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万历明君 > 第41章 矙瑕伺隙,肆行无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翊钧一脸沉思地从慈宁宫走出来。


方才这番作态,总算是安抚住了李太后——甚至说是趁虚而入,暂时性地成为了李太后的依靠。


也从她嘴里逼问出了答案。


令他意外的是,陈太后被赶去冷宫,竟然真与李太后无关。


甚至于,根据李太后说,她从未针对过这位姐姐。


方才那种情况下,以自己对李太后的了解,她不会说谎。


那看来是别有因由了……


或许,还是得从陈名言口中挖点什么出来。


昨日他还不明白从陈名言那一番举动,是什么缘故。


方才他回想起来,分明是在向自己表态。


希望他是知道些什么,否则不知道陈太后的想法,太过被动。


等杀完人也得说服这位嫡母才是,否则没有皇帝与两宫一同下诏,还真不一定能罢免了高拱。


最好是能对症下药,明白其所需。


哪怕退一步,也要知道知道根底,才好决定是让其安度晚年,还是居长乐宫,做个静慈仙师,又或者忧思成疾,数年后郁郁而终。


朱翊钧就这样胡思乱想着,回到了乾清宫。


……


用过晚膳,朱翊钧一边翻阅着锦衣卫留备的档案,一边耐心等着陈名言。


朱希孝将一应有关陈太后的文字,全数送了过来。


卷帙浩繁,一时半会根本看不完。


张宏在一旁掌灯,突然听到皇帝的声音:“张大伴,听闻我母后陈被打去冷宫前后,陈洪跟冯保斗得很厉害?”


习惯了这位万岁爷一心二用,如今的张宏都是随时准备着问话。


他轻声回道:“万岁爷,是有这么回事,奴婢听说,二人差点在司礼监的值房大打出手。”


朱翊钧一怔,东厂提督和司礼监掌印大打出手,什么武侠片场景。


他好奇道:“这么不顾体面?”


张宏解释道:“积怨过深。”


“有裕王府的旧怨,也有宫中的新仇。”


“当时是因为,陈洪为了讨好先帝,进献美人,还没等见到先帝,被冯保借口似染疾疫,带着东厂的人全给处置掉了。”


朱翊钧听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都说陈洪、孟冲用美人迎合先帝,那冯保有没有?


有疑惑他就直接问了出来。


张宏斟酌了一下,谨慎开口:“冯大珰是依靠李娘娘的,怎么会进献美人分薄恩典。”


这话的意思很清楚,献上美人,诞下龙子怎么办?


本来先帝就俩儿子,还都是李太后所生。


十拿九稳的事,冯保是李太后的人,岂会平白生事端。


至于陈洪孟冲等人……依靠的正宫显然是不能生育的,哪里还有这些顾忌。


朱翊钧点了点头,听懂了。


他接着问道:“只是陈洪和冯保在斗吗?背后有没有……”


为尊者讳,他没有直说。


张宏沉吟片刻,措辞了半晌:“陛下,内廷斗争,总归是要看身后的人,就算没亲自下场,大家都惦记着。”


隐晦的意思,就是哪怕李太后没下场,冯保毕竟是她的人。


下面斗来斗去,总归还是要把账算在上面的人身上。


朱翊钧叹口气,他就是担心这个。


若是为了什么尊号、权势这些东西,那怎么都能谈。


就怕是有什么仇怨、执念在里面。


朱翊钧正在沉思,这时,蒋克谦从外间走了进来。


“陛下,陈名言求见。”


朱翊钧回过神。


他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说罢,起身伸了个懒腰。


示意张宏将桌案上的密档收拢起来。


张宏麻利地收拾好,抱在怀中,悄然退了出去。


……


陈名言亦步亦趋跟在蒋克谦身后。


他尝试着跟这位锦衣卫同僚套个近乎,却只得到一言不发的回应。


心里更是惶恐之极。


今日宫廷内外发生的事,明面上都默契地没有谈及。


但只要身份够的人,便明白事情影响何等之大。


皇帝现在只怕,已经恶了他们陈家了。


“陈千户,陛下在里面,直接进去便可。”


蒋克谦的声音打断了陈名言的思绪。


陈名言谢了一声,便转身往里走进。


进殿之前,浑身被摸了个干干净净,连锦衣卫标配的鞋都给他换了双,显然不信任到极点。


走在略显空旷的殿中,陈名言只觉得格外忐忑。


到了近处,才看到御案上坐着一位少年帝君。


略微瞥了一眼,不敢多看。


陈名言快步上前:“锦衣卫千户陈名言,拜见陛下!”


