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07章:太子:军心在我这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贞观十七年,八月初一。


在即将抵达幽州时,李承乾赶上了李道宗。


李道宗比李承乾提前了一个半个月出发。


按照正常的路线安排,是应该在幽州两军会面。


不过由于李承乾是全马车行军,哪怕是普通行军的速度,也要比李道宗更快。


李道宗的军队里,有着大量的步卒民夫,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


日光稍弱。


李承乾坐在马车上,远方已经可以看到大量的民夫,正在缓慢的移动。


一眼远去,连天接地。


几万人的队伍,把前边的道路都给堆满了。


随着这边骑兵的靠近,前边的民夫也就停了下来让路。


连着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即便是强如李承乾的身体,也感到了一丝疲惫。


若是平坦的大道,就坐在马车上。


若是崎岖的小道,则骑马而行。


“他们竟都坐在马车上。”


“粮草辎重也是马车在运。”


“真舒服啊。”


“这是太子的兵。”


“我也想当太子的兵。”


民夫们看向坐在公交马车上的人,眼中的满满的羡慕。


这种轻松的行军方式,是他们不敢想的。


而偏偏在太子这里,就见到了。


前方李道宗也收到了太子临近的消息,骑着马从前边赶过来。


“拜见太子殿下。”


“皇叔上来说话。”


马车停下,李道宗翻身下马,然后上了太子马车。


他是李世民的堂弟,也是李承乾的皇叔,在礼节上就比较轻松了。


上了马车,李道宗能感受到一丝清凉之意。


虽说不算多,但在这炎日下,也算是舒服了。


“太子这马车真不错。”


李道宗赞叹道。


李承乾笑道:“皇叔若喜欢,也可以打造一辆,我这里还有不少消石。”


“说起来,这还是青雀想出来的主意,先前我一直用来制冰,倒是没想到还能给马车降温。”


李道宗也不客气:“谢过太子。”


能够更舒服的行军,没有人会拒绝。


李道宗整体还是比较轻松的,按照这次的进攻安排,他跟太子负责佯攻。


所以在行程跟战斗上,都不会很简单。


参战的开始,是等到侯君集主力部队抵达后。


这个时间段还会很长,他们只需要对辽东城进行牵制。


理论上来说,至少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毕竟侯君集跟李勣攻克盖牟城,也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攻城器械的打造就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云梯,冲车,投石车。


都不可能说携带着走,长途跋涉的情况下,都是在抵达战场后,才开始进行打造。


当然,在接到东征高丽的命令后。


幽州跟营州刺史,就已经在开始安排打造了。


比如云梯,大唐的云梯经过改进后,底架有六轮,相对比较便于运输。


军队出征时可以将其拆卸后随军携带。在需要攻城时,能够快速组装并投入使用。


“听说在辽东城,有着很多隋朝的百姓,都是当年战乱之际逃过去的。”


“此番若能将高丽灭国,想来这些百姓,也可以回到大唐治下。”


李道宗的语气有些感叹。


其实现在的高丽,比之隋朝时候,还要来得更为强势一些。


隋末战乱不仅对高丽没有影响,反而大量的工匠使得高丽的各项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距离上一次隋炀帝第三次征讨高丽,已经过去了二十九年的时间。


贞观之治才十七年,而高丽已经暗中发展了二十九年。


贞观五年就在修高丽长城了,到现在还在修。


不过很可惜,不管是历史上李世民攻打高丽,还是这次李承乾炮轰高丽,这条长城都不会起到多大的作用。


“皇叔说得对,这些百姓,一定会回道大唐治下。”


李承乾嘴角带笑,语气自信且坚定。


李道宗一惊。


想到了不好的事情。


“殿下,陛下的意思,是让我们佯攻。”


“辽东城高墙城厚,当初隋朝百万大军都没能攻下来,我等不过数万兵马,若强行攻之,便是死伤惨重,也不见得能打下来。”


