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73章 房玄龄:随时可废太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务本坊。


房玄龄正在跟大儿子饭后品茶。


可能是年纪大了,喝不得酒了,房玄龄便喜欢上了喝茶。


“父亲,看来太子是真的在谋反了。”


房遗直的语气有些兴奋。


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掌控了足够的线索,可以指证太子谋反。


“父亲准备什么时候上报陛下。”


房遗直见父亲品茶不语,便再次问道。


“不是现在。”


房玄龄微微摇头。


房遗直有些疑惑:“难道陛下身边的宿卫统领勾结太子谋反这等事,都不足以让陛下废太子吗。”


房玄龄叹道:“如果是以前,或许可以。”


“但是现在,就说不好了。”


这个时候的房玄龄是迟疑的。


前些时候,他通过夫人卢氏的关系,让范阳卢氏长公子去跟贺兰楚石见面。


实际上他并没有交代太多事情给卢氏长公子,只是让他去跟贺兰楚石交个朋友。


卢志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清楚房玄龄的谋划。


这就是房玄龄的谨慎之处了。


这样即便是暴露出来,卢志杰这边也难以牵扯到房玄龄的身上。


房玄龄不知道太子对贺兰楚石的监视程度。


所以在让卢志杰去接触贺兰楚石的时候,事先就已经做好了会被太子发现的准备。


从某个程度上来说,贺兰楚石,只不过是明面上的诱饵罢了。


房玄龄的布局,贺兰楚石只是其中一部分。


如果成,自然是好事。


如果不成,那也无伤大雅。


果然,太子随后就把贺兰楚石安排到城外练兵,直接斩断贺兰楚石跟长安城内的联系。


至于太子是否知道贺兰楚石跟卢志杰的联系,这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贺兰楚石也没时间跟机会去跟卢志杰联系。


卢志杰也不可能跑到城外折冲府去找贺兰楚石。


对于这一点,房玄龄还是很佩服的。


太子这一招,等于是直接把贺兰楚石给断开,明面上谁还不能挑出理来。


贺兰楚石是东宫千牛,今年秋后就要征讨高丽。


被安排到城外练兵,不管怎么看都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然而房玄龄的习惯向来是未料胜先料败。


贺兰楚石确实是个突破点,但却不是唯一的突破点。


在猜测李安俨可能跟太子有所勾结后,房玄龄就在探查李安俨的详细情况。


侯君集是通过贺兰楚石才跟太子勾结在一起。


那么李安俨又是通过谁呢。


其实这并不难猜测。


杜荷是太子心腹,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而杜荷是尚乘奉御,经常在太极宫当值,只有他能经常接触到陛下身边的宿卫。


房玄龄只需要找同样是宿卫统领的随便聊聊,就得到了消息,杜荷跟李安俨是相熟的。


那么李安俨为什么会背叛陛下,投靠太子呢。


只是为了从龙之功?


房玄龄便暗中展开了对李安俨的调查,这对他这个尚书左仆射的宰相,调查一个宿卫统领的情况,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绕开侯君集的吏部,房玄龄轻易就能得到李安俨家中的情况。


他原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属官,与李建成同娶于荥阳郑氏,这层关系使他成为李建成的铁杆心腹。


毕竟隐太子李建成背后的支持者,就是五姓七望。


不过李安俨娶的荥阳郑氏,只是庶出,而李建成则是嫡出。


玄武门之变后,李安俨因忠诚被看中,任四品左屯卫中郎将。


正四品官员的收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禄米,每年三百石。


土地,正四品官员可拥有 7顷地,唐朝规定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也就是七百亩,可出租或自行耕种。


俸钱,月俸3500钱,食料杂用700钱,总共4200钱。


长安米贱,斗米四五钱,七百亩地给出租给佃户耕种,再交完赋税后,年收入不过两万钱。


在禄米保障日常所需后,李安俨的年收入不过七万钱。


也就是说,即便是抛去杂务各类开支,李安俨也需要存款二十年,才能买得上靠近长安皇城边上的房子。


但房玄龄查到的情况是,在前年年底的时候,李安俨于靠近东宫边上的永昌坊,购买了一处宅院。


房玄龄问过,那处宅院的价钱,须两百余万钱。


李安俨哪来的这么多钱?


