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为太子效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人见到是大将军,纷纷停下动作行礼。


侯君集拍了拍一个当初裨将的肩膀道:“朝中给的钱饷诸位可都有?”


“回大将军,我们都有。”


“好,好啊。”侯君集神色宽慰地点头。


让他们继续在这里修缮沟渠,侯君集长长一声叹息。


李孝恭道:“太子行事向来是言出必行,东宫太子的承诺重于千金,从未食言。”


侯君集用厚重的嗓音道:“听闻禄东赞是个小人!还敢糊弄太子殿下!”


李孝恭打趣道:“怎么?你要去杀了他吗?”


“好啊,他敢来长安,某家就剁了他。”


在家中禁足反省了一个月之后,侯君集的气色好了很多,算是调养了一个月,整个人的精气神也恢复如当初。


听闻陛下要处置侯君集之时,朝中许多将领求情,包括李孝恭他自己也出言求情了。


陛下依旧是对他有责罚的,并且撤走了兵权。


好就好在有东宫太子帮衬。


本来是来开导他的,现在的李孝恭隐有担忧,如今侯君集的心思大有……谁跟太子有仇,侯君集就要去杀了谁的态势。


当然了,类似想要为太子效死的,还有一个人。


只不过阿史那杜尔是突厥人,他一直说他的命是太子救下的。


李孝恭与他说了三两句,便去李卫公的府邸。


现在的李靖又恢复了闭门的状态,倒是不谢客。


注意到来人,李靖看着眼前的棋盘道:“你怎么来了?”


“李卫公如今是不着心兵法,开始醉心棋盘了。”


李卫公道:“老夫近来一直在锻炼棋艺,改日一定要赢了太子。”


李孝恭在一旁坐下,拿起茶碗发现茶水凉了,又有些烦闷地只好放下碗,道:“侯君集的兵权被撤走了。”


李靖颔首道:“听说了,这么多人为他求情,想不知道都难。”


李孝恭迟疑道:“你说侯君集会不会对陛下有怨言?”


李靖思量半晌,笑道:“太子殿下办事很漂亮,挑不出毛病不说,还能令人服气。”


“嗯,伱说得在理。”


李靖收拾好棋盘道:“下棋!”


李孝恭嘴角一扯,缩了缩脖子道:“这风真是越来越冷了,家里炖了萝卜就先回去了。”


李靖冷哼道:“你怕输大可以直说。”


闻言,李孝恭正在走动的脚步停下,闭眼深吸一口气,道:“李卫公,欺人太甚。”


李靖对一旁的小儿子李德奖道:“送客。”


“慢着!”李孝恭快步走了回来,大跨步坐了下来,道:“下棋。”


棋逢对手是人生一大快事,一直被人蹂躏的感觉很不好受,李孝恭不是不会玩这种象棋。


可与李靖下棋实在是无趣,来来回回杀不掉几个棋子。


还不如与东宫太子下棋来个爽快,至少可以互相杀个痛快。


朝中的支教之策下达后,休沐之后的冬天,正如李道长所言,这一天真的下雪了。


李承乾与父皇站在三清殿,望着道祖他老人家。


李世民道:“那三十六县,有多少人反对支教之策?”


李承乾向着道祖他老人家行礼,而后揣着手背对着殿外的风雪,道:“他们不反对支教之策。”


“哦?”


李世民颇觉意外地一笑。


李承乾道:“可他们反对支教选人。”


在暖炉边坐下来,就有一旁的太监将核桃与枣放在炉子边,还将炉子边放上两张饼。


还有太监水壶提来,水壶中的开水冲泡好茶水。


又将一些肉脯与干果,糕点放在一旁的桌上。


道祖老人家面前的香火还在烧着,李承乾也在炉子边坐下来。


“与朕说说。”


“父皇是不是早就料到了儿臣会有如今一难。”


李世民闻着茶香,徐徐热气从茶水飘来,道:“朕以为有人会反对这件事,看来你这个储君贤明,他们都不会明着反对太子政令。”


“历来州郡县,非德高望族者不得为师教书,而各州县也都是自行选择地方上的夫子教学。”


“这不好吗?你还省心。”


李承乾摇头道:“这不好,夫子必须是由长安派发,京兆府安排人手,如果真按照他们的方式,让各县自主选择人手,这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方式方法了?”


