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唐好圣孙! > 第三百一十章 翠微宫避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熟能生巧这一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傧相这一块儿。


挨揍是一种习惯,至少程处弼已经是习惯了。


那大棍子咚咚咚砸在他的身上发出声声闷响,就算放养孩子如老程都觉得有些心疼了。


不过这也是唐朝婚礼的一环,不爽不要玩。


在给韦待价当完傧相之后,程处弼再度踏上向南航行的征程。


这一次带领船队的变成了他,而不是裴行俭。


毕竟也是连续出了几年的海,程处弼已经是门儿清了。


在贞观十九年的时候,朝廷便在李象的建议之下,重新修建大明宫。


毕竟老李之前常年在外作战,身上落下一身暗疾,太极宫地势低洼且又潮湿,李世民在太极宫住着的时候经常就觉得不是很舒服。


从贞观十九年的八月开始,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二月,总共历时三年零五个月,阎立德在二月三日这一天,正式向李世民报告,大明宫已经修建完毕。


李世民在看过大明宫之后,对其非常满意,同时下令在大明宫丹凤门南面,开辟一条丹凤门大街。


在大明宫落成以后,李世民又下令将永昌坊和翊善坊一分为二,增设光宅坊和来庭坊,在期间开辟街道,街广一百三十步,南北尽二坊之地,南抵永兴坊北门之东。


不过李世民修了这个大明宫,却没什么迁居的意思。


本来他是打算将含元殿当做大朝会的举办地点,但也可能是老李这人比较念旧,所以还是一直留在太极宫没有挪窝。


大明宫落成的第三天,李象还去立政殿找李世民,想问问他为什么建好的宫殿也不搬迁。


老李躺在躺椅上,身上盖着熊皮氅子,悠闲地在院子里晒太阳。


听到李象的问题后,李世民笑笑,而后对他说道:“阿翁老了,就不去大明宫凑那个热闹了,这大唐终究是你们年轻人的,还是留给你们为好。”


“那也不耽误阿翁入住啊。”李象无奈地说道:“再说您身体本就有点暗疾,在大明宫这样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住对身体也有好处,总强似在太极宫这又潮又阴冷的地方待着。”


“当初在你阿婆还在世的时候,便与我同在立政殿,如今你阿婆故去,朕唯一能够思念她的地方,也就是在这立政殿了。”李世民忽然感怀地说道:“人老了,就是喜欢念旧,也只有在这立政殿当中住的时候,才会感觉你阿婆似乎从未离我而去……”


李象听着,感觉有些心酸。


他擦擦眼睛,蹲在了李世民的身旁。


“那孙儿就陪您在太极宫,咱不挪地方。”李象笑着说道。


李世民伸手盘盘李象的脑袋,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怀念地望着远处的秋千。


目光似乎穿越时空,定格在那抹抱着孩子一起荡秋千的倩影身上。


作为纯爱战士,李象也能理解老李对于长孙皇后的眷恋。


换位思考一下,若是裴雪青早早离他而去,那可能他李象表现得还不如李世民呢。


既然老李不打算搬,那李象也觉得搬过去没啥意思。


大明宫这东西也就是名声听个好听,实际上感觉不如太极宫,李象捏着鼻子这样想,但大明宫那干燥清爽的环境……的确挺馋人的。


从立政殿一路走回武德殿,李象顺路从大吉殿中的三清观里把李无双给接了回去。


“你这是从哪里回来的?”李明达瞅瞅李象,看他那有些发红的眼眶,狐疑地问道:“这眼睛怎么回事?”


“没什么,刚才风吹进沙子了。”李象撒了个谎。


没奈何,这位姑姑神经可是最为敏感,要真实话实说,伤感之下哭唧唧,那李象可有的忙了。


哄女人什么的,可是这个世界上最累的活计。


李明达将信将疑,但还是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将李无双交给了李象。


“豆豆刚才在我这儿吃过了点心,晚饭让她正点吃。”李明达嘱咐了一句。


“好的,你不和我们一起来吃饭吗?”李象又问道。


“我就不去了,今天刚给豆豆弹了几个小曲子,看她还蛮喜欢听,我要先记录下来。”李明达含笑回应,伸手捏捏李无双的小脸儿。


李象肃然起敬,难不成姑姑要成为大唐的儿歌女王了吗?


