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准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至和三年。


赵昕刚刚从前线视察回来,紧接着,便听到了他爹爹生病了的消息。


起因是昨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然后他爹爹在禁庭,跣足祷天,及旦而霁。


结果就生病了!


赵昕自然也是连忙进宫。


娘娘,苗娘子,还有其他娘子此时都在呢。


围成了一团。


而赵昕也是一个滑跪。


“爹爹你没事吧!”


“爹爹你可不能死啊。”


“虽说我早就对你的位置垂涎已久,可如今还不是时候。”


这话直接就把赵祯给气活了过来。


包括娘娘在内,也都甚至觉得这话过于大胆。


唯有苗娘子,对此早已成了习惯。


连忙呵斥道:“最兴来你怎么说话的!”


赵昕也是扭头回道:“我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爹爹,你怎么了?太医呢?我爹爹病得如何?还有没有的救?”


还站在一旁随时侍奉的太医也是汗颜。


这话是我能回答的吗?


不过看着豫王殿下都盯着自己了,太医也只好道:“官家应是中风,今后需要好好地修养才行。”


赵昕一听中风,那坏了!


此时……


他爹爹也伸出了一根手指出来,指向了他。


赵昕便抓住了对方的手指,道:“爹爹放心,我会照顾好娘娘,照顾好苗娘子,照顾好其他所有人。”


中风最大的特点,就是半身不遂,口不能言。


关键还流口水。


看到他爹爹流口水了,赵昕也是拿出巾帕擦了擦。


然后道:“爹爹你别说话,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如果是换做三岁的时候,你此时此刻,早就脱了我裤子,打我屁股了。”


“该说不说,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可我还是一点都没变。”


“那么喜欢激怒你。”


“朝堂上的事,放心,都交给我。”


“你好好地养病。”


“其实这养儿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这么一天么?”


“而且我明显比爹爹你治国更强!”


然后他爹爹便死了心地合上了双眼。


好像在说,滚吧!


我不想听最兴来你说话。


再听下去,我的中风要更加地严重了。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听了赵昕的话后,他的心里确实是安心多了。


赵昕也是心想,大概是张娘子去世了吧?


他爹爹估计都快已经生无可恋了。


虽说平常还有娘娘,苗娘子,可都一个个老了。


而且……


要说真爱,也唯有张娘子一个。


这日常的心情,肯定很沉闷。


无时无刻不想着张娘子。


如此低沉的心境,再加上这些天灾,还有大宋官员的不作为,看着很好,实则飘摇的大宋江山。


那么跣足祷天,会中风,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一个人在长期不开心的时候,往往很容易就会生病。


看完了他爹爹以后。


接下来……


这宰执,以及文官们,自然也十分关心官家的身体状况。


欧阳修便一脸急切地问道:“豫王殿下!官家如何了?”


赵昕也是道:“官家需要休息,接下来所有事,向我报告即可。”


说是这么说。


然而……


其实他爹爹也没有病多久。


只是休息了两天后,就又能说话了。


能说话,说出来的第一句话,也是让最兴来进宫来,我要打他屁股!有你这么说你爹爹的吗!


不过……


也就是随便说说而已。


倒也没有真的要打赵昕的屁股。


只是遣人问了问宰执们,在他生病的这两天,豫王殿下都做了什么。


众人也是实言以对,“回官家,豫王殿下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就是正常的上下朝而已。”


赵祯想想也对。


毕竟这才两天时间,最兴来他再能折腾,又能折腾出什么事。


但经过赵祯这么突然一个中风,群臣也是不得不考虑,要不要立太子。


虽然说,豫王殿下成为下一任官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是,你不直接立储的话,到时候,赵家还有其他的宗室。


