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笔趣阁 >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二一七章 刑不上大夫士大夫?呵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笔趣阁] http://www.biquger.cc最快更新!无广告!

“青田兄,就让我等连起手来,朝着君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条路正确的道路,迈进吧!”


李善长望着刘伯温,目光灼灼的说到。


声音里带着一些蛊惑。


这就是李善长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所想出来的、说服刘伯温的办法。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这是多少当官的人所梦寐以求的神仙日子。


这再加上一个刑不上士大夫,那他们的日子是真的美上天。


也是因此,在李善长看来,只要他把这些说出来,那么绝对能够说动刘伯温。


这是哪一个当官的人,都没有办法拒绝的强大诱惑!


对比一下宋朝时那些当官的士大夫们的待遇,再对比一下现在,他就特别羡慕宋朝。


接下来做上一些事情,就是顺理成章。


声音之中都带着一些哂笑。


宋室南迁,半壁江山拱手让人。


说起这些事儿,刘伯温情绪显得有些激动。


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皇帝站在对立面的。


啪的一声,就将手中的书本给摔在了桌子上。


让人恨不能拔剑而起,来到那個时代,荡平胡虏!


晋朝衣冠南渡,汉人沦为两脚羊,说不尽的耻辱!


很快就会传开。


刘伯温听了李善长的话后,抬起头来,望着李善长反问了一句。


最终还不是落了一个神州陆沉,把我华夏正统全部都给葬送!


对异族行牵羊礼,公主嫔妃,沦为禽兽玩物,天潢贵胄竟谷道破裂而死!


特别希望有朝一日,大明也能够变得如同大宋那样。


皆是一些无用之人,都是懦夫!


翻开史书,尽皆是我汉人之血泪!


所谓的魏晋风流,不过是一些醉生梦死,逃避现实之人的,弄出来的放荡形骸,放荡不羁。


所以再他看来,如今过来和刘伯温说上这样的一番话,把刘伯温给说服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终宋一朝,也没能打到外面去,也没能越过长城!


还不够屈辱啊!”


别管之前怎么斗,但归根结底他们这些人都是臣子。


这就已经足够了!


在他看来,这次说服刘伯温的可能性很大。


在这上面,他和刘伯温有着共同的诉求。


真如此,那当真是死而无憾!


刘伯温熟读史书,学问比自己还高那么一点。


不过是一头肥猪而已!


到现在他都觉得,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刘国温在背后出了力。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更不必多言。


这事情不能多想,一想他就火大。


如今,所想要达到的结果,刘伯温也达到了。


晋宋两朝,翻开史书去看,满满的都是屈辱!


刘伯温总不能真看着皇帝如此胡作非为,这般打压百官吧?


眼睛都有些红。


自己亲自过来找他,登门拜访,说这些事儿,已经是被许许多的人给看到了眼里。


对外委曲求全,江山只剩了一点点,有再多的钱又有何用?


主动向他服软了。


“这真的是条正确的路吗?


纵观历史,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有晋朝和宋朝。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多大的气,也该消了。


要比自己更加的清楚,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对于这些做臣子的而言,到底有多大的好处。


刘伯温现在已经获得了他想要的。


是,宋朝是有钱!


可再有钱又有什么用?


这两个朝代过的不够憋屈吗?


真这么做,今后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是条正确的路?”


不停的送岁币,给人跪在地上办事!


等于说是已经给了刘伯温天大的面子!


“反观那些强盛的朝代,秦,汉,唐,有哪个是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


没有!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只能养出大批大批的蛀虫!


只能让国家失去了血性!


只会疯狂阉割武将。


只能让无数蛀虫,疯狂的汲取国家的利益,肥了他们自身!


弄出数不尽的屈辱亡国史!


现在,你却又要和我说,要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你是想要让我大明,也变得如同晋朝,如同宋一般憋屈?


要让我汉人再次遭受浩劫?


我等跟着上位,辛辛苦苦光复的汉家江山,收复的失地,还要接着让那些胡虏们糟蹋吗?!”


刘伯温此时,像是被踩到尾巴的猫一样,整个都炸毛了。


对着李善长一阵狂喷,唾沫星子都喷到李善长脸上去了!