倒也不是不行……


李无双这小丫头皮的很,完全不像她的母亲裴雪青,反而和李象特别像。


都说女儿随爹,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李无双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蹲在院子里数蚂蚁,甚至还抓着蚂蚁往手上塞,回家给李明达献宝。


每次都惹得李明达惊叫不已——她最害怕虫子了。


于是在李明达的三令五申之下,李无双被禁止在大吉殿当中玩虫子。


为此李无双还委屈巴巴,好几天没去大吉殿找姑婆玩儿。


好在小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更多的则是因为这件事被裴雪青打了一顿屁股,所以李无双把小情绪从李明达的身上转移到了裴雪青的身上。


“你说你,打孩子干什么?”李象看着趴在裴雪青腿上挣扎求救的女儿,无奈地说道。


“耶耶救我——”李无双很配合地伸着手。


裴雪青抬起头,用十分危险的目光扫了一眼李象。


李象打了一个激灵,连忙说道:“对,这小孩子就是得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阿姐你做得对!”


“哼。”裴雪青哼了一声,把李无双放下去,用手一指墙角。


李无双连忙迈着小萝卜腿跑到墙角,默默地面向墙壁乖乖站好。


血脉压制,诚不欺我啊……


李象也是在感慨,真是一物降一物。


“象儿,你也不要太惯着孩子。”裴雪青嗓音温柔,轻声在李象的身畔用只有两个人的声音说道:“小孩子现在还什么都不懂,若是不趁着这个时间段,把她的观念塑造过来,恐怕以后就很难改变了。”


“我知道,我知道。”李象擦擦额头上的冷汗。


裴雪青又叹息道:“只是不能一味地压着她,这坏人还是我来当好了,你就安心做你的慈父……算算时间,等一刻钟之后我出去给你们做些桃酥吃,你悄悄带她去大吉殿好了。”????“这,这能行吗?”李象捉着裴雪青修长的手,心疼地看着她:“你可是我心中最温婉善良的阿姐,怎么能去做坏人呢?要不还是我来吧……”


“你啊。”裴雪青哭笑不得,伸出葱白的手指在李象的脑门上戳了一下:“我已经做严母了,不适宜再行更改,就按我说的做好了。”


“好。”李象点点头,‘勉为其难’地应下了当好人的请求。


当好人还不简单?李象可是最会这个了。


“趁着”裴雪青去做桃酥的时候,李象悄悄地凑到依旧在老老实实面壁的李无双身后,伸手点点她的肩膀。


“耶耶。”李无双回头看是李象,甜甜地笑着。


李象伸手揉揉她的小脑袋:“趁着你阿娘不在,耶耶带你出去玩,去找祖祖好不好?”


他说的祖祖,指的是李世民。


“好耶!”李无双瞬间喜笑颜开,蹦跳着应着李象的话。


小孩子虽说岁数不大,可聪明得很,最是知道谁宠着她。


李世民对她可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能在老李的身边待着,那可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儿。


