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道友们请自重 > 第一百八十章 归乡见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小道爷,您这边坐。”


傍晚,一座茶楼内,小二殷勤的迎着一位青衣少年道人坐在了二楼的雅座上。


顺着这雅座的窗户往下看,正好能看到瘦西湖,湖泊之上,游弋着各色花船。


因为时间已经到了傍晚的缘故,有些花船已经点起了灯笼,形形色色,好不惹眼。


“多上些特色点心,荤素果品都要一些。”


青衣道人摸出一个小巧的,用油纸包着的小包裹放在桌子上,这油纸包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方方正正的“普洱”二字。


而后好奇的问道:“小二哥,虽说酒楼茶楼做的是迎来送往的生意,嘴甜一些是好事。”


“但,贫道尚未有双九之数,这一声小道爷可是担不起。”


小二闻言,一边撕开茶包泡茶,一边笑呵呵的说道:“小道爷第一次来我们这地界?”


“是第一次,这有何关联?”


“这俗话说,人到扬州老,船到瓜州小。”


小二哥笑着说道:“我们扬州人好礼貌,三四十岁便称老太爷,客官这般的年纪,老字不合适,可不就是小道爷?”


“原来如此,多谢小二哥解惑。”


青衣道人笑着点点头。


“小道爷太客气了,您慢用,果品一会就到。”


小二哥说着,躬身退下。


青衣道人喝了一口热茶,扭头看向了窗户外面的瘦西湖上花船。


“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本以为风景大差不差,未成想别有一番风味。”


姜临喃喃自语的感慨着。


没错,这青衣道人正是踏上返乡之路的姜临。


南下的这一路上,姜临都是御剑而行,一来是赶路快些,二来,也是为了熟悉尸狗飞剑。


只不过,这一路下来,一边御剑化作遁光,一边参悟天遁剑诀,实在是太过耗费精力。


走了一多半,实在是有些困乏,这才落脚在了扬州地界。


“距离杭州已经不远,今夜休息一晚,明早赶路。”


姜临心里想好了规划。


正此时,小二捧着一个大托盘上来,贴心的说:“小道爷初到我们扬州府,小的自作主张,一应特色都拣了一些。”


“左边这些,是最好现做现吃,右边这些,却能放一段时间。”


“小道爷若是吃不完,便先吃左边的,剩下的喊我打包就是。”


说着,小二将一众荤素茶点果品摆好,形形色色大半桌子,每一样都有一些。


“费心了。”


姜临笑着点点头,摸出一枚银角子,笑道:“剩下的,是给小二哥的辛苦费。”


“哎呦,多谢小道爷!”


小二顿时喜笑颜开,作揖退下。


姜临长出一口气,有些心疼。


虽然在走之前,当今的天子,曾经的秦王送来了不少的金银等物,足够姜临吃用几十年。


但姜临到底是从小养成了吝啬性子,花销稍微一大就难受。


不过该给的钱还是要给的。


“而且,这笔钱确实得省着点,等回了道观,还要扩建。”