之所以突然说到这个话,李道宗是担心太子心高气傲,外行人指挥内行人。


想要破除高丽,以证军攻。


太子不需要军功,然太子又需要军功去威压魏王,这个事情,李道宗怎么不知晓。


临出发时,李道宗面圣,就被李世民特意嘱咐过了几件事。


首先自然是保护太子安危,不得让太子受到任何伤害。


其次就是监督太子,不要让太子胡搞,乱了东征大计。


太子的兵法战术都很厉害,可毕竟是第一次上战场。


战争这等事,最是急不得。


一急,就容易出错,一旦犯错,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大局。


当初的隋炀帝就是如此,目空一切,好大喜功,结果就是整个隋朝都被玩崩了。


现在的太子,在李世民的眼里,就有几分隋炀帝的影子。


“皇叔莫怕,我怎会用将士百姓们的性命,来铸成自己的台阶呢。”


李承乾笑着安抚道。


李道宗松了口气,只是又感觉,太子这话里,好像有几分不对劲。


在接下来的行军里,李承乾的军队跟李道宗的军队合并而行。


本来这其中的民夫,就有不少是李道宗为了减轻太子负担,帮着太子带着走的,现在还给太子统领,自然是理所应当。


不过很快,李道宗就感觉到头疼了。


大唐行军,部分辎重是由百姓以人力背负的方式运输。一般会使用背篓或者包袱等工具。


山区等道路不便的区域,百姓就会将粮食如粟米、干粮、箭矢等较轻的物资放在背篓里,背在身上跟随军队前进。


李承乾这边接受了民夫后,立即就安排随行的工匠,包括府兵也要协助,造手推车。


这就是后世的手推小斗车,现在煤矿厂也是在用这个。


三个民夫的负重,都能堆积到一个手推车上,大大减轻了民夫的负担。


两个轮子推着走,怎么也要比背着走要舒服。


因为同时减少三人负重,李承乾就更改了形式,让两人轮流推一个手推车,不仅更轻松,也能更好得到力气恢复。


除此之外,归到太子这边的民夫,伙食也被加强了。


晚上的营地里。


一口口大锅被假起来,里面是一些肉食,还有动物的内脏。


每个民夫都能喝一碗肉汤,用以恢复体力。


配上肉汤,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荤腥,也让民夫们对太子感恩戴德了,纷纷称赞太子仁德。


人就怕没有对比,另一边啃着干粮的民夫,眼里全是羡慕。


李道宗很快就感觉到,自己这边军心在动摇了。


于是连忙请示太子。


“百姓的命,就不是命吗。”


“如今快到了丰收的季节,他们却要为大唐在外奔波,这让孤的心里,实在是心生愧疚。”


“心里挂念着妻儿父母,还有准备收割的稻田。”


“孤见不得百姓如此凄苦。”


“皇叔按照孤的方法去做吧,也是让百姓们能稍微过得好点。”


听到这番解释,李道宗也不免有几分心折。


能体谅百姓的太子,是好太子啊。


随即,李道宗就安排人,按照太子的方法造手推车,加肉汤,全军实行。


“太子仁德无双啊。”


“能为咱们这些小民着想,有这样的太子,真是咱们的福气。”


“曲辕犁也是太子造的啊,当时春耕的时候,官府要推行曲辕犁,我都觉得是乱搞事,但用了后,才知道是真的好。”


营地里议论纷纷,都在念叨太子的好。


一时间,所有营地,都成了夸赞太子的声音。


李道宗自然也不存在制止,这可是太子,去制止干嘛,造反啊。


行军很无聊,现在有了谈资,百姓们兴高采烈的,士气都在大涨。


有人感叹道:“如果能当太子的兵,那该是多好的事情,为太子战死,也是荣耀加身了。”


当即有人嘲笑:“就你,还想当太子的兵,做梦的吧。”


那人气极:“我对太子忠心耿耿,怎么就不能了。”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得意的给众人展开。


“你们看,这就是太子的画像。”


众人不识字,但那太子画像,逼真得很,一下子就引起了众人惊叹。


“你大逆不道,你胆敢私藏太子画像。”


有妒忌的,当即就喝问起来。


那人毫不在乎:“你可不要污蔑我,这叫邸报,是太子在长安发的,十文一张。”


