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泼刀行 > 第191章江湖路远人依旧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当!当!


悠扬钟声回荡整个华山。


青柯坪山道上,李衍回头观望,心中复杂。


他刀成之时,便是纯阳宫住持羽化之日。


怎么看,都觉得有些不吉利。


这种时候,他们自然也不敢多说废话触霉头,向着玉风子等人告辞后,便匆匆下了山。


这华山不愧是神州之根。


回头细想,才觉此行光怪陆离,许多事到现在都是一头雾水。


比如那列仙传中神秘的毛女、修羊公。


一个用服食法长生,神罡保存到现在还未消散,一个竟然会变化之术,当真是玄之又玄。


还有那莫名其妙的华山神灯、忽然降临的白帝福缘,都仿佛笼罩在迷雾之中…


王道玄曾说过,庙与道观有三分:


山下者广纳红尘,山腰半尘半仙,而到了山上,则是远离红尘,一心求道。


或许有日他站的够高,这些谜团才会一一解开,而如今,还需在红尘中打滚。


想到这儿,他握紧手中断尘刀,望向远处山谷,沉声道:“诸位,山上事了,江湖路远,咱们早点动身吧。”


“吕兄弟,看看山下那帮蠢货还在不在?”


吕三点头,口中吹响竹哨,模仿鹰鸣之音。


阴沉的天空之上,鹰隼上下盘旋飞舞。


吕三看到后,顿时眉头一皱,“那帮人还守在玉泉坊,对上下山之人严加排查,真是阴魂不散”


李衍哼了一声,眼神微冷,“既如此,那就只能动手了,准备一下,咱们冲关出山!”


毫无疑问,朝廷的兵马不好对付。


除非那种乱军之中纵横穿梭的宗师人物,否则普通江湖中人和术士,即便你修成丹境、罡劲,术法也不俗,在这么多人围攻中,也会力竭而亡。


但对他来说,此事却并非无解。


此刻天空阴沉,细雨蒙蒙,不见半点阳光。


这种天气,召唤兵马也不是问题。


大不了召来一营鬼兵,掀起狂风,飞沙走石迷眼,让他们借机冲关。


两次抓捕阴犯,共得六道罡令。


用出一道脱身也无妨。


当然,他也不会大开杀戒,借阴兵脱身和用术法屠杀朝廷官兵,可是两码事。


有些是禁忌,一旦做了,执法堂就会蜂拥而来,就连太玄正教的弟子也不敢干。


毕竟山上的情况,他也看到了,大宣朝如今鼎盛,王权还死死压着神权一头。


很快,三人便到了山下,趴在拐角岩石上,向外打量。


果然,西岳神庙外有大批兵马巡逻。


这里是国朝祭祀之地,他们肯定是不敢纵兵闯入,但却守住所有道路,来往行人都严格排查。


李衍眼睛微眯,跟众人打了个眼色,随后将勾牒扣在手中,准备冲关。


但正要施法,事情却有了转机。


只见远处平原之上,两骑飞奔而来。


“公子!公子慢点!”


书童竹墨在后面心惊胆战,不断呼喊。


严九龄则在前方策马狂奔,泥水飞溅,身上锦袍满是污渍,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


雨中纵马虽然狼狈,但看到山下景象,他还是松了口气,“还好,总算是没误事。”


“快停下!”


见他纵马而来,外围士兵立刻弯弓搭箭。


“大胆!”


严九龄一声暴喝,此刻哪还有平日里那怯懦书生模样,怒目圆瞪道:“我乃鄂州举人严九龄,奉巡抚李大人之命前来,尔等想要造反吗!”


他虽不练拳脚,但此时竟有浩然正气滋生。


拦路的士兵,眼中顿时惊疑不定。


见严九龄气势不凡,他们连忙将刀兵放下,领头的士兵有些心虚道:“可有证明?”


“哼!”


严九龄翻身下马,一声冷哼,从怀中取出张白卷,上面写了几行字,并且落着通红官印。


但那小兵只是随口一问,根本认不得字,匆匆看了一眼,便弯腰抱拳道:“先生,请随我来。”


面对着上千虎狼之兵,严九龄毫无惧色,梗着脖子,大摇大摆就进了中军。


李衍等人自然也已看到。


只见严九龄掐着双腰,对一马上将军破口大骂,那将军虽面有怒色,却也不敢多说,抱了抱拳,伸手一挥,带着麾下军队迅速离开。


沙里飞咋舌道:“好嘛,这傻书生竟也有这般气势,了不得!”


