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 > 第九百三十八章 诸王祭祀,太子妃临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腊月三十,除夕。


长安大街上到处都是人影,各处叫卖之声不断,红符高挂,新年气息扑面而来。


就在这个时候,西边的长街上,突然传来一大片坚硬沉重的马蹄声。


紧跟着,一队手持金戈的金吾卫士悍然冲入视线。


下一刻,人群轰然散开。


金吾开道,无数的紫色蟒袍出现在长安百姓的视线中。


以韩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轨,舒王李元名等人为首,包括越王李贞,曹王李明在内,嗣郑王李敬,和南昌郡王李绚跟随,一众王爵世子,骑马缓缓朝着开化坊而去。


其后跟着数不清的仆役,侍女,护卫,乌乌泱泱的一大群人。


普通百姓连敢靠近都不敢。


个子高挑的刘舒璧站在人群中,感觉到自家姐夫似乎朝这边看了一眼,但随即,前面的人影已经过去。


刘舒璧和刘琼玉是在用过早膳之后,就偷偷的溜出了门。


当然,在她们的身后,家中护卫一直在悄悄的跟着。


没想到碰到了这一幕。


听四周人说,她们才知道这些宗室王爵刚刚从献陵祭祀而归。


刘舒璧拉了刘琼玉一把,两姐妹很快就穿过人群,最后来到开化坊。


这个时候,诸王带着仆役、侍女和护卫已经各自归家。


……


进入彭王府,刘舒璧和刘琼玉俏生生的对着正待在中堂的苏藏和孟胜行礼。


两人很平静的还礼,然后看着刘舒璧和刘琼玉跑跳进入到了东跨院。


两个人随即相视一笑。


客堂之中,李绚正在换衣洗漱。


昨日诸王齐齐到京,韩王李元嘉奏禀皇帝,集齐诸王为陛下,天后,还有太子,以及太子妃腹中的皇长孙祈福。


皇帝应允。


长安风俗,腊月三十祭祖。


本来往年都是各家在自己家中祭祀,索性这一次就全前往献陵祭祀。


浩浩荡荡来回不少人。


“衣服放好,夜里还要进宫,注意别弄皱了。”李绚低声嘱咐一句,旁边的侍女点头,然后小心退下。


李绚转头,就看到了刚刚进门的刘舒璧和刘琼玉,顺便招了招手,说道:“今夜怕是不能让你们在家里过了。宫中有旨,赐宴诸王,诸王妃,世子,郡主,县主,家里恐怕都得要去,回来怕是得等到明日夜间了。”


“姐夫,听说皇长孙在今日就要出生,是真的吗?”刘舒璧眨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李绚。


李绚略微停顿,然后点头说道:“是真的,今夜或者明晨,陛下和天后,就会赐福全城,在家里听信便是。”


“哦!”刘舒璧想要开口说什么,但还是没有开口,只是恭顺的和刘琼玉一起去挑逗霞娘去了。


李绚深吸一口气。


皇长孙降世,甚至就连乌海之战,都要被忽略,朝中任何的权势斗争,在这一刻都要让路。


今夜说的好听,是皇帝赐宴,但实际上却是将诸王都召进宫中。


一方面有戒备之意,另一方面,也有让诸王恭迎皇长孙降世的意思。


然而,就没有人一个人想到,若是今日降世的不是皇长孙,而是皇长孙女,那就热闹了。


不过这不可能,因为那的确是一位皇长孙。


到了即将临盆的时候,不说是深通大道的修士,就是只懂得一些按摩之道的医者,也能判断。


只不过天地在前,总要有些敬畏。


毕竟狸猫换太子这种事,并不是从后宋才有的。


皇帝让诸王拱卫,多少也有借助诸王气运之意。


……


“噼里啪啦”的声响已经在长安各处不停的响起。


红色的灯笼高挂,一派喜庆。


李绚骑在马上,刘瑾瑜抱着孩子和母妃欧阳氏坐在车里。


前方金吾开道,诸王车架缓缓的前往太极宫。


李绚的目光从两侧围观的百姓人群当中扫过,也不知道今年,论钦陵究竟有没有派人进入长安,刺探情报。


早一日确定明年大唐西征主帅是谁,他们就能多一分准备。


然而皇帝是不会轻易将这个消息公布出去的。


别的不说,今年一战,皇帝悄无声息,就将西北道行军大总管从裴行俭换成了刘仁轨。


西北道行军大元帅,刘仁轨一露面,就给论钦陵狠狠的来了一下。


青南一战,吐蕃人的损失可比原本预期要大得多。


如果说伏俟城的丢失是吐蕃人早有的算计,但青西和兴海的丢失,已经让吐蕃人在明年一战陷入了被动。


若是皇帝再来上这么一手,恐怕吐蕃人就连乌海都保不住。


……


宏伟的太极宫出现在眼前。


城墙之上,无数红衣金甲的士卒持槊站立,面色肃然,神态庄严。


宫楼之上,魁梧的左金吾卫将军程处弼肃然平视前方,拱卫皇宫。


皇帝极少回到太极宫,只有每年的正旦大朝会,和偶尔的报捷献俘,以及册封诸事,才会在太极宫举行。


东宫就在太极宫东侧,今夜为了迎接皇长孙降世,所以皇帝将赐宴之地,选在了太极宫。


太极宫,太极殿。


诸王,诸王妃,诸公主,驸马,诸王世子,郡主,县主,同时对着李治和武后行礼:“臣等参见陛下,参见天后。”


