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405章 我捧谁,谁就得红!保守派,激进派,拿来主义派,争夺人心之议!

第405章 我捧谁,谁就得红!保守派,激进派,拿来主义派,争夺人心之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孔明言之有理。”


“孝直此方略,确实乃是灭秦良策,从河东攻入关中,亦是最容易走的捷径。”


“只是如孔明所说,曹操在并州亦屯有重兵,并非全然没有防备。”


“我们如何能抢在曹操省悟,增兵并州之前拿下并州,只怕还需好好议一议。”


老刘也是久经战阵了,自然看出了法正此策的优劣难易所在,脸上的惊喜收敛了些许。


“陛下所言极是,如何速取并州,确实是关键所在。”


“容臣再想想,再想想吧。”


法正眉头深锁,紧锁着沙盘又思索起来。


毕竟他是刚到邺城,刘备给他谋划的时间太仓促,能想出这先取并州的方略,已经是他的智谋极限。


短短片刻间,再让他想出如何速取并州的计策,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即使以法正的足智多谋,也是做不到啊。


“井陉关,壶关,晋阳…”


法正喃喃自语,思绪飞转,苦思着如何以雷霆之势,突破了太行山诸关隘,速取了晋阳。


萧方眼角微扬,心中已有了对策。


不过好事做到底,今日既然是要力推法正,自然是要推到底,怎好半道自己出手,抢了法正的风头。


“条条大路通晋阳,欲取晋阳,也不是非得从东边入手吧…”


萧方站在法正旁边,假意喃喃自语,实则是在暗示提醒。


这一番看似无意的自语,却似为法正突然间打开了一扇窗户,令他眼前蓦然一亮。


“对啊,我为何要执着于从东边攻入并州?”


法正目光从并州以东,迅速移向了南面,移向了河内郡,最后落在了一座不起眼的关城上。


“箕关!”


“就是箕关!”


法正眼眸爆睁,陡然间一声大喝。


刘备和众人被他冷不丁这一喝,皆是吓了一跳,茫然的看向法正,一时都未能反应过来。


“陛下,我们可用一道连环计,以两重声东击西之计,出其不意由箕关攻入并州,突破伪秦的太行山防线!”


连环计?


两重声东击西之计?


刘备精神一振,眼神既惊喜又是茫然。


“陛下可先以我汉军主力,佯攻潼关一线,以吸引曹贼秦军主力。”


“尔后却以一大将,率北线军团,由井陉关一线对并州发动进攻,由此以吸引曹仁并州秦军的主力于太行山一线。”


“而这时,陛下则可另遣一支奇兵,由水军运送渡河,突然间进入河内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箕关!”


“秦国兵力有限,既要守潼关,又要守井陉关,箕关这种小关不可能屯驻太多兵马。”


“而我军有水运之便,可与曹贼打一个时间差,抢在他增兵箕关之前,一举拿下箕关。”


“箕关一破,我军便可由河内郡,长驱直入进入河东郡,一路向西直扑蒲坂津,封锁黄河,切断秦军援救河东之路。”


“接着陛下的主力,便可大举渡河,由河内郡经箕关进入河东郡,彻底截断并州与关中的联系。”


“尔后陛下便可率我主力大军,沿汾水一路长驱北上,直取晋阳!”


“自河东北上晋阳,沿途并无雄关险隘,晋阳轻松可破,并州可速取也!”


法正手指着沙盘,将自己的两重声东击西之计,向刘备及众臣道出。


大殿内,再次沸腾。


诸葛亮连连点头,赞道:


“好一道两重声东击西之计,曹仁断然不会料到,我们会从箕关攻入河东。”


“陛下,臣以为法孝直此计可行。”


田丰等几位谋臣,亦是纷纷赞同。


“孝直此计,确实是速取河东,踏平并州的妙策。”


“好好好,好计啊!”


刘备点头大赞,心下不禁暗赞萧方的识人之能,便想这法正果然是一位难得的奇谋之士。


法正这次却不敢流露半分自负,目光却悄然瞥向了萧方。


此刻他已意识到,萧方适才的自言自语,乃是有意在暗示提醒他,促使他想到了袭取箕关之策。


如此看来,他谋划的这所谓两重声东击西之计,萧方其实早已胸有成算。


可萧方偏就不说,只是暗自提醒他,好让他献上此计,在刘备和众人面前出尽风头。


这位萧丞相,这是有意在帮他刷功劳啊。


想明白这一层深意,法正看向萧方的眼神中,敬服之外,又添几分感激。


“好,就依孝直的方略,众卿尽快拟定出一个具体作战计划。”


“待朕还都洛阳之后,便着手伐秦灭曹!”


