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楚氏赘婿 > 301 辅政大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前140年。


庚子,秋。


大楚皇帝项燕然御驾出征丹阳,平叛吴王项弼,不豫。归金陵,一月之后,薨。


皇宫内。


众大臣、众妃子和太监们在龙榻前伏地,嚎啕欲绝,哭声一片。


“大楚皇帝项燕然。


遗诏曰:


朕,自亲政以来,敬天法祖,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夙夜孜孜,寤寐不遑。而毕生夙愿燕然归勒,志愿未竟,不无微憾。


今太子项天歌,十四岁年少初成,勇武精进,有太祖遗风,命即大楚皇帝位,勤勉国政。


命太尉李荣、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肃、骠骑将军楚天秀、九卿少府谢安然,为五大辅政大臣。凡朝堂大事遇争执,五臣共商议,以多者为决。


待少帝年十八岁,五大辅政大臣,归政于少帝。


九卿以上诸臣,各持遗诏一份,钦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蔡和大太监抹泪,宣读先帝遗诏。


众三公、九卿大臣们这才纷纷拆开自己手里的一卷诏书,相互对照,跟蔡和所念遗诏,毫无差池。


但是他们心里还是很震惊。


皇帝遗诏里一共选了五名辅政大臣。


三公在辅政大臣之列,这自然不奇怪。


他们都是五六十岁,到七十余岁之间,屹立朝堂数十载的资深老臣,在朝堂内外威望极高,都是派系领袖。


唯独,小昏侯和谢安然,年纪轻轻二三十余岁便阙升九卿之上,为少帝的辅政大臣。


他们两个比其他大臣差了三十余岁,便位居九卿之列,身为少帝的辅政大臣。


这在整个大楚皇朝,都是极为罕见的。


...


接下来,为皇帝治丧,众臣们忙碌了数日。


然,国不可一日无主,马上便要太子登基。


太子项天歌在金陵的四位辅政大臣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肃、骠骑将军小昏侯、少府谢安然的协助下,迅速登基称帝,开始治理大楚皇朝的国政。


项天歌从太子忽然一夜之间登基称帝,显然是很不适应这种变化,对如何处理朝政也是束手无策。


十路诸侯新败,朝廷的头等大事当然是处理这些败亡的诸侯和他们的眷属、手下势力。


每逢早朝,数百名大臣们纷纷上奏国政,各持己见,吵闹成一团。


项天歌呆坐在金銮宝殿高高的宝座上,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一片众臣们争吵,感觉脑中嗡嗡响,一片浑浑噩噩。


以前父皇在皇座的时候,他坐在太子位上,只觉得国政简单,而且枯燥、无聊。明明很简单的事情,大臣们非要争论不休。


现在他坐在当初父皇的位子上,要做决定的时候,才觉得千头万绪,无数棘手的事情。


诸侯之乱,尚有大量的余孽潜逃,需要追捕。


叛军逃散的士兵,在各郡作乱,流寇大增,需要立刻去清剿。


秋粮收割在即,但是许多县城,连县令都被诸侯给杀了。被诸侯叛军攻陷的小县城,更是难以计数,地方财政极为困难。


一桩接着一桩,一起朝他扑面而来,如山压顶。


项天歌方才体会到,国政何其艰难,每一个决定,都会涉及到千家万户,需要绞尽脑汁去考虑对策。


当然,也轮不上他来做决定。


太尉李荣还在北疆的朔方一带,其余四位辅政大臣代为主持国政,只要他们几个商量出来方案,最后上报给少帝,他点一下头便可。


项天歌坐在金銮殿上,满脸的茫然,大量的奏章都听的发懵,只能看着四位辅政大臣让他们拿主意。


楚天秀在朝堂上,很少出声。


倒不是没他说话的份。


以他立下的赫赫战功,在军中和民间飙升的威望,众大臣们看他都心里发憷。


虽然在朝堂上,他依然是“少数派”。但是敢和他叫板的大臣,那是屈指可数。五大辅政大臣里面,除了太尉李荣,其他三个加起来也不够和他打的。


这些朝廷奏章看似重大,但对大楚来算,其实大多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无关大势,他懒得去费神。


真正的大事,在诸侯叛乱,这桩已经解决了。还有一桩,则是匈奴,北征匈奴是一个大工程。


内政小事,让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肃和少府谢安然去拿主意便是了。


他也低调一些,省的被那些大臣嫉妒眼红。


...


