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改开,终于来了!(求月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世界经济的办公室里面,看到一群学生过来,陆卓明有些诧异。


“你们这一群人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陆卓明看着这一群学生,有些不解的问道。


现在世界经济已经单独成为了一个专业,所以也有了一间办公室。


平常没课的时候陆卓明就在办公室里面。


“陆老师,我们来找你,主要是想跟你请教一下,安南的地理经济的问题。”


“安南的地理经济?”


陆卓明有些懵。


李长河则是拿着报纸,来到了陆卓明的面前。


“陆老师,我们想在报纸上发表一些关于安南地域经济的论述,尤其是它的北方经济带。”


李长河指着报纸上的冲突新闻,郑重的说道。


陆卓明看了一眼报纸,看到上面的新闻之后,随后一下明白了他们的心思。


“行,不过我这需要几天整理一下资料!”


“陆老师,我帮伱!”


寇魁阁这时候主动站出来,大声的说道。


陆卓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后点点头:“可以,那就你吧。”


不过随后,陆卓明又看着李长河他们,若有所思的问道:“你们这个发表新闻论述的想法,是谁提的?”


“陆老师,是长河提出来的。”


陆卓明随后看向了李长河,然后淡然的说道:“行,你们出去吧,李长河留一下。”


听到陆老师的吩咐,其他几人都退了出去,只剩下李长河在办公室里。


陆卓明深深地打量了李长河一眼,随后淡然的问道:“你这小子肯定有什么想法,老老实实跟我说出来。”


上次李长河跟他学习研究港岛的问题,他一开始还觉得是李长河勤奋好学,对港岛区域经济感兴趣。


但是后来外事部门来找他求证,他才发现,这小子好学是真的,但是也是拿他打了掩护。


当然,他也不确定李长河到底是不是故意的,但是有一点他可以明确,这小子做事一定是有目的的。


而今天这事,因为一个新闻,就这么群情激奋?


“你是不是觉得,那边会打起来?”


陆卓明冲着李长河这时候平心静气的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我是觉得,对方一直这么挑衅,上面肯定会回击的。”


“所以,你觉得写它们的经济重心发出来,给上面提个醒?”


“反正发了看看呗,万一有用呢!”


李长河正色的说道。


赢已经是历史证明的了,李长河现在想的,就是能不能扩大战果。


“行,我知道了,等我这两天研究一下!”


陆卓明知道了李长河他们的目的,也就知道该从哪方面切入了。


果不其然,两个星期后,寇魁阁兴奋的来找到李长河。


“长河,过了,过稿了!”


寇魁阁拿着一份军队内的刊物,来到了李长河的面前。


这份稿件,最终还是让老寇写的。


因为军队出身的缘故,老寇也是这里面最上心的,陆老师指导的重点,他连续熬夜查资料数据,力求最真实的数据还原。


最终,这份成稿资料也确实让李长河惊叹,反正要李长河来写,他觉得自己未必能写的那么好。


而最后,这份稿件也确实成功的发表在了军队内部的一份重要刊物上。


这个投稿渠道也是李长河跟老陶他们本身不具备的。


“恭喜啊,老寇!”


李长河看到上面的通讯作者写着寇魁阁的名字,立刻笑着恭喜了一番。


“长河,长河”


而就在此时,海文急匆匆的跑进了宿舍。


“怎么了?”


李长河看着海文急匆匆的样子,好奇的问道。


“长河,你看看这个”


海文拿的同样是一份报纸,不过这次是人民日报,上面新闻讲述了这个月召开的高层工作会议内容,上面第一次提出了要把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


“我们听少民说,接下来国家会改革?”


“长河,你觉得什么是改革?”


李少民家里是宣传口的,所以很多消息他都会带回来给其他同学,知道的也比其他人多一些。


没过多久,班里很多其他同学也找了过来,毫无疑问,就是找李长河讨论“改革”的事情。


现在政经班似乎有了一个认知,有什么不了解的,找李长河,绝对好使。


这货总是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长河,你觉得到底什么是改革啊?”


“上面说这是要发展经济,但是这怎么发展?”


李长河听到一群人的询问,摇了摇头:“你们都问我干什么,我上哪知道去。”


“这你懂的那么多,你难道不知道?”


刘伟有些迟疑的说道。


李长河叹了口气:“其实改革嘛,古往今来,就是打破旧有的体制,换成新的模式。”


“你们之前不也是说,你们上课,听老师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觉得有些东西,跟你们实际在乡下遇到的情况并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就是经济理论不适应现实环境,所以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在这个理论基础上,进行优化改善,让它适应我们的现实情况。”


“我觉得改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李长河无奈的冲众人解释说道。


而一群人听了,则是有些云里雾里,他们觉得听懂了一些,但是又没完全听懂。


“这事不着急,也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情,先认真学习继续等着就是了。”


其实算算时间,这会皖省的包产到户,应该已经出现了,不过估计还没被上面发现,新闻并没有爆出来。


李长河摇头冲这些同学规劝说道。


不过即便是李长河这么说了,事实上接下来在北大,改革依然是最热门的话题。


而就在这样热切的讨论中,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2月份。


这个月,国家也是一连放出了几个惊雷,震响了全世界。


首先就是12月16号,太平洋彼岸的两个国家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决定从1979年1月1号开始,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这一关系的公布,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了全世界。


毫无疑问,这一情况的宣布对于全世界各国来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


不过对于国内而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波折。


真正让国内起波折的,是两天后的全体会议。


这一届会议,彻底明确了国家接下来的发展道路,把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这也意味着。


改开,正式开始了。


当然,这是字面意义上的开始。


而事实上,伴随着大会的召开,有些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原本被禁放的很多歌曲,都开始在学校的喇叭里面开始播放了。


