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朕能走到对岸吗 > 第352章 刘协:自古以来,高句丽都是我大汉疆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什么?”


听闻司马懿之言,刘协大吃一惊。


虽然乌桓被平定乃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眼下才过去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这效率未免也太快了。


而更让他震惊的还是黄忠取得的战果!


转战七百里袭击乌桓大本营、斩杀蹋顿单于、俘虏无数、缴获战利品无数,这完全就是霍去病当年袭击匈奴的翻版!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


贾诩开口说道,脸上难掩笑意:“经此一战,北部边境再也不用担心来自乌桓的威胁了!”


“臣恭喜陛下除去一心腹大患!”


大汉虽然不怕这些异族进犯,但却也没法将其除尽,因为这些异族打不过就会跑回草原、跑回大漠。


只要那些王部高层贵族们不死,就会很快组织起力量继续骚扰边境,令人烦不胜烦。


但这回不同,黄忠不仅斩了蹋顿单于,还把众多高层俘虏了,可谓让乌桓遭受到了重创。


至少百年内都无力再来犯边!


刘协心中也对这个消息极为满意,笑着说道:“汉升果然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望,等他凯旋后朕定要封他为侯!”


封侯一直是黄忠的梦想,这一战取得的功劳已经完全足够他封侯了,刘协当然不会吝啬封赏。


听到刘协与司马懿等人的对话。


法正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乌桓虽然比不得鲜卑那么强大,但也是一股强大的异族势力,居然就这么被击败了?


而且连单于都被斩杀?


想到此处,法正忍不住问道:“陛下,这位黄老将军不知是何人?陛下此番征讨乌桓又派遣了多少兵马?”


面对法正的询问,刘协也没有隐瞒,笑着道:“黄老将军名为黄忠,字汉升。”


“不久前的合肥之战便是他与张辽将军一同击溃三万叛军,并生擒碧眼贼。”


“此次平定乌桓,朕让他领了一万精锐过去,没想到他年过五十还能有这般勇武,真是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


法正闻言登时一惊。


合肥之战他当然听说过,如今已经广为流传,他竟不知除了那位大名鼎鼎的张文远之外还有一位老将参战了。


一個无甚名气、且年过五十的老将,居然带着区区一万人就灭了乌桓。


那如果是八百破三万的张文远领兵,又或者是温公吕布领兵呢?天下又有何人能挡?


“陛下麾下当真是猛将如云。”


法正发自内心地感叹道。


难怪强如袁绍都能被击败,天子麾下武德确实充沛无比。


至于文臣谋士是什么水平,他虽然刚刚来投效所以不甚了解,但想来也绝非泛泛之辈。


因为要是没有出彩的谋士辅佐,仅凭武将之勇,天子是不可能走到如今这一地步的。


有勇无谋,难成大事。


法正深深看了诸葛亮等人一眼,将心中的那一丝傲气收敛了起来,叮嘱自己今后要谦逊谨慎行事。


虽然天子对他青睐有加,他若是恃宠而骄,便是走上了取祸之道。


刘协并不知道法正的想法,他刚想开口问一问司马懿关于崔林出使高句丽之事时,随侍宫女便前来禀报。


“陛下,朝会的时辰到了,百官已经入殿等候。”


“都这个时辰了么?。”


刘协挑了挑眉,随后对诸葛亮等人道:“先随朕去上朝吧,此番获得大胜,当与百官共同庆贺。”


说完就率先向大殿外走去。


群臣紧跟其后。


很快,刘协便带着众臣一同抵达了泰安殿。


殿内文武百官早已齐聚。


刘协走上龙位落座,未等百官行礼,便笑着道:“今日朝会,朕有一个极好的消息要告诉诸位爱卿。”


“幽州传来捷报,黄老将军领兵转战七百里,于白狼山斩杀蹋顿,俘虏过十万、大破乌桓!”


“此次北征大获全胜!”


刘协这番带着笑意的话落下之后,群臣皆是面露惊色。


很显然他们和之前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刘协一样,都被震惊到了。


“一个月的时间,居然就平定了乌桓?”