只有一种可能,是太子给他的。


所以在前年的事情,李安俨通过杜荷,跟太子勾结上了。


太子府库支出是没有这么多钱的,毕竟用了七万钱,都要被张玄素弹劾,哪来几百万钱去收买人心。


可不要忘了,东宫里的宝贝多,哪怕是个摆设用的瓷瓶,都是皇家专供,吃饭用的筷子,都可能是藩属国上贡的象牙制成,放到外面的市场上,价值随便十几万钱。


只需要卖掉东宫的一些器具,几百万钱还是很轻松的。


房玄龄为了谨慎期间,暗中去查了东宫的府库情况。


果然,在前年的记录里,查到太子生气,砸了一套琉璃金碗,还有各类瓷瓶的记录。


略微估算下,就是数百万钱。


这就跟李安俨的情况对上了。


是因为李安俨贪财?


所以被钱财所惑?


是也不是。


李安俨是个孝子,家中老父亲已然九十多岁,也许是为了给父亲还有妻儿更好的居住条件。


永昌坊离得近,出了延喜门就能到,方便李安俨看望。


二是为了自身跟子嗣前途。


太子是未来的皇帝,只要他跟随谋反,那么可谓是青云直上,后世子孙也能延享富贵。


从各方面的因素考虑,李安俨勾结太子谋反,就变成了很合理的事情。


换位思考,如果是房玄龄自己,也是愿意这样做的。


太子天然就有正统性,按照正常情况的发展,就是大唐未来的继承人,为了前程,为了后世子孙,很少有人可以拒绝太子的招揽。


掌控了这些情况,对于房玄龄来说,指征太子谋反,就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了。


房玄龄是懂人心的,否则当年也不能为李世民招揽到那么多人才了。


李安俨的弱点很明显,就是家中的老父亲。


通过其父相逼,李安俨则必然就范。


再以谋反罪审讯贺兰楚石,以贺兰楚石的情况,房玄龄相信他为了自身前途,必然会选择举报丈人侯君集跟太子谋反。


到了这一步,太子谋反之事,便能轻易坐实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房玄龄,只差临门一脚,就把让陛下废太子,再立魏王为太子。


可就是到这临门一脚,房玄龄迟疑犹豫了。


人心是很复杂的东西。


房玄龄是个忠臣,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忠于陛下,忠于大唐。


他也想看到未来大唐,繁荣昌盛,国祚延绵。


就现在,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太子都比魏王更加适合当太子,更适合在陛下之后,引领整个大唐走向强盛。


太子的功绩,实在是太耀眼了。造竹纸,利天下学子。


讲武堂,强大唐军事。


曲辕犁,福天下万民。


蜂窝煤,富朝廷国库。


修渠道,惠长安百姓。


一桩桩,一件件,所有的事项都在表明,太子正在把大唐,推向一个新的巅峰。


可能是历史之上,最为强大,最为强盛的巅峰,甚至是不输秦皇汉武。


自己真的要上告陛下,废立太子。


把大唐可能会达到的巅峰,去掐断吗。


真的要把大唐的未来,亲手埋葬吗。


每当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房玄龄就感觉自己是个罪人,是大唐的罪人。


每次从朱雀门出来,回到务本坊的路上。


他都能听到长安的百姓,在歌颂太子的恩德。


在逐渐炎热的夏季,百姓们也能买得起曾经只有圣人才能享用的酥山。


长安的街道,空气中再也没有了往年的臭味,转而似乎带着一抹香甜。


寒门学子们三五成群,面色红润,言笑晏晏,不必再为了买一卷书,而省吃节用,饿得面黄肌瘦。


虽然没看到长安城外的景象,但房玄龄能想象到,大唐天下的百姓们,正拉着曲辕犁,轻松的推开泥土,笑容满面的进行耕种。


当日落之际,再也不用像是往年那样,满身疲惫。


这样的太子,真的要废掉吗。


如果废掉太子,自己会不会成为千古罪人。


所以,房玄龄迟疑了,犹豫了。


到了这临门一脚,却不敢再踏进去了。


“父亲?”


房遗直看着久久不说话的父亲,有些疑惑的问道。


房玄龄回过神来,叹气道:“再等等吧。”


——


东宫,后院。


数个侍卫正在为李承乾穿戴明光铠。


明光铠是大唐你最具代表意义的铠甲了。


只有高级将领,亦或是大唐的精锐军队,才能有资格穿戴。


明光铠的胸、背位置装有打磨光亮的金属圆护,能够有效抵御刀剑、弓弩等冷兵器的攻击。


在阳光的照耀下,圆护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视觉冲击力极强。


不过制作明光铠需要高超的技艺,从金属冶炼、锻造甲片到皮革加工、甲片编缀等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


