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五十章:李世民想跟太子和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苏定方一早就接到了兵部任命。


前往左金吾卫就职。


“李尚书特意交代过,苏将军想要让旧部跟随前往,可先制定一份名册上交兵部,届时自会安排。”


兵部主事的话,让苏定方真正感受到了抱太子大腿的感觉。


寻常的调动,顶多不过带几个人,这可是两百多人啊。


曾经跟着他的老兄弟们,全部都要跟他一起过去。


这个消息他还没传开,担心太子那边可能搞不定。


左右金吾卫的负责范围,跟长安万年县基本相同,左金吾卫负责的,是长安县的区域。


左金吾卫大将军知道苏定方就是太子的人。


十六卫平时也很闲,除了正常的操练值守外,最喜欢的就是八卦。


任命的消息出来后,在十六卫就传开了。


毕竟这种级别的调动,已经算不得什么小事。


也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苏定方被分到了长安县北为管理区,这是包括西市。


最主要的是,魏王府所在的延康坊,也在苏定方的管辖范围内。


“大将军这是想看好戏啊。”


裴行俭感叹道。


苏定方对裴行俭很欣赏,过来自然也带上了他。


“当我踏入东宫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没有了退路。”


“守约,你也是。”


“后悔跟我一起过来吗。”


守约是裴行俭的字。


裴行俭认真道:“不后悔,能跟在将军身边学习,是我的福气。”


苏定方不仅是他上官,更是他的师父。


现在裴行俭随着苏定方学习兵法。


苏定方满意的点头说道:“我们既然是太子的人,那自当为太子效力。”


“延康坊武侯铺的人,等我上禀兵部,把那些老兄弟都调过来后,就全部换掉。”


“届时延康坊,便交由你亲自负责。”


“不要怕得罪魏王,也不要刻意去招惹他,在没有太子明确的命令下,我们只需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事情。”


裴行俭回道:“是,将军。”


------


太极宫,太液池。


李世民正在跟众嫔妃游玩。


划舟乏了,便在凉亭歇息。


李世民感慨道:“过些日子便是冬狩,还是骑马射箭最让朕开心。”


内侍张阿难在旁边说道:“陛下箭术天下第一,这冬狩头彩,必然如往年那般,为陛下所得。”


李世民笑道:“你这厮,拍起马屁来也没个轻重。”


“太子的箭术你又不是没见过,此番头彩,大致便是太子的了。”


“朕拿了这般多年,也无趣了。”


话是这么说,当李世民也不想服输,内心隐约有些期待。


势均力敌,才是最有意思,多年的碾压局,让他都快失去兴趣了。


张阿难道:“太子是陛下长子,方才能有如此箭术。”


对于这个说法,李世民很是认同。


李家先祖追根溯源,便是汉武帝时期,飞将军李广。


飞将军李广的箭术,可谓是天下一绝。


往后子孙各代,谁不是苦练箭术,不敢坠先祖飞将军之威名。


一直传承到李世民这一代,包括太子李建成,箭术也不曾差过。


其实李世民的这些儿子,包括李泰在内,自小耳濡目染,箭术都不差,只是没李世民跟李承乾这么夸张而已。


“太子估计是想在冬狩上,给朕一个难堪。”


李世民的语气有些无奈。


张阿难劝道:“太子是陛下长子,陛下何苦让父子间,生出这般矛盾呢。”


“太子心生不满,是因为不明陛下的良苦用心。”


“陛下多多安抚,太子这心中的怨气,自然就消散了。”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张阿难的话也有几分道理。


他其实也不想跟太子的关系太僵硬。


尤其是近些时日,越发冲突,让李世民都感觉有些心累。


“朕该如何安抚呢。”


“你也知自从那次朕用马鞭打了太子后,他凡事都要跟朕顶嘴。”


“连把东宫送给青雀这样的话,都敢说出来。”


“朕是担心啊,把太子叫过来,说不了几句,就能吵起来。”


“太子总是能把朕气得头疼。”


想起昨天发生的一幕幕,李世民就感觉心里堵得慌。


张阿难建议道:“陛下跟太子争执,是因为中间没有缓和。”


“自从陛下打杀了那太常寺乐童后,太子跟太子妃和好如初。”


“此事太子心中对陛下有怨气,然在太子妃心里,肯定是感激陛下的。”


“听说在东宫,太子让皇长孙,也学习弓马弓马骑射,更是安排了不少卫士,随同皇长孙一同学习。”


“陛下何不举办家宴,召太子妃,皇长孙,以及太子一同来太极宫。”


李世民眼睛一亮,道:“这个法子不错,是个好法子。”


“待会你便亲自去趟东宫,今日晚膳,朕举办家宴。”


张阿难躬身道:“臣遵旨。”


他之所以帮着太子说话,说到底还是因为昨晚太子内侍文忠送的厚礼。


站在张阿难的角度看,他感觉以如今太子的情况,魏王是很难比得过的,朝廷的重臣们,无一不是支持太子。


五姓七望再强,影响力不在长安,更影响不到陛下的决定。


就算陛下过于宠溺魏王,也不可能废掉太子去立魏王为太子。


即便陛下想,大臣们也会不同意。


包括张阿难自己,也不希望看到魏王当太子。


他已经达到了宦官所能达到的最高位子,如今求的,唯有稳定二字。


所以他收下了太子内侍文忠的厚礼,也愿意帮着太子说话。


----


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之首。


贞观六年李世民令高士廉等人勘正姓氏,修订《氏族志》。


按照排名,山东的清河崔氏,应是第一。


李世民亲自下令,李氏第一,长孙第二,崔氏第三。


即便备受打压,然清河崔氏的势力,也依旧不容小觑。


亲仁坊,崔府。


“房玄龄担任魏王文学馆大学士。”


“魏王让我们从东宫拿到制冰法。”


“这是我们的机会。”


“谁不想要东宫的制冰法呢。”


“召集族人,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要拿到制冰法。”


府中大堂,十多名崔氏族人聚集。


上首的崔文圣,便是长安城中,清河崔氏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