在之前,刘伯温的觉悟还没这么高。


但是此番在经过了廖永忠之事。以及李善长,胡惟庸对他弄的必死之局,在梅殷的帮助之下,被破开之后。


他也打开了一些心结。


整个人的格局,又大了不少。


因为真的论起来,他也是经历了一番生死的人。


人生在世,除死无大事。


经过了那么一遭之后,不少的事儿他一下子都看开了。


觉得人活在世上,不能这一辈子都这样的蝇营狗苟。


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目光要长远一些,要多为这个天下,为族群考虑一下。


若是没有能力,居不了高位,那就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照顾好便是最好。


可身居高位了,有一定的能力了,还是要多为整个国家,整个族群去多想想。


听到刘伯温的这一番话后,原本还显得挺有信心,目光带着一些蛊惑,以及满满期待的李善长,一下子就被整懵掉了。


神情有些呆滞,错愕,满心都是不解。


不是……这是刘伯温?!


刘伯温……疯了吧!!


竟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这还是自己所认识,所了解的刘伯温吗?


这狗东西,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了?


把调子起这么高,显得像是圣人一样。


“青田兄,此言差矣,宋朝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岳武穆……”


“比如岳武穆被十二道金牌,连番召集回京,以莫须有之名被含冤弄死?”


刘伯温一句话就把李善长剩下的话,都给噎到说不出来了。


眼前的这个情况,是绝对出乎他的预料。


原本他觉得,君与大夫共天下,这是他来到这边见刘伯温时的大杀器。


只要自己将之给抛出来,刘伯温肯定会欣然应允,和自己共同联手做事。


可结果,哪能想到,说出来后,刘伯温居然会是这么一个反应!


不是……这是真的是刘伯温应该说出来的话?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不是很多官员的终极追求吗?


尤其是到了他们这种位置的人,更应该为此而孜孜不倦的努力。


这怎么到了刘伯温这里全变了?


他以往不是这样的人啊!


“青田兄,你这话说的真不对,并不是说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天下就一定会乱。


这是错误的认识。


就比如你,你比如我。


我等这些有才能的人,与君共天下,那只会让天下变得更好。


百利而无一害。”


李善长还在这里劝说着刘伯温。


刘伯温闻言,又是哂笑一声道:“你是指中都城,把无数百姓不当人。令的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民怨四起?”


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刘伯温这话,等于是当面指着李善长鼻子痛骂了。


而中都城上的事儿,又是李善长心中的一根刺。


也是他一直想要完成的事儿。


此时被刘伯温这个老对头当面说得出来,对于他的刺激有多大,可想而知。


他的面色,唰的一下子就变了,怒火冲天而起,又羞又怒。


只恨不得把刘伯温的嘴给撕的稀烂!


这狗东西,以往的时候嘴巴也没这么毒啊,现在怎么不会说人话了?


强压住满心的怒意,李善长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稍微冷静下来。


望着刘伯温开口道:“青田兄,别把调子起那么高。


咱们今天就敞开天窗说亮话,也别说那么多虚的了。


你莫非,就真的不想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真的不想后世儿孙,能享受他们该享受的待遇?


咱们这些人为国尽忠,拼死拼活辛苦了一辈子,凭什么就不能让儿孙享福?


凭什么就不能实现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事儿一旦达成,不论是对你,对我,还是对后面的无数官员,以及咱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天大的好处。


后面的众多官吏,也都将感念咱们的壮举,恩德。


今后提及咱们,那都是恭敬无比,青史留名。


为官所追求的是什么?


就是这些。


大家都是明白人,就别在这里装模作样了。


谁还不知道谁?”


李善长索性也不和刘伯温在这里绕弯子了,直接就把话挑明了。


说出这样的一番话。


把很多事情都给摆到了明面上。


“后世之人,提起咱们证明就会称赞?


我看是无数百姓,提及之时便会对我等唾弃,怒骂!


称我等为民贼!


还流芳百世?


我看是遗臭万年才对!”


刘伯温的声音,变得大了起来。


“我刘伯温没那么虚伪,没有太大野心!