“儿臣的支教之策就会没了意义,他们又会回到看出身,看身世,看是谁的子子孙孙来论断所谓的德高望重。”


李世民嘴里吃着一颗枣,道:“看来你是要一意孤行了。”


“儿臣的一意孤行,离不开父皇支持。”


李世民忽然一笑。


李承乾拿起茶碗,向父皇敬茶一饮而尽。


李世民摇头道:“支持你的不是朕,也不是朕支持你就够,你的老师是房玄龄,你的舅舅是辅机,郑公十分欣赏你的为人,他们才是最支持你的……”


话语停顿片刻,又道:“承乾啊,朕平日里广纳劝谏,可即便是当年面对颉利,朕亦未有退缩,你是朕的嫡长子,你面对困苦也从未退缩,李家儿郎当如是。”


李承乾道:“正如父皇所言,儿臣退让一步,反对我们家的人便会得寸进尺。”


茶水入口还有些烫,李世民望着殿外的大雪,道:“这江山社稷岂是三言两句就能扛下的。”


李承乾端坐在椅子上,抚着额头道:“儿臣考虑过了,支教的夫子哪怕与各县县官不和睦,他们就算是被刻薄对待,也要将办学做下去,倒要看看这些人想要与我们李家作对到何时。”


李世民笑道:“说来也是,现在这个时候竟然没有人辞官了。”


风雪中,李丽质牵着小兕子的手而来,两个妹妹走入殿内,哆嗦着身子来到炉子边。


小兕子戴着一顶帽子,她上前道:“父皇这个帽子可以护住头发与耳朵。”


李世民拿过这顶帽子,看着帽子的两侧还有放下来的两翼,点头道:“这手艺不错。”


小兕子又跑到姐姐身边,道:“是姐姐亲手缝制的。”


李丽质拿下挂在肩膀上的布袋子,也拿出一顶帽子道:“女儿也给父皇缝制了。”


任由小兕子将帽子给戴上,李世民朗声笑着。


不论外面纷纷扰扰有多少,这个家依旧是安宁的,李承乾喝着茶水,听着父皇的笑声,看着雪景没有说话。


李丽质道:“母后让女儿请父皇与皇兄去东宫用饭。”李世民抱着小兕子起身道:“该是用饭的时辰了。”


今年的这场大雪,风并不大,雪势倒是不小。


这些天崇文馆一直都在考试,寒冬时节,有不少人站在崇文馆外的雪中。


这里成为长安城内一处别样的景观。


一批考试结束的人走出崇文馆,随着狄知逊一个个高声念着名字,又有几个学子进入崇文馆内考试。


这个天气冻得有些握不住笔,他们刚刚坐下来使劲搓手,让手掌温暖一些,还来不及掸去落在身上的积雪,便开始动笔答题。


崇文馆的考卷很简单,大体上就是几道明经题,而后还有一些关于教学上的志向与教学的目的。


这是必须要写的,决定着这些人要被派去哪个县支教。


“加纸!”有些学子朗声道。


狄仁杰便将纸张递上,供学子们书写。


要说志向与教学的目的,难免会有长篇大论,因此有不少学子要加纸。


朝中积攒了不少银钱,也有足够的开办支教事宜,这事需要大量的本钱,而且短时间见不到成效。


教书可不是种粮食,三五月就能够有收获。


教书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寻常孩子从年幼少年,少说要学数十年才能够成才。


因此这种方略,对较为现实的人眼中,是好高骛远的。


说不定今年太子安排下去了,来年就会取消这个政令了。


张玄弼来长安有半年了,他在朝中并没有拜职,而是近来闲住长安。


今天他来见一位故人的孩子,温挺见到张玄弼有些意外,他只是听父亲说起过张玄弼是当世名儒的弟子。


从小到大两家的走动并不多。


温挺道:“见过先生。”


张玄弼望着他,喃喃道:“孩子,你的……”


“家父已下葬了。”


“唉……”张玄弼扼腕道:“惜哉,惜哉。”


温挺神色倒显得很平静,他道:“先生此来可是要在朝中入职?”