你比如说当初的八大王,就有点想要觊觎皇位。


而且,这赵家,又有兄终弟及的事发生过。


这到时候要是有什么争议,那就不好了。


其实主要也是为了防止真有事。


而如果立了太子,那这事就没有任何的争议了。


谏官把这提议,当着朝堂上所有人的面,直接说了出来。


得亏赵昕没上朝,不然他爹爹此时的目光,估计就得看向他了。


其实现在赵昕都不怎么上朝。


反正……


有什么大事,欧阳修等人会帮他汇总的。


赵祯看着突然变得鸦雀无声的朝堂,也是问道:“你们都是这样想的?”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欧阳修也是站了出来,惹事道:“臣等都是这样想的,这样可以安天下臣子,百姓的心。”


要是换个疑心重一点皇帝,说不定就得怀疑,这事是赵昕指使的了。


也得亏是赵祯。


赵祯其实也有想过,要不自己当个太上皇算了。


不过这是一件大事,不能随随便便草率地决定。


当天晚上,便把赵昕给召进了宫。


然后询问赵昕的看法。


只见赵祯问道:“最兴来你怎么看?”


赵昕便道:“爹爹你这样,不是打断我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吗?若是我当了官家,那些人还能让我出去带兵打仗?不过爹爹你这中风,确实是个问题!”


赵祯便道:“所以你的看法呢?”


赵昕回道:“先立太子吧,这官家的身份,严重拖我后腿。”


赵祯看着赵昕的眼睛。


赵昕也毫无顾忌地反盯着对方。


赵祯便道:“最兴来你为何那么喜欢打仗?”


赵昕便道:“这话说的!不是我喜欢打仗,而是有些仗,不得不打。我若是不去打,这大宋估计很快就要亡了。如果按照时势来推算,我们如今差不多就相当于唐玄宗的安史之乱的前夕,看似这汴京城经济繁荣,其实已经是病入膏肓。我若是不做点什么,这大宋,就得走下坡路。我这是在为了大宋,为了天下的百姓在努力。”


赵祯虽说也不知道赵昕是怎么跟唐玄宗给联系起来的。


不过……


也无关紧要了。


随后便道:“可你爹爹我需要修养。”


赵昕道:“那就我先来监国。到时候,我打仗应该最多几个月,最长半年,就能打完,爹爹你就辛苦半年就行。”


赵祯觉得这样也行。


最后便道:“那便这样吧!”


两父子商量好了以后。


接下来便是下旨,立豫王昕为太子,并且,接下来,由太子监国。


此消息一出。


顿时……


整个汴京城都炸锅了。


虽说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然而,还是莫名地让人亢奋。


当然!


也有为赵祯而惋惜的。


毕竟……


再怎么说,官家都是他们见到过的,脾气算是最好,最仁慈的官家。


接下来……


赵祯便直接提前享受起了太上皇的生活。


至于说赵昕。


这朝却是不上也不行了。


赵昕是提前过上了朱元璋的生活。


而且,为了上下朝方便,估计他还得自己重新住回到宫里去。


又要跟圆圆,还有小妾们分开。


这一年。


东京城水灾严重,大雨连绵不止。


辽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南京析津府出了蝗灾。


这么一搞。


今年这仗,估计怕是要打不成了。


不过有一说一,赵昕对这一仗,目前也有点没什么信心。


接下来……


他以为,还是得从上到下,充分地调动起河北地区禁军的积极性才行。


不然一旦挑起战端以后,自己这边全是虫子,人家那边全是老虎,就不好了。


辽国。


耶律洪基事实上,也算是一个明君。


至少从现在的表现,平赋税,缮戎器,劝农桑,禁盗贼来看,还是有在做事的。


耶律洪基见国内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


去找耶律重元,耶律重元也一脸谦卑的样子,看不出有任何想要造反的迹象。


便觉得,接下来,是时候对不听话的大宋动动刀了。


虽说南京析津府今年出了蝗灾,可能对明年出兵,会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不管明年出不出兵,这兵还是得提前练。


其实他的要求很简单,能让大宋把西夏的横山地区还给西夏就好。


如若不还,那就只能是在战场上相见了。


而赵昕这边……


陈父在这年五月份的时候,也回来了。


还带了几车的纯碱回来。


陈父也是回来了以后才知道,敢情赵昕如今已经是太子了。


正想称呼一句太子殿下呢。


结果……


赵昕便拿着他带回来的东西,风风火火地进行实验。


先是用杂质很多的沙子来做实验,加纯碱,加硼砂,加石灰石等等。


果然!


