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四十二章 蓟辽总督杨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虏从哪里入境,有多少人,兵部可知?”朱翊钧开口问道,略带稚嫩的声音打破了偏殿的寂静。


焦躁不安的嘉靖帝马上停住脚步。


重金属中毒,让他易怒。


北虏犯境,危及京师,传到天下,又是一次狠狠的打脸。


好面子的嘉靖帝十分狂躁,恨不得把所有的人全部杖死。


但是朱翊钧的问话,让他从狂怒中走出来,理智慢慢恢复。


“杨博,你回答世子的话。”


“是,陛下。回禀世子殿下,辛爱黄台吉和把都儿等人率土默特右翼部,以及多罗土蛮部两万余骑,前日从墙子岭、磨刀峪毁墙入侵,现在兵峰直指平谷。”


杨博的话让众人的心悬了起来。


平谷在京师东北,距离两百里,很近了。


“平谷?皇爷爷,那通州有危险。那里聚集了大量夏税和粮食,一旦有失,后果严重啊。”朱翊钧说道。


“杨博,兵部有应对举措吗?”


“回陛下的话,兵部给杨选和蓟州镇、宣府镇,以及天津卫、涿鹿卫、神武卫发了急令,叫他们整顿兵马,即刻起拔。蓟州镇、宣府镇兵马汇集京师城下,天津、涿鹿、神武三卫,汇集通州城。”


嘉靖帝这才松口气。


杨博还是有些本事的。


他熟悉边事武备,经验丰富,处事有手段也有魄力。


有他坐镇,暂时可保京畿无虞。


只是嘉靖帝心里憋着一口气。


东南闹倭寇,闹了二十多年。


北边先是俺答汗,然后是他的子孙,年年扰边,不堪其烦。


现在东南倭患几乎肃清,可是北边却愈加糜烂。


从山西镇到大同、宣府、蓟州、辽东这拱卫京师西、北、东三面的边镇,每年耗费钱粮高达四五百万两银子。


国库苦不堪言!


什么时候才能把北患像东南倭患一样,清剿干净。


“杨选这个蠢货,现在哪里?”


“回陛下,兵部接到最新的急报,杨选还在密云。想必已经接到军情急报,正在调集昌平、密云、永平等地的兵,会师拱卫京师。”


“叫他密切关注犯境北虏,伺机进剿,斩敌立功以谢罪。”


“是!”


“徐阶。”


“臣在!”


“知会户部,一是把通州等仓的钱粮看紧了,不可有误。二是准备好粮饷,犒劳各镇勤王之师。


传谕顺天府,京师即刻戒严,京营、五城兵马司严查奸细,以及趁乱作奸犯科者。”


“是!”


“好,你们都下去,用心办事!”


嘉靖帝最后一句,加重了语气,显得十分不开心。


“是!臣等告退!”


徐阶四人跪下辞陛,由黄锦带着离开仁寿宫偏殿。


“把帷帐拉起来!”嘉靖帝对着空荡荡偏殿说道。


四位小黄门连忙把垂地的帷帐拉了起来,挂在两边大柱的钩子上。


嘉靖帝走到殿门,双手笼在袖子里,歪着头看着徐阶四人远去的背影。


朱翊钧轻轻走到他旁边,也双手笼在袖子里,歪着头向外看着。


大麻烦事!


蓟州等地的边防,就跟一张纸一样。


处处设防,处处破绽!


边患不除,自己在永平府开发滦州、开平(唐山)等地的煤铁,大兴工业的规划,就是水中月,梦中花。


“钧儿,东南倭患肃清,北患却是一日糜烂一日啊。”嘉靖帝叹息道。


朱翊钧很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皇爷爷,这个杨选不给力,难堪大任。”


嘉靖帝摇了摇头,“北边守备事宜,繁剧杂琐,非大才干大魄力之人,难以胜任。杨选此人,是不胜任,可矮个子里选高个,只能选出他这样的货色!”


朱翊钧听到心头一动,开口道:“皇爷爷,我有一个建议。”


嘉靖帝转头看了他一眼,“什么建议?”


朱翊钧伸长脖子,嘉靖帝侧身弯腰,两人嘀嘀咕咕咬了一会耳朵。


嘉靖帝皱着眉头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啊,朕要好好想一想。”


“皇爷爷,此事过后,杨选肯定要裁换,不如就此入手。多招杀手锏在手里,多一份保障。


杨选这厮,孙儿看他多半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万一铸下大错,皇爷爷也有回旋余地。”


嘉靖帝看着远处的朱墙黄瓦,默然了一刻钟,最后点点头。


“钧儿说得有道理。多招杀手锏在手上,多一份保障。就按你说的办。黄锦。”


“奴婢在!”


“拟诏。”


“是。”


口述完旨意,看完黄锦执笔写的诏书,嘉靖帝点点头。


“用印吧。”


“是。”


嘉靖帝看着远处阴晦不定的天空,叹了一口气道:“希望杨选这个蠢货,不要蠢到没边。”


兵部右侍郎、右副都御史、蓟辽总督杨选,正在密云总督衙门,召见顺天巡抚徐绅,副使卢镒,总兵官孙膑、副将胡镇、参将冯诏、胡粲、游击赵溱、严瞻等下属部将,举行军情议事。


杨选阴沉着脸,嘶哑着声音说道:“现在北虏在平谷一带。本督已经派副将傅津等人,领兵前去拦截,务必不能让他们南下,惊扰圣上,抄掠通州。


否则的话,在座的各位,包括本督在内,都难逃皇上的严责!”


众人想起嘉靖帝的狠辣,心底不由打了个寒战。


徐绅问道:“杨督,傅津他们现在哪里?”


杨选答道:“他们前日从昌平出发,日夜急行军,想必过了潞河,快到郑家铺了吧。”


徐绅轻轻舒了一口气:“守住潞河一线,不放北虏过河西,京师和通州就无虞了。”


杨选觉得自己布置妥当,京畿应该无虞,也心安了些,忍不住感叹起来。


“本督此前上奏章,陈述十五条封疆积弊,得皇上明诏褒奖。上任蓟辽总督以来,兢兢业业,殚精竭力,可叹时运不佳,致使小股北虏扰境,数年心血,毁之一旦。”


卢镒、孙膑、胡镇、冯诏、胡粲、赵溱、严瞻等将官暗地面面相觑,心里不屑。


你也就会纸上谈兵,写奏章洋洋洒洒,什么十五条封疆积弊,全是空话套话,有个屁用!


什么兢兢业业、殚精竭力?


你上任以来,蓟州、辽东上百卫所关哨,你去过几个?


各部操练,你观摩过几次?


天天在密云呼朋唤友,开什么文会,饮酒作诗。


那玩意能御敌?


剩下的时间就是支着耳朵、睁大眼睛,观察着京城里的一举一动,拼命地寻找门路,好等你在蓟辽总督一职上镀金后,升迁一个好职位。


还大言不惭说自己才干不输胡宗宪胡部堂,接任直浙闽总督绰绰有余。


呸!你是馋东南富足吧!


杨选还在侃侃而谈,一名军官满头是汗地跑进来。


“报督部!”


“什么事?


被打断兴致的杨选不耐烦地问道。


“副将傅津急报,北虏东窜,问怎么办?”


杨选惊喜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把抢过那份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