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 第十六章 好诗好湿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快!玄成,你再喷朕两句,不然朕一直感觉不真实!”


魏征:“……”


“快点啊,自从天幕出现,朕一直觉得是身处梦中,唯有你喷朕时,朕才能感到真实感。”见魏征不说话,熟知兵法的李世民立即乘胜追击。


魏征沉默的声音震耳欲聋,看向李世民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了。


喷人,尤其喷的还是皇帝,看他气急败坏却拿自己没什么办法的样子其实很有趣,但如果被喷的人不会破防,反而乐在其中,这就很难谈的上有什么乐趣了。


现在李世民就是处在乐在其中的状态,魏征十分怀疑,自己是不是压力给的太大了,已经把李世民逼疯了。


小样,朕堂堂一国之君,还治不了你了?


李世民看到魏征神色复杂,一副见了鬼的样子,内心畅快不已。


多少年了,每次都是自己被气破防,然后这老匹夫得意洋洋的离开,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落败”的样子。


哈哈哈哈哈,一个字。


爽!


朕还有“啊对对对!”四字真言没用,等下次有机会再拿这老匹夫练练手。


“你不说话算了,辅机(长孙无忌),要不你代玄成喷朕两句?”


长孙无忌冷不丁被点名,有些猝不及防,他可不想引火上身,轻咳了一下后,将话题引到了别处:“陛下,您没做梦,天幕之景虽然神奇,但我们确实是身处现实之中。”


“现在当务之急,是寻找人手研究天幕所说的杂交水稻之法,若能成功,必将是我大唐之福啊。”


李世民闻言,这才收敛笑意,正色道:“我会派遣百骑司深入民间搜寻贤才,六部亦须重视此事,不仅要招揽人手,更要将此发展成为一门系统学问,有针对性的培养农学人才。”


“此外,立即筹备为袁老封神立庙,此人虽生在后世,但其恩泽广被,理应永受尊崇,受世代祭拜。“


长孙无忌点头称是,他并非迂腐之人,不然也不会一手策划出玄门之变,间接改变了大唐后世的“继承法”。


没道理只能后世人给古人立庙塑像,古人也可以给后人立庙的嘛。


虽然听起来确实几分倒反天罡,但是无妨,陛下开心就好。


……


明朝。


朱元璋看到天幕上那长势喜人的稻田,又又又又要掉小金豆子了,他感觉自己再哭下去,都快赶上历史上有名的小哭包——李二,李世民先生了。


可他的确无法抑制住此时情绪,每当目睹后世的富饶景象,看到那些洋溢着幸福的脸庞,他便不由得会想起父母、兄弟、侄儿因饥饿而逝的画面。


“重八,我……我没听错吧,亩产三千斤?不是三百斤?”马皇后震惊地侧头,眼中充满不敢置信。


“妹子,你没听错,就是三千斤!”被这么一打岔,朱元璋的情绪倒是平复了许多。


“难怪,难怪后世人们生活得如此快乐,不用再忧虑温饱,可以尽情人生。“马皇后喃喃自语,脸上逐渐绽放笑容。


虽然距离后世很遥远,可她由衷的为后世人感到高兴。


“对了!那我大明岂不是也可以研究这杂交水稻之法?即便不能达至亩产三千斤,可若能达到五百斤,也能养活无数百姓。”


马皇后忽然起身,急切地说:“不行,我要去找标儿,让他立刻组织人手研究。“


“妹子,妹子,别激动,咱还在这呢,你找什么标儿啊,咱说话不比标儿管用?”朱元璋一把拽住马皇后,将她抱在了怀里,试图让她清醒一些。


“妹子,冷静一点,这事你放心交给咱就是了,这杂交水稻咱一定会培育出来!”


“一年不行就十年!”


“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二十年还不行就五十年!一百年!”


“有朝一日,咱大明的百姓……”


就在老朱吹牛比吹的正欢的时候,朱标一路小跑了进来。


“父皇,父皇,我已经安排人手……额!”


看到自己父皇母后紧紧相拥在一起的画面,朱标脑子瞬间宕机了。


“啊……这……那个……嗯……额,你们忙。”


说着,朱标撒腿就要跑。


“你个兔崽子,进来之前不知道先遣人通报一声吗?”


“不是你说过我有事禀报的话,不用通报的嘛!”


“好你个兔崽子,你还敢顶嘴,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


……


明朝。


崇祯年间。


崇祯皇帝朱由检握剑走向煤山,目睹天幕上的丰收图景后,仰天狂笑,


笑声中夹杂着无尽悲凉,直至眼角泛起泪光。


亩产三千斤。


哈哈哈哈哈!


亩产三千斤!


事到如今,纵然亩产三万斤又能如何?


迟了!


一切都太迟了!


皇兄,弟弟当不成尧舜,只能当亡国之君了。


这大明的江山,弟弟守不住了。


守不住了……


皇兄,弟弟真的倦了。


让我,好好歇息吧...


……


清朝。


乾隆听到亩产三千斤时,倒是没什么触动。


清朝已有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虽然达不到亩产三千斤,但亩产千斤已是常态。


有这样高产的作物,他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实在是没必要再花个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研究这所谓的杂交水稻。


有那时间,大力推广下玉米,番薯不好吗?


反正饿不死人就行呗。


他反倒对天幕上田连阡陌的稻田更有兴趣,仔细观望了一阵后,顿时诗兴大发,出口成诗。


“一斤两斤三四斤,”


“五斤六斤七八斤。”


“金波翻滚三千斤,”


“此景只应天上有。”


等乾隆吟诗完毕,第一狗腿子兼任钱袋子的和珅立刻出声赞叹:“妙哉!妙哉!此诗非凡啊!”


“陛下的诗才真是千古无二,就连那李太白也稍逊三分啊。”


“就比如这句‘金波翻滚三千斤’,简直就是妙极了,不仅和天幕画面相呼应,还代表了陛下您对咱们大清稻米丰收的深切期望。”


乾隆被夸的心花怒放,嘴上却淡淡地说着:“哦?只是诗才吗?看来朕的词作很不入你和大人的眼嘛。”


闻言,和珅连忙跪地磕头:“奴才该死,奴才绝无此意啊。“


让和珅跪了好一会,乾隆才冷哼道:“罢了,起来吧。”


“陛下圣明!谢陛下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