朱翊钧抬头看向这位千户。


他缓缓放下手中书稿,疑惑道:“陈卿,你们家都准备造反了,为何还行如此大礼?”


陈名言心脏陡然停跳一拍。


他顾不得快要停滞的呼吸,连忙出声喊冤道:“陛下!我陈家尽受皇恩浩荡,谨慎敏微,如履薄冰,不敢有半点逾越!”


“陛下何出此言!”


朱翊钧摇了摇头,懒得去看他:“哦……陈千户还想安抚朕,准备雷霆一击。”


陈名言再经受不住压力,终于敞开窗说话:“陛下!太后此举,陈家概不知情,还请陛下明鉴!”


既然不绕圈子,朱翊钧也不再施压。


他直接问道:“你这厮,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同甘共苦,哪里是一句话就能撇开的。”


太后现在占上风,怎么不去抱大腿,怎么反而给朕抛媚眼?


陈名言涩声道:“太后不能育,但我陈家,人丁还算兴旺。”


这话直白到了极点。


他也看得明白,陈太后这做法,无论她多么尽享殊荣,陈家最后,总归是要遭殃的。


如今的表态,是为了自救。


朱翊钧心中认可了这个理由,却还是啧了一声:“原来是分投下注。”


他等了一会,没等陈名言的声音再度响起。


不由好奇看向下方跪着的这人。


突然之间,陈名言猛地在地上叩了三个头。


坚定道:“陛下这般想,事出有因,臣无可辩驳。”


“臣愿为陛下剖心挖胆,肝脑涂地,以将功赎罪!”


“若是陛下天恩浩荡,以为臣微末之功足以赎罪,只盼陛下念及臣将我陈家满门抄斩时,留我这一房数人性命。”


“若是臣微末之功,不足以赎罪,便是我陈家自寻死路!”


“臣,绝无怨言!”


朱翊钧默然。


不由得有些失望。


他多少是寄希望于这位陈太后之弟,是怀揣着底牌来的。


哪怕是利益交换,挟恃谈判呢?


可惜,交底之后,赫然是一穷二白。


至于是不是分投下注,如今还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朱翊钧叹了口气:“起来吧。”


“先给朕说说昨日你向朕表态是怎么回事,若是察觉到什么,如何不早说。”


陈名言仍是跪地不起。


他一五一十道:“臣只是察觉到,陈洪一再打着陈太后的旗号,在外做事。”


“臣只是一心想让此人安分一些,不要给我陈家招来祸患。”


“向陛下表态,只是想与陈洪之流划清界限。”


“至于太后……臣当真没料到。”


朱翊钧皱眉。


你要是什么都不知道要你有什么用,差你一个锦衣卫千户吗?


他追问道:“没料到?这可不像一家人。”


总归是亲族,难道一点不顾你们这些人的生死?


陈善言直起身,面色复杂解释道:“陛下可知,陈太后隆庆三年被迁居别宫?”


朱翊钧点了点头。


陈善言露出难堪的神色:“先帝一度有废后之意!”


朱翊钧面无表情。


他听明白了陈善言的意思。


迁居别宫,本就是废后的待遇,世宗的张废后,便是“废居别宫”。


先帝登基三年,便将陈氏赶去了别宫,等风议一停,时机一到,就是废后——奈何先帝死得快。


这意味着,陈太后这两年半,都是在随时被废的提心吊胆中度过。


那么对于这些为先帝开脱,平息御史风议的母族,恐怕,也只有满腔的怨气。


朱翊钧缓缓叹了口气,问道:“那么以你所见,我那母后陈,是想要什么?”


权势名位可能性不大,难道是泄愤?


可先帝都去了,总不能记恨先帝,想偷偷戮尸解气吧?


