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二百九十五章 中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身为人君,你不应该仅仅只是一个批阅奏疏的工具,你得有自己的想法。”


“如此,你的国家,才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发展。”


“当然了,就是别想过头就是了,就好比隋炀帝,雄才大略是雄才大略的。”


“迁都洛阳,挖通运河,征高句丽。”


“可由于不知道百姓的艰苦,也不屑于知道百姓的艰苦。”


“所以最后亡国了。”


“以前服徭役,是不会给百姓钱的,百姓来的路上,甚至还得自备干粮。”


“可不像现在,百姓干活,是给钱的。甚至是给到他们足以把一家人也给一起养活的钱。”


“其实给钱也是有好处的。”


“这样就能均贫富,让穷人不至于造反。”


“我们赵家,是要做站在这个世界最顶端的家族的,那么就要在脑海中,时刻有着一种意识。”


“让世界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意识。”


“不能让官员、商人,全把财富都给霸占了,也要分出来一点给穷人。”


“这样穷人不会造反。”


“国家就不会亡,那我们就一直都可以站在最顶端,享受站在最顶端所带来的荣华富贵以及特权。”


“其实……我最放心不下的,还是你。”


“因为我很清楚,你的阅历太少,见识的东西太少。”


“我只能是一找到机会,便给你说说。”


“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年。”


……


最后一句是感慨。


不过有一说一,活太长了,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


你总霸占着官家的位置,那太子就只能是当一辈子的太子了。


因此赵昕也有想过,自己该到什么样的岁数,就得最好是退休。


不然……


太子会永远活在他的阴影之下的。


只能说……


加快技术的研发吧。


把自己都懂的技术,都研发完了,自己就该差不多退位了。


……


这一年。


让河北某州百姓自己上报田亩以及税赋。


那些平均田亩少于二十亩的,赵昕就不去细看了。


你别以为这些贫农,他们就不会隐瞒土地。


比如说在自己地的旁边,偷偷又扩宽了半亩,这样的事,也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主要是看那些拥有田亩大于三百的。


甚至是上千的。


尤其是当官的。


去进行抽查,若是实际与上报相差太大的,便派人去询问对方,这会不会过分了。


对方若是识趣的话,自然也就会承认是自己的错误。


而若是对方打死都不承认。


那赵昕也只能是以偷税漏税,以及欺君的罪名,给对方判了。


而你还别说……


这一次还真逮到了十几个。


那就没收没有上报的多余财产,把那些多余的财产都分给当地的穷人去进行耕种。


同时……


再把偷税漏税之人,发配到琉球,去干五年苦力,改造改造。


这也让赵昕商团里的人,都不寒而栗。


主要是……


他们这里头的人,多多少少,肯定都得隐匿一些田产。


这不!


这士大夫们的反击,也紧接着便开始了。


首先是好意地告诉赵昕,方田法扰民,让下面的百姓都心中不安,还列举了一些百姓,本来地就不多,是偷偷开荒的土地,如果要加重这些人的税赋,这些人肯定撑不下去。


紧接着……


又有人举报,说赵昕的商团当中,有人隐瞒了大量的土地,以此来阻止赵昕推行方田法。


赵昕也只能是表示,似乎你们都不喜欢推行方田法,那今后就看天意,哪个地方受灾了,百姓过不下去了,要造反,我就在哪个地方推行方田。


所有官员无言以对。


有官家你这么儿戏的?


不过……


总算是没有全部推行起来。


这倒是不幸中的万幸。


可司马光随后又道,“若是这样,那地方官员一定会瞒报灾情,不利于今后救灾。”


赵昕也是道:“所以我大宋的官员,道德水平都已经是如此低下了吗?”


“那就再加一条,若是有官员瞒报灾情的,家产全部充公,跟那十几个人一样,去琉球改造五年,然后贬为平民。”


只能说……


不少人都把司马光给恨死了。


就你多嘴!


要说官员对赵昕不满,那肯定是有的。


只不过……


也没有办法了。


……


回到后宫后。


赵昕也是对赵哲明言道:“其实你爹爹自然知道这样做,他们在史书上一定会诋毁我,说不定会说我刻薄寡恩,可没得办法!”


