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屯兵百万,女帝带娃找上门 > 第九百五十八章 立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你的意思是,我们是变数,所以,那些人才要我死?”


“对,但是相比你来说,他们并不看重我,亦或者,我虽然表现得很出众,却并没有太过超脱。”虞瞾说道。


陆源摸了摸下巴,愈发觉得这种说法有意思。


紧跟着就又听虞瞾说道:“孩儿被掠走后,我在京城调查了一些拐子,也就是下九流专门贩卖妇女孩童的帮派。


再结合京城那些失踪的孩子。


有些失踪孩子,是夭折了,但是家里瞒报。


有些孩子被掠走后,只要不是死了,这些拐子都能找到。


有意思的是,总有那么几个人,是凭空消失的。


这些人,既不是拐子拐走的,也不是夭折,更不是自己走失的。


那么这些孩子去了哪里?


所以我思来想去,这些孩子,大概率是被更厉害的人给掠走了。


所以这些人才能消失的那么无影无踪。”


陆源皱着眉头,“眼下,说再多都无用,若是孩子真的被那些人掠走,想来是安全的。”


“一定是安全的。”虞瞾道:“我有这种感觉,母子连心,那种奇妙的感觉......”


“眼下,我的实力还是太弱了,还不足以对付那些人,再给我一些时间才行。”陆源说道。


虞瞾拥住了他,“别急,一切都会好起来。”


她之所以来大秦,就是协助陆源。


她太想看清楚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了。


只不过,她大概率也是被监视的,所以也不能去做一些太过隐蔽的事情。


检查完身体后。


陆源将那几个东西拿了出来,分别植入了宫内宠物的身体,然后让人看管起来。


而凶奴那边,剑圣暂时没有从他的身上发现任何问题。


一切都在正常进行。


眨眼,便到了立春这天。


对于农耕社会来说,这一天,所有农人都要忙碌起来。


陆源也不例外,祭天,祭祖,然后下地除草。


新闻会大肆报道这件事情,以此让百姓明白,皇帝对农事的重要。


只不过,京兆地区,已经开始了农用机械的普及化。


大秦重工依次将几种农用机械分裂出来,成立了几个子国营工厂。


所以,产能也是大大增加。


在一片平原之上,几十台耕地机器正在轰鸣。


陆源身后跟着一群官员。


牛汉说道:“陛下,这一台机器,抵得上十头牛,简直太方便了,这样一来,百姓家中的劳动力,就能解放出来,去做更多的事情,”


陆源道:“大秦地广人稀,而且,是按人口划分土地,常规家庭,要是种植,一家子还是要忙活很久的。”


京兆地区,土地紧张,做不到人均百亩,可村落乡镇之间,土地划分还是相对平均的。


新农村的制度,解放了很多农人。


不愿意劳作,就由村子里统一来种植粮食,然后售卖。


制度是好的,但也需要更加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否则,就极为有可能变成村官的敛财的聚宝盆。


所以这一条制度,暂时只在京兆地区实行。


目前来看,效果斐然。


而其他地方,可以借鉴京兆地区。


因为,任务是下方给行省的,朝廷不可能面面俱到。


到时候,各个行省长官拿数据说话就行了。


京兆是最发达的,毋庸置疑,其次就是各个行省的首府区域。


然后市,县,乡镇......


“陛下说的是,这机器如果是单独家庭的话,购买还是不划算的,维修,保养,加油,这都是不小的支出。


如果是以村为单位,来进行收购,那就方便多了。”牛汉说道。


陆源点点头,“眼下,流水线正在进行升级,产能也在升级,今年开始,产能起码提升五倍。


争取在三年内,在各个地区的行省首府,都推广开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农用机械虽然好,可着实太少了。


去年一年的生产量,也才恰好满足京兆地区使用。


只是勉强满足,但是仍然不富足。


除了耕地机,还要有收割机。


大型的,中型的,小型的。


陆源觉得,中小型的适合个人购买,然后给暂时没有能力推行这种模式的农村个人使用,就比如上辈子,农村年轻人已经去城市了,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既不养牛,孩子也不愿意回到捣鼓那一亩三分地,就雇佣机器,让人代为耕田。


这种模式就挺好的。


而有了神农人工智能,种子也陆陆续续进京,那么未来,大秦就很难再次陷入粮荒了。


不过,神农人工智能也解释了,很多高产的作物,在高产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优点,比如口感,比如营养。


但量大,管饱,耐寒,耐旱,能在盐碱地种植,还要什么自行车。


同时,也有一些产能稍低一些的种子,这些种子,是在原有种子基础上二次,乃至三次,四次优化的。


不仅产量高,口感好,营养丰富,还耐病虫。


不过,唯一需求的就是地力。


这玩意需要消耗大量的地力。


不过,问题不大,大秦已经有了复合肥料,地力不是问题。


“牛汉,前些日子,我给你的资料如何?”陆源问道。


“陛下,这些资料,简直太有用了,一切一些不懂的地方,现在我都明白了。


还有一些指导,我已经让人着手去培育了,最多三个月,就有成果。”


说起这件事,牛汉也是止不住的激动。


他是纯粹的农人,也是个纯粹的农业研究者。


正是因为他从灾难岁月过来,挨过饿,才知道粮食的难能可贵。


明白把手中的饭碗给碰瓷实,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而陆源给他的资料,不仅仅是借鉴,简直就是教科书式的正确答案。


吃透这些东西,就算是普通人,也能变成一个农学大家。


所以,他怎么能不激动呢?


陆源也点点头,然后说道:“我记得,第一批农学生要毕业了吧?”


牛汉恭敬的回道:“是的陛下,今年夏天,第一批农学生就要毕业了,这一批学生,都很不错,日后一定能为大秦添砖加瓦,为陛下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