“众位王叔,王弟,王侄平身。”李治笑呵呵的抬手。


眼前这些,都是他的亲族,而且都是对他没有威胁的亲族。


有这些王族在地方,足够震慑地方世家豪族和官吏不敢太肆意妄为。


同时,世家豪族和地方官吏也能对这些王族形成制衡,稳定地方格局。


地方稳定,则中枢稳定。


“多谢陛下。”李绚起身,然后看了小霞娘一眼。


小姑娘怯怯的,这个时候,缩在她娘怀里一动不敢动,让人有些好笑。


loadAdv(7,3);


“都入座吧。”李治微微抬手。


诸王和诸王妃,诸王世子,郡主,县主,这才谢恩,然后进入两侧的位置当中。


太子宫中,东侧是诸王,西侧是诸王妃。


李绚在稍微靠后一点的位置。


他刚刚坐下,一张纸条已经落入了他的手中。


“太子妃安然。”


东宫传来消息,太子妃到现在还没有临盆之象。


这是好事。


李绚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出生的孩子虽然都贵重,但正月初一出生的,多有紫气之象。


新年初始,万象更新。


李绚抬头看向御榻之上的皇帝和武后,皇帝平静的对着李绚点点头,态度温和。


在医道之事上,李绚到现在都没有出错。


他说太子妃会在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临盆,如今已到了大年三十除夕夜。


太子妃会不会临盆,也就是在今夜了。


所以,皇帝才会将东宫的情况随时通报李绚。


而李绚说的那些准不准,也都在今夜了。


如果准的话,那么李绚在高原瘴一道上的说法,就能得到皇帝,乃至于朝野的一概支持。


之前,李绚,薛仁贵和刘审礼递交上去的奏折,现在还没有消息,这里面未尝就没有等今夜结果的意思。


五千精锐上乌海,兵力着实有些少。


但如果是真的,那么就必要严肃对待了。


看到皇帝的手握在酒杯上,李绚的神色也专注了起来……


……


不知道过了多久,又是一张小纸条,被送入到李绚的手中。


几乎没有喝醉的李绚瞬间就看清楚了上面的内容:“太子妃临盆在即。”


李绚下意识的抬头,看向御榻之上。


皇帝已经起身,武后,还有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同一时间全部都站了起来。


诸王和诸王妃都下意识的跟着站了起来。


李治平静的笑笑,说道:“东宫那边有动静了,韩王叔,霍王叔,十二姑母,还有二十七弟,跟朕一块先去看看。其他王叔,王婶暂时稍待,按照二十七郎的说法,今夜恐怕还有得等。”


“臣等领旨。”


李绚看着皇帝,武后带着一众人从身前走过,他这才转身跟上。


就在李绚走出太极宫的瞬间,他眼角余光无意识的捕捉到一道蓝色身影闪过。


熟悉的太极图绣在在道袍的衣角,


明崇俨。


李绚心里一愣,他这个时候怎么在这里?


大年三十,他不是应该在家的吗,怎么还在皇宫里陪着?


他,是在盯着太子吗,还是说在盯着皇长孙?


李绚心中顿时凛然。


皇长孙出世,除了会给李贤带来的极大好处,同样,也会给明崇俨,还有北门学士一党,带来巨大的压力。


但是他们又能做什么呢,就连武后,现在这个时候,最多也是忐忑的期待自己嫡长孙的降世。


北门学士根本什么都做不了。


但他们真的什么都做不了吗?


李绚的脑海中,莫名的闪过李敬业的身影。


……


皇帝和武后,坐在御辇之上。


太平公主缩在武后的怀里。


李显,李旦跟在两侧。


韩王,霍王,淮南大长公主,还有李绚跟在御辇之后。


一群人带着无数的禁卫,金吾卫和千牛卫,还有宫女,侍从,一起朝东宫而去。


李绚的目光总是在拐弯的时候,不经意的扫向众人身后,敏锐的目光每一次都能捕捉到明崇俨的身影。


虽然离的比较远,但明崇俨一直都跟着。


他负责执掌密卫,只要不是内宫深处,他可以以保护皇帝之名,随意往来。


脚步行走间,李绚明白,真正在关注今日东宫情况的,不只是明崇俨,整个北门学士都在盯着。


不知不觉中,一行人已经来到了东宫。


东宫门前,李治坐在御辇上,轻轻抬手:“传旨,除生产相关,东宫一众人等,不得随意走动,其他诸人,动静都尽量小些。”


“喏!”东宫外的所有人,立刻低声应诺。


进入中堂,李治和武后从御辇下来,朝着后院宜春殿走去。


其他的护卫,侍从,宫女,全部无声的散入整个东宫。


只有李绚,韩王,霍王和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跟在李治和武后的身侧,进入了宜春殿前院中。


“父皇,母后。”李贤的神色有些慌张,嘴唇有些发干,看到李治和武后,赶紧躬身行了一礼。


李治直接拉起了李贤,关心的问道:“情况如何?”


“才刚开始,太医和稳婆说再快也得大半个时辰,久一点的话,怕是需要两三个时辰。”李贤忍不住的看了李绚一眼,稍微安心一些,说道:“王叔说过,这一次时间怕是要久一些,胎儿有些太健壮。”


李治侧眼看了李绚一眼,李绚立刻微微躬身,点头应是。


李治抬头看向宜春殿殿内,里面恍恍惚惚有好几条身影。


整个长安最好的稳婆和太医都到了,更别说他们的身边,还有个吉祥物在。


“如此,便等一等吧,都安静一些。”李治侧身看了众人一眼,最后落在李绚身上。


“喏!”李绚跟着众人一起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