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庆余年:范府大宗师 > 第124章:范斌,要谋反?(二合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愿我大庆人人习武,个个如龙!!”


范斌的声音,在朝堂上掷地有声。


说的朝堂上的众位官员,面面相觑。


在他们的眼中,或多或少都带着几分迷茫。很显然,他们已经被范斌说迷糊了。


以至于他们心中,都不约而同的冒出疑问,真的是这样吗?


好像,是的!


庆帝在频频点头。


朝中的那些武将,一个个也跟打了鸡血一样。


“这,这习武的人多了,难免滋生祸端。”


有文臣顾虑道。


站在文官权贵的角度上,他们会有这样的顾虑,可谓是理所当然。


实力强大的九品高手,基本上就已经不受约束了。就连那些八品的强者,朝廷想要惩治他们,都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


如果这样的强者多了,那么势必会带来混乱……


这也是朝中,或者说天下权贵一直都担忧的问题。


要知道在那些贵族里,也不是人人都有习武的资质。更不是说,人人都能在这一道上,有所成就。


甚至绝大多数贵族,都不愿意去吃习武的苦。


这从几位皇子身上,就能看出端倪。


除了大皇子因为不受宠,从小苦练武艺。其他三位皇子,在明面上都没有太强的身手。


按说以他们掌握的资源,以及他们个人的资质来说。他们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连八品都进入不了?


但事实上,他们就是没能进入八品。


“难道因为这一点,就要讳疾忌医吗?”


“因为害怕生病,连医生都不看,到时病入膏肓,我大庆又何以为继?”


面对范斌掷地有声的盘问,所有人都选择了闭嘴。


扪心自问。


他们也觉得,范斌说的有道理。


然而范斌的话还没有说完,只听他继续慷慨激昂道。


“我在大齐,待了小一年的时间。就在这段时间里,看到一些事情,可谓是深有体会。论文治,论经济,论开放,论民生。我们大庆比北齐,强在哪里?”


这咄咄逼人的问题,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他们大庆跟北齐比起来,向来都处于弱势地位。在文化方面,他们更是远远比不上对方。


传说北齐的皇宫,是按照人们心目中神庙的样子来修建的。


他们大庆呢,却只能仿照北齐的样子,来修建的皇宫。


十几年前,因为内库突然崛起的关系,大庆脱胎换骨。他们在经济方面,以及一些科技方面,都把北齐甩在了身后。


但自从内库那位神秘老板去世,内库成为皇家的私产。


再加上人家北齐也已经学到了应对之法,大庆再也没有了那种碾压的优势。


所以说,从经济方面来讲,他们也不见得,就比北齐强多少。


“如此一来,大家为何还觉得我大庆想要吞并北齐,易如翻掌?”


说到这里,范斌环顾周围,脸上正气凛然。


“那还不是因为我大庆的尚武之风无人能及。诸位也都相信,我大庆的铁骑,能够踏平天下,荣耀万世。”


“正因如此,诸位叫我如何,违抗陛下的美意?”


“陛下对范家向来恩重,范某也觉得受之有愧。但范某拒绝无妨,以后的大宗师又该如何自处?”


范闲躲在众人身后,听到自家大哥那番话,一双眼睛瞪得跟铜铃一样。


他大哥太狠了,竟然把孔老夫子的故事搬出来。


大庆的官员虽然能力非凡。


但是面对那位至圣,他们显然无力抗争。


不出所料。


朝堂上所有人,都乖乖的闭上了嘴巴。


一些武将,更是崇拜的看着范斌。


范斌本就是大庆战神,属于他们武将体系里的人物。如今他又成功晋级大宗师,更是在武这一道上,走到了巅峰。


范斌用武力镇压一切。


在那些武将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他们这位大庆战神,却并没有选择这么做。


而是用道理,怼的那些文官,哑口无言。


武将什么时候,抖过这样的威风?