刘备拍板做了决断。


众臣轰然领命。


“陛下,还有一桩情报,臣以为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


诸葛亮话题一转,取出一道帛书献上。


“这是不久前,细作从伪秦发回的情报。”


“曹贼之子曹丕,不久前为曹贼献上了一套选官之法,名为九品官人法,曹贼已下诏于伪秦推行。”


“臣细研过这九品官人法,此制确实乃选贤任能的良制,还能为曹贼笼络伪秦乃至天下士人之心。”


“臣以为,这对我们将来伐灭伪秦,必会平凭难度,陛下当重视起来,有所应对才是。”


九品官人法。


这五个字,正式出现在了大汉的朝堂之上。


一时间,众臣议论纷起,显然对这九品官人法,先前已有所耳闻。


只是经诸葛亮当朝提出,众人这才开始重视了起来。


唯有萧方,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对此并不感到半分意外。


刘备亦警觉起来,忙是接过帛书,细细审视起来。


眉头渐渐凝起,眼眸中也隐约掠过几分忌惮。


“确实孔明所说,这九品官人法,确实是一套选贤任能,争夺士人之心的良法。”


“没想到,曹操的这个儿子曹丕,竟然能有这般见识格局。”


“了不起,了不起呀。”


身为君王,刘备自然看得出这九品官人法的厉害之处,对曹丕这个死敌之子,不禁心生赞赏。


萧方却是一笑,不以为然道:


“陛下,这个曹丕确实有几分才华,不过这九品官人法却并非他的手笔。”


“若臣推测不错的话,此法应该是出自于那陈群之手。”


陈群!


一个熟悉的名字,时隔十载,再次响起在了刘备耳边。


当年他为徐州牧时,这个陈群可是曾做过他的幕僚,一度劝说过他不要接受陶谦让送徐州。


后袁术进犯徐州时,陈群也曾提醒过他,吕布可能与袁术联合偷袭下邳。


事后也证明了陈群的预见力。


可惜徐州已失,陈群也和大多数的徐州士人一样,选择留在徐州,继续为吕布效力。


再到后来曹操攻取徐州,陈群便顺水推舟,投降了曹操,并被征辟往了霸府之中,从此便为曹家效力,直至如今。


“陈长文确有大才,只是丞相如何断定,这九品官人法,竟出自于陈长文之手?”


刘备目露奇色。


毕竟陈群自降曹之后,便再无亮眼表现,从此仿佛销声匿迹一般,再未出现在他的视野之中。


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怎么就突然间憋出这么一陀大的,整出了个九品官人法?


而萧方又是如何得知?


不光刘备惊奇,法正等众臣们,亦是大为好奇。


萧方只是付之一笑。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陈群,吴质,司马懿,朱铄,号称曹丕四友,乃是其最信任的四位心腹。


当年历史上,曹丕能争过曹植,夺取储位,全靠这四人的幕后出谋划策。


历史轨迹虽然已变,但这四人现下却仍聚集在了秦国之中,料想依旧会为曹丕笼络至麾下。


而曾经历史上,曹丕为了获取天下士家的支持,便采纳了陈群所创的九品官人法,最终才顺利的废汉称帝,登上了九五至尊,开创了曹魏王朝。


就曹丕那点才华,既不如其父曹操,更不如其弟曹植,写写文评也就罢了,又怎么可能创得出这九品官人法?


此法,自然依旧如历史一样,出自于陈群之手。


“咳咳,这九品官人法,是否出自于陈群之手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孔明所说,此法对曹操争夺士人之心,大有助益,陛下必须要有所反制才是。”


萧方轻咳几声,将老刘和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正题上。


刘备思绪回到现实,重重点头:


“丞相言之有理,卿等以为,朕当如何反制曹操这九品官人法?”


话音方落。


田丰第一个站出来,拱手道:


“这九品官人法,无非是一部选官之法,陛下既要反制,自然也要从选官之法来入手。”


“臣以为,陛下即刻下诏,尽快恢复我大汉朝的察举之制,如此一来,自然便能与伪秦的九品官人法针锋相对。”


田丰的政治力场,显然偏向于保守,主张恢复旧制。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说道:


“察举制推行百余年来,至桓灵二帝时,因州郡地方官营私舞弊、朋比结党,察举制已是弊端重重,急需革新。”


“且自董卓之乱以来,州郡频繁易主,察举制的根基已荡然无存,想要重建谈何容易。”


“故臣以为,陛下再造大汉,令天下气象一新,这选官之制也当趁势革新,以适应当前朝野形势才是。”


诸葛亮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显然要比田丰这个保守派,要稍显激进,主张推行新制。


话音方落。


法正眼眸一亮,拱手进言道:


“我们何必非要在这里劳神伤脑,既然要用新制,干脆将那九品官人法拿来,为我大汉所用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