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半路抢的夫君他不对劲 > 第110章 天下读书人,负心薄幸的可太多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启程的事不好再耽搁。


摆在灵堂的棺材被魏家军恭恭敬敬抬了出来。


在周围百姓跪下送别时,应殷翻身上马。


长长的队伍朝前去。


刚出县城,萧怀言回头看了一眼。


也不知伏猛发什么癫,把他们送到城门口,瞧见有卖货郎提着肉饼,就转头去追,一溜烟跑没影了。


“爷,魏将军养的白虎没跟上来。”


亲信也察觉了此事,将事情告知应殷。


应殷并未在意。


一只畜牲而已,偏偏轻不得,重不得,罚不得。他还嫌带着太会闹事而累赘。


“迟御留了些魏家军在,刑部侍郎那些官员也在,出不了事,不必费心思。”


说着,应殷眼里闪过些许情绪。


畜牲就是畜牲,玩心大。


只怕过几日又要似今日般追上来了。


他瞥了一眼亲信,低声问:“魏家军可有异常?”


亲信忙道:“不曾。”


应殷扯了扯嘴角。


是啊,还能有什么异常?


天妒英才,魏昭就是死了。


他那人孝顺,但凡留一口气,也绝无可能对顺国公夫人不管不顾。


可惜了。


魏家祖辈留下来的荣光也得随着魏昭入土。


萧怀言拉紧缰绳朝身后领着魏家军的迟御而去。


他眉头紧锁,看向迟御的眼神充斥着疑惑和探究。


萧怀言意味深长:“也是怪事。”


“葛老头竟留去医馆帮忙了。”


迟御面无表情:“救死扶伤,且不提五皇子允了,便是没允,葛老在魏家军里头也是自由身。”


外人干预不得。


萧怀言嗤笑:“救死扶伤?他?”


这话对外人说说也就算了。


上京那些官员信,应殷会信,皇帝会信。


毕竟魏家军的人在外都注意形象。


一个个都假死了!


葛老是什么好货色吗!


之前萧怀言胳膊骨折,也没见葛老出手啊!


哦,出手过,就是张嘴要八百两。


萧怀言视钱如命让他滚。


他不治了!


让他死。


后头还是魏昭看不下去给他接骨的。


谁感激啊!


娘的,就是魏昭害他骨折的,导致上京的太医不敢给他看!连他爹都不曾怜惜,还骂他活该。


萧怀言似笑非笑把手搭在棺材上。


“迟御,你跟他几年了?”


“打仗八年。哦,差点忘了,在上京你就是他跟班。”


世人只知魏家军骁勇善战,里面的人个个有本事。


可只有萧怀言和这些人打过交道,很深没什么保留的那种。早将这些人真实的性子摸的一清二楚。


迟御:“世子有何指教?”


萧怀言眼里闪过什么猜忌,最后却不问不提不言,归于死寂。


他漫不经心道:“没什么,就想看看他的左膀右臂身上有没有藏秘密。”


————


今儿天色照旧放晴。


县里的城门大开,有不少侍卫巡逻,阵仗不小,


揣着路引的卫守忠和彭猎户挑着扁担,交钱排队入城。


“果然便宜了,如今只要三文。”


前头传来激动的说话声。


“那一群贪官总算踢到铁板倒大霉了!我是去驿站做登记的。”


“昨儿去登记入册的人说了,去驿站,说了冤情,再给那边的人看了路引,进县城交的钱便会退给我们。五皇子离开前说了,总不能跑过来报官还要咱们交钱。”


“五皇子这般尊贵的人物,为我们老百姓做主又替我们考虑!实在让人敬重。”


这些话,听得卫守忠云里雾里。


算了,他懒得打听也不在意。


卫守忠心思沉沉,实在担心阿郎的身子。


他没弄到珍贵的草药,下了山后就格外煎熬。


好不容易等路解封了,就火急火燎往镇上赶。


两人是走路来的,将镇上医馆都走遍了,没瞧见阿郎他们,这才往县城赶。


城门被放行后,卫守忠和彭猎户又准备去各家医馆打听。到底不熟,两人便打听县上有几家医馆和具体位置。


“县城医馆有大有小,可多了去了。不过最出名的医馆就在前头。离这儿不远。”


“这不,西边矿山出事后,五皇子连夜派人拉了不少伤患过来,附近的大夫都跑去前面医馆帮忙了。你要打听,不如去那里问问。”


卫守忠去了。


医馆被堵的水泄不通。


他好不容易拉住一个药童,将家里人的特征和情况说了说。


药童:“找人?”


他打量着卫守忠。


“可是坐牛车来的的?”


“四个人,你婆娘,儿子儿媳,还有一个孩子?”


“你儿子病得很严重?”


卫守忠:“对对对!”


“那你是找对了,你家儿媳当时走的时候,就留了个地址。”


外头发生的那些事,虞听晚没有专门去打听。


她很忙。


每日都要出门添置些家用。


还和慧娘将新家收拾的井井有条。


听说今儿东边那条街有集市,同往常般,起早用了朝食后,她就准备出门了。


念着没准要买的东西多,还取了角落的背篓。


慧娘送她出去,不放心。


“不然,娘和你一起去?”


“我怕买的东西多太沉,你背着重。”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昨儿隔壁赵夫子的娘子过来送了一盘点心,说是老家的特产,你看咱们该回什么礼?”


送礼最讲究的就是心意。


以后只怕得时常往来的,这可不能含糊了去。


虞听晚:“有几回我依稀听到隔壁有娃娃哭啼声,家里是不是有孩子?”


慧娘点头:“没错,有个三岁的女童。”


“那赵夫人身子不好,两人成亲十载才得了这么个孩子。和我们乡下不同,夫妻两人如珠似宝,可没因是个女娃娃而生不喜。”


虞听晚弯了弯唇瓣。


“那赵夫子对娘子十年如一日,没有休妻,未因没有子嗣而心生怨言,可见其有担当是君子。”


这天下读书人,负心薄幸的可太多了。


肚子里有了墨水的,往往心思也跟着多了。


胡耀祖不就是例子吗。


“孩子来之不易,男童如何?女童又如何?两人盼了多年,便是上天给的恩赐。”


就该珍之重之。


虞听晚:“阿娘生了我后便坏了身子,一直没能给我添个弟弟或妹妹。”


“我阿爹就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