大家一个个心潮澎湃,看范斌的眼神,都带上了星星。


眼看周围,无人开口。


大家不约而同,都把目光放在了宰相林若甫的身上。


虽然林若甫本身并不想开口。


他跟范家的关系极为特殊,他的宝贝女林婉儿,即将下嫁给范闲。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两家会成为亲家。


再加上他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原则性的矛盾。


这也就是说,他跟范家就算是成不了同盟,也会是不错的亲家。


范家出现一位大宗师,林家跟皇族对抗的底气,也就更充足了。


在这种情况下,林若甫没有给范斌帮腔,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他有什么理由,去跟范家唱反调?


但屁股决定脑袋。


哪怕林若府心里这么想,作为百官之首。


看着武官压过文官,他这位宰相,也不能视而不见。


朝堂上有三位大佬,可以在庆帝面前坐着。


鉴察院的陈萍萍,一方面是身份特殊,另一方面双腿有残疾。


所以他可以置身于朝廷之外。


剩下两个有座位的,一个就是军队体系的代表秦业。


另外一个就是林若甫。


虽然林若甫是百官之首,名义上不光统领文臣,也统领着武将。


但是武将体系,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头羊。这样一来,林若甫真正能做主的,还是以朝廷六部为根基的文官体系。


所以也可以说,文官是由他率领的。


“范大人说的好,少年意气,振聋发聩。”


林若甫先是肯定了范斌的发言。


不管其他人怎么想,这一点林若甫都是不打算否认的。


就像范斌说的,万一以后还有其他的大宗师冒出来呢?


这个时候唱反调,得罪的不光是范斌,还有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大宗师。


就连庆帝都已经想通,要不然也不会频频点头了。


“只是这些江湖草莽,空有一身武艺,并无礼仪约束。他们若对百姓出手,朝廷当如何管束?就算朝廷管束的过来,百姓难道就这么白白死了吗?”


满朝文武,加上所有的达官显贵。


他们或许没有一个人,真正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把百姓挂在嘴上。


说白了,这就是一张冠冕堂皇的大网。


没有任何约束的武者,就算是在现在的大庆,也是不小的祸患。


真要像范斌说的那样,以后武者的数量,成倍数的增加。


那大庆想要管理他们,无疑会成为巨大的麻烦。


听到林宰相的话,不少文臣开始跟着窃窃私语。


“是啊,黎明百姓要受苦了。”


“他们百姓哪有渠道学武?”


“到时候还不是任人鱼肉。”


这些家伙担心的哪里是百姓,分明是他们自己。


在真正强大的武者面前,他们跟百姓其实并无差别。


范闲,显然也看穿了这一点。


面对众人这样的质疑,范斌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变化。


他只是环顾了一下所有的大臣。


面对他的目光,哪怕范斌没有散发大宗师的威慑,众人也乖乖的低头,闭嘴。


他们窃窃私语,是为了说给庆帝听。


同时也是为了给范斌施加压力。


现如今,范斌已经看穿了他们。


他们自然不敢再从范斌的面前,继续开口絮叨什么。


人都是精致利己的。


大庆的这些文武大臣,也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到如今的位置。


虽然从道理上来讲,他们认为范斌管不着他们。


哪怕他是护国公,是天下第5位大宗师。


范斌也没有任何资格,去管理朝中百官。


但那是在道理上,并不是在物理上。


如果天下第五位大宗师,铁了心让他们其中某个人消失。


试问一下,谁又能够阻止得了?


答案显而易见,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


这也就意味着,对方真要想让他们死,那他们就白死了。


恐怕就连庆帝,都不会为了他们去出头。


等到所有人都乖乖低下头,大殿重新恢复安静。


范斌才转头,对着庆帝拱手。


“陛下,这正是我想向您请求的。”


范斌这一开口,就连庆帝都是心中一震。


等了这么久,该来的还是来了。


庆帝脸上,充满了喜悦。


“有什么想法,爱卿尽管说来!”


那口气亲切的,让所有人都能看出庆帝对范斌的爱护。


这让那些原本有歪心思的大臣,心中都不由生起疑惑。


是不是他们之前想错了?