脑回路稍微正常应该都不至于这么疯。


陈名言顿了顿,斟酌了半晌,生怕说错话:“陛下可知道,臣的妻,正是德平伯的女儿。”


朱翊钧点了点头。


德平伯就是前几天他登基前刚死的那个国丈,也是先帝原配的父亲。


也就是说,陈名言是先帝的连襟。


陈名言继续说道:“所以,也偶尔能听闻一些宫廷传闻,尤其关于子嗣的。”


铺垫完之后,陈名言才终于说到重点:“嘉靖四十一年,彼时二位太后皆孕,次年,李太后生陛下,陈太后未诞。”


朱翊钧腾然起身!


他逼视着陈名言:“你的意思是……”


陈名言请罪,却不松口:“我那妹妹生性多疑,不育后更显孤僻,难免……”


“够了!”


一声冷呵。


朱翊钧突然打断了陈名言。


面色阴晴不定。


他终于意识到,陈太后为什么有这么深的怨念,又为什么甘愿冒这么大的风险勾结高拱。


这笔烂账,什么不育、什么迁居别宫,八成都被算到了李太后的头上!


其人,别是动了什么杀母育子的念头……


真是疯了。


他生硬开口道:“让你母亲明日进宫,这几日多去陪陪我母后陈。”


“还有,去跟陈洪接洽一番,合适的时候,朕会让蒋克谦找你。”


陈名言顿了片刻,轻声应是。


而后见上方再无声音传来,恭谨退了出去。


直到人出殿,再无声响。


……


六月十七日。


高拱再次站在了廷议的班首。


昨日体力不支昏厥的刑部尚书刘自强,没来廷议。


虽然自称身体痊愈了,但高拱贴心地让他多休养几日。


与会的是刑部侍郎曹金,也是高拱的亲家。


同样的,昨日称高拱丧心病狂的御史唐炼,今日也称病在家。


只说不甚患上了失心疯,要修养几日。


除开这二人外,其余朝臣一切如常。


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再度聚集在了高拱门下。


廷议开始之后,高拱再度奏上《新政所急五事疏》。


说是经过圣上与诸位同僚查漏补缺,有所改易——改了几处句读,替换了同义词。


而后光明正大地呈与诸位同僚廷议,还恭顺地给皇帝呈上御览。


吕调阳、冯保、王国光纷纷默然。


御阶上今日也安静无声。


而后,刑部侍郎曹金、都御史葛守礼等人出列赞同。


眼见人数过半,高拱便票拟了这提议。


从始至终,也未有吕调阳等人说话的机会。


昨日,皇帝以半数不过为由,将这封奏疏按了回去。


今日,高拱以半数同意为由,将这封奏疏票拟通过。


一来一回之间,是东风换了西风。


摇摆不定的朝臣再度唱起了赞歌,言称此五事是一扫颓势,革故鼎新之始。


随后,又有通政使韩楫答覆冯保,首辅高拱致仕奏疏,为两宫、皇帝留中不发。


高拱喟然一叹,自称年老体弱,不堪重任,再度廷上请辞。


朝臣齐齐挽留。


通政使韩楫,再呈各地督抚,如湖广巡抚汪道昆,两广总督殷正茂等,请留高拱奏疏。


另有吏部员外郎穆文熙、程文、吏部主事许孚远、御史李纯朴、杜化中、胡峻、德盛、时选、刘曰睿、张集,以及左右给事中涂梦桂、杨镕、周芸、张博等86名官员,联名请留高拱。


通政使司右通政何永庆、韩楫,大理寺左少卿刘思问、右少卿宋良佐,太常寺少卿刘浡、陈行徤,太仆寺少卿董尧封、陈联芳、李幼滋,顺天府府丞刘尧诲等人进言,主少国疑,首辅不可惜身而退也。


