象,不过下一秒她就看到了格子纸中,程开颜画的钢笔简画,惊呼道:“哦,他还画了画,龙猫原来是长这样!画的还挺好的。”


小风趴在龙猫的肚子上睡了过去,等找到时,她在树丛中呼呼大睡。


醒来后,她振振有词的说自己看到了龙猫,周围人都不信,只有父亲安慰她可能是遇到了原始森林的守护神了。


……


不知不觉间,太阳挪到头顶。


到了中午十一点。


编辑部办公室里躁动起来。


“小徐还在看呢?”


“是啊,都看了好久了,一会儿笑,一会儿瘪着嘴,看样子程开颜同志的作品不简单啊,”


“小徐,下班儿了。”


胡主编从外面走了进来,来到徐德霞身边,和邻桌的大姐聊了起来。


“啊?哦哦,马上。”


徐德霞应了声,将最后一页看完这才抬起头。


“怎么样?”


胡主编低头看去,发现这姑娘眼眸发红,眼角湿润,心知是看了程开颜的作品才这样。


“嗯……”


徐德霞沉吟片刻,神色认真看向胡主编:“我想这部作品绝对会成为经典,在我眼中这部名为《龙猫》的作品才是程开颜众多作品中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要比《牧羊少年》纯正得多。”


“经典?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


胡主编挑了挑眉惊讶道。


程开颜的儿童文学作品,她一个不落。


但那些作品虽然非常优秀,总让人有一种不像儿童文学的感觉。


“对,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童话故事。


乡下小镇,原始森林,民国老木宅,拖拉机,水稻田,疗养院,森林的守护神,农忙,生产队,大队部……


等多种当下的中国元素共同作用下,构建出一个宁静治愈,神秘奇幻的故事环境,文字清新质朴,一字一句勾勒出细腻纯真,温馨感人的氛围。


就像是看了一场电影,要是这部作品制作成电影肯定大受欢迎!”


徐德霞掷地有声的评价道。


胡主编更加惊讶了,真正采用国内故事背景和元素的中国童话故事吗?


他伸手道:“一会儿让我看看。”


……


下午四点,胡主编看完了整个故事。


“主编,要二月份刊登吗?”


徐德霞问。


“就二月刊登吧,稿费还是老样子,千字十块。”


胡主编揉了揉眼睛,他也为其中故事中母亲的病重而担忧,为姐妹二人真挚的感情而感动,也为龙猫,树木生长的祈祷,猫巴士等各种奇妙的神奇生物而好奇。


“那行,我明天就亲自去找他。”


“对了,上午朝阳福利院的院长来过,说是二十八号福利院的孩子们准备了表演,中午还要吃年夜饭,姜院长邀请我们去一趟。


她还特意问了程开颜同志,你去的时候记得问问他去不去。”


“福利院?姜院长邀请程开颜干什么?”


徐德霞好奇的问。


“六月的时候你们不是去过吗?姜院长说程开颜当时走的时候捐了三百多块钱,她们还有孩子们心里都记着他呢,但是不清楚程开颜的地址,就特意来问我们。”


“这个小程同志,还真是……”


胡主编解释完,满脸感慨。


“原来是这样啊……”


徐德霞听完后,眼睛也亮晶晶的。


原来那时候忽然折返回去,是为了捐款。


难怪程开颜这家伙,能写出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