三千里之外。


古代的消息传递慢,南方的消息传到北方边境,需要耗费较长的一段时间。哪怕是信鸽,也要五六天到十天左右不等。


大楚皇朝遥远的北疆边城——朔方城。


朔方是抵御匈奴的最前沿的一座坚固的城池,有民户三万。虽是民户,但边民一向彪悍。


另囤有朝廷精锐骑兵五万之众。


总共八万军民。


太尉李荣抵达北疆之后,直接在最边境的朔方城坐镇,监视匈奴大军动向。


朔方城驻扎的兵马不算多。


却见,朔方城外数十里之地,一座座巨大的帐篷林立。密密麻麻,多达五十万大军。


匈奴军虽极为庞大,却并不攻城。


一点攻打朔方的意思都没有。


匈奴清一色的轻骑兵,善平原作战,在敌军行军途中战斗,骑射和劫掠粮草。而不善于攻城,想要攻下这座太尉李荣亲自坐镇的朔方城,恐怕阵亡十万匈奴也不够。


这是人口稀少的匈奴,绝对无法承受的损失。


强攻朔方城,毫无意义,付出的代价却巨大。


毕竟大楚皇朝遍地都是坚城重堡。


打了朔方,后面还有城池更高大的太原城,离长安和洛阳还远着呢。恐怕攻打两三座这样的坚城,匈奴死伤二三十万,就快要亡国了。


匈奴五十万大军围攻而不攻,朔方城一直安然无恙。


城下,匈奴王,军臣单于带着手下众匈奴将们,正在观望城上。


城头上,李荣和众将士们正在观望城下。


“平王,你们被围两个月,城内粮尽了吧?


十余诸侯大举叛乱,大楚皇朝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整个中原被诸侯百万大军所风格,金陵朝廷纵然想支援你,也是有心无力。粮草补给,兵力更是不济。


大楚皇朝已经不行了。


你还是趁早降了吧,本单于和你打了一辈子交道,给你一个投降的机会,封你为我匈奴的平王!在大楚境内,割一块千里之地给你。”


军臣单于大笑说道。


在匈奴五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下,李荣的五万骑兵也不敢出城。这样围下去,一旦粮尽,必死无疑。


李荣呵呵一笑,淡淡道:“本王早就料到诸侯叛乱,你匈奴定然会乘虚来攻,提前在朔方城内屯了一年多的粮草,足够我大军人吃马嚼了。你愿意围多久,本王便陪你多久便是了。”


军臣单于和众匈奴将领们都皱眉。


李荣提前备了一年的粮草?


李荣用兵一向谨慎,敢亲自坐镇朔方,此言多半不假。


这倒是麻烦。


李荣能撑一年,他们可撑不了一年。马匹需要大量的草料,两个月对他们来说已经消耗巨大了。


秋季已至,再多段时间,他们要回草原,给马匹和羊养膘。


“况且,诸侯叛乱的最新的消息,难道你们还没收到?!看来,你们的细作探子,不是太行啊!


来人,把本王收到的情报,诸侯兵败的消息,给咱们的匈奴单于看看。”


李荣扬声道。


立刻,便有士兵,将一封情报,用箭矢射下城去。


军臣单于立刻命士卒取来,打开一看,脸色顿时为之大变。


上面赫然写着,小昏侯率军北渡,乌江大营被攻破,十路诸侯死伤殆尽,五十万大军覆灭。


诸侯叛乱,平息了?


卧槽!


一群废物,白瞎他忙活这几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