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 第三十九章 戾后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据刚进入后院,就看到了披头散发的董仲舒。


最近这些日子没有见面,他的头发又白了许多,正抱着一册简牍激动的仰天长啸。


“哈哈哈,殿下,你来得正好,老臣不负圣恩,终于在书山中觅得了封禅大典的章程!”


一见到刘据,董仲舒立刻变得更加激动,捧着一册简牍就冲了过来。


好在郭振及时上前阻拦,才让刘据避免了被撞个满怀。


“殿下你看,老臣真的找到了!”


即使是这样,董仲舒也没冷静下来。


隔着郭振还拼命伸着手臂将手中的简牍,兴冲冲的递给他看。


“还真找到了?”


刘据一脸懵逼,这是什么奇葩发展。


他之前只不过是为了摆脱董仲舒的魔音灌顶,随口给他出了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难题,哪能想到居然还真教他查出了名堂。


心中带着无限的怀疑,刘据将简牍拿过来翻看。


这册简牍一看就有了年头,竹片的表面已经磨平变成了褐色不说,捆扎竹片的麻绳也卷了毛,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到了断裂的边缘。


而在简牍的外侧,本该是标注书名的地方,此刻已经模糊一片。


哪怕趴在上面仔细看,也只能看到一个窄窄的“单”字。


因此不难判断。


这不是肯定不是一个完整的字,而是半个字。


并且这个“单”字,还八成不是秦汉时期使用的小篆体。


刘据又打开简牍,继续查看里面的内容。


这一刻他已完全确定,这简牍所用的字体绝对不是小篆,而是先秦时期的大篆,或者也可以叫做金文。


这可有点为难他了。


这里面的文字他有一大半都看不懂,毕竟大篆虽是先秦时期周朝的官方文字。


但因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掌控力较弱,众多诸侯国在大篆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了各自的文字写法和习惯,使得就算是诸多专业的考古专家也未必能够认全当时的文字。


就更不要说他这个仅仅只能称作历史爱好者的门外汉了。


见刘据蹙起眉头,董仲舒立刻又神色激动为其解释起来:


“是楹鼓大礼!”


“这里面记载的是上古时期的楹鼓大礼啊殿下。”


“书中说当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与蚩尤战于逐鹿,皆筮于巫咸,行楹鼓大礼。”


“后来黄帝举行封禅大典,行的也是楹鼓大礼!”


“这部古籍中虽只记载了简单的礼仪流程,但却点名了大典的大体框架,只需根据殷商与周礼中的礼仪进行部分补足即可完备!”


“老臣,不负圣恩!”


“……”


听到这里,刘据心中已经对这个所谓的“楹鼓大礼”有了数。


刘彻若要举行封禅大典,这玩意儿的确能够做个参考和依据。


不过要说有没有用,能不能召来神龙。


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刘据是肯定不信的,哪怕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长生不死和乘龙登仙之说也照样嗤之以鼻。


何况这部古籍的出处不明,真不好说又是哪个骗子方士自己编撰出来的,只是时间上早了几百或上千年罢了。


甚至可能还没那么久远。


毕竟以周朝的墓葬技术,想要在数百或上千年间将一册简牍保存到这种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


这玩意儿再差,肯定也比公孙卿呈给刘彻的那部《札》书强太多了。


好歹这还真有可能是部古籍,至少卖相和字体很到位。


“那就恭喜董公了……”


心中想着这些,刘据已经开始担心起自己的处境来。


董仲舒既然找到了答案,接下来是不是就又要每天缠着自己讲经了?


要再找个什么样的问题吸引他的注意力呢?


结果董仲舒却又摇了摇头,说道:“这还不够,老臣还需再查一查殷商与周礼中的礼仪,将残缺的部分一一补全,否则无法向陛下交代。”


哇,老董都学会抢答了。


刘据松了口气,当即笑呵呵的鼓励道:


“我父皇有董公这样的臣子,大汉何愁不兴盛,董公,我看好你!”


……


椒房殿。


一片愁云惨淡中,卫子夫还在强撑着笑颜接客。


今天的客人也算是自家人了


——平阳长公主刘昭。


刘昭既是刘彻的同母姐姐,如今又成了卫青的夫人,自然也是卫子夫的弟媳。


不过对于这位弟媳,卫子夫可丝毫不敢怠慢。


因为卫子夫被刘彻临幸之前,曾是刘昭府上的讴者,也就是唱歌的歌女。


卫青也曾是刘昭的骑奴。


后来卫青成了大将军,适逢几年前刘昭丧夫,才改嫁给了这个昔日的奴仆。


“姐姐今日来访,可是请姐姐为据儿说媒的事有了结果?”


就算卫子夫贵为皇后,也还是得尊称刘昭一声姐姐。


他们这几人因为联姻导致关系有点混乱,只能各论各的,不然还能怎么办?


“我今日过来正是为了此事,这桩婚事恐怕成不了了。”


刘昭也叹了口气,低垂着目光摇头。


“这又是为何?”


“史家托人传信,家中有老者过世,婉君悲痛欲绝,执意守孝三年,他们实在无法勉强……”


刘昭无奈的说道。


“不过是家中有老者过世,又非父母,何须守孝三年?”


卫子夫的脸色瞬间冷了下来,咬牙道,“我说史家不过是看据儿如今有些失势,不愿将女儿嫁过来,才找了这个藉口罢了!”


“否则那个史婉君不过是区区小辈,理应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难道还能当了史家的家不成?”


若刘据在此,只通过这个姓氏和事情就能立刻判断出这个史婉君的信息。


史婉君,史良娣,史书中又被称作戾后。


出生鲁国史氏,当地豪门。


同时史氏还有人嫁与鲁王刘光为后,也算是粘上了皇亲国戚的边。


据史书记载。


她正是在这一年嫁给了刘据,并在后来诞下三个儿子。


其中长子叫做刘进,又给刘据生了一个孙子,名叫刘病已。


而这个刘病已,就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


——汉宣帝刘询。


想不到这一世因为刘据的“倒行逆施”,史家审时度势,居然直接婉拒了这门婚事。


如此一来,历史上的汉宣帝恐怕是很难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