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 第二百七十九章 运筹帷幄【求订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六月上旬,邺城渐热。


中午的书房外,典韦坐在门口吃驴蹄筋。


许褚闭目假寐,实则在推动体内力量,运转周天。


而书房里,曹操沉念在那只大鸟身上,遥观北境的战场。


当他将念头转到大鸟体内,眼前一阵恍惚。


视角变成从高天之上,往下俯瞰。


一座绵延数里的战场,出现在眼底。


从空中看下去,两军对峙,战旗猎动。


杀气之宏,令人心悸。


鲜卑人的中军,有两万六七千人,两翼呈雁形的左右护军,各有五千。


三列军阵,锋芒直指对面的曹军。


鲜卑的兵马,大半是轻骑。


他们的作战特点,追求灵活性,能不断变阵。


曹军的数量相似,中军列方形阵。


两翼的护军,也是一个个小方阵。


张辽亲自冲锋。


对面,拓博雄都的前军,也有兵马迎出来。


双方由对峙,转为轻骑对攻。


曹操正在隔空观战,听到书房外,响起脚步声。


亲军通传后,蔡邕从外边进来。


“贤婿。”


“伯喈兄。”


奇怪的对话和身份。


一个叫贤婿,一个叫兄弟,辈分压根对不上。


随后,虞文,张仲景,华佗,童渊,张槐联袂进来。


人还挺齐。


“这段时间,北部边境在和鲜卑接战?”蔡邕问。


曹操恍然明白了他过来的原因。


灵帝在位时,蔡邕就曾在朝中为官,赶上过檀石槐一统鲜卑后,对汉大肆侵袭劫掠。


当年,蔡邕还就相关事,多次上奏。


他对汉被鲜卑欺辱,一直耿耿于怀,也就格外关注和鲜卑开战的胜负。


其他几人,也是类似的来意。


汉人休戚与共的凝聚力,仿佛与生俱来。


稍有见识的人,都很关注与外族交战的胜负。


“你们来的巧,前线正在与鲜卑军接战!”


曹操伸手一引。


气运之龙冲入一旁的国玺内。


国玺中,混沌般的白雾里,随即出现一只大鸟的虚影。


被曹操控制的大鸟,像是被摄入了国玺内。


传国玺起落,发出的紫晕,竟然映现出北部边境,敌我交战的情景,如虚空中的投影。


几人顿时精神一振。


国玺和天地气数相连,能观望山河,加上神魂相控制的大鸟融入,才有了眼前神奇的一幕。


投影当中,鲜卑骑兵从主阵两翼杀出,气势极盛。


单从骑术上看,很少有骑兵能比得上草原部族。


他们从小与马同生同长,那种熟悉性,犹如身体的延伸。


甚至有骑兵在入睡后,仍能随着马的奔跑起伏,进行休息。


骑术在他们身上,已近乎本能。


所以鲜卑人很自信,轻骑对战,汉军不是他们的对手。


不过当年的匈奴,比鲜卑更厉害,却败在汉军手里。


匈奴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一度广为传唱。


汉军的铁骑曾追亡逐北,大破游牧,将匈奴人赶出草原,打的分崩离析。


其中少部分降汉,另外的匈奴人被迫西迁,去欺负西方人了,后来还造成西方的数次大型兵祸。


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智慧,生产力造就的战争深度,乃至军备的先进程度。


骑术,骑兵,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此时,鲜卑骑兵,倏地增速,从斜面的接战角杀上来,想撕开张辽的骑兵阵列。


张辽手中,戟锋跳脱虚空,一击点杀了一名鲜卑兵。


侧翼,另一鲜卑骑兵,横刀沿着戟杆,砍向张辽的手。


但张辽身侧的高顺,速度更快,以长锤砸在对方肩胛上,旋即撑起一脚,将其从马上踢落。


兵器的交击声,在接战这一刻,宛若骤雨般密集。


鲜卑兵在小范围内,不断调整冲阵的切入点。


他们的战斗方式,是围绕在汉军周围,充分利用战马的灵活性,很少正面接触。


其战法,和狼群很相似,正面不行就打侧面,侧面不行就绕袭后方,寻找对手弱点,撕扯蚕食。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种战术对当前的曹军不管用。


张辽身畔聚敛的兵锋武运,如一道大潮,滚滚往前,又如一柄巨型战枪,长风破浪,冲开阻路的敌骑,推进速度惊人。


陷阵营原是重步兵。


但众所周知,史上知名的重步兵,都能上马下马,在重步和重骑间,自如转换。


而重骑兵和轻骑,相互生克。


草原部族的轻骑,对上移动堡垒般的重骑兵,宛如老鼠拉龟,无从下口。


不管鲜卑人如何撕扯,张辽,高顺,带领陷阵营,只认准帅旗,进行突刺!


重骑结阵,轻骑的冲击,顿时被压制。


轰轰轰!