而一大批的人也开始获得了恢复名誉,包括许多著名的开国元勋,都在京城开启了追悼会。


不过这些离的李长河都太遥远。


真正让李长河看到的,是十二月份,天气渐渐地转冷,学校里的同学们,也开始穿上了厚衣服。


而今年的厚衣服,不再是单一的大棉袄,有些同学大胆的穿起了以前的大衣,还有的同学在学校里乃至街面上,把高仓健版的风衣给穿了出来。


有的买不起全套,只买了一件风衣,外面裹着风衣,下面套着棉裤布鞋。


可即便是如此穿的不伦不类的,但是只要你穿着这衣服,走在街上,你就是最靓的仔,无论美丑。


这时候也没人在乎什么撞衫不撞衫的,毕竟在这之前,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天天撞衫。


李长河倒是没急着穿到学校来,他忙着考试呢。


十二月末就是他们的第二学期期末了,对于北大的学生来说,繁忙的备考已经开始了。


今年他们加的课程比较多,李长河的时间又分散的很,没有去年那么轻松。


所以临考试之前,李长河也必须加急用功。


好在也不知道是不是穿越后的福利,反正李长河如今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不错。


即便是最难的高数,对他来说,用力啃了几天,也把前面拉下的那些补上了。


时间转眼间就到了1979年的一月份,迎着呼呼的寒风,李长河他们考完了试。


考完之后,成绩出的很快,李长河他们这一级,没有挂科的。


就连经常逃课的邓英淘,每门课都保证在了及格分以上。


宿舍里,李长河正在分钱,当然,也不是说分钱,而是很多同学在借它的互助金。


考完试出成绩了,接下来就是回家过年。


像北大这种学校,会提前跟铁道部门沟通,在学校设置了购票点,方便同学们集体购票。


所以李长河的同学大部分都选择了回家过年,而你回家过年,从京城回去,总得带点东西吧。。


这也是如今李长河在宿舍里分钱的原因,回家过年了,来借钱的同学就多了。


贵贱不说,就算花上几块钱从京城买点点心小吃带回去也是好的啊。


“长河,提前跟你拜年了!”


“哥们儿,走了啊,等春节回来再见。”


“行,一路顺风啊”


“走吧,路上注意安全。”


李长河在宿舍里,跟来告别的同学们挥手。


有些人不缺钱,但是走之前,也会跟李长河来宿舍说一声。


“妈的,我估计刘伟这小子这会肯定在宿舍里吃醋,他一班长都没长河这么风光。”


下铺易刚这时候笑着冲李长河打趣说道。


“羡慕也没办法啊,别说刘伟了,整个北大,跟他这样的也没几个。”


“不过这都是长河应该得的,这就叫什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长河这好人缘,那都是拿行动换来的啊。”


老陶坐在上铺笑呵呵的说道。


“我觉得啊,你们俩都没说到点子上。”


李长河这时候看没人来了之后,笑呵呵的接话说道。


“嗯?怎么说?”


“其实你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哪一点?”


易刚好奇的冲李长河问道。


“当然是咱老李长的好看啊!”


“那还用问?”


“作为咱们北大有名的俊后生,我这人缘好那不是应该的?”


“我跟你们说,当年我在乡下当知青的时候,那十里八乡说媒的媒婆,都踏破了我们知青宿舍的大门。”


李长河这时候在那里自吹自擂的说道。


而上铺的老陶这时候探出头,跟下面的易刚对视了一眼。


“哥们,还等什么,削他啊!”


两个人默契的配合,一个从天而降,一个从旁边扑过来,然后把李长河按了起来。


一番打闹,把李长河收拾好的被褥一下又弄乱了,李长河的头发也给揉的乱糟糟的。


“妈的,你们就是嫉妒。”


带着被褥回到了家,李长河接下来会有四周的寒假,正好到元宵节后。


回到家的李长河看了看时间还早,在家也无聊,李长河决定去朱辛庄。


自己媳妇儿大概也就是这几天放假,他反正在家也没事,过去看看,看有什么提前需要往回带的东西不。


当然,这大冷的天,天寒地冻的,李长河可不想再骑自行车了,还是做公交舒服。


不过既然是去电影学院,李长河想了想,又给自己换了一身衣服。


把那身风衣,直筒裤,皮鞋全都拿了出来,李长河换到身上,整个人瞬间来了个大变样。


衣服里面,李长河也没穿棉袄,而是换了一件羊绒衫,又保暖又轻便。


除了贵点,没别的缺点,毕竟这年头羊绒衫是创汇产品。


从64年京城仁立麻纺织厂破解了羊绒技术,创建了雪莲品牌之后,这种高端的服装主要就是对外出口的。


平常在学校,李长河是不这么穿的,太高调了,一件羊绒衫都顶得上别人一年的生活费了。


不过现在是去朱辛庄,那帮导演摄影的,不是讲究什么走在美学的时代前沿嘛。


换好衣服,对着镜子照了一番,李长河又给自己围了条围巾,又挡风又帅气。


果不其然,当李长河穿着这一身上了公交车之后,这一身惊艳的打扮,频频引来公交车上其他乘客的注目。


甚至有的人低声的讨论,讨论李长河是不是外国华侨。


毕竟海淀这边的学校里,还是有些华侨留学生的,他们都穿的特别洋气。


李长河也没出声,等到了北电朱辛庄学校大门,然后直接走了进去。


这年代,大学是可以随意进出的,包括北大,门口保卫科根本不拦,甚至你问路还会给你指路。


而李长河说实话,这还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在北电朱辛庄校区逛。


然后走了没几步,就遇到了一个老熟人,张一谋!


感谢我J小色有了心事天下纵横有我 1977设计司2几位大佬的打赏,鞠躬拜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