“这邸报上的画像,也是太子让人印上去的,让我等小民也能瞻仰天颜。”


“我家娘子上次给我送吃的,特意把这邸报送来,就是为了能得太子庇佑,安然回家。”


这个庇佑,不是说太子会照顾他,而是如同神佛一眼,冥冥中庇佑他。


被征徭役的百姓,吃食主要是军队提供,但只是基本食物,并不够吃。


所以不仅需要自带干粮,家人还会通过驿站邮寄钱财和食物。


自秦朝的时候开始,就是这样了。


出征在外的百姓跟将士,还可以给家里人写信。


家书抵万金就是这么个说法。


这一说,顿时引来众人羡慕。


也有人不信,去打小报告,不过反而挨了一马鞭。


太子像印在邸报上这事,已经不是多大的秘密了。


因为改进了负重工具,加上军心大振的关系,行军队伍气势高昂。


于八月初二,提前一天抵达幽州。


这个时候,侯君集等队伍,已经从幽州出发,开始针对高丽城池进行战略进攻。


——


中东。


木尔坦地区。


这里是戒日帝国跟如今的阿拉伯帝国的缓冲带。


生活着不少小国跟部落。


波斯萨珊王朝亡国后,亡国之君伊嗣埃三世为了躲避阿拉伯骑兵的追杀,就逃亡到了这里。


其实伊嗣埃三世并不算是个昏庸的皇帝,他也是想要励精图治,恢复帝国昔日荣光的。


但波斯帝国内部政权党派林立,积弱已久,腐朽不堪。


又遇到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哪怕伊嗣埃三世想要有所作为,也无济于事,抵抗不住历史的洪流。


有些像三国的刘禅,又像是明末的崇祯。


现在的伊嗣埃三世身边,妻女不在,只有几个忠心的亲卫跟随。


钱财所剩无几,也变得穷困潦倒,面对阿拉伯帝国的通缉追杀,亦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是夜。


伊嗣埃三世虔诚的跪在月光下进行祈祷。


“伟大的阿胡拉马兹达冕下,您是否能听到您子民的呼号?”


“我,伊嗣埃三世,曾经是波斯的王,如今却如丧家之犬般流亡。”


“我的国家,那片您曾庇佑的土地,已被战火吞噬,黑暗如安格拉曼纽的阴影笼罩其上。”


“我曾试图守护我们的荣耀,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人民。”


“但命运似乎如脱缰之马,不再受我掌控。难道这是您对我的考验,还是波斯已被您所遗弃?”


“尊贵的密特拉冕下,我曾在阳光下向您许下守护波斯的誓言。如今阳光不再眷顾我,我在这清冷的月光下祈求您的指引。”


“高贵优雅的阿娜希塔冕下,为何您的子民如今遭受如此苦难?难道我们的过错已让您收回了慈爱?”


阿胡拉马兹达,是波斯祆教,也就是大唐俗称的拜火教所信奉的最高神。


在祆教的教义中,阿胡拉马兹达与代表黑暗和邪恶的安格拉曼纽进行着永恒的斗争。


密特拉是光明与誓约之神,也是太阳神。


阿娜希塔是一位重要的女神,被视为生育、健康、水、智慧和战争的守护神。


到了穷途末路,伊嗣埃三世也只能是像各路神明祷告,祈求他们降下垂怜的目光,拯救他这头迷路的羔羊。


也许是他的祈祷真的有了效果,在第二天的时候,亲卫得到了一个消息。


大唐的使团即将抵达天竺,并且已经放话,大唐太子令,愿意给波斯逃亡在外的皇帝提供庇护。


“这是真的吗,你没有在欺骗我吗。”伊嗣埃三世不可置信。


他曾经多次派遣使臣去大唐求援,却没有得到任何回信。


“所有人都在传,我打听过了陛下,确实是有大唐的使团前往天竺。”


伊嗣埃三世当即跪在地上,向着太阳跪拜。


“阿胡拉马兹达冕下,密特拉冕下,阿娜希塔冕下。”


“感谢垂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