姜临默默的算了一下修缮扩建道观的花费,心里真诚的感谢了一下秦王殿下。


以后紫微观的功德簿子上,秦王的名字高低得在第一位。


如果姜临准备搞这个的话。


姜临一边在心里计划着,一边扫荡着桌子上的各色茶点。


扬州的茶点精致,虽然量都不多,但架不住花样多。


足足喝了一壶茶,还有一些点心不曾下肚。


姜临也没有继续吃,喊来小二哥,打包了两个盘子大的油纸包,提着离开了茶楼。


若是酒楼,楼上便有房间可以住宿,但奈何这是茶楼。


姜临也只能另寻他处过夜。


时间已经入夜,本该马上就宵禁的,但此刻的瘦西湖却依旧明亮。


新帝登基,照例要大庆,不宵禁。


虽说时间只有三个月,但真落实到了底下,是几个月可就不好说了。


更何况,这瘦西湖之上的花船们,以及这花船背后的金主大人们,总能找到理由。


扬州的花船,风月,瘦马,自古就是销金窟的代名词。


姜临踱步在瘦西湖边,颇有些好奇的看着那些花枝招展的花船,以及花船上更加花枝招展的美人。


十月的夜晚,已经有了寒风,更遑论是在湖面之上。


但这些美人好似一个个都是寒暑不侵的修者一般,只一袭轻纱罩体。


更有甚者,迎着风儿,站在甲板之上,在灯火映衬之下跳着胡旋舞。


裙摆飘扬,比风儿更勾人。


姜临没有多看,提着油纸包,看了一眼瘦西湖边的酒楼,一个个雕梁画栋,奢侈至极。


青衣道人摸了摸荷包,微微摇头,朝着离开瘦西湖的方向走去。


不过是住一晚罢了,出家人天为被地为床都是寻常,为了一处栖身之地靡费,实在是有些过分。


姜临如此想着,正准备离开瘦西湖,却突然脚步一顿。


抬头,看向了某一艘花船。


姜临眯了眯眼睛,眸子中闪过一抹漆黑鎏金光芒,那光芒一闪而逝,他想了想,迈步走了过去。


那花船正好停在湖边,伸下一条宽敞的板子,供客人们登船下船。


板子的尽头,则是几个美人正在揽客。


在姜临的前面,一个身穿绸缎的男子轻车熟路的上船,大手一展,便搂着两个美人走进了花船。


剩下的美人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继续招揽客人。


姜临拎着两个油纸包走上了甲板。


“哎呦~”


一位美人迎了上来,打量了一下姜临,眼睛一亮,便是在这迎来送往的花船上,除了附庸风雅之辈,也有不少的风流才子。


但也未曾见过这般俊秀的少年,她不由得娇吟一声,手帕掩口,吃吃笑着。


“这位道长既来了我们这花船,想来是不持戒律的。”


美人笑着站在了姜临的身边,手帕大胆的在姜临肩膀上轻轻一甩。


“好叫道长知道,若是在陆面上,奴家见了道长,便是倒贴钱,也心甘情愿的伺候。”


“可奈何我们这船上的妈妈,却是个见钱眼开的主,道长您……”


姜临闻言,袖口一抖,手再拿出来的时候,已经多了一抹金光。


美人下意识的看去,见这位俊秀到过分的小道长手中,多了厚厚的一叠金叶子。


见此,美人眼睛一亮。


恩客若是生的俊秀,自然是好事,若这恩客俊秀的同时,还带着几分“制服”的意味,更是好上加好。


若还有钱,那简直是坟头冒烟的大好事。


都说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说的讽刺,但内里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意思。


如今,却是鱼和熊掌都齐了。


这让美人如何不激动?


当即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在其他姐们羡慕的神色中,迎着姜临进了花船之内。


“小道长,您是先听曲,还是先喝酒?”


美人笑吟吟的,身子数次想要贴到身旁的道长身上,可不知为何,却怎么也不能如愿。


“还是……由奴家陪着,一边喝,一边听?”


听着美人那娇滴滴的声音,姜临却只是环顾四周,而后走向一个空着的隔间。


美人自然跟了上去。


姜临坐了下来,眼前的美人却没有坐下,而是笑着问道:“道长,不若多找几个姐妹过来助兴?”


她心里清楚,这位小道长怕是没有看上自己,再者说,就算看上了,自己一个人可挣不完那些金叶子。


“不必,倒一壶茶来。”


姜临头也不抬的说道。


“是。”


美人不敢怠慢,转身匆匆的去倒茶。


等到美人回来的时候,却见那小道长已经拆开了一直提着的油纸包。


美人一眼就看出来,那是观春茶楼的茶点。


只是,逛花船,不喝酒不听曲,更不是冲着荤菜来也就罢了。


可这只要了一壶茶,然后还自带点心的操作,实在是第一次见。


要知道,自家这花船只要一上来,就算什么也不干,也得花钱的。


旁的客人,便是再怎么一掷千金,也不会这般的浪费。


更不要说以这位道长的身姿相貌,在那里一坐,便是花魁也把持不住,恨不得自荐枕席。


“过来一块吃,不然便浪费了。”


姜临一边吃一边招呼着那美人。


美人呆呆的点头,而后坐在了姜临的对面,小心的拈起一块糕点来。


咬了一小口,却听那道长开口。


“东边的隔间里,是什么人?”