另有,南直隶等官员,工部尚书陈绍儒、礼部尚书秦鸣雷、国子监祭酒万浩等二十六人,遥相呼应。


声势浩大。


皇帝玉音亲答,情真意切挽留首辅高拱。


高拱推辞不得,无奈只得留任。


随后。


宁夏地震,首辅高拱请赈灾,皇帝从之。


衡王载堭薨,礼部上奏,谥曰庄,皇帝从之。


首辅高拱请,工部尚书朱衡督理河工,总理山陵事务,皇帝从之。


首辅高拱请,差江西道御史周于德,督理两淮盐课兼理河道,皇帝从之。


司礼监冯保静静立在御阶之上,一言不发,宛如一个透明之人。


廷议过半。


陈洪持着陈太后答覆的奏疏进了文华殿。


赫然是允了礼部所议的尊号。


高拱也不问司礼监,当廷奏报皇帝,请玉音亲答。


皇帝欣然从焉。


乃曰:


两宫尊号,仰考旧典,惟宪宗皇帝,尊嫡母皇后为慈懿皇太后,生母皇贵妃为皇太后。


今日事正为相同,是故,尊皇帝嫡母皇太后为,仁圣皇太后。


尊皇帝生母皇太后为皇太后。


一场廷议结束。


高拱持芴下拜,高呼圣帝明君,百官附和山呼。


皇帝谆谆勉励,赐辅臣及讲官并三品以上枇杷。


乃退朝。


……


礼部值房。


吕调阳坐在桌案之后,怔怔出神。


果然,道行还是太浅了。


张居正的智慧,他比不过。


皇帝的机心,他猜不透。


高拱的手腕,他也望尘莫及。


如今新党的一切,都被他办砸了。


高拱非但没有安心致仕,甚至还有总揽朝纲之势。


要是张居正回来,他都不知道如何面对是好。


“吕尚书,元辅请您过去。”


突兀的声音,惊醒了吕调阳。


他霍然抬头:“元辅?”


职官点了点头。


吕调阳缓缓起身,将梁冠一板一眼戴着头上,推门而出。


本以为要去内阁大堂。


结果刚一出门,就看到高拱正双手负背,正站在不远处的池塘边,仰望晴空。


吕调阳放缓了脚步,走到高拱身边。


也有样学样抬起头,循着高拱的视线抬头望过去。


嘴里说着:“元辅远眺也需多看看脚下,小心踩进池子里。”


高拱知道吕调阳来了。


他没有多余动作,只开口道:“和卿啊,我一看这鸿雁,就心驰神往。”


“像这鸿雁飞过万里晴空,恐怕也无心低头,看一眼下方这小小的池塘。”


吕调阳摇了摇头:“我是怕元辅跌进池子里,惊了这一池的鱼。”


高拱笑了笑:“走吧,陪本阁走走。”


两人本是一前一后,吕调阳加快半步,强行并列。


高拱也不在乎,继续说道:“晏几道写过一句,鸿雁在云鱼在水。”


“这鸿雁与鱼,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本阁哪里看得过来。”


吕调阳摇了摇头:“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二人就这样互相打着机锋,争执不下。


眼见吕调阳始终不松口。


高拱欣赏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你的心意,不可动摇。”


高拱侧过脸,看向吕调阳:“和卿,要不要入阁?”


吕调阳一惊。


张居正想他入阁是意料之中。


皇帝昨天拉拢他入阁也在情理之内。


怎么高拱也突然想让他入阁了!?


他们分明还在拉开架势对阵呢!


吕调阳下意识问道:“元辅还容得下我?”


高拱展颜一笑:“晋党我都容得下,王崇古仍会入阁,更何况是你?”


“新法,我可比张居正先扛旗。”


吕调阳默然。


自己都准备好致仕了,没想到……高拱这胸襟,当真令他折服。


他毫不掩饰感叹:“我还以为元辅要驱逐不服,独揽朝纲。”


高拱摇摇头:“我做这么多,就是为了让你我这种人,能够放开手脚,施展新法。”


吕调阳更是无话可话。


一时无言,默默往前走。


高拱也不催逼他,就这样静静候着。


二人走了近两刻钟,太阳逐渐西斜。


这时,高拱轻松惬意四处张望,突然看到张宏的身影。


思索了片刻,出声叫住:“张大珰这是哪里去?”


张宏见是高拱和吕调阳,连忙行礼:“元辅、吕尚书。”


“陛下,两宫口谕。”


“大学士张居正等,还自天寿山,诏建大行皇帝陵寝于大峪山,赏赐张阁老等例银二十两。”


吕调阳脱口而出:“张阁老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