也没那么大的才能。


在其位谋其职。


有了相应的能力,就不能只考虑自家门户私事。


也要多少为这家国天下,多做一些考虑。”


说罢之后,便站起身来,对李善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到韩国公,请吧!”


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话不投机半不多了。


“他日因,今日果。


韩国公伱是大明老臣,一路走来不能只考虑自身,也要大明考虑一下。


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


韩国公已经功成名就,荣耀无比。


又何必做现在这样,出力不讨好之事?


一进不如一退,韩国公好自为之。”


听到刘伯温如此说,李善长的面色变得更加的难看了。


“刘伯温!”


他直呼其名,不再说什么青田先生了。


“你现在就好好的说些风凉话吧!


今日我等困难,你不施以援手,到了这个时候尚且内斗。


焉能不知今后,这刀子就砍不到你头上?


就砍不到江浙一党头上?


得饶人处且饶人!”


李善长还在这里做着最后的努力,想要把刘伯温给说服。


刘伯温闻言摆了摆手道:“什么江浙一党?


根本不存在。


都是我大明的官员。


我刘伯温也不过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朽之人,更没有那么大的本事,管住多少人。


一切自有国法。


天下官员,无论是谁犯了错,徇私枉法,那都应该被处置!”


“好!好!好!!”


李善长听了刘伯温的话后,对着刘伯温连说了三个好。


“希望你刘伯温在今后别后悔!还能记着你今日之所言!”


说罢之后,李善长猛地一甩袍袖,便大步从刘伯温这边离去。


满面怒容,整个人怒气勃发。


只恨不得动手把刘伯温给捶个稀巴烂。


这一次的事儿,是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原本以为,此番前来见刘伯温,过程不会太过于愉快。


但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只要自己过来找刘伯温了,和他说出来了这一番话。


那事情就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


刘伯温这家伙,必定会和自己联手做事儿。


可谁能想到,这狗东西居然是茅坑里面的石头,又臭又硬!


说出来的话,也当真令人意想不到!


这狗东西,现在就让他好好的嘴硬吧!


今后有他好受的!


“走!”


李善长,看了院落之中跟过来的下人一眼之后,出声说道,头也不回离开了刘伯温的府邸……


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善长的这个下人,并不知道,也不敢问。


但却知道,肯定很不愉快。


不说别的,只要看看自己家老爷,现在这种只要狗从身边过去,都想要逮着狗打上一顿的模样就能看得出来。


这次的谈话,绝对非常的不愉快。


他没敢多问,连忙小心的跟着出去驾车……


李善长坐在马车上之上,仔细的回想着这一次前来的种种事情,以及现在所得到的结果,依旧是觉得非常的不可置信。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刘伯温这家伙居然敢来这么一出。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伯温这家伙的脑袋里面,装的是屎吗?


他以往可不是这样的人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居然能让刘伯温这家伙,变成了这个样子?


忽然之间,李善长就觉得大明他有些看不懂了。


总觉不少重要的事情,在悄然之间发生了转变。


不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大明,以及他所熟悉的那些人……


莫非……自己真的是老了?


刘伯温真就那般的高尚?


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样,要少一些蝇营狗苟,多为整个家国天下做考虑?


他刘伯温,真有这么高尚?


如此想了一阵儿之后,李善长摇了摇头,呸了一声。


他是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也不觉得这是真的。


都是一个人,谁又比谁能高尚到哪里去?


刘伯温这狗东西,就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狠狠的打压自己。


从而好让他们江浙一党彻底的起来!


那家伙嘴上说的有多好,什么为整个大明做考虑。


可实际上,心里面全都是满满的算计。


那家伙把话说的那么漂亮,可他又和自己有多大的区别?


满满的不也是自己的小算盘吗?


果然,同样的事在不同的人眼里都是不一样的。


心思卑鄙的人,看事都带着阴暗。


开朗之人,看事也带着诸多的美好……


刘伯温在李善长离开之后,重新坐回在了椅子上。


盯着刘李善长离去的背影,看了好一会儿。


又把那本被他狠狠的摔在了桌案上的书拿起来,接着翻看。


看了一会儿,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李善长,还真的是冥顽不灵。


有些事儿和他真的讲不通。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自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


看得出来,李善长这次是真的急了。


但李善长就算是急,也没什么用了。


这次他注定倒霉。


他自己点起来的火,想要烧别人,现在却烧到了自己的身上。


怨的谁来?