他们看庆帝跟叶流云的关系不好,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庆帝可能也不喜欢其他的大宗师。


但这种想法,好像不怎么成立呀。


满朝文武又不知道,所谓宫里那位最神秘的大宗师,就是庆帝本尊。


好多人都以为,另外一位大宗师,是洪四庠。


也可能是宫里隐藏的其他大人物。


但只要那个人不是庆帝本人,庆帝对他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跟那位大宗师不同,范斌可是庆帝看着长起来的。


因为跟范家的关系,大庆突然冒出范斌这样一位大宗师,或许庆帝乐见其成呢?


这么一想,满朝文武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们好像突然就明白了,很多原先他们想不明白的问题。


反观庆帝本身,依旧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让人看不出其真实的情绪。


站在众人中的范建,抬头看了庆帝一眼。


别人从庆帝的态度中,都听到了亲切。


就好像家里长辈对晚辈的那种。


但是站在范建的立场上,他的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范建跟庆帝,是真正从小一起长起来的。


他们还是一奶同胞。


范建自认对庆帝,还是比较了解的。


如果庆帝真的拿范斌当自己人,他反而不会故意当着大家的面,表现这种亲昵。


就像庆帝对范建和陈萍萍。


凭良心说,作为一代帝王,庆帝还是很纵容他们的。


在私底下,甚至都不用那么讲规矩。


可是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庆帝君王的架子,就从来没有放下来过。


以至于到现在,绝大多数文武大臣,都不清楚庆帝跟范建的关系。


若不是庆帝在众人面前,刻意保持距离。


估计这秘密,早就变得人尽皆知了。


朝中的这些官员,哪个没有属于自己的关系?


真要是让他们发现了蛛丝马迹,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肯定要知道真相。


以免不小心,得罪了自己得罪不起的人物。


而真相,是经不起查的。


光是庆帝年轻的时候居住在儋州,就是一个巨大的线索。


范建低下头,将自己心中的情绪压下。


尽管对当年那件案子,范建也有所猜测。


但没有确实的证据,他并不愿意去怀疑庆帝。


但是现在看起来,范建突然觉得。


他或许并不像他自己想象中,那么了解庆帝。


这位大庆的君王,自始至终,都处在一团迷雾当中。


这也让范建,在心中放弃了挣扎。他之前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要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范斌?


虽然他的长子,的确在各方面,都算得上出类拔萃。


但他终归年轻。


年轻人,又是少年得志。


难免在某些方面,做的不是那么面面俱到。


有他这么一个老同志帮忙把关,还是更好一些。


但是现在,范建已经放弃了。


他害怕自己私人的感情,真的会影响到自己的后代。


从范斌晋级大宗师的那一刻开始,他们范家跟庆帝,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了。


就在范建陷入沉思的时候。


大殿里响起范斌的声音,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的传到在场所有人的耳朵里。


“蒙陛下厚恩,封我为护国公。如果单纯因为我大宗师的修为,我实在受之有愧。但考虑到后来人,考虑到我大庆的长远利益,我又没有办法回绝。微臣想了个办法,还望陛下允我效力报恩。我打算在儋州,开设一间学院。”


说到这里,范斌故意停顿了一下。


不出他所料,满朝文武顿时开始窃窃私语。


大宗师收徒,一般都找那种有天赋的精锐,加以引导。


比如说北齐国师苦荷,东夷城四顾剑。


全都属于这种。


范斌身为大宗师要收徒,这并不奇怪。


但他竟然要开设一个学院?


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光是苦荷和四顾剑收的那些徒弟,就已经是不小的势力。


他们每个人都教出来好几个九品,光是这些九品,就已经可以左右很多事情。


范斌要开设学院,这规模显然不可能只招几人。


最少也得几十人,甚至是几百人。


这么多强大的武者聚集在一起,那是一股怎样的势力?


想到这里,满朝文武看范斌的眼神都变了。


这家伙说的那么好听,竟然做这种无君无父的事情?


你范家有一个大宗师,就已经够出格的了。


怎么还想建一个如此庞大的势力?


想要谋反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