陷阵营在敌军中,坦克般碾压前推。单靠重骑的体量就能冲开鲜卑兵的阻挡。


其所过处,血肉模糊,连战马都被卷入,踏成肉泥。


书房里,蔡邕等人看的情绪高涨,相当兴奋。


“这些重骑,投入巨大,在交战时看,钱没白花。”


战场。


拓博雄都眼神锐利:“汉人的诸侯混战方罢,就有了装备精良的重骑!”


拓博本开战后,却是一直在观望战场周边:


“大酋,去年慕容被埋伏射袭,回来后反复提醒,说汉军有一支强弩兵,威力惊人。”


“弩是汉人对付我们最好的武器,为何此番接战,不见他们动用弩兵?”


拓博雄都:“弩射,在我们队形密集时,才能发挥足够威力。


我们在战场外围,广布斥候,若有变动,当可及时应对。”


“出左列兵马,冲击敌军后阵!”


拓博雄都见正面战场不占优,下令改变冲阵方式。


拓博本请命道:“大酋,让我去吧!”


少顷,拓博本亲自统兵,从侧翼杀出,冲向曹军后阵。


这是鲜卑的经典战术,不和汉军拼正面。


利用骑兵的聚散变化,冲击,破坏汉军的阵列。


曹操在千里外,关注战局,见拓博本从侧翼杀出,当即以讯珠传令:


“公明,出后阵,弩箭速射,迎击敌军!”


公明就是徐晃。


他得了吩咐,曹军后阵,一支盾兵队伍杀出,以大盾竖立在外围。


后排的弩兵,长枪兵,一排排的列队拒敌。


弩箭如雨,长枪如林。


拓博本的人还没靠前,便被弩箭压制,见对面的长枪阵,从大盾后方探出,远近皆无机会,只能无功而返。


数万人的大军对垒,其实没有太多花哨。


比的是平时的训练,指挥,装备和士气。


曹操是蓄意让部众打硬仗,狭路相逢,拼血勇,养一股战意。


双方从中午接战,到下午申时,数万大军,滚轮般一波波压上去。


张辽一度带兵冲到拓博雄都帅旗所在。


拓博雄都大惊,遂下令后撤。


他一退,汉军便动用新的兵马压上来,增强攻势。


曹纯,曹洪率领的虎豹骑,从数里外,潮水般涌来。


鲜卑也有一支伏兵,露面参战。


战局再次扩大。


拓博雄都见难分胜负,天色将晚,率先传令收兵,打算翌日再战。


鲜卑轻骑来去自如,聆听战号,撤退时,仍保持着相互掩护的反击能力。


他们聚在一起,交错间快速从战场抽离。


后方的曹军,反应有些奇怪。


张辽在中间,虎豹骑在两翼,遥遥尾随,不急追,但也没罢战。


而鲜卑的撤离,没往草原深处的北边去,选择往东推进,边撤离,边观望汉军追没追上来。


就在这时,拓博雄都,拓博本双双生出一丝警觉。


“汉军还有埋伏!”


曹军确实另有伏兵,就在鲜卑人前方,迎头阻截。


当鲜卑撤退,兵马收拢,队形密集的时候,预先埋伏在他们退路上的,是一直不见露面的强弩兵!


麹义的弩兵,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扩充了八百余人,从原来的七千多,变成现在的整八千人!


八千大弩士,在双方交战之际,便预先来到东侧,进行埋伏。


曹操是通过战场排列,兵马走向,斥候分布。


从鸟瞰的宏观视角,掌握全局,精准预判了敌军的撤离方向。才有了此刻出人意料的弩兵伏击,迎头埋伏撤离的鲜卑兵。


通常,弩兵都在开战之初使用,射杀敌军,增强自家兵马的士气,拨得头筹。


曹操反其道而行。


当鲜卑大队兵马撤离,心态稍有放松,他以弩兵为后手,掀起了新一轮战幕。


鲜卑斥候远远的看见前方出现密密麻麻,席地而坐的弩兵时,麹义一挥手中令旗。


战场上,立时出现了箭如雨下的场面!


一轮齐射,八千箭。


鲜卑的撤退队伍,被迎头射袭,瞬间便有众多兵马翻倒。


拓博雄都下令部众,往两侧侧分,散开队形。


而强弩军这边,太史慈叹了口气。


要是鲜卑人杀上来冲击弩军,他会统兵上迎,鲜卑将钻入他们的另一个圈套。


对方主帅显然判断出曹军对弩兵,有所防护,让骑兵往两侧退走,规避了太史慈的埋伏。


不过骑兵侧分,队列的侧翼,就暴露出来。


弩兵不用麹义下令,已在令旗的指挥下,一次次蹬弓,进行弩射。


后方,张辽的兵马也发力压上来。


拓博雄都头皮发麻。


他的撤退,正衍变成溃退!


曹操预判敌军撤离的方向,正是运筹帷幄,千里决胜的手段。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