刘伯温更多的心思,已不在李善长身上了。


他知道,这一次李善长注定要倒霉,不死也得脱层皮。


就算是不死,今后也将会像是被拔了牙的老虎一样,没了太多的威胁。


今后,所需要注意的,便成胡惟庸这家伙了。


胡惟庸也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这次只怕会乘势而起……


……


“砰!”


回到家中之后,一张脸黑如锅底的李善长,又一次忍不住一巴掌拍在了桌上。


整个人都气的不行。


一方面是觉得丢脸,刘伯温那狗东西不识抬举。


但更多的,其实还是为这一次的事儿而担忧。


他已经想不出,太好的办法来了。


想想这次的情况,他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不太明白这事情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自己怎么就要一败涂地了呢?


……


八月十五,本来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往年这个时候,应天府里,会有诸多人都在这里庆祝中秋。


但是这一次,整体的气氛却显得有些紧张。


尤其是那些官员们,诸多都是心中忐忑。


那叫一个难受。


皇帝已经很多很长时间。没有进行这样的大动作了。


现在突然间来了这么一手,把这么多的官员都给抓了进去。


谁都不知道接下来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会不会牵连到自己头上?


今天没有上朝,朱元璋直接给京中的这些官员们放了假。


倒并不是说朱元璋要给他们假期,让他们来欢度中秋。


在大明,尤其是在洪武朝,中秋节也得老老实实的工作。


一年只有三天假,中秋节不在其中。


之所以今年会破例,实在是因为昨天朱元璋这边,直接令人抓了一千多官员。


要进行突击审查,把事情给弄清楚。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就停了上朝。


能让朱元璋把上朝都给停了,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朱元璋对于这一次的事情,到底有多重视!


……


“国公爷,怎么办啊现在?”


户部尚书李泰,来到了韩国公李善长的府上,望着李善长出声询问。


这个时候的他神色憔悴,面色苍白。


那是睡睡不着,吃吃不香。


从昨天出事一直到现在,不过是喝了两碗水,别的什么都吃不下。


如果说现在,京师当中除了那些被抓起来的官员之外,还有谁最慌?


那无疑就是他这个户部尚书了。


此番对账,就是户部主持的。


现在这事儿,却出这么大的篓子,进京核对账册的人直接被尽数拿下。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这个户部尚书是首当其冲,难辞其咎。!


不仅是他,乃至于整个户部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但别人都好说,他这个户部尚书,可就是真的难办了。


就看朱元璋弄出来的巨大无比的动静,就知道,自己这里肯定是落不了一个好。


满心惴惴地等了半天后,他终于是忍不住了,来到李善长这里,询问李善长这个主心骨,最大的靠山。


而他之所以会这个时候过来,也有不小的原因是因为,他已得到了一些消息。


知道韩国公今天去见刘伯温了。


在这次的事上,韩国公若是能够说动刘伯温,让刘伯温跟着出力。


或许会有不小的转机。


他这边也有更多的机会,平稳落地……


李善长看着他这副样子,多少有些不愿意搭理他。


不过却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搭理更不行。


当下就压着心中的种种感受,出声道:“刘伯温那狗东西,铁了心的不帮忙。


茅坑里面的石头,又臭又硬!”


一听这话,户部尚书李泰心里面就不由得咯噔一下。


知道这一次的事儿,是不好办了!


自己的下场,一个弄不好只怕会很凄惨。


原本要是刘伯温愿意帮忙的话,依照刘伯温的能力,还有口才,说不得便能够把黑的说成白的。


不说能让自己继续担任户部尚书,但至少会给自己一个不错的下场。


可是现在,刘伯温根本不愿意帮忙!