……


贞观二十三年的夏天似乎格外炎热,按照往年的习惯,大唐皇室总归是要出去避暑的。


就像是贞观二十一年,李世民便带着家人们还有近臣,一起前往幽州避暑。


这是李象新开发的地方,选定了武清以南三百多里的地方。


对于这风景宜人的地方,李世民十分满意,于是便给这片行宫取名叫做凉宫。


如果按照地址来看的话,那个地方应该是现如今的北戴河。


贞观二十二年的夏天,老李则决定去登州避暑。


靠海的地方炎热程度总归是比不上内陆,有着海洋来调节温度的登州,根本不是内地能够比拟的。


登州现如今发展得俨然就是一座大都市,看繁华程度,丝毫不比长安差。


虽说没有运河,但登州毕竟靠海,连通着武清,货物可以通过港口分门别类,选择输送到武清进入运河,或者是输送到南方的城市,抑或是通过内陆的运输向洛阳等地运送。


而今的登州人兜里也有钱,尤其喜欢把孩子往长安送,一时间倒也兴起了书院热。


李象又命人在登州和幽州分别修建了大唐皇家文学院的分院,教授同样的教材,采取同样的学制。


毕竟长安的书院也装不下那么多人,总该是要想想办法分润出去的。


对于登州的发展境况,李世民十分满意。


他还记得第一次来登州的时候,那稍显荒凉,百废待兴的样子犹在眼前,而今几年过去,这里竟一变而成为如此繁华之地。


不得不让人感慨命运的奇妙。


冯清依旧是登州大都督府的长史,李世民倒也没给他升迁,这是留给李象将来登基的时候提拔的。


再说冯清本身就是从正七品上破格越级提拔到从三品上的,现在不给他升迁倒也不算是亏待他。


幽州之中也兼并出了一个幽州大都督府,大都督同样由李象兼任,顺便还兼了幽州牧,许敬宗现如今已是荣升从三品上的幽州大都督府长史。


老许现如今工作的卖力程度丝毫不亚于冯清,俨然就是时代楷模的样子。


这也是登州和幽州能够飞速发展的原因,有一个肯干事,踏实勤谨的一把手,就是发展的保障。


在贞观二十一年和贞观二十二年的两次出巡后,李世民又重新想起了以往的避暑胜地。


别问,问就是终南山上的翠微宫。


大唐不能没有翠微宫,就像3d区不能没有蒂法。


于是,在李世民的一声令下,大唐高层在三月中旬启程,踏上前往翠微宫的道路。


李象心里总觉得不太踏实,他当然记得阿翁就是在今年五月的时候,在翠微宫含风殿因病逝世。


虽说现在阿翁身体比上辈子好太多,没有那么多糟心事情,譬如太子造反又早逝,胖儿子心里觊觎太子之位,小儿子又懦弱不堪,导致老李只能超频身体给李治铺路,因而身体急剧恶化……


但总归是要防患于未然,李象决定还是带上孙思邈一起去溜达。


有什么事情的话,有孙神医坐镇也是好的。


孙思邈自然是不会拒绝李象的请求,老头现在过得很舒坦,在长安城俨然就是超然世外的高人。


身边还带了许多的徒弟,也算是圆了他的梦想。


甚至于卢照邻也被孙思邈所影响,在安东大都护府都不忘记给孙思邈传信求教医术。


看在李象的面子上,还有卢照邻如此虔诚,有空的时候孙思邈也会给他回信。


有老孙一起走,李象的心里稳了许多。


不过也没什么问题,反正阿翁现在又不吃金丹,必然不会有问题。


于是,在四月初,一行人便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翠微宫。


翠微宫在李象的影响下,是贞观十七年开始修建的,由将作大匠阎立德主修,五月即成,命名为翠微宫。


其宫笼山为苑,气势浩大,老李在建玉华宫诏令中说道:“近因群下之志,南营翠微,本绝丹青之工,才假林泉之势,峰居隘乎蛟睫,山径险乎焦原”,描述了建造翠微宫的状况。


翠微宫的正门北开,名为云霞门,朝殿名翠微殿,寝殿名含风殿,旁有太子别宫。


其正门西开,名为金华门。


内殿名喜安殿,与翠微宫连延500多米。


此宫建成后,进士张昌龄为其作了《翠微宫颂》,深得老李赞赏。


由于进士科改革,张昌龄也吃了不小的亏,但由于张昌龄把行卷投递到了程咬金的府上,老程觉得这文章做得看不懂,于是本着看不懂就是好文章的理念,顺便就和老李说了这件事。


而张昌龄的文风,也是李世民所喜爱的那一款,于是老李就小小任性了一下,破格录取他为考功员外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