“就像是一个人的身上脏了,那就得去洗洗,还得把身上的跳蚤给去除掉。”


“不然,这个人一定活不长。”


“那你可知,为何我不直接全面推开?”


赵哲便道:“是朝中反抗太大?”


赵昕便道:“其实……我一早就知道他们会反抗,所以才只是挑了十几个出来杀鸡儆猴而已。事实上……当官家真的很累,尤其是一位好的官家,你得时时刻刻跟各种人去作斗争。”


“而且……一旦连你自己,都不洁身自好,你就更别说,要去跟别人斗了。”


赵哲也是道:“就好比爹爹你的商团?”


赵昕道:“我倒不是说要维护他们,而是,本身清查田亩这种事,从古至今,就都不好做,我心里实在是太清楚了。”


“即便是我的商团,今后若是查到了,也一定不会手软。”


“而且这种事,越早做越好,若是等到了已经回不了头的时候,再去做,那可就晚了。”


“当然,我能做到这些,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有底气。”


“辽国,是我打下来的。”


“西夏,也是我打下来的。”


“若是我仅仅只是一个什么功劳都没有的人,仅仅只是因为我是太子,然后就继承了官家的位置。”


“像是这样的事,一定不会那么地轻松。”


“今后……你也一样要组建属于自己的班底。”


赵哲便道:“那是什么时候?”


赵昕:“急了?”


赵哲也是道:“可赵宏他们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班底。”


赵昕便道:“倒不是爹爹不想让你有自己的班底,而是现在就开始养着,太费钱。”


“给你五百人的预算吧,当初我也只有五百人。”


“可以把辽国,西夏,渤海国等的贵族子弟,都拉进来。”


“你得想办法,让自己在他们当中,成为最有威信的人。”


赵哲也是问道:“那我要怎样才能成为在他们当中最有威信的人?”


赵昕便道:“这我哪知道。”


“不过有一些历史人物,可以拿来参考,比如说刘邦,轻财重义,所以秦末,大部分的人都愿意跟着刘邦。只要刘邦有肉吃,就不会让你只喝汤。”


“又比如说李世民,他很爱哭,而且每次打仗,即便是身为皇子,仍然身先士卒,关键是射箭还不错,战马都死了六匹,试问这样的人,何人不想去投靠他。”


赵哲也是问道:“那爹爹你呢?”


赵昕想了想,便道:“你爹爹我又能有什么威信呢,只不过是有一个好爹爹,任何事情都能由着我去胡乱捣鼓,承父余荫而已。”


“后面获得了战功,荡平了四夷,那已经是后话了。”


“事实上,像是攻打高丽,攻打交趾,朝中的大臣都不是很积极。”


“只不过是我一厢情愿,想要去打而已。”


“其实也对!”


“人家并不能从中获得多少的好处,那人家当然也就不会去吹捧你。”


“也就是欧阳修提了一句,远迈汉唐。”


“如果因为打下了高丽、打下了交趾,然后就有更多的人,可以去这些地方当官,那说不定他们也就会吹捧你了。”


赵哲也是问道:“那爹爹你为何不那么做呢?”


赵昕便道:“你也不想想,高丽、交趾,那都是拿来发配犯罪官员的地方,你要是说把对方放到那样的地方,那对方不骂你都算是好的了。”


赵哲想了想,也是问道:“那爹爹你还让赵宏他们去。”


赵昕便道:“因为起码他们可以单独地做王,你官员去了又不能当王。”


“与其在大宋当一个官都不能当的混吃等死的宗室,自然是跑到外面去,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要更有意思了。”


“若你爹爹我不是你祖父唯一的儿子,而是有一个太子,而我只是皇子。”


“此时此刻你爹爹我,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跑出去。”