通常来说,制作一套明光铠复杂且耗时漫长,通常需要两百多天的时间。


但是,现在李承乾穿戴的这套明光铠,只用了四十五天的时间。


首先就是模块化的生产。


在制定好工艺标准尺寸后,明光铠的每个部件,都是单独进行打造的,原本一个工匠整体打造的时间,被拆分成了十几个步骤共同打造。


因为有标准尺寸,所以每个工匠只需要按照自己负责的尺寸去进行打造。


最后再进行组装,就能加快完成整体进度。


单单就这方面,至少就缩短了明光铠几乎一半的时间。


哪怕其他的方面没有改进,也能把原本需要两百多天的时间,缩短到百天左右。


明光铠的制作难题,其次就是钢材了。


在造好了高炉,投入蜂窝煤后,高质量的钢材制造变得简单起来。


然而到了这一步,锻打就成了问题。


人工锻打耗时长,不仅慢,而且质量也不稳定,因人而异。


李承乾深夜思索解决办法的时候,便想到了水力锻锤。


水力锻锤不需要后世的科技工艺,就能制作出来。


这是以水作为动力源,只要有稳定的水流供应,就能持续产生较大的冲击力,驱动锻锤进行锻打。


相比人力锻打,水力锻锤的打击力量更大,能够对钢材进行更有力的塑形和加工。


水力锻锤的制作并不复杂,制作一个蓄水池,加上类似水车的装置,水从高处流下冲击水车的叶片或水斗,使水车转动。


水车的边缘或特定位置连接着传动机构,将水的动能转化为机械的旋转运动。


经过传动机构的转换和传递,锤子被带动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当锤子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具有一定的势能。


然后在重力和传动机构的作用下,锤子快速下落,对放置在砧座上的钢材进行打击。


水力锻锤意义巨大,有了这东西,再加上煤炭高炉炼钢。


这就意味着李承乾能够源源不断的,快速的,生产出大量的稳定高质量的钢材。


不仅是在盔甲上,包括刀剑等各方面都能进行大量生产。


铠甲的各个部件,如胸甲、背甲、肩甲、臂甲、腿甲,都能通过水力锻锤快速成型。


再接下来就是甲片打磨,甲片编缀,皮革加工等方面了。


李承乾想到了缝纫机。


对于踩缝纫机,李承乾自然不陌生,前世小时候家里有,长大了监狱里有。


是通过人力踩踏板的方式,不断提供动力源。


虽然是脚踩驱动,但却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力气。


原理就是通过木质工具,跟纺织车差不多,脚踩带动旋转,不断提供动力源。


于是脚踩打磨机就可以造出来了。


甲片的打磨是个细致活,打磨抛光耗时良久,但有了脚踩打磨机后,甲片打磨就变得简单起来。


李承乾的明光铠,很快就穿戴好了,毕竟几个侍卫帮忙。


活动了下,感觉比较灵活。


虽然看似跟常规的明光铠差不多,但仔细去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铠甲的关节部位设计得到优化,在肩部、肘部、膝盖等关节处,采用更加灵活的连接方式,穿着铠甲时能够更加自如地活动。


铠甲部件可拆分,采用卡扣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绳索和皮带,使士兵能够更快地穿上和脱下铠甲。


这一点对于行军特别关键。


后世人影视剧中,为了展现更好的效果,所以在拍摄士兵行军的时候,通常是全甲行军。


然而实际上,为了更好的保持士兵体力。


战兵在行军的时候,是怎么舒服怎么来,所有的负重基本都是不带的。


要么是马匹拖运,要么就是辅兵背着。


通常是一个战兵配两个辅兵,帮着背甲胄,刀剑,棉被等物。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遭遇伏击,显然很难进行应对。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军队长途行军被伏击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溃败,几乎没有抵抗力,因为对方是全甲伏击,自己这边什么都不带。


敌人也不会给士兵穿戴甲胄的机会。


在战场上没有甲胄,再精锐的军队也要战斗力大幅度跌落。


所以能够快速穿戴甲胄,对于军队来说,至关重要。


“不错,往后明光铠的打造,就按照这个标准来。”


李承乾满意的一句话,便意味着日后明光铠将会变为模块化的流水线生产。


大量高质量的明光铠,将会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


穿戴明光铠的大唐将士,将会成为最坚固的长城。


不过要形成批量生产,现在还是有些难度。


毕竟东宫的工匠有限,目前是把这个标准化的流程打造出来。


真正的大规模制造,需要招更多工匠,建立大唐军备厂才行。


除了明光铠外,还有陌刀。


水力锻锤下,陌刀的打造就更加简单了。


在这个时代,大量身穿明光铠,手持陌刀,腰跨强弩的精锐骑兵,意味着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