赵昕的记忆一点都没错。


这玻璃很快便被烧制了出来。


只不过……


由于用的是一般的沙子,因此杂质很多,以至于所造出来的玻璃,一点都不纯净。


估计里面是铁元素过多了吧,以至于玻璃呈现出淡绿色。


另外……


这化学反应式,也可以先再琢磨琢磨。


最好是能控制一下材料的比例。


炼丹的道士,见了也惊讶地道:“原来那些西域的器皿就是如此炼制出来的?”


赵昕也是道:“你们再朝着这个方向改进改进,用不了多久,我们说不定就能实现玻璃自由。”


直接就把陈父给甩在了一旁去了。


当然!


此次陈父立了大功,这该赏赐,还是得赏赐。


给钱的话,陈父其实也不缺钱。


那就给个官吧,小一点的。


至于说赵珣,也大致地得到了辽国的一些地图信息。


只不过……


毕竟辽国还是比较地警惕。


因此,目前也只能说是不至于两眼摸瞎而已。


作战会议上。


赵昕也是看着前方,跟众人道:“这火枪、火炮,其实难度也并不是很大,而且大宋从一开始,就有拿竹子,在里面放火药用来制作火器的习惯。所以……我们的技术优势,也绝对不可能维持得了多少年。”


“更何况……你们也都年纪大了,又还能剩下几年的时间,陪着我就这样耗下去。”


“当初说好了,让你们名留青史。”


“所以最迟明年秋天,我打算主动进攻涿州,你们以为如何?”


赵珣也是问道:“可要以何事为借口?”


赵昕便道:“今年,我让张亢去吐蕃接着买马,吐蕃似乎不太愿意继续把战马卖给我们。原本每年两万匹的,如今只愿意卖给我们每年一万匹。”


有人便道:“太子殿下这是想以这个为借口,攻打辽国?”


赵昕便道:“那肯定是辽国从中作梗,吐蕃才不想把战马卖给我们,不然原本这生意做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说不做了。”


众人听了……


这理由虽说有点牵强,不过也还说得过去!


有人便道:“不从西路雁门寨打出去了吗?”


赵昕答道:“若是从雁门寨打出去,其实战场的宽度,也是差不多。那还不如直接攻打南京析津府,只不过……这一仗,必须要快!若是慢了,等到辽国上京等地的援军都来了,那可就晚了。”


“接下来,我们要提前挑选好一批先登的士卒,用最快的速度把城池给打下来。”


“我们的禁军在平原上作战,我担心他们会因为士气不够,而与辽国一触即溃。”


“只有把城池给快速地攻打下来,然后让他们去守城,这样,他们起码还能有一点点的斗志。”


“此战一开,除非是能找到对方的主力,并且与之决战,而且胜之。”


“否则……说不定会变成一场混战,到时候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有可能。”


“你们也要懂得随机应变。”


“总之……此战,我们只能胜,不能败。”


“你们也告诉你们负责的指挥使,即便是战场上,冲锋的时候,你们自己,或者是主帅的旗子倒了,所有人也不能退!”


“接下来……我会对每一个指挥,都进行优化。”


“力求做到,在遇到敌人的时候,所有人想的不是先逃跑。”


跟将领说完了这些后。


紧接着……


又询问王安石,他们在河北所存储的粮食怎么样。


听到这两年许昌、南阳一带征税所收上来的粮食,将近八成,都已经被运到了河北待命。


那赵昕也就放心了。


当然!


仅仅只有这么些还不够,还要通过漕运,再运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