……


这一年年底。


幽州城、开封城,又推出了新鲜的玩意。


蜡筒留声机。


每个只需五十贯,就能把蜡筒留声机带回家。


作为一样新鲜的玩物,它可以代替纸笔,把人的声音保留下来,以后传递信件,就不用信了,直接用蜡筒。


不少人出于好奇,也是纷纷购买。


好闺蜜,好兄弟,好朋友之间,可以拿来传递信息用。


而且……


像是歌姬什么的,也能把她唱的歌曲,刻录到蜡筒里。


只不过……


受限于材料的缘故,这蜡筒的声音,往往只能听五到十次左右。


无法像黑胶唱片一样,听很多次。


而赵昕当然也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歌曲。


其实……


现如今,还有一件事,是让赵昕比较担忧的。


那就是……


如今的大宋疆域虽说大是大了,可却迟迟难以形成一种对这个国家的普遍认同感。


只能说,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所以,这也是为何赵昕要让沈括发明这留声机的原因。


因为通过这留声机,可以把一些文化、理念,都传到更远的地方去。


接下来……


除了要加强经济联系,还有需要做的,当以文化来融合各族百姓。


因此……


赵昕这才提拔了一些懂画画、擅长画画的人。


把五十六族人民的画像画出来,再配合上这一首《爱我中华》,那就完美了。


年底。


在蔡京的带领下,画家方面,有郭熙、李公麟等人,还有一些辽国的画家,便尝试完成这样的画作。


把不同民族的服饰、男女,都画下来,然后传遍天下。


不管是北方的草原,还是东边的高丽,又或者是南下的交趾,还是西陲的吐蕃,还有西州回鹘。


今后……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


当然!


你可以不认同。


你不认同的结果便是,接下来,大宋的军队就会开到你的家门口。


其实像是已经被赵昕给打败了的,都好说。


如今,可能也就西州回鹘这边,可能还有一点异议。


但反抗的念头,也不怎么强烈。


反正……


就是一个名字,一个代号。


各部落接到诏令后,随后,便从本国、本部落,挑选两个长得看着还行的人,被派到大宋来。


然后……


大宋这边,再把这些人,以及服饰的所有细微的细节,全都画下来。


只能说……


工程量还是有点巨大。


关键,赵昕还要求画得精致些,这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更多了。


虽说从前,也有朝贡体系,只要你来朝贡,那你就是自己人。


可赵昕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还是得让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才行。


像朝中群臣,自然不懂赵昕这么做的意义。


还道是,赵昕年纪大了,大概是想给自己史书上的内容,给弄得好看一些。


比如说像隋炀帝那样的,弄一个万国来朝,让那些来朝贡的人,都可以免费吃喝。


当然!


赵昕这么做,所需要的花费,却是比隋炀帝要差多了。


到了第二年后。


这些画作也是开始陆陆续续地,便传遍各地。


不单单是某一个国,某一部落的首领,接到了这画。


如果仅仅只是部落首领接到这画,然后对方又给藏起来,根本不让当地百姓看到,那就没有意义了。


赵昕是让人张贴到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地方。


这西州回鹘的首领看到大宋的文官人物画的时候,倒也没感觉怎么样,只感觉这人物画得,还是蛮文弱的。


但是当看到那穿着铠甲,拿着一把剑,剑插在地上坐着的画作时,顿时有点被吓尿。


甚至还忍不住问那过来张贴的汉人官员道:“这就是你们大宋的精锐?”


汉人官员也是纠正对方道:“你应该说,这就是我们中华的精锐?”


看着那泛着白光的甲片,西州回鹘大小官员只能说,仿佛回到了大唐。


当地也有汉人居住,虽说人数比较少便是了。


看到这画作,也是顿时自豪感满满。


当然!


其实其他民族的,都不差。


而当这画作传到了更西边……


喀拉汗王国。


这原本已经分裂为东、西喀拉汗王国的两个国家,也不得不重视起这事情来。


毕竟……


这中华的势力,已经延伸到这边来了。


随后……


便是派人入贡。


而随着消息越传越远,就连更西边的塞尔柱帝国,也得知了大宋在西域搞了一个大的。


而且……


知道大宋如今的疆域,甚至已经颇有几分要恢复到了当初大唐的模样。


而此时的塞尔柱帝国,也差不多是来到了它最为极盛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