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143章 大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日后。


关于颍川名士郭图被强人锁男,似乎发生了什么屈辱之事,乃至于事后郭图就连牙齿都废了五颗之事已然在吴县城内传得沸沸扬扬。


甚至就连平日里两点一线的李基,对于此事都有所耳闻,且颇为同情郭图的遭遇。


随后,李基还以郡丞的身份下令,要在吴县之内进行严打,务必要进一步保护诸多前来吴县的士人安危。


惟一让李基有些疑惑的,则是在查了查县衙之中记载了此事的案卷,发现从一些目睹了凶人样貌的路人描述之中。


看着那少年郎复原的画像,李基总觉得有些许的熟悉感,且那汉子也是操着一口浓浓的燕地口音……


尽管在后续夏侯博进一步的调查之中,汇报那就是一群途径吴郡的马贩子,且在犯事之后已经逃离了吴县,如今正在紧急追查之中。


这让李基的心中不禁浮现了一个猜测……


且李基试着通过“计谋模拟器”推演了一下,根据案卷之中种种已知的线索,背后指使这一切之人是刘备的概率超过88%。


‘算了,就当我不知道。’


李基权当是郭图哪里冒犯了刘备,以至于向来以仁德待人的刘备居然都学会下黑手了。


而随着此事在吴县之内渐渐传得沸沸扬扬,郭图也早就无颜再留在吴县之内,转而匆匆就离开吴郡。


在受害者都明显不计较的情况下,这自然就成了一桩无人在意的悬案,唯有在吴县百姓以及诸多士子茶余饭后的闲谈之中偶被提及。


尤其是不知谁人传出了郭图所言的那句“焉知我剑利否?”,然后就被强人锁住拽入房内凌辱了一番,更是让这句话沦为一时笑柄。


“也不知道此事过后,公则先生心中是否留有阴影,今后还能不能利起来。”


李基颇为感叹地道了一句,嘴角却也是不禁浮起几抹笑意。


跟在李基身旁的孙策,小小的脸庞上充满了理所当然地说道。“大丈夫焉能受这等挫折就停滞不前?那郭公则自诩颍川名士,料想也不会如此脆弱。”


“希望如此。”


李基道了一句,然后便在赵云与孙策等一众骑兵的保护之下出城,朝着吴县东北侧的方向而去。


如今吴郡最为要紧的两件事,其一便是水利;其二便是造船工场。


水利在不少士子的帮助下,已经开始在稳步推进。


而造船工场的初期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大量与船只有关的资料,刘备也亲自拜访了不少世家求助。


只是关于造船工场的选址,却是有了不少的争论,以至于迟迟未能定下来。


因此,李基这才打算亲自前去视察一番。


担忧于李基出行安危的刘备,再一次为李基配备了赵云所率领的骑兵作为护卫。


这让李基略有些无奈之余,也只能接受刘备的好意。


而在离开了吴县后,李基先是往东直奔娄县略微休整过后,方才再度赶往海岸线寻找合适作为造船工场的天然港口。


由于李基建立造船工场的初衷,本就是为了建造海船。


且从刘备向各个世家求来的造船技术来看,李基发现综合一下各家的造船技术,已经完全具备了建造近洋航行的海船。


(PS:汉末确实已经具备这种技术,东汉三国时期:孙权遣将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远规夷洲,可见东吴当时已经掌握了运输上万甲士渡过海峡的能力。


这也算是孙权作为江东之主对于整个华夏的最大的贡献~)


因此,李基一开始便是打算将造船工场定在娄县东部的海岸线,以直接打造海船为目的。


而当李基真正见到这一时期的大海之时,方才觉得这一时期的大海美得教人觉得神醉,让李基都忍不住脱去鞋袜踩上了沙滩上,然后舀了一捧清澈的海水用力地往前一撒。


“太美了啊!”


“这就是如同宝藏一般等着人类被开发的大海啊,而不是今后那随时会开发人类的被污染的大海啊……”


李基颇为感叹地道了一句,遥遥且有些贪婪地看着眼前的这一片美丽的大海。


而向来在赵云以及孙策眼中都是那等高深莫测的智者形象的李基,露出着如此神态,反倒是让赵云与孙策略有些不适应。


“策儿,过来。”


李基道了一句,孙策便立刻便乖巧地走到了李基的身旁,执着弟子礼。


“策儿,你可知敌人在哪里?”李基问道。


孙策有些迷茫地看向李基所指的方向,除了空无一物的大海之外,再无它物,答道。


“不知。”


“敌人,就在海的尽头。”


李基道了一句,让孙策有些不明所以的话语。


“策儿,吴地很小,大汉也很小,但是大海却是大得没有边际……”


李基拍着孙策的肩膀,沉声地说道。“或许骑战、步战,汝均不会是子龙的对手,那策儿何妨不考虑水战?”


