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六十八章 李龙的“小道消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啥呢?”李建国问。


梁月梅也在看着李龙,想听听他的想法。


“你想想啊,老爹要收到钱,会干啥?”


“那还能干啥?去集上称几斤肉,买些米面,再称些油准备过年。”


“那剩下的呢?”李龙继续追问。


“剩下的……估计得去牌桌子上打牌,可能还得吹牛说在这边的儿子多孝顺。”李建国说着就笑出来,他能想像得到自家老爹能做出啥事来。


“然后亲戚是不是都知道了?”李龙问了一句。


“那肯定。钱一寄到,大队那边喇叭里一喊,那还不全队都知道了。”李建国在老家呆了十几年自然清楚。


其实每年年底都是会往老家寄东西的,钱寄的少,毕竟分到手里钱就没多少。今年因为李龙,手里钱多了起来,就想多寄些钱。


而父亲平时不怎么花钱,但有钱了就喜欢出去炫耀,甚至会在牌桌子上打那种一分两分的牌。


“那你觉得等开春的时候会有啥情况?”


李龙这么一问,李建国愣了,会有啥情况?


“你要寄五十回去,等开春老家能来一帮亲戚来到这里落脚,说老爹同意了,让他们找你要活干,让你帮着联系出路。”


李龙的话说得很平淡,但落在李建国和梁月梅耳朵里,就跟闪雷一样。


李建国觉得老爹还真能干出这事来!


别看李建国的父亲李青侠说了,只要李建国照顾好李龙,其他啥也不用管,但真要有人求到他那里,让了给李建国说,让李建国帮着找出路,他绝对不会拒绝。


到时来一帮人……


李建国简直不敢想接下来的情况。


但其实这本就是上一世发生的事情。上一世李建国这边过年会寄东西回去,让家里人觉得这边生活好,然后就陆续有人过来找到李建国。


老家村名李家庄,一个庄的人大都姓李,大部分都有亲戚关系,关系近的年轻人出来找活路就是要投奔那些先出来的。


但十年时间,有十几个过来投奔李建国,李建国绞尽脑汁给他们想办法,其中有一半在这边安了家,有当工人的,有去兵团安家的,大多过得比李建国好。


但这些人在李建国去世后,没一个过来看梁月梅的,一群白眼狼!当然,自己前世也算一个——这辈子就还债了。


“那是不能寄这么多。”李建国叹了口气,“那……寄二十吧。”


“嗯,反正以后还长,老爹老娘身体也好,尽孝在后头呢。”


李龙记得父母都活到了九十多岁,所以不在这一时半刻。


这事确定后,李建国又给李龙一个任务:


“我割五公斤肉,你提着带着红纸去顾家,让顾大哥给写两副对子。”


“行。”还有十来天过年,这是必然要准备的,李龙也没多想。


等到了顾家,顾晓霞开的门,看到李龙提着东西还有些意外。


“我哥让你爸给我们家写两副对子,这是润笔。”李龙扬了扬手里的肉。


“小龙过来了是吧,快进来。”里屋传来了顾博远的声音。


李龙把肉递给顾晓霞,拿着红纸、毛笔和墨汁进了里屋。


“小龙不错啊,还知道润笔。”顾博远笑着说,“看来乌城没白去。”


“我听我哥说的。”李龙笑笑,把裁好的红纸放在桌上,“顾大哥,你身体好些了吗?”


顾博远是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至于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原因李龙不清楚,但无非就那几种。


“好多了,还得多谢你的鱼和肉。”顾博远笑得很洒脱,“这个冬天你能干得很啊,我也跟着沾光了。”


李建国送来两回鱼和肉,让顾家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那我哥还说了,要没你,他估计在这里都呆不下去了。”


李龙清楚得记得李建国说过好几次,一个就是顾博远给他的窝窝头,第二个就是李建国准备离开这里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的时候,顾博远的话让他留了下来:


“我去过全国不少地方,到这里我就不想走了,为啥?这里地方大,能种稻子,水洼里就有鱼。有米有鱼,地广人稀,其他地方未必就好过这里,留着吧。”


李建国就留下了。别的不说,至少那些艰苦的日子不挨饿了。


“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难为他还记得。”顾博远把红纸铺开,问李龙:


“想写啥样的?”


这年头对联其实没那么多讲究,李龙笑着说:


“通俗易懂,一看就明白的。”


“那就太容易了。”


顾博远略想了想,挥笔就写了起来,还真是通俗易懂: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


“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


不讲对仗,就是好懂。


而且这字体,真是好。李龙感觉比后世不少的书法大家的字都好。


等墨干了,拿着对联离开,顾晓霞把李龙送到院门口,突然小声说:


“李龙,我……我能跟你学做生意吗?”


“做生意?”李龙有些意外,“你怎么想起来做生意了?”


“我家里没钱了。”顾晓霞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原本的拘谨和胆怯就消失了,声音语气也变得流畅起来,“我爸身体不好,连药都快买不起了,我……”


“我知道了。”李龙点点头,“其实啊,我有小道消息,开春后啊,咱们公社和大队就要扩建学校了,到时……我觉得你可以考一下。”


李龙清楚的记得,到时顾晓霞考了大队的小学,其实以她的高中水平,去教公社的初中也是没问题的。


毕竟这年头这边有学问的人奇缺,李娟的数学老师小学都没毕业就教书了。


以李建国的水平也是能去教书的,但李建国知道教书的那点工资不足以养整个家,他觉得种地比较适合自己,所以就留在队里种地了。


顾晓霞难以置信的问:


“是真的?”


“嗯,我确定。”李龙点点头说,“我觉得你最好现在开始复习,到时如果能去初中教书,一个月工资怎么也有几十块钱,不比你种地强?”


顾晓霞犹豫了。


“可是我家现在……”


李龙想了想说:


“我先借你二十块钱,等你考上了,发了工资再还我,怎么样?”


二十块钱,在这年头能干很多事情了。


李龙不是圣母,就凭两家的关系,加上李建国所做的这些事情,李龙隐隐觉得其实这样也挺不错的。


至少比吴淑芬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