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七十五章:朝堂的风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纥干诺没想到魏王的动作会这么快。


满打满算,他加入到魏王府的时间,连半个月都不到。


原本以为按照太子的计划,最快也是几个月的时间,魏王却现在就找他,让他准备入宫面圣。


也不要他说什么多余的话,只需要把之前说过的说辞,再跟圣人说一遍即可。


这让纥干诺顿时有些担忧。


他自然不知道,这是房玄龄的谋划,要让陛下直接对太子存有谋反的猜忌。


猜忌这等事情,一旦开始,就基本上很难停下来。


哪怕是没有证据。


远的不说,至少太子几乎不太可能接触到兵权了。


陛下绝不会把兵权交给太子去负责,如此一来,陛下跟太子的矛盾将会变得更为尖锐,魏王也会有更多机会。


纥干诺只是个小人物,当然不会知晓这些。


面对魏王的异常举动,他能做的,只是把消息传给东宫。


为此几乎整夜都没能入睡,长安城宵禁,他一个小人物自然违反不了。


一直熬到天亮,宵禁接触后,才寻了机会,把消息告诉他的联络人。


金吾卫在延康坊设置武侯铺的一名武侯。


不过很显然,还有人比他更快,只是消息没这么具体。


东宫内。


刚起床没多久的李承乾,就得到内侍文忠的禀告。


昨夜房玄龄宵禁后入宫面圣,疑似跟魏王有关,或牵扯到太子。


“武才人让人传来的消息?”


“是的,殿下,传话的人,便是武才人的贴身侍女春雪。”


“有点意思。”


李承乾哪里不明白武曌的小心思,这是想向自己投诚呢。


色诱不成,又想起了别的主意。


不过倒是没有拒绝的道理。


今天要上早朝,因此李承乾就没时间去演武场了。


况且早朝上,还有个非常重要的人到场。


太极宫,太极殿。


五日早朝,群臣觐见。


高士廉的出现,让朝堂群臣尤为震惊。


毕竟最近一两年,因为年纪大的缘故,高士廉都很少上朝了。


李世民也特别允许,高士廉不用参加朝会。


“舅父,您怎么来了。”


长孙无忌连忙迎了上去,他可谓是高士廉养大的,既是舅舅,也是父亲。


“怎么,我这老骨头,就不能来了?”


“自然不是,只是这早朝太早,怕耽误了您休息。”


“我还没老到动不了腿。”


“是,是。”


群臣也是一一拜见高公。


高士廉可谓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哪怕是现在,皇帝都没有撤下他的官职,让其致仕,反而是不断加封。


李世民看到高士廉也很吃惊,赶忙赐座。


高士廉不仅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更相当于他的丈人,当初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高士廉就看好他,把长孙皇后嫁给他。


李承乾也上前拜见,两人眼神之间不言而喻。


听政环节开始没多久,就有御史站了出来,说起关于长安流言的事情。


毕竟现在长安流言闹得过于沸腾,跟上次的情况完全不同,群臣再是视而不见,那就是渎职了。


不过他们可不是支持攻打高丽。


“如今长安城内流言四起,说高丽要攻我大唐,简直可笑至极。”


“高丽小儿,不过是依仗地利,又有什么兵力可攻我大唐。”


“我大唐比之高丽,如猛虎比之豺狼,俨敢犯我大唐。”


“还请陛下下令,整顿长安流言。”


群臣缄默,也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个说法。


主战派那边,是不知道怎么说,文官则是不想说。


李世民无奈,只能把目光投向太子,毕竟在这方面,父子俩的阵营是一致的。


李承乾见此,也不收着,直接开口道:“高丽的流言,孤在东宫也有所耳闻,闹得长安城内,是人心惶惶。”


“甚至还有说,高丽马上就要打进长安,让许多胡商,大户,都在想办法离开长安,孤听闻后,只感觉当真可笑。”


“然而孤也感觉到很是愤怒,区区高丽,又如何能有如此夸张的流言产出,是因为我大唐畏惧高丽吗,还是我大唐的百姓,畏惧高丽?”


“在百姓心里,高丽是怎样的,朝廷诸公怕是没想过吧。”


“他们只觉得,隋三征高丽而亡,大唐边关,高丽肆意欺压,我大唐也不敢还手。是以高丽要打进长安城这荒谬之言,也是大有人信。”


“换而言之,如何不是我大唐的悲哀,我大唐的百姓,竟然惧怕小小高丽,这难道不会让朝廷诸公感到羞耻吗。”


“若有一日,我大唐与高丽交战,面对高丽我大唐将士畏惧不敢向前,诸位又当是如何作想。”


李承乾的话语在太极殿中回响,正气凛然。


这一刻,他彷佛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


文官们刹时不知如何回应,武将们纷纷喝彩叫好,站出来支持太子。


“太子说得在理,长久如此,我大唐颜面何存。”


“高丽小儿,明面称臣,却不纳贡,其意昭然若揭。”


“是要给高丽一些教训了。”


“俺也一样。”


李承乾对武将气氛组很满意,这让声讨高丽的声势在朝堂大涨。


文官们纷纷把目光投向高士廉,毕竟只要高公在朝堂,便是群臣之首。


高士廉有些无奈,他是为太子来站台的,结果却要在对高丽的事情上做出选择。


若反对,岂非是要寒了太子的心。


便就站出来道:“高丽猖狂,是要给于些教训了,然战事不可轻启,不然苦的就是百姓,征高丽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高士廉其实也是不想打仗的,希望大唐能够安定繁荣。


战争一起,输赢都会对大唐造成不少损失,所以才说出这番模棱两可的话。


李世民的脸上有些失望,他以为太子请动高士廉,是来站台的,没想到还是没有过于支持。


李承乾把握住了话头,接话道:“高公所言在理,古人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应对高丽自是不可小觑,当多探明虚实,周全计划。”


这话就相当于直接把高士廉绑在了对战高丽的战车上。


高士廉苦笑,却也没有再站出来辩驳。


褚遂良不甘心,当即又站出来陈述战争之危害,文官们纷纷响应。


这番倒是不用太子再打头阵了,武将们大声反驳。


一时间,朝廷上熙熙攘攘,争论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