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271章  宁波府对于大明很重要,对于倭寇也很重要

第271章  宁波府对于大明很重要,对于倭寇也很重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之中,丰臣秀吉这位野心勃勃的人物,曾妄图在短短两年内剿灭大明。


同时他还打算将都城迁至华夏大地,进而君临天下。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丰臣秀吉所觊觎的目标竟是宁波府。


这究竟是为何呢?


其一,宁波乃是日本通往大明最为临近的港口,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这种地理上的优势,使得宁波成为了连接两国的关键枢纽,也让丰臣秀吉看到了实现其野心的可能途径。


然而仅仅是地理位置的接近,并不能完全解释丰臣秀吉对宁波的垂涎欲滴。


更为重要的是,倭寇能够巧妙地借助有规律的季风之力,如虎添翼般大大缩短通航所需的时间。


如此一来,他们便能够更迅速、更便捷地抵达宁波,展开自己的侵略行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那场搅动风云的事件中,煽动百姓闹事最为猖獗的恰恰正是宁波府。


其中的始作俑者李子文,其背后的家族更是在当地声名显赫,堪称豪门巨贾。


这些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动荡与不安。


朱棡依稀记得在嘉靖年间,那位英勇无畏的抗倭名将,浙江巡抚朱纨。


在他面临绝境、即将自尽之际,留下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


“去外国盗易,去大明盗难。


去濒海之盗犹易,去衣冠之盗尤难。”


此处所谓的“衣冠之盗”,指的无疑正是那些身居高位,却心怀不轨、鱼肉乡里的地方豪强。


他们宛如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国家安宁与稳定。


在此前那段时间里,朱棡巧妙借助在浙东地区大力推行摊丁入亩,以及官绅一体纳粮这两项政策的契机。


暗地里向表哥李文忠,传达了自己的意图。


于是李文忠心领神会,迅速采取行动。


他网罗罪证将李家李然那一脉的族人,全部驱逐流放到遥远而荒芜的岭南之地。


与此同时朱棡还果断下令,对宁波府辖下的五个县及一个州内,所有的士绅豪强展开全面打压。


他之所以如此行事,其目的非常明确。


那便是要彻底斩断,这些人未来与倭寇之间相互勾结的可能性。


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保障沿海地区百姓的安宁生活,避免他们遭受倭寇的侵扰之苦。


不过若想从根源处,彻底消除这一潜在威胁。


仅仅依靠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显然远远不够。


此时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如何妥善处理解除海禁一事?


毕竟只有当海禁得以解除之后,才能够让海上贸易重新恢复繁荣,进而切断倭寇赖以生存的经济命脉。


也正因如此,朱棡才会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地想方设法去对付日本。


他深知唯有如此,方可从本质上化解倭寇带来的难题,并最终推动朱元璋下定决心解除海禁。


想到此处,朱棡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之色。


他缓缓开口说道:“想当年朝廷颁布禁海之策时,未曾深思熟虑过此举将会带来何等严重后果。


这一决策硬生生切断了,自大唐盛世起便已经形成的整条海陆贸易产业链。


那些与之息息相关的众多从业者们,瞬间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根基。


在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中,有着无数辛勤劳作之人。


其中不仅有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还有技艺精湛的手工艺人。


既有建造船舶的工匠师傅,亦不乏从事正当商贸活动的商人们。


然而如今,他们却因这突如其来的禁令而陷入绝境,生活变得无所依傍。


无奈之下这些人只得纷纷投身,于走私团伙或海盗组织之中,以求谋得一线生机。


尽管朝廷对于那些胆敢涉足海上走私之事的人,施以极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然而在那巨额利润的诱惑面前,一切似乎都显得微不足道。


于是海外走私贸易非但未能得到遏制,反而陷入一种令人忧心忡忡的恶性循环之中。


越是加强海禁力度,外国货物的价格就愈发高涨。


随着价格的攀升,违禁出海的船只数量也与日俱增。


如此一来,局势愈发难以掌控,大明社会动荡不安之势渐显端倪。”


若是放在往昔岁月中,或许朱元璋心中仍会存有一丝迟疑与顾虑。


可自听闻朱棡提及,倭国竟蕴藏着极为丰厚的白银资源之后,老朱的立场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


“昔日你向爹提起那海外就藩之事时,咱之所以一直未能应允。


其关键缘由便在于,那令人头疼不已的倭寇祸患。


想当年故元的水师,在蒙古统一天下的激战里,立下了赫赫战功。


不但收缴了数量庞大的南宋战船,更是俘获众多水师将士。


然而即便是这般强大的水军力量,在征伐倭国之际,竟然也接连遭受两场惨痛失败。


正因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咱才不得不对那怀良亲王斩杀大明使节之举,忍辱负重、强压怒火啊!


如今老三你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令咱恍然大悟。


想来爹先前的思量,确实存在些许疏漏之处。”


朱棡自然心知肚明,朱元璋之所以会对倭国的真实战力做出误判,归根结底还是深受元朝水师的经历影响所致。


根据众多历史典籍和相关资料的详细记录显示:蒙古铁骑能够席卷欧亚大陆,并不仅仅只是仰仗其如风驰电掣般的剽悍骑兵。


事实上在征服四方、统御天下的漫长征程之中,蒙古大军已然从最初单一纯粹的骑兵部队,逐步发展演变出具备多种军种相互协作配合能力的显著特质。


具体而言,就是将骑兵、步兵、水军以及工程兵等各类不同兵种,有机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混合型集团军。


这些军队逐渐演变成元朝南征北战、纵横天下时,至关重要且无法替代的一种军事编制架构形式。


随着对外扩张战争规模的不断升级,以及战场战线的持续延伸拓展,元朝统治者还成功捕获到大量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


这些工匠们无一不是熟练掌握着,那个时代堪称举世无双、首屈一指的顶级制造技术与工艺流程。


要知道自从两宋建立伊始,海上丝绸之路便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