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陆源赵蒹葭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憋屈的王麻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大彪看着前线送来的情报,一整个绷不住了。


“拦江城匈奴尽数伏诛了?”他猛地起身,满脸错愕之色,一把攥住斥候,“这信真的是赵妃娘娘的亲笔信?”


“千,千真万确,小的亲眼看到,鬼面军大破拦江城,呼衍勃都死了。


四十五万大军已经被瓦解。


现在,只有龙江边上还守着十余万人!”


王大彪都傻眼了,“十几万人,给老子塞牙缝都不够!”


斥候都快哭了,他就是个送信的,管他屁事。


松开手,王大彪揉了揉脑袋,“空军部队让江河复流,占去首功,赵妃娘娘突击千里,扫灭匈奴。


我还剩什么?”


他急忙将军中将领招来,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众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


“真的假的,莫不是敌军的计谋?”


“匈奴又不是傻子,咱们再有一天多就抵达目的地了,怎么会用这么蹩脚的计谋?”


众人面面相觑。


也就是说,他们雄赳赳的行军千里,敌人影子都没有摸到,战争就接近尾声了。


憋屈,太憋屈了。


“军长,那咱们现在去哪儿?还去拦江城吗?”


“去个屁!”王大彪骂道:“鬼面军守在拦江城,咱们去了给人鼓掌助兴吗?


去武兴,把景江那边的匈奴兵给灭了,要不然,半点功劳都没了。”


众人也没办法,兴冲冲跑出来,以为能杀个过瘾。


结果半点油水没捞到。


“不过军长,六师七师已经过去了,咱们还要跑去那边?”


王大彪憋出内伤,“少废话掉转方向,去武兴。”


三日后,六师来信,武兴的匈奴兵已经撤军,他们扑了个空。


好消息,他们把景江的堤坝给摧毁了。


半道上,王大彪差点没吐血。


“这些狗东西,跑的挺快!”王大彪鼻子都气歪了。


感情他带着大军,在外面兜风呢?


全军上下,连个匈奴人影都没看到。


这还怎么玩?


回去了,那些人还不笑死自己?


“军长,咱们接下来去哪儿?”


众人都坐蜡了。


鬼面军再次来信,他们的人马已经入境,以拦江城为界,在境内驻军。


也就是说,拦江城以外的地方,他们不插手。


也算是给王大彪留了一点好处。


但这对王大彪来说,就像是白捡的便宜。


而且,大秦最重军功,没有军功,啥也不是。


他想了想,“三军估计已经开打了,咱们去援助三军......算了,援助个屁,以三军的实力,横推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到时候还说老子窝里横抢功劳,老子丢不起这个人。”


窝窝囊囊的王大彪看向西方,“有了,向西夷进发,周边还有十几个小国,肯定窝藏了不少匈奴人。”


“军长,可是陛下的只是让咱们......”


“你懂个屁,匈奴人狡猾逃走,老子为了以绝后患,深入西夷杀敌,很合理吧?”


“合理,合理!”


众人都是点头。


“合理还不去准备!”王大彪现在一肚子火,肉没了,骨头没了,连汤都不给他。


他王某人,从来没这么憋屈过。


而另一边,在武兴城镇守的骑兵,早先收到呼衍勃的信,也是第一时间撤出武兴。


在后撤途中得知拦江城被破,四十五万大军被瓦解。


宇文跋满嘴苦涩。


荣京破了,公主被俘,拦江城四十五万主力没了,百万大军只剩下他们十几万人。


他现在只能逃离中土,按照呼衍勃信中交代的,去灭了那些小国。


好在撤退顺利,并没有碰上敌军。


遥想初入中土时的不可一世,此刻,他觉得自己犹如丧家之犬一般。


不过,宇文跋也是个有本事的,用了七天时间,就连续攻破三个小国,奴役起民,强行征调壮汉为兵。


十天不到时间,就再次征调了五万青壮。


尝到甜头的宇文跋也一发不可收拾起来......


此时,鬼面军大捷的消息传到了凉京城中。


直接把陆源给看蒙圈了。


蒹葭凭一己之力吃下了拦江城四十余万骑兵?


了不起。


他是真的没想到,赵蒹葭有这般魄力。


“那王大彪岂不是扑了个空,半点好处都没捞到?”陆源表情有些古怪,又觉得有些好笑。


信中,赵蒹葭说,这也算是为大秦开疆拓土了。


这当然算是开疆拓土了。


而且,这也是统一之战开始传来最好的消息。


陆源心情大好,第一时间拿着情报去了报社。


此时,皇宫附近也设立了凉京时报的工作点,平日里,陆启山大多数时间都在这里攥稿。


“爹,好消息!”陆源推门进去,便看到陆启山跟礼部几个官员正在哪里商议稿子。


看到陆源,几个人也是急忙行礼,“参见陛下!”


陆源摆摆手,示意他们平身,随即道:“爹,您看看这份情报。”


那几个礼部官员也很有眼力见,急忙告辞离开。


陆启山道:“前方打胜仗了?”


“您看看就知道了。”陆源把情报摊在他面前。


陆启山一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孩子,还真是要强。”


“爹,明日把这个当头版怎么样?”


“撰稿要时间,明日怕是来不及了,后天吧,我这里也有明日的头稿了。”陆启山把商量好的稿子递了过去。


这些日子,正在开启统一战争,陆启山正在为战争背书。


陆源对大景开战借口很简单,跟匈奴联姻。


陆启山要做的,就是把简单的理由上升到民族大义,上升到世仇。


要时时刻刻让大秦占据制高点。


陆源看了看初稿,也有点心疼小老头,明明是太上皇,却天天流连于书稿之中,伏案时间比他还长。


想到这里,他说道:“爹,实在不行,给自己招个助理,您别太劳累了......”


“劳累不算什么,我还没有七老八十,正值春秋鼎盛。”陆启山摇摇头,反正给自家打工,他乐在其中,想了想,他从其中一叠稿子里,拿出一份短稿,“你看看这个稿子如何。”


陆源接过来看了一眼,这才想起有关于衙门革新的事情。


大秦没有科举,但陆源想要把职业考试拆分成职考和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