“黄老将军如此年纪,居然还能做出如此壮举,真乃猛将也!”


“蹋顿一死,乌桓便成了一盘散沙,对我大汉再不成威胁!”


“乌桓的大军都被击溃了,蹋顿便是活着又能如何?”


“转战七百里!黄老将军勇猛不下温公啊!”


“多亏陛下英明神武、挥师北伐,才能有此战之胜!”


……


百官议论纷纷,赞叹不已。


而吕布则是瞥向张辽,啧啧说道:“我算是明白了,你之所以能生擒碧眼贼,原来是沾了黄汉升的光。”


“老实交代,合肥之战你是不是抢了他的功劳?l


虽然异族比较好打,但黄忠这次能取得这样的战绩也很了不得。


而且还是独自领兵后的首战,所以他顺势拿来挖苦张辽一番。


“对,你说的都对。”


谁知张辽并不吃他这一套,嘿笑道:“我的确是沾了汉升的光才成功擒了碧眼贼。”


“哪儿像你一样啊,能独自破了曹军的八门金锁阵,我心里对此可佩服的紧。”


提起八门金锁阵,吕布的脸顿时黑了下去。


张辽生擒孙权,哪怕有黄忠相助,那也是实打实地拿八百对三万。


但破八门金锁阵,基本上都是赵云和诸葛亮的功劳,他只是负责收拾残局。


所以要说沾光,他沾赵云的光可是比张辽沾黄忠的光要多得多。


因此面对张辽的这番话他根本无言以对,只能暗自郁闷。


刘协把这两个活宝的拌嘴听在耳里,心中只觉得好笑。


微微摇了摇头后,刘协向群臣问道:“此番俘虏乌桓十数万,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处置?”


他来的上朝的路上看了传回来的捷报,还有郭嘉给他的上书,其中就提到了关于俘虏的处置问题。


“当然是全杀了!”


吕布闻言毫不迟疑地回答道,话里充满了腾腾杀气。


“陛下,对付这些异族不需要讲什么仁义道德,唯有杀戮才能震慑他们!”


“臣以为可将所有俘虏尽数斩首,然后拿他们的人头在边境筑京观!”


“如此,定能保边境太平!”


吕布年轻时时常和异族打交道,在他看来这些异族全都一个德行。


只有杀得他们怕了,他们才不敢来冒犯你!


“温公此言差矣。”


贾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摇着头说道:“杀了实在是太浪费了。”


“重建雒阳需要大量劳力,不妨将这些俘虏全部派去建设帝都。”


“如此一来既可以省去大量钱粮,也不会白白浪费这么多劳力,岂不妙哉?”


重建雒阳,由各大世家出钱粮、朝廷负责招募人手进行施工。


传统徭役一般没有任何钱财可拿,有时候甚至连吃喝都要自己承担。


碰到开明的帝王才会给参加徭役的百姓们管饭,但许多负责工程的官员都会克扣这笔开支。


所以许多百姓都提徭役而色变。


但刘协特意叮嘱过,朝廷不仅不能克扣那些参与徭役的百姓们的伙食,而且要发放一定的酬劳。


这些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可若是采用乌桓俘虏来重建雒阳的话,那还给什么酬劳?


给口饭吃就不错了!


至于是累死饿死那都无所谓,节省下来的钱完全可以充入国库。


“好像也是。”


吕布挠了挠头,他倒是没想到这一点,这就是读书人的脑子么?


果然比他转的快。


听到吕布和贾诩二人一个比一个狠的建议,诸葛亮忍不住开口道:“陛下,臣以为这些俘虏无论是杀还是充作苦役建设雒阳,都不够妥当。”


“孔明有何高见?”


刘协亦觉得吕布和贾诩的建议都有些太狠毒了,闻言当即问道。


诸葛亮拱手道:“回禀陛下,此番北征虽然重创乌桓,但乌桓仍有不少余部分布在草原中。”


“陛下若严苛对待俘虏,势必会让乌桓余部升起恐惧和仇恨的心理。”


“短时间内可能无忧,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臣以为陛下可斩杀俘虏的所有乌桓部落高层,至于普通乌桓士卒和百姓,陛下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行,将他们逐渐吸收融入我大汉。”


“乌桓人生长在草原,乌桓骑兵天下闻名,只是缺少装备武器而已。”


“陛下将他们收为己用后,只要稍加训练和武装,就能得到一支精骑!”