那他这边……想要落一个好,只怕很难。


官职只怕是要被一撸到底了。


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


“国公爷,这……这……”


他显得慌乱的望着李善长,想让李善长给他拿个主意。


李善长看着他这样的表现,神色严肃的摇了摇头,缓缓开口道:“这次的事,捅出的篓子太大,又直接牵涉到了户部。


我就是想保,也保不住。


不过小胡那边我已经给他一些交代,让他在接下来,尽可能的来保你了。


官职这些就不要想了,要尽可能的给你,以及你们全家老小一个安稳的生活。


让你们还有富贵。”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只觉得一颗心猛的跳了一下。


似乎浑身都要没了力气一样。


这可是户部尚书啊!


他费了多大劲,做了多大的难,才能够熬到这个位置上。


结果现在,不仅户部尚书做不成了,甚至于连官都做不了。


多年努力全成泡影。


不过,也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能够得到韩国公,让自己全身而退的许诺,也算很不错了。


“回去后,给你们户部的那几位都说上一说。


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不过,这次的事儿可大可小。


还是要多掰扯一番的。


朱元璋不可能一声不吭,直接就把你们都给处置了。


所以下次开早朝之时,便是你们的机会。


一定要好好的把握。


无论如何都要把事情往轻了说。


比如这用空白账册的事儿,可以往元朝身上扯。


往因循旧例上扯。


也可以往我大明,在此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的规定说,不能使用空印账册上扯。


要告知皇帝,不能不教而诛。


争取大事化小。


只要能够好好的在这上面发挥,认错的态度又好。


我觉得过关的可能性还是不小。


朱元璋想要发脾气,也没地方发。


把他憋个半死!”


李善长又一次变得有些自信了。


当然,面对属下之时,他没有信心也得表现出信心来。


给户部尚书李泰,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进行交代,这是李善长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想出来的又一个对策。


那就是死不承认。


认错的态度一定要积极,但要把这事往无知者无罪,下不为例等上面去扯。


朱元璋那边,肯定会被人弄得无话可说。


纵然不可能将他的怒火全部都给消除,但至少也能够把事情给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不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听到李善长如此说,户部尚书李泰,眼前不由得为之亮。


觉得李善长所说的这个主意,是真不错。


让他在绝路之中看到了一些生机。


不愧是韩国公!


这等事儿也能让他想出来!


倘若真的按照韩国公所说的这些来做的话,那这次的事儿,还真的是有极大的可能,变得很不一样。


真能找到一些生机。


当下朝连忙感谢了李善长,从李善长这边离去……


本来在这样的时刻里,他是不太应该过来见李善长的。


要尽可能地避嫌。


但现在,他也顾不得太多了。


不过从李善长这边离开之后,他的心情好了很多。


不再如同之前那样惴惴不安。


回去之后,他这里便按照李善长的指示,开始不断的在心里琢磨起来。


早朝时该如何为自己辩解开脱……


与这些满心惴惴不安的人比起来,宁国公主和梅殷的日子,就要显得悠闲多了。


带着礼品去拜见马皇后。


中午的时候,被马皇后留饭。


而且马皇后这个丈母娘,还亲自下厨,并给梅殷做了一道最拿手的蒸鹅。


还别说,自己家丈母娘做的这蒸鹅,吃起来那是真不错。


只不过吃到一半的时候,梅殷忽然间想起,后世一个流传很广的谣言。


说是大将军徐达,长了背疽。


本来能好,却被邪恶的马皇后,故意送蒸鹅给要了命。


让背疽彻底的发散起来。


梅殷不由暗自笑了笑。


有些别有用心之人,黑起朱元璋以及马皇后来,真的是不遗余力。


先不说,据他所知鹅肉根本不是什么发物。


只说那时间线,也完全对不上。


马皇后按照原本的历史,是洪武十五年八月去世的。


而徐达却是洪武十八年去世的。


中间足足差了三年。


在这种情况下,马皇后上哪里给他弄蒸鹅吃,让他的背疽大爆发,从而要了徐达的命?


莫非,是马皇后从孝陵里走出来,给徐达做的这一餐?


