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 第106章 走向全世界的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敢杀衙役的破军就在身后,流放队伍是片刻不敢停留,一路狂奔。


为了不耽搁时间。


官差们甚至免费让小脚老太太和七岁以内的孩子们,轮番上骡车代步。


就这么连拉带拽的,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到了西京城。


甘明兰远远的看着,与后世不太一样的千年古都,对莫名出现的邶国王朝竟有些恍惚。


那一晚的夫妻坦白局上,左文康是真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她总算是对邶国的前世今生有些了解。


怎么说呢。


与她前世已知的华夏几千年历史中,明朝之前都大差不离。


历史偏偏就在元朝之后走向了一个分支。


大地主出身的武举状元邶太祖,带着一百二十八个护卫起兵造反。


用了十五年时间才推翻了元朝,将蒙古人全都赶出中原。


新成立的邶国王朝,沿用并改革了元朝的一些制度。


保留了元朝十三个行省,更名为布政司,称谓也有一些变化。


还有户籍制度、军籍制度、路引制度。


铁匠一辈子都是铁匠。


军户一辈子都是军户。


平民百姓去其他地方,都需要去县衙开证明。


没有路引到处流窜的人若被官府衙门或关军发现了,随时可以将其抓捕、下大狱。


邶国皇宫里的妃嫔都不少,奈何历代帝王的子嗣都不丰。


皇子们从出生起,基本上一辈子都生活在商都的王府里。


故而,邶国也就没有沿用元朝的藩王分封制。


各大豪门世家就替代了藩王们,成为了雄踞地方的势力。


现在比较有名的千年的世家还有:吴越倪氏、范阳陆氏、陇西李氏等。


陇西李氏最风光的时期就是唐朝。


现如今还是三秦之地土地最多、势力最大的家族。


西京城是东汉之前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陇西李氏嫡支的根据地。


同时,这里还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


最近百余年,邶国对海外实施的是闭关锁国的国策。


海上丝绸之路,抱歉,不存在!


唯有从陆路来的西域商人们,还往返于西京这条商道上。


西域各国与邶国最传统的官方贸易形式为:“朝贡”与“回赐”。


最初一百多年,往来次数繁多,贡赐规模巨大。


但随着邶国国力渐弱,这种官方贡赐形式大部分都取消了。


民间贸易仍旧持续着。


流放队伍就在西京城外的驿站中,与一行西域商队偶遇。


这是一支看上去很成熟的大型商队,有一百余人、两百多匹骆驼。


驿站里的驿丞,望着西域商人们那骆驼身上载着货物的箱子,羡慕到口水直流:


“他们来的时候也带了这么多货物,李氏商行做完这一桩买卖就够吃三年的了!”


有个性子活泼的官差闻言接话道:


“驿丞大人,李氏商行还能与西域商人做买卖呀?都买些甚?卖些甚?”


官差这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成功取悦了驿丞。


他摇晃着脑袋,显摆他的见识:“李氏商行自然是取得朝廷许可,才与西域商人通商的。


你问买甚啊?


西域诸国有好马、骆驼、羊、玉璞、梧桐碱、硫磺、速来蛮石、青鼠皮、貂鼠皮等等。


至于卖给西域行商的,好东西那就更多了!


什么纻丝、青花瓷器、铜铁器、印花布、缎绢、水银、雨伞之类的。”


他没有提茶叶,是因为茶叶还属于邶国官方控制的贸易产品。


以茶换马匹,年年都进行着。


提到卖去西域的好东西,驿丞还道:


“咱们邶国的锦缎丝帛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听说运回西域的价格比在西京城能贵上十倍,甚至能当货币使呢。”


官差们听了这话,与有荣焉。


岂料,那个离他们不远的西域商人领队,还是个汉语百事通。


他笑着冲大伙儿行了个拱手礼,带着异域的腔调用汉语答道:


“非也,非也!东汉明帝时,西域的鄯善国就已有学会了栽桑养蚕。到了南北朝时期,天山以南的高昌、龟兹、疏勒也会纺织丝锦了。


昭武九姓中的安国也是丝绸的重要产区,在唐代,粟特人做织锦也十分有名。销售范围曾北达挪威,南至拜占庭,西达波斯。


随后,唐朝的养蚕缫丝技术也传入波斯、大食等国......”


众人惊得下巴都快要掉地上了。


原来,桑蚕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了全世界!!!


西域商人接着又道:


“西域各国的皇室与上层贵族们一致认为,只有原产地来自东方古国的丝绸才是最正宗的,最精美的、也最受欢迎的。”


原来,无论古今,商人都能精准拿捏高端奢侈品客户们的消费心理。


合该人家发大财!


甘明兰听了一耳朵新鲜事儿,迅速更新了一下自己的信息库。


受过二十一世纪本科文化教育的她,过去一直以为,除了华夏别的国家都种不了桑、养不活蚕呢!


还被一个古人科普了,文盲竟是我自己!


仅在西京城外官道的驿站里住了一夜,听了驿丞的一番科普。


众人就感受到了陇西李氏一族的实力。


据驿丞说:


安西府各州县的文武官员,半数以上与李氏一族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西京城里,七成以上的商铺产权都是李氏嫡支的。


车马行、商行、钱庄、银楼、绸缎庄子、酒楼等,全都在李氏旁支旗下。


田亩、山林更是不计其数。


左氏这种百年世家,在陇西李氏这种千年世家的跟前,就如同小虾米对上庞然大物。


根本就不值一提!


不成想,被小虾米羡慕着的李氏当家人,也被破军折磨得头发掉了好大一把。


两天一夜之间。


二十多万破军,已经抢占了扫荡了关西平原李氏一族三分之二的农庄。


他们不是去稻田里帮着干活儿的。


是直接将农庄的粮仓打开了。


只要家里有男丁加入破军的人家,就能分到够全家吃上大半年的粮食。


这就是零元购啊!


哪个佃农还肯为地主家干活?


田里的稻子黄透到已经开始往田里掉了,也找不到劳动力去收割。


最让家主焦虑的是。


他不知道再过几日破军将粮仓里的粮食放完后,还会干出些什么事情来。


西京城的守军不足八万。


现在都不敢派出去执行任务。


家主只要听到“破军”二字,就脑壳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