待士兵们离开后,严九龄还留在原地,扭头望向华山,眼中满是忧虑。


见此情形,李衍等人也不再躲藏,快步走了出来。


“哈哈哈……”见他们平安,严九龄也松了口气,大笑着跑了过来,地上湿滑,还差点摔一跤。


他也不在意,尽管狼狈,还是满脸微笑道:“诸位没事就好,路上河水暴涨,冲塌桥梁,耽搁了些时间,急得我以为误事。”


“多谢严兄!”李衍正色抱拳。


他虽有办法突围,但严九龄所为他也看在眼里,心中佩服的同时,也已记下这人情。


“无妨,应该的。”


严九龄并不在意,看了看华山,又望了望众人,忽然叹了口气:“诸位,是不是就要在此分别了?”


李衍洒然一笑,“没有酒,叫什么分别!”


“等我!”


说罢,便骑上快马而出,跑到附近镇子买了一坛酒,又匆匆归来,给几人都倒了一碗。


严九龄此时,也觉豪意大生,端起酒碗笑道:“李兄弟,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


“不过我相信,定能在江湖上闻你大名!”


李衍也端着碗沉声道:“我在江湖,明年也定会听到严兄金榜题名的消息。”


大宣朝科举三年一届,严九龄考了举人,今年就要前往京城准备。


约莫明年二三月份就会开考,之所以提前上去,无非是要左右打点,拜见各路师长。


如今风气便是如此,你不做,没根没底的,即便不会名落孙山,也会被发配到偏远之地做官。


“承李兄吉言!”


几人端起酒碗,咚咚饮下,一把摔碎在地上。


一旁的竹墨也被感染,开口道:“李大侠,沙老叔,王道长,伱们路上要小心呀。”


“这关中可真不太平,军队敢私自出兵,刀匪也如此猖狂,我听说上元夜那晚,还有人当街把人脑袋都拧了下来,太可怕了……”


李衍等人顿时面色古怪。


沙里飞乐道:“是啊是啊,咱们都是大大的良民,可不敢跟那种匪人碰面。”


严九龄自然知道怎么回事,洒然一笑,正色拱手道:“诸位,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


李衍等人也纷纷拱手。


细雨中,双方浊酒告别。


一个北上,踏入官场。


一个南下,走向江湖…


……


长安城,花萼楼内。


夜哭郎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刚到手的一万两银子,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


身边美人在怀,脚下酒罐叮当。


看着万掌柜捎来的条子,夜哭郎稍作摇头,旋即屈指轻捻,那纸条顿时化为飞灰。


“走了?走了好啊…”


“路,总是要一步步走的。”


他猛地灌了口酒,赤裸着胸膛来到窗格前。望长安之繁华,眼神迷离,似又回忆起初来时的模样…


远处清苑楼内,赵婉芳也将纸条攥了攥,随起身至隔壁雅阁内。


“阁主,我准备好了,这便上京城…”


…………


长安王府内,黎空清看着刚送来的条子,微微叹了口气,望向远方。


一旁,长安王世子正查看公文,若有所觉,扭头道:“空青,怎么了?”


“没什么,母亲的徒弟走了,走的时候都来不及告别,母亲怕是会伤心。”


“世子,今晚卑职想回家一趟,陪母亲吃饭。”


“人伦大孝,自然可以。”长安王世子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就是上元夜当街杀人那个?”


“嗯。”


“这种江湖术士,还是少来往的好。还有,岳法崇也走了吗?”


“刚刚离开王府。”


“哼,此人功利心极重,虽是为了身后法脉,但想拉着王府下水,他还没资格。至于那个罗法清,倒是还有点意思,今后你可多留意一番。”


“是,世子。”


长安王府外,胜业坊街道上,岳法崇一袭素白道袍,牵着一个小孩手,缓缓离开。


“师父!”


小孩子忽然抬头,长得虎头虎脑,有些疑惑道:“你为什么不替我父亲报仇?”


岳法崇淡淡一瞥,“这是他咎由自取,我已说过不让他来长安,仍执意如此,当有此劫。”


“还有你,你父亲一死,乔家必然败落,想报仇,就靠自己本事,若没能耐,就老老实实在山上扫地。”


“是,师傅。”


小孩狠狠一点头,眼中满是坚定。


岳法崇淡然一笑,扭头看了看身后长安王府,再无留恋,阔步而去。


出了长安城门,他忽然眼神一凝,看向前方。


身旁的小孩很是精明,见状也抬头望去,只见远处一名黑袍道人,且同样牵着小孩的手离开。


“师傅,那是谁?”


