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唐:国库老鼠含泪走,我的私库堆不下 > 第930章百姓不送孩童读书,那免费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宇一听,顿时心中一沉。


王家和卢家,还有其他几个家族,都给了他不少钱,让他把地给他们。


划分州界之后,要清丈土地,分给州中的百姓。


他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不干净,但李想刚刚那样做,他心里也有了别的想法。


“王爷,这件事关系重大,我手下只有十几个衙役,三十个壮丁,要把土地全部丈量清楚,至少要三年时间。”


“划分州界之事,倒是可以加快一些,不过还得一年时间。”


李想摇了摇头,道:“一年不行,本王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必须将州界划分出来,画出一份地图,交给本王。”


“还有,一月之内,要丈量好田地,过了年,就得把田地分给百姓,为春耕做好准备。”


王宇满头大汗,颤声道:“王爷,这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成吧,我们人手不够……”


“如果缺人的话,本王可以给你安排一千人。”


李想早就想好了对策,道:“丈量土地并不难,从今天开始,你就停止手头的工作,教人如何测量土地,然后按照州域,将土地分成几个区域让他们各自负责。”


“一月之内完成,应该不难。”


王宇原本是打算拖个两三年,然后任期满了就走人的,可也没想到,李想竟然这么舍得投入。


“怎么了?”


看着王宇的表情,李想眉头微皱,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定襄虽然刚建州,但以前也是有户籍的,难道半年时间,你什么都没有做?”


王宇心中发苦,道:“遵命!”


“如果你办不好,本王就砍了你!”


在这个时代,土地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生意做不成,土地也要丈量清楚。


李想没有再给他拖延时间的机会,与其让定襄数万百姓无田耕种,还不如砍死他算了。


看到李想杀气腾腾的样子,王宇心中一凛,连忙道:“属下遵命!”


“嗯!”


李想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功曹宇文拓的身上。


“要想把州府治好,就得先让百姓有地可耕。”


“也要有人才,定襄初建,人才不足,你是功曹,可知道定襄读书人的处境?”


宇文拓是李想的心腹,在吏部混了这么多年,早就练就了一身本事。


面对李想的问题,他自信满满地说道:“目前,定襄共有一千三百五十七名读书人,其中有一千两百零九名是制科,一百四十八名是常科。”


唐代的科举,并不像明清时代那样,是按照童生、秀才、举人、进士一步一步来的。


唐代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种。


定襄八万多人,读书人不过千余人,而且大部分都只是识字而已。


能参加科举的,只有一百多人。


这可是代表着一州的人才啊,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然而,李想却不这么认为。


宇文拓能说得这么准,可见他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而且,他看重的是实干,而不是科考。


“本王有意为定襄选才,设一份招贤榜,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招贤榜?”


闻言,所有人都是一愣。


这种东西,往往是各地军阀为了拉拢人才而建立的。


王爷这是要造反啊!


宇文拓并没有多想,只是问道:“王爷,这招贤榜是为了招揽什么样的人?”


“招贤榜,分为两个榜单。”


李想竖起一根手指,道:“第一,招纳普通百姓,识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技之长。”


“打个比方,如果你种地种的很好,那么你就是一个种地的人才。”


“还有,如果你能做木工,那就说明你是个做木匠的人才。”


“这个榜单,不看出身,不看识字,只看有没有本事。”


宇文拓沉吟片刻,有些为难地说道:“王爷,请来这么多人又有什么用?再说了,就算招进来了,也没有官职给他们。”


“没有官职。”李想淡淡一笑,道:“我要建一座聚贤堂,凡是被我招揽到的人,都会得到俸禄和住处,让他们的孩子,都能在这里读书。”


“他们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把他们的本事传下去就行了,教会一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


“如此一来,他们的才华,就能传遍定襄,造福整个定襄!”


宇文拓神色稍稍一怔,立刻意识到李想的用意。


这样的聚贤堂,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但是,却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王爷,这是要花钱的,这得多少钱啊?”


这可不是他想做就能做的。


首先,你要有权,更要有钱!


谁都知道人才难求,但是想要聚集人才,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还不能引起朝廷的猜忌,否则弄出来这聚贤堂,是要造反么?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财富。


“本王先行出资两万贯,开启聚贤堂。”


李想早就想好了说辞,道:“等以后聚贤堂发展起来,由定襄官府拨款。”


“另外,本王再出三万贯,在定襄州建立百所历学馆。”


“学堂分小、中、高两个阶段,小学招收文盲儿童,学习时间为两年,学习识字、算术。”


“小学毕业后,你可以选择去读中学,也可以不读,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百姓识字。”


见李想如此安排,宇文拓也是一阵头大。


这也太夸张了吧,百座学馆,花了几万贯,就是为了教民识字?


“王爷!”


宇文拓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说的是对的,不过百姓未必愿意让孩子读书。”


“读书要花不少钱,再说了,孩子也是家里的劳力,比起读书,很多人更愿意让孩子在家里干点农活。”


李想笑了笑,道:“那要是免费上小学怎么呢?”


“此话怎讲?”宇文拓微微一愣。


“所有在小学读书的人,不管是学费,还是书籍,都是免费的!”


“一天两餐,也是免费的!”


此言一出,不仅宇文拓愣住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手笔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