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 第380章 事业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河下游的砖瓦窑,十二个时辰的连轴转。


烧不完砖头,烧不完的瓦。


甘露川的基建正在疯狂进行时,连带着甘明福忙得团团转。


甘千夫长固执的认为,这些施工的活计就不该让甘明兰这个大将军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费心。


而左文康呢,十几张桑叶上的蚕卵前些天已经陆续孵化了。


室外夜里的气温还是很低的。


刚刚破壳的幼蚕的身体呈黑色,像小蚂蚁一样,身上布满了细毛。


养在了一个专门腾出来的地窝子里。


夜里,还离得不炕。


但也不能气温过高。


他还在摸索中......


不少人担忧,把山沟沟里的野蚕养在室内,能成吗?


左文康绝不允许这件他擅长的事情搞砸。


根据前世的记忆,还写了一本关于养蚕的手册,还偷摸做旧,说是无意间购买的。


总之,任谁问都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弟弟和男人爆发了强烈的事业心,甘明兰也表示自家有正事要干。


亲兵们的体能训练和文化课需要她操心的并不多。


只阶段性的关注考试成绩,并给与奖励即可。


小金呢。


对它的特训进行了两个月。


然后就派上了用场。


大金带着小金,隔天要往哈密城的总兵府送一回信。


好不容易,才把送信地址给改在总兵府。


小金比它爹机灵,见了熊总兵两回,之后单独送信就能找到正主了。


两百里地,它两刻钟就能飞一个来回。


它家主人如此频繁送信,都汇报了些啥?


没啥好汇报的。


就是撺掇着熊总兵向怀庆府的军器监要工匠,尤其是会造大炮和震天雷的工匠。


哈密新城的城墙都建好了,城门炮台上的大炮武装迫在眉睫。


那么,你哈密新城装完了。


其它几个卫所难道就不需要吗?


而甘明兰更想要的,却不是那些笨搓搓的被固定在炮台上,射程不远,还容易炸膛的土炮。


当初看《康熙王朝》这部连续剧的时候,清朝的红衣大炮射程已经超出了五百米,且能被马车拉着运到战场。


按照轨迹,邶国的历史离大清也没早几百年。


咱有创意和想法,离成功改造出红衣大炮还会远吗?


更何况。


关西又不缺铁矿和煤矿,原材料充足呀。


熊总兵:甘将军总是能急他所急。


于是乎,他也舔着脸向上求助。


王爷呀,移民您不帮忙,要几十个工匠总成的吧?


赵牧云:你看本王像不像是冤大头?


上层使用资源自有上层的考量。


甘明兰却是不想被动的坐等。


找到机会就会进空间里翻找末世之前收进空间的一些书籍,希望能从里面找到有用的信息。


时不时还把摘抄的一些资料,变成文言文。


讲真。


难度不小。


差点没让她揪掉几把头发。


但看在婆婆罗氏的眼里,自家儿媳妇可牛了。


在大炕的书桌上为了那啥大炮,写写画画,像模像样的。


不敢叨扰。


家里都不敢留人。


出门很是自己把小孙女走了。


“乖孙,乖宝!祖母带你去骑大马,再让你鼠大哥抓两只兔兔回来吃好不好?”


一听吃兔兔,圆圆可乐意了。


前些天她抓回来的那只雪兔肥得很,烤出来自己就干掉了两只腿。


鼠大王:行吧,闲着也是闲着,给妹妹抓兔子去。


各自有事干。


新加入甘露川的黄御医一家,也在适应中。


营地里,搭起了三座羊毛毡行医大帐。


只隔了两天整理完药材,并补充了一些新采购的本地药材后,就开张营业了。


商都来的御医医术如何?


在甘将军的要求下,给甘露川全员来了一次健康大体检。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不提壮劳力们在春耕期间的劳损。


也不说先锋营队员们在训练时的暗伤。


就有六十多个孕妇和一百多个二十到四十岁年龄段的妇人,前后被号出了不同程度的病来。


这十三个大夫里,又以黄老御医的医术为首。


不但号脉准,下药也是一绝。


病患们私底下也没少议论。


一个怀孕五个月的孕妇,后怕连连:


“不瞒各位嫂子,自从昂怀上昂家老三一来,身上就一直没有爽利过,月月见红。可昂婆婆总说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躺躺就好了!猫冬嘛,真的躺了四个月,可还不见好。黄老御医一号脉就说这是漏胎症,是昂肾气不足造成的,再这么下去,不出一月准会滑胎。”


听她说闲话的几个军属惊了一跳:“这么严重?黄老御医是怎么给你开方的?”


“没开汤药,给了一瓶寿胎丸。”


“寿胎丸?”


“对,据说是黄老御医他家在商都医馆里卖得最好的药丸之一,主治肾虚滑胎、胎不长等症状,化水每天喝两次,昂喝了三天就起了药效。”


“那肯定很贵的吧?”


“听药房的几个小黄药剂师说,在商都要卖十两银子一瓶,一个疗程就得服用一瓶呢。这回的帐,是全免的,卫所给兜底。”


“哎哟哟,你可真是占大便宜了!”


真的是!


谁乐意占这种便宜?


不得不说,患者们的忍痛力惊人,不是危及生命的病痛,轻易不会去看大夫的。


还有就是,过惯了几代人的穷日子。


动辄几两银子的药,是真的喝不起。


拖着,忍着,有些就出现了很严重的病灶。


现在好了。


有御医,且给免费问诊看病。


真是一点不带隐瞒的,一点都舒坦都要问上好半天。


随着病患们陆续被治好,除了对甘将军更多一层的感激,就是把黄老御医和黄御医奉若神医。


这样的神医必须给留在甘露川呀。


拿什么来留?


人人敬重,发自内心的敬重。


之后呢,好些个患者家里但凡做点好吃的,一定会多出一份给黄老御医送到家里来。


不收都不行。


都是让家里的孩子跑腿,把食盒往家门口一放,转身就跑没了影。


两间被收拾好的暖房,黄家人暂时是分男女的住着。


男人们白日在行医大帐里上工。


女眷们,有几个胆小的最开始还有些忧心边关的安全问题。


但看人家卫所四五岁的小孩子,都敢跑到十几里外的牧场放牧,她们也就安下了心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