闻言,美人神色一顿,而后笑眯眯的说道:“道长,我们船上的规矩……”


话还没有说完,眼前便多了一枚金叶子。


不见美人如何动作,那一枚金叶子便消失不见。


而后,美人笑吟吟的贴近了一些,小声说道:“若是没看错,东边的隔间里,是我们扬州府府台大人的儿……”


“不是客人,是你们的人。”


姜临打断了美人的话。


美人面带为难,说道:“道长,府台家的公子,我们可得罪不起。”


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道:“我家的花魁也不止润玉姐姐一位,不若奴家去唤添香姐姐来?”


她以为,是道长方才惊鸿一瞥,看到了那边厢房的花魁,这才有此一问。


“不必,等。”


姜临擦了擦嘴,闭上了眼睛。


美人无奈眨眼,但也只能顺从。


府台家的公子家教严,从不在外过夜,不过是多等一会的事情罢了。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几乎是在润玉姐姐送走府台家公子的第一时间,美人便过去,唤来了润玉姐姐。


“姐姐,这边有一位好看到过分的小道长在等你哩。”


美人说着,催促道:“姐姐快些过来,这位小道长不仅长的俊秀,可还有钱的很。”


润玉穿着一袭雪白纱裙,脸上带着几分婴儿肥,看样貌,不过十七八岁的样子。


但今年却已经二十有三。


她生的其实没有多么的惊艳,但皮肤却仿佛白玉一般温润,所谓一白遮三丑,更不要说加持在本就不俗的美人身上。


这也是她“润玉”花名的由来。


“是多么俊俏的小道长,让妹妹你这般上心?”


润玉笑吟吟的开口,整理了一下衣裙,接过一旁姐妹递来的琵琶,走向了姜临所在的房间。


踏进门中,润玉便闻到了一股香味。


观春楼的上好茶点,但似乎自家花船并没有这般的吃食?


润玉心里有些疑惑,抬眼看向那正吃着干果的客人。


青衣道人坐的随意,吃的也随意,与那些仪态严谨的才子是两个极端。


但这有些不雅的举止,放在这位道长的身上,却只会让人觉得顺眼。


或者说,不管这位道长做什么,都是那般的顺眼。


都说男人爱美人,其实女人也爱美男。


“奴家润玉,见过道长。”


润玉整理了一下心神,福身一礼。


只见那青衣道长头也不抬的指了指面前的茶点,说道:“来,吃些。”


“奴家喝水都长肉,吃不得这些油性大的东西,道长见谅。”


润玉有些为难的眨眨眼,说道:“不若,奴家为道长弹奏一曲助兴?”


“吃不得?”


姜临有些疑惑的抬起头来,说道:“湖底的那位,想必是天天送你玉脂吃,那物件的油性可比这茶点大多了。”


润玉闻言,手上一抖,琵琶顿时冒出一阵杂音。


“奴家……不懂道长在说什么……”


润玉慌乱的躬身,说道:“奴家突然身子不适,这便告辞了。”


“道长今晚的一切花费,都挂在奴家账上。”


说罢,润玉便急匆匆的转身想要离开。


“你吃的是他的命。”


身后,传来了青衣道人淡然的声音。


润玉身子一僵,但还是走到门口,推开门却并未出去,而是在门上挂了一块牌子,又将门反锁。


做完这一切,润玉才转身,鼓起勇气看向那青衣道人。


“道长,此话何意?”


姜临吃完了手中的干果,随手扯了一张毛巾擦手。


而后,他看向了眼前的润玉,叹息道:“贫道不知你身上发生过什么,但观你命数,本该二六而斩,如今却活了两个二六出来。”


“玉脂,本为玉中之精,寻常便是百年也不见得孕出一块,他却日日与你吃,将近十二年。”


“即便是水神河仙,想要催出一块,也得费些力气。”


“便是再怎么深厚的道行,也禁不住这般的频繁。”


“更何况……”


姜临看着眼前脸色越发苍白的润玉,叹息一声。


“湖底的那位,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