“是执法堂一个叫谷尘子的道人。”


岳法崇不知想到什么,微微叹了口气,低头道,“记住,那是太玄正教,玄门魁首。”


“报仇不算什么,你若真的有本事,就让我商山派成为玄门正教,到时就没人再敢欺负你。”


“是,师傅。”


而在远处的谷尘子,则牵着小孩的手,同样叮嘱道:“罗明子师兄虽已在京城立足,但那里可不是善地,比你资质高的不知有多少,千万别给你师傅惹事啊。”


“嗯。”


小孩怯怯地点了点头。


正是李衍他们救下的郑显之子。


……


咸阳城外,尚义村村口。


万掌柜看着赵驴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你个犟货,真就准备一辈子躲在关中啊?你爹是怕你惹事,但你这性子,哪会招惹是非?”


赵驴子憨憨一笑,摸了摸脑袋。


万掌柜无语摇头,“衍小哥走时说了,有什么事一定要想办法通知他,无论天涯海角,都会赶回来。”


“他虽说行事狠辣,但为人一言九鼎,人一辈子能交几个说话算数的朋友,不容易。”


“嗯。”


赵驴子正色点了点头。


“真是头闷驴。”


万掌柜无奈,随即开口道,“还有,我托人在咸阳城给你说了门亲事,要不……”


“不不不!”


赵驴子脸色发红,连忙摆手,“不用了,万叔,我自己想办法。”


说罢,便落荒而逃。


看着对方离去的身影,万掌柜一脸无奈。


离开尚义村,赵驴子越走越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回到了山上山神庙。


只见原本杂乱的山神庙,如今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名女子正哼着小曲,将芦苇编成草席。


她面容白皙,姿色过人,虽穿着粗布衣服,还干着农妇才会干的活,一双芊芊玉手已显得有些粗糙,却神态自若,好似在花园中摘花。


见到赵驴子,她嫣然一笑,“回来了?”


“嗯。”


赵驴子蒙声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开口道:“我问过了,长安那边风声还是有点紧……”


女子眨了眨眼,“你就这么想我离开?”


“这、不…我…”


赵驴子顿时有些发慌,嘴里拌蒜。


女子噗嗤一笑,“放心,我不走。”


说着,望向长安城所在,眼中闪过一丝厌恶,“那个地方,我再也不想回去了,人人勾心斗角,活得提心吊胆,在这里,至少每天能睡得安稳。”


“嗯。”


赵驴子嗯了一声,抓了抓后脑。


他虽不会说话,但眼中笑意根本无法掩饰。


“呆子。”


女子见状又笑了一声,眼神之中满是温柔,“今后也别叫我凤姑娘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今后我就叫赵凤氏。”


赵驴子又嗯了一声。


“你只会嗯嘛?”


“嗯。”


“真是个呆子…”


……


咸阳城,张氏武馆。


今天是张元尚六十大寿。


虽说他为人低调,但作为咸阳城神拳会会长,过寿想怎么来,有时候也身不由己。


此刻,整个武馆早已张灯结彩,弟子们忙来忙去操办着宴会,还请了长安来的戏班子。


张师童手中拿着万掌柜送来的条子,穿过热闹人群,快步来到后院。


院中,张元尚和老农一样正蹲在台阶上,端着大烟杆子喷云吐雾。


张师童连忙上前,低头道:“父亲,李衍那小子走了,没出什么意外。”


“他能出什么意外!”


张元尚没好气地哼了一声,“我算是看出来了,这小子比他父亲更野,也更能惹事,在关中捅下这么多娄子,不跑怎么办?”


“他们去了哪?”


“听说要去鄂州,如今应该已到了漫川关。”


“鄂州?路上要过郧阳府吧,那地方……哎,算了算了,这小子就是个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由他去吧。”


见张元尚心烦,张师童低声道:“父亲,你把那两家都请来了,他们万一……”


“能有啥万一?”


张元尚瞪了一眼,“今天是老夫大寿,他们再有气也得憋着,有些话能说开了就好,都是有家有业的,混口饭吃而已。”


“真跟李衍那小子一样,一言不合就杀人啊!”


“人差不多齐了,走吧。”


说着,起身拍了拍屁股,离开后院。


前院之中,已是人声鼎沸。


“张老爷子好!”


“见过张会长!”


见张元尚到来,众人人连忙上前问好。


张元尚打着哈哈,左右逢源,武馆内气氛一派和谐。


远处戏台上,老生苍凉豪迈的声音响起: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古今兴亡,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