“地面方才多宽?如何能比大海来得广阔无垠,策儿今后未必就不能成为水面最强之人。”


对于其余事,孙策听得有些似懂非懂,但是对于如何击败赵云这一点,孙策可谓是听得聚精会神。


对于孙策而言,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比打败赵云一雪前耻更重要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是打败赵云两次。


不过孙策不禁提出着自己的质疑,道。“只是,海面上哪里来的敌人?”


“哈哈哈哈……”


李基忍不住大笑出声,道。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策儿未曾去过海上,还敢言大海之上就未有外敌?大丈夫生当开疆拓土,岂能郁郁久居于吴地蹉跎一生?”


“或许,吴郡之地距离北疆甚是遥远,但距离大海却是很近,策儿成年后何不率兵征伐大海,使之我大汉日月所照之下,皆为汉境?”


不得不说,这短短的几句话可谓是完全挑起了孙策的中二之心。


大汉男儿谁人不崇尚霍骠骑,哪个大汉男儿不想为大汉开疆拓土,征伐异族?


吴郡距离北疆很远,但是距离大海很近……


一时间,孙策看向眼前的大海眼神也不自觉地变得灼热了起来。


而趁势忽悠孙策完毕的李基,方才继续沿着海岸线寻找合适的天然港口。


此前,李基也分别与蒋钦、徐盛交流过水军的用兵心得,多依仗于一腔血勇以及水性作战的蒋钦暂且不提,徐盛对于水面用兵虽然也称得上有所心得,但李基发现徐盛所言的尽皆是江河湖泊上的水战。


大海相对于江河湖泊,那可是完全不同的副本。


因此,李基不由得动了将年仅尙小,还没有彻底成型的孙策培养到海战人才的打算。


反正对于整个大汉而言,海战都是陌生的空白领域,尚且不如将孙策慢慢打磨一番。


“江东小霸王”这个名号在李基看来,完全没有什么好的,反而处处透露着一种轻蔑之意。


大汉男儿,怎么能以“小”为名?


当大!


孙策当去大海之上,未必就不能成为当上“海霸王”的男人。


孙策的激昂性子,无疑更适合当大海之上乘风破浪!


因此,这一次带上孙策对于李基而言,可谓是有意而为之,甚至李基已经准备想办法忽悠孙策留在造船工场之中,另行拉起一批水手作为骨干。


尽管孙策尚未正式拜刘备为主,但这也只是由于孙坚的原因罢了,且孙策已然正式拜李基为师,事事奉以弟子礼。


孙策的性格或许有着不少缺陷,但孙策的重情重义同样也是毋庸置疑,这便足够了。


即使养成海战型人才的孙策,今后回归到孙坚身旁,但造船工艺的更新迭代一步先步步先,起步得早的,往往比晚的会形成短时间难以追及的代差。


因此,待完全确立了船只优势的刘备集团与任何人打水战,那都是飞龙骑脸,没有船的孙策又能做些什么?


而在李基所描绘的大海蓝图之中,孙策也在不知不觉之中被挑起了无穷无尽的兴趣。


“传闻于大海之中有一物,名为鲲……”


“鲲之大,万锅炖不下,仅捕获一头,便能使百户一季饱腹。”


“又传言,上古时期有一王将无上大秘宝存放在了海外某处,只要找寻到那一处大秘宝就能成为大海的无冕之王。”


“为师曾闻,海外有二奇物可作粮食,亩产乃稻谷十倍之多,可使天下无饥……”


一时间,整个脑袋都被填得满满的孙策听得可谓是心动不已,在孙策那小小的心灵里,在尊敬的子坤先生描绘之中大海已然成了似乎可以无限开发的宝藏。


只要在大海之中能找得到……


“老师,我想要出海!”


孙策语气坚定地请求道。“我想要为老师找到大鲲,想要找到大秘宝,更想要找到可使大汉无饥的奇物。”


“你还太小了。”


李基揉了揉孙策的脑袋,欲擒故纵地开口道了一句,对于如何拿捏这么一个小小的小屁孩,李基可太擅长了。


而孙策也当真是越激便越是激昂的性格,高声道。


“甘罗十二岁出使他国,被拜为上卿;今我孙策已有十岁,又如何能逊于人后?!”(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