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陆源赵蒹葭 > 第九百五十九章 微服私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陆源道:“这第一批学生,都包分配工作,前提是要顺利拿到毕业证,技术要过硬。


因为这些学生,都要分配到全国各地的。


你可要卡紧了。


不要给我整出幺蛾子,要是这些孩子到了下面,一问三不知,闹上来,我拿你是问。”


“陛下放心,绝对不会出这样的问题。”牛汉胸膛拍的砰砰作响,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这些孩子,我都有把关,而且,他们在毕业之前,都有几年的种地经验,不是纸上谈兵的。”


自从成立农学院,牛汉就整了一个农学院基地,那里的规模,可半点不比研究所规模小,甚至还更大。


除了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死记硬背之外,每个人毕业,都需要合格的作品。


因为大秦现在实在是太缺人了。


比如包分配工作这样的事情,也只可能是近些年,再过些年,说不定就不会了。


所以这一批孩子,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陆源对牛汉还是非常满意和放心的,说道:“不仅仅是中土,还有西夷那边也需要人才。


此外,西夷比中土更大,我这里有一批种子,可以化腐朽为神奇,需要更多的人去改变家园。


所以,未来二十年,包分配的制度应该不会变。


但是,农学院以后收学生的标准就变了,不再是报名制度,或者推举制度,而是考试。


从各个行省一步步的考上来。


只要通关学校的筛选,那么就等于提前拿到了一个铁饭碗的通行证,但是,并不等于他们一定能顺利毕业,也能顺利拿到他们想要的铁饭碗。


学生也不可能一步登天,都是一步步从最基层做起来的。”


牛汉重重点头,“微臣省得。”


陆源拍了拍他的简单,让他不要这么紧张,随即继续考察,看着原本的荒地,变成了中田,乃至上田,他心情也好了很多。


改造环境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但神农宝库里的种子却能。


这些种子,能在最短时间内,让京兆,变成青山绿水,天上人间。


以后,谁也不敢说,凉京荒凉。


“老人家,问一下,您推得是什么?”陆源叫住了一个老人,这老人边上还有妻儿,想来是一家人。


“这个,复合肥料,这是个好东西,洒在地力,既可以提升地力,也可以让粮食长得壮。”老人说道。


“贵吗?”


“不贵,朝廷成本价出手,就维持成本,到我们手里很便宜的,而且农业部那边还有补贴,所以,到了我们手里,比成本价还要便宜。”说出这句话,不只是老人,他的妻子也忍不住点头赞叹起来,“眼下年景是越来越好了,朝廷对咱们老百姓,可是太好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也能轮到咱们头上。”


“娘,这都是因为咱们有一个菩萨心肠的陛下。”老人儿媳妇说道。


“说得对,咱们有一个好陛下!”


陆源不喜欢吹嘘拍马,却喜欢百姓的真心话,他这才明白,为什么古代那些皇帝,都爱微服私访,因为总能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


“前面怎么有人吵起来了?”陆源看着前方围着一堆人,那便是复合肥料的堆放点,百姓买卖也不可能是几斤,一般都是上白斤的买,所以一般都是送货到村。


“害,还能因为什么事儿,不就是因为分红的事情?”


陆源掏出了两根烟,递给了老人跟他儿子,“您老说道说道。”


“咱们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模仿试点村,这几年,得到了农业部,还有朝廷的点名夸奖。


可是把,人多了,就容易闹出矛盾。”


老汉抽着烟,摇摇头,“有些人家里人多,总想多要一些,哪怕村里拿出了账本,还是不认。


就好比这一次,村里集体采购复合肥料,有人上去闹事,说村里吃回扣,这不是闹腾吗?


这些人,就是不想让村里好。


比如去年,咱们村里,多了三十多个新娃娃,按照朝廷的规矩,这些新娃娃是要分地的。


地一分,那么原本那些无主属于村子的地,自然就有了归属。


如此一来,分到他们手上的钱就少了,所以那些人心里不满意了,就开始作妖了。”


陆源也摇摇头,哪里都有占便宜没完的。


这事儿还真的不好说。


一般来说,村里的无人的地,都是有村子运营。


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些问题。


比如,村子总有人生有人死,人死收地,生孩子奖地。


总的来说,目前大秦已经进入了生孩子的黄金时期。


这都有迹可循的,在乱世之后,大家都知道好日子来了,所以就会安心生育。


这是刻在基因里东西,难以更改。


当然了,村子经营的这些地,肯定是归村子营收,用来建设村落。


前期在荒地的投入可不少。


这又涉及到一些问题。


这些培育好的田地,下田还好,可若是中田、上田呢?


那些回收的土地,接手的人又是谁呢?


一个不好,接手的人,就可能被恨上,然后闹出血腥事件。


能在乱世活下来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


他们是真有可能下死手的。


所以农业部为了解决这个事,就出台了一个规矩。


人死后,土地保留两年。


如果这两年,家中有新添人口,那么这块地的归属,则还是归属本来这家人。


这也等于变相鼓励生育了。


他问道:“您老一家几口人?”


“六口人,下面还有孙子孙女,大孙女是三年前添的,小孙子是去年添的。”说起自己可爱的孙子孙女,老汉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您家,应该有六十亩土地,还有山林,池塘......去年有多少分红?”


三国时期,一亩土地的划分很乱,有的四百平,有的五百平。


所以一亩地的实际面积,远小于另一个世界的六百六十六平方。


而大秦的一亩地,则是八百八十八平方米。


也就是说,这六十亩,就有三国时期百亩的水平。


一个六口之家,就算累到死,一年到头不休息,也种不完这六十亩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