“陛下正有此意,可老夫云游惯了,不喜在朝中任职。”


温挺看着崇文馆外正在排队的学子,不再说话了。


张玄弼也望着这个景色道:“当今陛下雄才大略,当今太子贤明,这关中越来越好,老夫见过崔仁师了,有些事老夫与他的想法是相左的,崔仁师看人看事太固执己见了。”


温挺见又有一批学子离开了,便给狄知逊递上名册。


而后一个个名字又在崇文馆门前开始点名。


眼看温挺没有听自己的话,张玄弼走入雪中,嘴里喃喃道:“可怜的孩子,可怜呀。”


温挺闭着眼收拾一番自己的心情,继续收拾刚上交的考卷,将它们全部叠放好,这些都是要交给中书省的于侍郎批阅的。


等张玄弼走远了,许敬宗这才走来,道:“没想到温兄还与他相识。”


温挺摇头道:“他与家父相识,算是故交。”


本来温挺的心思就已收住了,醉心于京兆府的事务,让他不再这么难过。


温彦博过世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许敬宗注意到他的神色,道:“太子殿下不会忘了东征,现在我们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社稷,与其说天天想着念着,不如先将该做的事做好,太子殿下不喜自怨自艾的人,更欣赏脚踏实地的人,这也是殿下这些年对京兆府时常说的话。”


温挺放低眼神,忙碌地整好考卷,“让许少尹费心了,在下相信太子。”


许敬宗颔首。


直到入夜的时候,今天的考试才告一段落。


比预想的还要久,只完成了一半的人数。


入夜前的一批学子考试结束之后,见京兆府不再把报名喊人,众人纷纷议论。


狄知逊匆匆走出来道:“有劳诸位等这么久,还请明日一早再来。”


颜勤礼将今天的两百份考卷急匆匆送入皇城中,径直送去了中书省。


现在的中书省内,只有于志宁与褚遂良还在忙碌。


等颜勤礼到了,工部侍郎徐孝德也回来了,他向中书省递交了今天修缮长安坊市的账目。


众人坐在中书省内交谈着,没人的时候在空旷的中书省内,说话还会有回音。


有太监提着食盒而来,道:“太子殿下知晓几位还在忙碌,便将这些饭食赐给诸位。”


于志宁行礼道:“谢殿下。”


太监得了话,脚步匆匆离开。


到了夜里越发地天寒地冻,太监也不想在这里久留。


于志宁,褚遂良,徐孝德还有颜勤礼四人围着炉子而坐,打开食盒是几只烤包子。


正好可以一人三只。


于志宁将烤包子放在炉子边。


褚遂良正吃着道:“没凉,还是热的。”


于志宁道:“将外皮烤焦一些味道更好。”


褚遂良迟疑道:“太子来年就二十岁了。”


看他们都没有讲话,就连徐孝德也在闷声吃着包子。


褚遂良也干脆不说话了,自顾自吃着包子,眼神打量着眼前几人。


风雪中的长安城显得静谧,冬日里的晨光来得晚,大雪依旧在下,天色只有微微亮光的时候,东宫传来的箭矢的破空声,以及箭矢种种钉在靶子上的动静。


李丽质拉着弓弦,站在风雪中,在密布的风雪瞄准远处的靶子,视线对焦在箭头与靶子之间,前端锐利的箭矢隐隐有些左右摆动


因天太冷,戴着粗布手套的手还是能感受到彻骨的冰凉。


她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眼神锐利,放出一箭。


箭矢破开雪,径直落在了靶子上。


李丽质问道:“几环?”


李治这才快步走向靶子查看,回道:“三环。”


东阳接过弓,熟练地搭箭拉弦,一箭而出,箭矢准确地钉在了靶子上。


李治回道:“也是三环。”


李慎睡眼惺忪,坐在冷风中打了一个哈欠,只等早饭做好,兄弟姐妹一大家子还要去滑雪玩,还能与父皇打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