只能说别有用心之人,实在是太多了,又蠢又坏。


不过在这场家宴之中,梅殷并没有见到朱元璋,还有朱标这个大舅哥,知道他们都在忙……


中午吃了一顿饭后,梅殷和宁国公主二人,又离开了这里,前去了东宫,又去了二哥秦王,三哥晋王,以及四个燕王等人那里,挨个转了一圈。


一番走亲访友下来,收获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京师当中的许多官员之家,全都是满心的惴惴不安。


刀子没有砍下来之前,谁都觉得自己头上悬了把刀……


……


第二日,洪武八年的八月十六早朝开始……


“诸位,做好心理准备吧。


态度一定要好,我这边也会尽量的转圜。


尽量的保住诸位。


也会拼尽全力,把事情只局限于户部之内,不会再让陛下往其余地方去扩散。


这个时候,是能少牵连一些人就少牵连一些人。


能多保住一些,就多保住一些……”


进殿之前,丞相胡惟庸对众人如此说道。


原本不少人,对于胡庸这个丞相并不怎么感冒。


不觉得他是真正的丞相。


可是今天,这些人面对胡惟庸的态度却完全变了。


尤其是听到了胡惟庸所说出来的,这很有担当的话后。


就对胡惟庸更加感激起来,对他的看法一下子就变了……


……


片刻之后,大殿的门打开。


文武分列左右,鱼贯而入,大礼参拜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


面对百官朝贺,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面黑如锅底,拉的老长。


“户部尚书何在?!”


朱元璋根本就没有进行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直接就点了户部尚书李泰之名。


李泰闻言忙上前去,双腿一软,啪的一下就给朱元璋跪了,


“陛下,臣在!”


“你可知罪?”


“臣……臣知罪。


臣不该明知有人使用了空白账册,却没有禀告陛下。”


李泰非常光棍的,就把这些事儿给认了下来。


都没给朱元璋多发怒的机会。


“你身为户部尚书,知道了此事儿,为何不早点禀告,反而和他们串通一气?!”


李泰忙道:“回禀陛下,这……这事儿是惯例,已经传下了好多年了。


从元朝开始,便是如此。


我大明前些年,也一直如此。


臣也是因循守旧,一时间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定然会好好改正……”


“元朝时就有?


元朝时就有就对的吗?!”


朱元璋声音都显得发寒。


他最反感的便是元朝。


“现在是大明了,不是元朝,还敢拿元朝旧制来说事,你的官是当的谁的官?


你是哪朝的官?!”


听到朱元璋如此喝问,李泰把头垂的更低了。


简直都要五体投地的那种。


“陛下,臣自然是我大明的官,一心为我大明,忠心耿耿……”


“你忠心个屁!”


朱元璋直接就破口大骂了起来,把他的话打断。


“都干出这些事儿来了,还敢说自己忠心耿耿?


真把朕当成傻子耍了?!”


李泰忙颤声道:“陛下,臣确实是一心为了大明,之前真没有想那么多。


现在臣已经知道错了,请陛下给臣个机会。


臣定然积极改正,今后断然不会再让这种事情发生。


这主要也是在此之前,我大明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能这么做……”


听到李泰如此说,便又有户部高官站了出来,也跪在地上向朱元璋说了起来。


核心意思就是,这事儿他们确实有错。


但主要是朝廷在此之前,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次念在他们初犯,就姑且从轻发落。


后面他们一定会积极改正。


又说不能不教而诛……


随着他们的开口,马上又有不少人站出来说,出了相似的话。


丞相胡惟庸也在此时,坚定的站在了百官之前,顶着压力向皇帝阐述他的观点。


一时之间,朱元璋竟还真的是被这些人,给说的有些哑口无言。


虽然也知道这些人,纯粹就是在放屁。


不断的狡辩。


可是再仔细想想的话,似乎按照他们所言去看这事儿。


他们也并非没有道理……


眼看的皇帝被他们这样的一番话,给弄得有些说不出来了。


这些人心里面就变得更加的高兴起来。


这事儿,有门儿!


韩国公所教的倒是不错,


当下便决定乘胜追击。


看着场面和想象当中的有些不太一样,太子心里有些着急。


却一时间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现在一侧的燕王朱棣,心里满满的都是振奋。


二妹夫,当真是神了!


竟然连这些都预料到了!


现在,轮到他来战斗了!


(本章完)