“恩威并施,届时只要陛下稍加招降,草原上的乌桓余部定会来投。”


“如此不过百年,乌桓将不复存在。”


诸葛亮的想法和吕布与贾诩都不同,他希望将乌桓高层斩杀,然后把乌桓士卒收为己用、百姓融入大汉。


兵不血刃地抹除掉乌桓。


刘协沉思片刻,并未立刻同意诸葛亮的建议,而是看向群臣。


“诸位爱卿觉得此策如何?”


不是他不信任诸葛亮,而是因为这种事往往要集思广益、查缺补漏。


“此策甚好。”


司马懿深深看了诸葛亮一眼,出言表示支持。


杨修也点头道:“诸葛尚书之策虽然耗时颇久,但十分高明。”


法正只是沉默不言。


他初来乍到,不适合发表意见,而且他也觉得诸葛亮的办法极好。


果然天子身边的谋士都不简单。


见群臣都不反对,刘协便道:“那就依孔明之策处置这些俘虏吧。”


诸葛亮躬身一礼:“陛下英明。”


此事定下,司马懿继续说道:“陛下,还有一事。”


“崔侍中代表我大汉出使高句丽,修两国邦交,此事臣以为不妥。”


“这高句丽乃是关外小国,理应他们派使者前来我大汉朝见陛下,怎可由我大汉降尊纡贵派使者前往?”


司马懿对这件事相当不爽。


他是侍御史,有弹劾之权。


崔林没有请示过天子就前去出使一关外小国,简直是自作主张。


“司马御史此言差矣。


崔琰见司马懿弹劾胞弟,哪里还能坐得住,当即站出来反驳。


“身为大国自然要有大国的风度,当初若无博望侯出使西域,我等安知西域的情况?”


“德儒此番出使高句丽,想必也是为了先去打探对方的情况。”


大汉并没有和高句丽有任何外交往来,对后者的情况也不了解。


许多大臣甚至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国家的存在。


“那也不该未经请示就擅自出使!”


司马懿可不惯着崔琰,冷哼一声,向刘协拱手道:“请陛下治崔侍中僭越之罪!”


然而此时此刻,刘协紧皱眉头,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他在思索历史上高句丽所在的位置,貌似是在东三省那一块……


“等会儿,东三省?”


“那不是我老家吗!”


刘协忽然一惊,他穿越前是东北人,家就在东三省。


如今大汉的疆域还远远没到后世那么辽阔,东三省眼下也没有纳入大汉的疆土之中。


也就是说,他的老家目前被异族所占据。


“砰!”


刘协一巴掌拍在了龙案上,这一动静把殿内百官吓了一跳。


就连还在争执中的司马懿和崔琰二人也都闭上了嘴。


“真是太过分了!”


刘协满面怒色地开口道。


这一句话直接把崔琰吓得脸色煞白,连忙跪地道:“陛下,臣弟他……”


但他话还没说完,刘协便冷哼道:“高句丽自古以来就是我大汉的疆土!还去出使什么?”


“就该直接把它打下来!”


听闻此言,崔琰为之一愣,连司马懿和文武百官们也愣住了。


高句丽是大汉自古以来的疆土?


他们怎么不知道?


在百官还满头雾水之际,杨修看着天子的表情,忽然福至心灵。


“陛下所言极是!”


杨修猛地开口,一本正经地说道:“高句丽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疆土,臣曾在一本古籍中所看见过。”


“早在始皇帝一统华夏之际,高句丽就被纳入华夏疆域。”


“只是因为高句丽地处偏远,外加历经各朝战乱,致使记载着高句丽的古籍丢失。”


“我大汉灭暴秦而统御四方,高句丽既是华夏疆土,自然也就是我大汉疆土!”


杨修慷慨陈词,说着将目光投向孔融,询问道:“孔北海饱读诗书,乃是当世大儒。”


“想必也看过这本古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